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在太平天国的日子-第1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81章 罪己诏() 
南京失陷的消息传来,咸丰帝一下子衰老了很多,咳嗽得更加厉害,病情也加重了。他脸色灰暗,眉头深锁,下巴都瘦尖了,人总是愁眉苦脸的,根本看不出是个二十多的年轻人,倒像是一个体弱多病的老头子。

    公平的讲咸丰还算是个勤政的皇帝,从登基起,他就励精图治,想做一个好皇帝。可惜太平天国一直如影随形,让他梦碎。

    为了剿灭太平天国,他各种办法都想尽了,一个皇帝能做到的他都做了。他甚至不惜把军权都交到汉人手里,但这不是他个人的错。天下大势已变,历史的洪流不是某个人能改变的,皇帝也不行。

    金銮殿上,这次早朝咸丰没有像往常一样坐在龙椅上,听大臣们上奏。而是一直站着,终于他拿出准备多日的“罪己诏”,一词一句昭告天下。大意是:由于自己不能察吏安民,致成发匪祸乱,对此自己寝馈难安,再三引咎自责,希望大家能同心协力共渡难关。

    咸丰念完,殿下很配合地哭声一片。大臣们磕头连连:“臣等有负圣恩,是臣等无能。”

    一个皇帝发布罪己诏,说明朝廷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南京丢失,东南半壁不稳,政权已经出现了危机,咸丰不得不下诏自责,检讨自己过失,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臣建议查抄陆建瀛在京家产,革除其儿孙官职,是陆建瀛误了陛下。”郑亲王很能体察这个时刻的尴尬,知道该抛出一个靶子,让大家泄泻火,转移下视线。

    “臣附议!”

    “臣附议,陆建瀛无能有负皇上圣恩!”

    。。。。。。

    立刻有聪明的大臣积极支持郑亲王的提议,反正陆建瀛人都死了,墙倒众人推,痛打落水狗,这在官场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更何况陆建瀛的确是无能之辈,大家也没有说错。

    咸丰听完,心情果然好了很多。罪己诏是无奈之举,南京沦陷,京城震动,必须给所有人一个交代。咸丰心中也不认为是自己的错,都是被那些无能的大臣害了,他自己也这么觉得。

    “吃大清俸禄的文臣武将千千万,平日里忠君报国喊得震天响,真的有事竟没有一个为朕排忧解难的。陆建瀛身为两江总督,又是朕的钦差大臣,总理长江下游各城的防务。南京失陷,他首当其冲,其所有家产全部充公,子孙革去官职。”咸丰长长的出了口气。

    “皇上英明!”殿下一片欢呼之声。这个黑锅陆建瀛算是背实了。

    “肃顺,你上次提的曾国藩,他的团练练得怎么样了?”咸丰愁手下没将没兵,想起了肃顺上次说的曾国藩。

    “回万岁爷,曾国藩已经在湖南招募了大批兵勇,不过现在团练还在草创阶段,形成战力还需要一点时间。臣提议让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带领蒙古骑兵前来助剿。”肃顺提议道。

    “这个。。。。。。容朕再想想。”咸丰有点犹豫,这僧格林沁的马队是清廷在北方的最后一支王牌,起到拱卫京师的作用。不到万不得已,咸丰不敢动用这支部队,万一北方有乱,手里就真的没队伍了。

    “这样把,现在诸位臣公都在。朕就在这里宣布一件事,不管是谁,是汉人也好,是满人也罢,凡是能攻破南京,剿灭发匪者,朕就封他为王。”咸丰也是实在无人可用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封王的诱惑这可是大清开国以来罕见的,特别是给汉人封王。吴三桂造反以后,就从来没有过这个例子了。

    “封王?”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想到咸丰会下这么大的本钱,一时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怡亲王作为满族亲贵就不满意了,万一以后汉人攻入南京,这汉人王爷不就跟自己平起平坐了吗?那怎么可以?他立刻阻拦道:“万岁,这万万不可,如果给汉人封王,这可有违祖制啊。”

    “有什么不可以的?发匪之猖獗都已经到了这份上了,若再不想办法,动摇的可是我们大清的江山。这是祖制重要还是大清的江山重要?”肃顺反驳道,他还是比较开明的,不论满汉提倡有能力者居之。

    “朕心意已决,不要再说了,这事就这么定了。发布上谕,昭告天下,只要朕在,承诺一定兑现。”咸丰边咳嗽边大声道,发匪之乱已经让他寝食难安,一想到祖宗交给自己的基业,有可能毁在自己手上,他就不寒而栗。形势已经逼得他不能再分什么满人、汉人了。

    这也不能怪咸丰着急了,这南京一丢,京杭大运河的航道就受到了威胁。朝廷大部分的税源,粮草都要依靠江南之地征收,朝廷本来就没钱,再断了税源,这日子就没法过了,大臣的薪水都快开不出来了。太平军是一拳打在了清廷的要害上,咸丰能不着急上火,上赶着剿灭发匪吗?

    ======================

    相对清廷一片哀嚎之声,太平天国上下却是喜气洋洋。夺取整个南京之后,杨小山又在全城搜捕落网清兵,同时按照惯例,严令天兵不得私闯民宅,不能抢百姓的钱财。同时没收清廷在南京搜刮来的民脂民膏,没收库银仓米,释放牢里囚犯。

    城内到处张贴讨贼檄文,痛斥清廷罪恶,宣传天国的方针政策,劝大家归顺天国,同打江山,共享天福。

    杨小山又派人整洁街道,擦洗血迹,消除战争伤痕,恢复城市秩序。

    第二天,太平天国的大队人马终于乘船来到了南京城下。

    天王、东王乘黄轿从水西门入城,其他官员骑马陪同,万人恭迎,护从甚盛。短短两年时间,太平天国从小小的金田村起家,一直到现在攻占了南国古都,实现了小天堂的理想。

    两江总督府改为天王府,满城将军府改为东王府,南京改为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这一下,太平天国总算结束了不断转移的脚步,在天京扎下根来,以这里作为推翻清廷的大本营。

第182章 封王() 
太平天国一片欢腾,但杨小山却高兴不起来。自从大家进了天京城后,似乎一下子松懈了起来,以前那种锐意进取的劲头不足了。

    由于在武昌和天京所获财物甚多,太平军的高层开始追求起一股华美之风。卫兵的刀矛,都用朱漆画杆,并不实用,但看上去外表华美。所居宫室,到处都挂满了奢侈品,力求盛饰。所穿袍服,也都是上等的丝绸所做,相当华美。

    杨小山还听说,辎重营化了好多金子给诸王做王冠。

    这些都是不好的苗头啊,天下未定,就开始享乐了,杨小山非常的忧虑。

    终于在这一天,东王有时间见自己了。

    杨小山骑马赶到东王府,映入眼帘的就是数千名给东王府扩建的工匠。

    “这是怎么回事?这府衙不是挺好的?怎么还要拆了重建?”杨小山问旁边的一名天兵。

    “东王觉得不够气派,要建得更高更大一点,还要建望楼,立牌坊,不用这么多人也干不了这么多活啊。”那名天兵回答道。

    杨小山一直在城外的军营候命,没想到城内会这么大战旗鼓地搞“面子工程”。

    “怎么会这样?天王府也这样扩建吗?”杨小山担忧道。

    “可不是,其他诸王都在建呢,天王那边的工匠更多,只有翼王似乎只是添补了一些家用,没有大动干戈。”天兵回答道。

    “世子,请这边上轿。”一名东王府门口的侍卫发现了杨小山,立刻过来打招呼道。

    “怎么还用上轿?直接走不行吗?”杨小山疑惑了,这可是一抬八人大轿。

    “现在东王府规定不能在王府内骑马,这路又远,您是贵宾,还是做轿子吧。”侍卫面带笑容,客气道。

    杨小山很不习惯这么大的做派,但也只能按东王府的规矩来。下了马,让人把马牵到马房,自己上了轿,往东王那边去了。

    进了东王府,杨小山才知道为什么要做轿子,这里实在太大了,跟前世自己上的大学差不多大。各种庭院布置非常多,每走几步都能看到有工匠在里面修葺,都是极尽奢华之能事。

    好不容易,走了半个时辰杨小山才到了东王的议事厅。

    “小山,你来啦。”杨秀清也一改往日勤于政事的举止,罕见地把玩着满人留在天京的一些奢侈品,什么扳指、玉带之类。他头顶的王冠非常显眼,是纯金制作,还嵌着不少红宝石,派头大极了。

    “义父,这东王府太大了,想见您一面还得费这么大功夫。”杨小山以前见杨秀清都在军营里,撩起营帐就能见面,现在见一面还这么多周折,他言下之意就是有点脱离群众了。

    “哎,天王府更大,我这东王府也不能太寒酸。本王也帮你选好了侯爵府,就是原来督粮道陈克让的府邸。那也是非常气派的官府人家,你一定会满意。本王这次召你来,也是想把这个好事告诉你,你就不用在城外的军营里吃苦了。”杨秀清拍了拍杨小山的肩膀,这次杨小山立了大功,果然没有辜负他的希望,赶在大军来之前就攻破了南京。

    “父王,府邸这些都不重要,小山这次来是为了和父王商量北伐之事。虽然我们攻下了南京,但尚未消灭清廷,我们一定要举全国之力全力北伐,打到北京,拿下咸丰,咱们天国大业才算是功成名就。”杨小山是知道历史的,当年天国只派了两万人北伐,结果兵败,让清廷获得了喘息的良机。所以一定不能让悲剧重演,杨小山决心自己亲自带大军北伐。

    “哦?你打算带多少兵去?”杨秀清觉得小山有点心急。

    “当然是越多越好,清廷在北方势力还是很牢固的,咱们不可小视,父王留一支精兵守好天京,其他队伍都交给小山。”杨小山知道北伐的难度,北方的大平原无险可据,而且会遇到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当年林李两人的北伐军就折在此人的手里,绝对不能轻视。

    “不要急,我刚派罗大纲去攻打镇江,林凤祥和李开芳去打扬州。北伐的事先放一放,咱们先得稳固天京周边,再图其他。”杨秀清虽然也考虑过北伐,但如此兴师动众,他觉得没必要。

    “父王,咱们还没有到松懈的时候,还希望能早日北伐,消灭清妖,已定江山。”杨小山苦口婆心道。

    “这个你就不要多说了,本王心里明白,北伐之事本王会及早安排。你还是早点回去,把巧妹接到府邸,过几天快活日子,本王也希望早日抱孙子。”杨秀清打趣道。

    “多谢父王抬爱。”杨小山的确是有些想巧妹了,这都好一些日子没见了。

    “本王派去的稳婆说西王娘怀孕了,可怜他一个寡妇带着遗腹子,你让巧妹没事的时候陪着她说说话。肚里的孩子要紧,朝贵他可就这么一根独苗了。”杨秀清有些伤感,萧朝贵是他的好兄弟,可惜没熬到南京,不然也可以享福了。

    杨小山一听怀孕,心里就是一颤,没想到洪宣娇这么快就怀了自己的孩子,“是是是。”小山含糊地答应道,这有些乱啊,巧妹是自己的老婆,洪宣娇肚里是自己的孩子,这算什么关系啊。

    “好吧,你先回去吧。还要告诉你个好消息,本王这两天就要把封王的名单提交给天王,你要封王了。另外你的官职也该扶正了,前军你带的不错,本王提议你来做又正军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