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逐鹿传-第5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具体过程就不过多赘述了。

    虽然夏军比任得敬叛军少了一半还带拐弯,但是因为夏军是哀军,最终夏军还是以微弱的优势击败了任得敬叛军。

    从没想过自己会输的任得敬,并没有做输的准备,结果被李察哥率大军掩杀了二十余里,沿路血流成河。

    经此一败,折损大半的任得敬,不得不率领残军离开夏州,然后向西边的应理撤去。

    而另一方面,虽然夏军是胜利一方,但因为此战打得太过惨烈,加上夏军本来人数就少,结果,李察哥并没有对任得敬穷追不舍——将任得敬叛军撵出了夏州之后,李察哥就收拢部队,然后想偷偷的舔舐自己的伤口!

    然而——

    世事难料!

    就在这时,西夏朝廷却给李察哥发来求救信——李仁孝在信上说,吴玠已经亲率大军西进,直扑兴庆府而来,让李察哥立即率大军回去勤王……

    ……

    与此同时,正准备率残军前往西凉的任得敬,也接到消息说,中军张宪部刚刚打下了凉州府,他们去不了凉州府了!

    任得敬大惊,赶紧将报信的人找来,亲自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报信的人见到任得敬之后,将不久之前发生的事,原原本本的告诉给了任得敬。

    原来——

    就在吴玠率大军攻打衡山地区之时,张宪也率领陇右之军出了陇右到了兀剌孩城。

    不久之后,张宪便将陇右之军分为东西两路,并命李从义率领东路大军攻陷黑水城,又迂回进军贺兰山,击溃留守人数不够的夏军,最后屯军浑垂山,而他本人则率领西路大军借道西州回鹘,陆续攻陷沙州、肃州与甘州——在围攻甘州时,西路军也遭到了守将的顽强抵抗,最后张宪亲自上阵攻陷。

    不久之后,张宪亲率大军到了凉州府,凉州府守将任得敬的亲信王智见中军乌云压境,不敢抵抗,弃城投降。

    至此,河西走廊全数沦陷。

    ……

    其实——

    打从一开始,大中这边,也可说此战的总指挥吴玠,就没打算用谈的方式收复西夏——谈有用,要他们这些武将干甚么?

    因此,吴玠一边麻痹李仁孝和任得敬、一边密令张宪趁西夏西北部空虚从西往东攻打,目的是,先夺取河西走廊,然后再向东推进,之后与吴玠一块左右夹击西夏,一战而伐掉西夏。

    换而言之,其实自从中军打过衡山,西夏灭亡的结局就都已经注定好了。

    至于夏军与任得敬叛军的这一战,则完全是意外收获。

    ……

    吴玠在率大军西进之前,曾派杨再兴率领天下一营和折可存率领折家精锐奇袭兴庆府。

    杨、折二人所率轻骑确实先李察哥一步到了兴庆府。

    可李仁孝对此早有准备,他组织兴庆府的民众紧闭城门全都上城墙进行抵抗。

    这让全都是骑兵的杨再兴和折可存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战机失去。

    不久,吴玠所率领的大军和李察哥所率领的大军几乎前后脚到了兴庆府城下。

    李仁孝遣使节来质问吴玠,为何无缘无故撕毁盟约攻打西夏?

    吴玠直接将皮球踢给朝廷道:“某家奉命收复西夏全境,至于其它的,某家一概不知,你们若想问原因,将来可以去京师问朝廷,现在,某家给你们一天时间,无条件开城投降,某家保证绝不乱杀无辜,如果明天辰时一到,你们还不开城投降,那我大军将立即攻城,到那时,你们的生命安全,某家可就不敢保证了。”

    面对吴玠的蛮不讲理,自李仁孝以下,无不愤怒无比!

    后来,李仁孝与众人一商量,决定打一次。

    李仁孝等人之所以有这个决定,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李察哥刚刚打赢了倍数于夏军的任得敬叛军,这给了李仁孝等人战胜中军的信心。

    第二个原因,吴玠手上的军队并不多,往多了说,也就四五万,也就夏军的一半。

    第三个原因,李仁孝已经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在谈判桌上同样也得不到。

    在李仁孝等人的期盼下,中军和夏军在兴庆府的城下展开了决战。

    西夏用其惯用的办法率先发起进攻。

    这一战关系到西夏李氏的命运,李察哥不敢不全力以赴。

    在李察哥的指挥下,西夏的泼喜军率先发起进攻。

    中军则以床弩和飞天神雷还以颜色。

    在这波交战中,泼喜军仗着其良好的移动性,略微占了点上风。

    李仁孝等人见状,心稍稍放下了一点,李察哥也趁此机会果断派出铁鹞子,准备一战分出胜负。

    然而——

    让李察哥有些没想到,甚至是有些不安的是,面对气势如虹的铁鹞子,中军除了继续以床弩和飞天神雷还击,并没有做其它的应对。

    这让久经沙场的李察哥,很是想不通,不明白吴玠到底想怎么打这一仗?

    吴玠并没有让李察哥纳闷太久。

    很快,中军的前线部队就将各自手上的火枪抬起。

    两箭之地,铁鹞子刚开始加速,中军的火枪便开始有条不絮的射击。

    “砰砰砰砰砰……”

    “砰砰砰砰砰……”

    “砰砰砰砰砰……”

    “……”

    噼里啪啦一顿乱响过后,西夏以前所向无敌的铁鹞子连人带马成片成片的倒下。

    等到铁鹞子冲到了一箭之地,已经所剩无几。

    中军又开了一轮枪,让人闻风丧胆的铁鹞子便全军覆灭。

    这场战斗,中军中,除了一个倒霉的士兵被流箭射中了胳膊,几乎是零伤亡!

    这种战果,吓傻了所有西夏人,李仁孝更是一屁股就瘫坐在了地上!

    随后,中军开始有条不絮的向前推进,一众中军将士手中的火枪婉如死神的镰刀,准备上前去收割一波又一波的生命。

    这种毫无反抗之力的等死,压得夏军将士连气都喘不过来!

    中军越来越近!

    十箭距离!

    五箭距离!

    三箭距离!

    马上就要到两箭距离了!

    李察哥红着双眼下令:冲锋!

    并亲自参与冲锋。

    一些夏军勇士听从了李察哥的命令,冒死跟李察哥一块向前冲锋!

    不过——

    更多的人却是在这声冲锋的命令之下四散而逃——他们不愿意送死!

    火枪依旧有条不絮的收割着西夏勇士的性命,首当其冲的便是李察哥,他连中了几十枪!

    可李察哥虽然全身都往外渗血,但依旧挥舞着马刀向前冲杀,最后和他的宝马一块倒在了中军的阵前!

    临死之前,李察哥拼命的抛出手中的战刀,一个不走运的中军士兵应声而倒——老将军为西夏这个昔日也曾辉煌过的帝国挽回了最后一点颜面。

    可与此同时,中骑也从火枪兵的后面杀了出来。

    接下来,就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

    夏军一败涂地。

    亲眼看见这场大决战被击碎了全部信心和希望的李仁孝,两眼一闭,然后下令:开城投降,不要再做无谓的抵抗了。

    西夏灭亡。

    ……

    

第八百五十二章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求订阅!)() 


    其实——

    严格来说,李仁孝开城投降,并不能算西夏彻底灭亡,毕竟,西夏不只一个兴庆府,就算将吴玠之前打来的衡山地区和张宪打下的西夏的西北地区也算上,那西夏还有拥有夏、银、绥、宥、静、灵、会、胜等数州之地。

    这些地区全都需要慢慢平定。

    关键是,党项这个民族,必须得妥善处理,否则,这西夏之地必定还会再起祸端。

    当然,事情千头万绪,得一步一步的来。

    衡山地区一被吴玠攻下,李衍就将陈康伯叫回燕京,然后与陈康伯长谈了四个多时辰。

    第二日,被李衍任命为宁夏宣抚使的陈康伯,就带着朝廷给他准备的一大批官吏前往西夏。

    陈康伯一行人到了西夏之时,正好是吴玠打下兴庆府之日,陈康伯正好入主兴庆府。

    一入主兴庆府,陈康伯就按照李衍所起,将兴庆府改名为宁夏府。

    紧接着,陈康伯便开始组织赈灾、移民、治理西夏。

    赈灾就不用说多了,如果不是因为西夏灾难频发,让西夏人民活不下去了,纷纷揭竿而起,任得敬也不敢跳起来反夏,进而让大中如此轻易的便灭了西夏,所以,这灾必须要赈,而且,一定要赈好,否则,西夏一定还会出现不稳的迹象。

    移民一事也好说。

    趁着此机会,尤其是趁着西夏难得出现的这么大的灾荒,大中准备将西夏人(主要是党项人)移走——将来再用政策移一些汉人过来,彻底解决西夏这里的民族问题。

    着重说一下,西夏的平民还有选择走与不走的权力(只要你能抗得住饥饿,不要朝廷给的赈济钱粮,就可以留下),西夏的达官贵族,尤其是党项族的达官贵族,哪怕只是中富之家,都必须得移走,无条件的移走,谁要是胆敢抵抗,格杀勿论,换而言之,大中对党项平民采取的是利诱,对党项的达官贵族采取的是威逼,总之一句话,大中要尽可能的将党项人从西夏迁走,最终目的自然是绝不给党项人复国的机会。

    赈灾和移民之后,便是治理了。

    对此,大中除了派来了一大批有能力的官吏以外,又从西夏的平民当中选拔出来了一大批官吏,让他们代替原来西夏的达官贵族治理西夏,如此一来,西夏原来的平民就成了既得利益者,因此,他们必定会拥护大中的统治,最终会让西夏这里彻底成为大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领土。

    这必将是一个很慢长的过程,就暂不细说了。

    很快,西夏李氏以及西夏的达官贵人,就全都被押解去了燕京。

    不过——

    与其它被灭国家的皇室、王室不太一样的是,西夏李氏有一张护身符,也就是李仁孝曾写给李衍的那封“亲笔信”。

    吴玠一率大军进城,李仁孝就改口,说那封他写给李衍的“亲笔信”就是他亲笔所写,说他当够皇帝了,还说他愿意用西夏换西夏李氏永远富贵。

    这当然是李仁孝万般无奈之下的选择,可在这个时候,这个万般无奈的选择却能保住西夏李氏不受迫害,兴许还能保住西夏李氏的一世富贵。

    说起来,也真是造化弄人,谁能想到,当初李仁孝打死都不承认的“亲笔信”,现在竟然成为李仁孝、成为西夏李氏的护身符了?

    因为有这张护身符,西夏李氏去燕京,都没有跟其它亡国的皇室、王室一样坐囚车,而是做马车去的。

    西夏李氏到了燕京以后,李衍很快就召见了李仁孝。

    李仁孝向李衍哭诉当帝王的难处,大说愿意生生世世成为平民,不愿再为帝王,肯求李衍成全。

    李仁孝在历史上的风评很不错,甚至比他爹李乾顺还要好那么一点点,由于李仁孝在内政、外交诸方面的不懈努力,促进了西夏国的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连西域各国都很羡慕,西域回鹘也在李仁孝时期第一次派遣使臣到夏国贡献方物,而且,李仁孝时期的西夏的疆域包括了后世宁夏、甘肃的大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