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逐鹿传-第5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紧接着,完颜宗干又以结党谋反罪将完颜宗隽也给诛杀了。

    此时,打下大金国基业的女真豪杰,差不多都死光了,像完颜阿骨打,完颜吴乞买,完颜斜也,完颜宗翰,完颜宗望,完颜娄室,等等……

    于是说,完颜昌成为左副元帅,他与右副元帅金兀术成为大金国最有军权的将领,按照左尊一说,完颜昌的兵权其实还在金兀术之上。

    因此,敢轻易诛杀完颜宗磐和完颜宗隽的完颜宗干和金兀术,不敢轻易对完颜昌下手。

    可完颜宗干和金兀术不敢冲完颜昌下手,架不住完颜昌心虚完颜昌的两个政治伙伴完颜宗磐和完颜宗隽先后被完颜宗干和金兀术以谋反罪给诛杀了,完颜昌得反应多迟钝,才能想不到,完颜宗干和金兀术这是冲他们来的?

    完颜昌很快就下定了逃走的决心,“说甚么都不能再待在大金了,如果再待下去,我一定十死无生!”

    下定了决心之后,完颜昌将他的两个儿子完颜斡带、完颜乌达补,以及翼王、宗人活离胡土等亲信叫来商量对策。

    众人一到,完颜昌就开门见山道:“如今,斡本(完颜宗干)和兀术不给咱们活路,留下来,必死无疑,所以,我想带你们离开大金,不知你们意下如何?”

    现如今的黑色恐怖形势,众人全都知晓,也都明白,留下来,活下去的希望很小。

    所以,众人都同意完颜昌的提议,宗人活离胡土更是直接问道:“不知元帅准备带我们去哪里?去草原吗?”

    完颜昌摇头道:“咱们已经不习惯草原生活了,尤其是年轻人,他们生长在城市中,更习惯城市当中的安定生活。”

    完颜昌此言一出,完颜斡带和完颜乌达补立即拼命点头。

    大金建国已经二十多年,年轻一辈的女真人是在城市中出生长起来的,让他们过那种野人一般的生活,他们怎么可能受得了?

    宗人活离胡土有些迟疑道:“元帅的意思是,咱们……投奔大中?”

    都已经到了这个危急关头,完颜昌也没必要藏着掖着了,他道:“那年我去东京议和,有幸见过中主一面,并与他谈了一次,我敢拿向上人头担保,他才是真正的豪杰,可以一统世界的英雄豪杰,而且,他对我的印象很好,曾说过,有朝一日,我如果不愿意在大金待了,可以举家去大中,他保证咱们的荣华富贵,还有,你们别忘了,我的两个女儿可还是中主的妃嫔之二,她们曾写信回来,说她们在燕京过得很好,中主很喜欢她们。”

    完颜斡带听言,道:“连草原的羊儿都知道,中主向来说一不二,从不食言,更何况还有两位阿姐照应咱们,父亲,咱们就去投奔大中吧!”

    完颜昌看向其他人,问道:“你们同意投奔大中吗?”

    众人都表示同意。

    完颜昌见状,也不废话,当即与众人歃血为盟,然后就带着数千愿意跟他走的人逃出了辽宁。

    得知完颜昌跑了,完颜宗干立即请完颜亶下诏让金兀术去追杀完颜昌。

    双方你追我赶一直来到了中金边界。

    这时,金兀术才追上了完颜昌。

    可就在金兀术准备对完颜昌大下杀手之际,中军出现了。

    完颜昌见状,冲中军大喊道:“我是完颜昌,带族亲来投降大中皇帝陛下了,我的两个女儿是大中皇帝陛下的妃嫔!”

    ……

第八百四十三章 镜中花,水中月(求订阅!)() 


    完颜昌和其亲族逃到了大中以后,王时雍代表朝廷和李衍出面跟完颜昌深谈了一次。

    不久之后,完颜昌和其亲族便全都开始改中国名、蓄发、着中装。

    又过不久,户部尚书蒋敬出面,将完颜昌一族打散,然后将其分别迁往燕云诸州、河南、河北、山东等几十处地方,而完颜昌本人和其直系亲族则留在了燕京城。

    又过一段时间,完颜昌和他的两个儿子完颜斡带和完颜乌达补进入草原战略部,成为耶律大石的手下,帮耶律大石一块对付草原王国和部族。

    完颜昌一族出走大中,只是大金贵族出走的一个开始在完颜昌一族逃出大金以后,完颜宗干和金兀术对不臣服他们各个部族进行了血腥大清理,这导致不少部族都逃出了大金。

    这些出走的部族,有的来投大中,有的去投了塔塔儿部、蒙古部、克烈部、乃蛮部、汪古部等大部族,有的干脆就跟其先祖一样回到草原过起了游牧生活。

    如此一来,大金的国力大大倒退。

    完颜宗干和金兀术也知道,一味地向自己人挥舞屠刀,是得不到金人的认同的,草原上的人向来只认同强者,只认同能带他们打胜仗、能带他们抢到战利品和人口的强者。

    所以,在将该清洗的反抗势力清洗得差不多了之后,完颜宗干和金兀术开始谋划战争,企图用战争来增加他们的威信,进而维系他们的统治。

    经过筛筛选选了之后,完颜宗干和金兀术将目标定到了最近跳得最欢的塔塔儿部。

    完颜宗干和金兀术之所以选塔塔儿部当战争目标,一来,是因为塔塔儿部最近真是太过分了,这段时间塔塔儿部一连抢了大金几十个县城和部族,从大金掠走了大量的金银珠宝、牛羊和人口,二来,草原的人,谁不知道,塔塔儿部的背后站着的是大中帝国,因此,收拾了塔塔儿部以后,也可以给大中一些警告,警告大中:草原是我们大金的,滚回你的中原去!

    大金虽然已经建国了二十多年,但它还跟以前一样,没有固定的军队,开战之前,得从各个部落攒人大金是兵民合一,百姓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它的编制按女真语为猛安谋克,谋克相当于汉人军队中的百夫长,猛安相当于汉人军队中的千夫长,金国朝廷调兵,其实就是调多少个猛安,然后猛安再各领十个谋克,而每个谋克再从他们的部族中挑出一百个成年男子一块儿出征去打仗。

    准备征讨塔塔儿部,金兀术又按照以前的老办法攒人马,谁谁谁,哪个千户,哪个百户,得跟我一块儿出兵。

    可这一攒,金兀术就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金国从下到下全都不愿意出征,不愿意去打仗。

    那些渤海人、契丹人、溪人、汉人,不愿意出兵,也就罢了,可是就连当年勇悍、喜战斗、耐饥渴苦辛的女真人都出现了畏难的情绪不愿意出兵。

    他们不愿意到了甚么程度?

    居然有一个千户,为了不出兵而装死那个千户,跟完颜斜也一样,也叫斜也。斜也千户一听说,又要调他出征,便把他自己的衣服裹块木头,再弄口棺材,然后将这块木头装进棺材里给埋了,再然后把他自己腰带挂在墓碑上。斜也的老婆们和孩子们则跪在那里哇哇痛哭。等朝廷来调兵,说让斜也千户领兵去打塔塔儿部。斜也千户的家人们都说,去不了了,斜也千户已经死了,你看都已经发丧了。在这之后,斜也千户就隐姓埋名,千户我不干了,送死的差事我再也不去了。

    由此可见,现在的金人有多畏战,也可以看出,这时的金军的战斗力,已经大大不如从前了。

    面对这种情况,金兀术很伤心,他不明白,仅仅二十多年过去,当初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金军,怎么就会变成这个样子?还是说,大金国的末日要到了?

    压下负面情绪,金兀术废了很大的力气才凑齐了十万大军,然后硬着头皮带着这十万大军去征讨塔塔儿部……

    ……

    西夏。

    这几年,大中步步紧逼,不仅强行夺取了陇右地区,断了西夏最大的财源,还调改了两国之间的贸易价格,使得西夏不能再像从前一样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巨大的贸易收益,进而导致,本就不富裕的西夏,更加举步维艰。

    可即便是这样,李乾顺仍压着已经穷红了眼的西夏人,不让他们去抢掠大中李乾顺清楚的知道,只要西夏敢动手,那就将是西夏的末日。

    当然,李乾顺也并不是一味地忍耐,他也曾努力过,想让草原上的各个王国和部族统一起来,共同抵御大中入侵草原。

    只可惜,草原上的各个势力主,要么鼠目寸光,要么得过且过,要么被仇恨蒙蔽了双眼失去了理智,要么就是只顾自己不管其他草原人的死活,要么……总之,联合一事,从始至终就只有李乾顺一人积极运作。

    其实

    李乾顺之所以无法促成这个草原联盟,除了以上那些要么以外,还有三个更重要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草原上始终都没能诞生一个能让所有人都敬服并心甘情愿追随的大英雄完颜阿骨打死得太早了,而铁木真还没有出生,没有能与李衍争霸。

    这就使得草原上的各个王国和部族缺乏联合在一起的基础。

    第二个原因,在李乾顺积极联系草原上的各个王国和部族的同时,大中也在不停的瓦解草原上各个势力之间的联盟,甚至是直接出面招揽草原上的一些部族。

    在这场较量当中,李乾顺只能警示各方,最多也就是给各方画一画大饼,而李衍却能拿出来实实在在的利益,甚至是可以直接出兵干预。

    所以,这场较量,李乾顺一败涂地。

    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那就是大势所趋,大中如今已经具备了一统草原的一切条件,这不是李乾顺苦苦挣扎就可以螳臂当车的。

    形势越来越恶劣,唯一的希望,也就是草原上的各个王国和部族联合在一起跟大中分庭抗礼,又眼见着成为了泡影,变成了镜中花、水中月,苦苦支撑了西夏这个政权数十年、已经快六十岁的李乾顺,终于病倒了,西夏这艘到处漏水的破船即将失去李乾顺这个经验丰富的老船长……

    ……

    ……

    ps:卡文了,写了十几个小时,也只不过才写出来了这一章(这官有点不太好收),还请大家见谅。

第八百四十四章 痴心妄想(求订阅!)() 


    病来如山倒。

    李乾顺说倒,突然间就倒下了。

    因为李乾顺倒得实在是太突然了,以至于西夏这个处于风雨之中的王朝都没有一个合适的继承人。

    李乾顺这一生,一共有三子,分别是,长子李仁爱,次子李仁孝,以及幼子李仁友。

    李仁爱,也就是原来的西夏太子,如果还在世,那么,甚么事都迎刃而解——现在应该已经是二十七八岁的李仁爱,正好可以即李乾顺的位,也应该能较好的接过西夏这艘破船的船舵带着西夏人民继续在历史的海洋中航行。

    只可惜——

    当初,辽将亡,天祚帝仓皇出逃,临近西夏边境,李乾顺派人前去迎接,当时完颜阿骨打也派人进入夏国,向李乾顺提出条件:若天祚帝入夏,望将他缴获解金,金会割辽部分土地以作酬赏,否则,兵戎相见。

    李乾顺见辽大势已去,权衡利弊了之后,答应了完颜阿骨打的要求,将天祚帝“让”给了金国。

    李仁爱早在得知辽大败的消息之时,就叹息伤心了好几个月,待得知父亲李乾顺向金国称臣,背弃了辽国之时,更是失声痛哭着劝止父亲。

    李乾顺出于对西夏本国利益的考虑,没有听从李仁爱的劝谏,反而责骂了李仁爱。

    年轻的李仁爱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