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逐鹿传-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刘秀开始,传国玉玺一直在东汉诸帝手中流传。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何进、袁绍等人武装诛杀十常侍的时候,太监们裹挟着汉少帝仓皇出逃,来不及带走玉玺,等血腥镇压平定后,宫中查点宝物,发现玉玺不见了!

    十余年后,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洛阳再次招来血光之灾。董卓战败西逃,放火焚烧了洛阳宫廷。最先突入洛阳的孙坚部在救火的时候,于洛阳城南甄宫井中打捞出一宫女尸体。宫女颈下赫然悬挂着传国玉玺。

    正史说袁绍命人押孙坚的妻子逼孙坚交出了玉玺;三国演义则说孙坚带着玉玺返回长沙,在路上被和袁绍一伙的刘表截击而死,后来玉玺落入袁术手中。不管怎么说,袁绍也好,袁术也好,最后都被打着汉朝旗号的曹操给打败了,传国玉玺重新回到了汉献帝的手里。

    公元二百二十年,曹丕逼汉献帝禅位给自己,建立了曹魏。传国玉玺自然顺延成为曹魏的皇权象征。曹丕画蛇添足,派人在传国玉玺的肩部刻下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

    三国一统于西晋,传国玉玺又归晋。

    五胡乱华时代,朝代更迭频繁,动荡不安,传国玉玺开始了最为剧烈的颠沛流离,简而言之,转了一大圈,传国玉玺又回到了晋王朝的手上。

    不过,在这期间,东晋咸和四年,后赵石勒灭前赵,夺得玉玺,也画蛇添足在右侧加刻了“天命石氏”,意思是自己做皇帝是天命所归。

    那传国玉玺又经东晋、南宋、南齐、南梁世代相传。

    到了南梁时,发生了侯景之乱。侯景在寿阳起兵叛梁,最后攻占了首都,得到了传国玉玺。

    几经周折,进入隋唐时代,传国玉玺牢固地掌握在皇室手中,被封为国家至宝,没有出现什么传说。

    唐末朱温篡位后,历史进入了纷扰的五代十国时期。传国玉玺再次遭遇乱世,厄运迭起。

    到后唐末,李从珂怀抱着传国玉玺登上玄武楼自焚。

    自那以后,传国玉玺下落不明。

    一直到宋哲宗绍圣三年,咸阳有个人叫段义,他声称自己在修房舍时从地下掘得“色绿如蓝,温润而泽”、“背螭钮五盘”的玉印就是失踪多时的传国玉玺,献给朝廷。

    朝廷很重视,派翰林学士蔡京等十三名官员认真考证,认定这是“真秦制传国玺”。

    整件事情搞得很隆重,也很轰动。但这枚传国玉玺是不是真是秦始皇用和氏璧制作的那枚传国第一宝,无人知晓。

    现在,这枚不知真假的传国玉玺就在李衍手中。

    从糕点盒中拿出传国玉玺看了好一会,李衍干咽了口口水,然后问陈丽卿:“这是你从皇宫里拿出来的?”

    陈丽卿一边把长剑插入腰间、一边道:“旁的地方有这东西吗?”

    李衍道:“你知道这是什么?”

    陈丽卿一边抚摸着她腰间的长剑、一边道:“若是不知,我能旁的不带独独将它带出来,还用糕点盒将它藏起来?”

    李衍忍不住道:“你既然知它是何物,为何还把它送给我?”

    陈丽卿将头扭到一边,道:“我要它无用,正好用它还你人情。”

    李衍无语,道:“一把剑能与它相比?”

    陈丽卿道:“在我眼中可以……你知道这是什么剑吗?”

    李衍问:“什么剑?”

    陈丽卿答:“莫邪。”

    李衍愕然道:“你说什么?”

    陈丽卿道:“我说我手上这把宝剑是莫邪,你腰中那把宝剑很有可能是干将。”

    李衍不信道:“怎么可能!”

    陈丽卿指着她腰间长剑剑柄上的那两个古篆字,道:“你看,这上面写着呐,莫邪。”

    李衍又不认识古篆字,哪知道这两个字到底是不是“莫邪”?

    李衍将腰间的长剑解下,然后指着剑柄上的两个古篆字问陈丽卿:“这两个字是‘干将’?”

    陈丽卿探过头来看了一会,道:“是。”

    李衍打量了陈丽卿腰间的莫邪剑一会,又看了看自己手上的干将剑,道:“这两把真是干将打造的干将剑和莫邪剑?”

    陈丽卿不肯定道:“也有可能是后人仿制的。”

    李衍觉得这倒是有可能,毕竟仿制名剑的事,从古到今都有人在干。

    但话又说回来,这两柄剑即便是仿制的,也绝对是最顶尖的宝剑,否则赵佶这个喜文厌武的一国之君也不可能把它们收放在书房之中。

    李衍抚摸着干将剑,暗道:“可惜,短时间内我不能让你一展雄姿!”——一旦被外人知道了这两柄剑的底细,那么传国玉玺落在李衍手中一事有可能就会被泄漏出去,而此事若是泄漏出去,那么李衍可就别想再安心发展了。

    李衍跟陈丽卿商量道:“丽卿……你的莫邪剑能不能先不用?”

    陈丽卿道:“为何不用?”

    李衍照实解释道:“一旦被人认出它是皇宫丢的莫邪剑,别人就会知道是你拿走了传国玉玺,恁地时,咱们就得面临朝廷的大军围剿,覆灭在即。”

    陈丽卿想了想,道:“我将剑柄缠上,谁知我手中之剑就是赵官家丢的莫邪剑?”

    听陈丽卿这么一说,李衍觉得也是,“天下间宝剑何其多,看不到剑柄上的古篆字,谁能将这两柄剑往干将剑和莫邪剑上联想?大不了我尽量不用干将剑,到时只有一把莫邪雌剑问世,谁知它是什么剑?”

    ……

    

第八十章 谁敢这么大逆不道() 
宋朝的元宵节有一个惯例天子与民同乐,以示亲民。x23u更新最快

    一首小词写道:“奏舜乐,进尧杯,传宣车马上天街。君王喜与民同乐,八面三呼震地来。”说的便是宋朝皇帝在宣德门与民同赏元宵的情景。

    每年的正月十四(或十五或十六)之夜,皇帝都要乘小辇幸宣德门,观赏花灯,诸色艺人在宣德楼下早已搭好的一个露台上表演相扑、蹴鞠、百戏等节目,皇帝则和一众大臣、妃嫔坐在楼上欣赏表演,先到宣德门下的市民,甚至还可以近距离一睹龙颜。

    今年的“元宵晚会”就是在正月十五举办的。

    可以说,到目前为止,举办的都非常成功。

    再表演一个压轴节目,宋徽宗赵佶再在早已经准备好的歌功颂德的榜文上用玺,最后赵佶再照例讲两句冠冕堂皇的闭幕词,这场“元宵晚会”就能圆满落下帷幕。

    赵佶扭头问一旁的太监:“张迪还未归来?”

    小太监答道:“还未。”

    赵佶心说:“撵点人需要这么长时间?”

    你道赵佶寝宫后面怎么没人。

    原来,赵佶今夜兴致不错,又苦于没有知己与他分享这份兴致,便想去找非常有共同语言的李师师,于是将张迪派去取玉玺,顺便将他的寝宫与地道之间的人全都撵走,以便他“微服私访”,这才被李衍和陈丽卿钻了空子。

    赵佶一挥手,道:“下去吧。”

    见张迪如此怠慢,赵佶都不责怪张迪,周围一众太监无不羡慕嫉妒恨!

    又等了一阵,保留节目由高太尉领衔主演的蹴鞠秀都快结束了,张迪还没回来。

    赵佶皱眉道:“去催催。”

    太监听言,立即安排人去找张迪。

    身为一国之君,赵佶自然不可能等一个太监。

    蹴鞠秀结束,赵佶站起身说了几句闭幕词,然后就和一众大臣移驾去了宣德楼。

    至于没用玉玺的榜文怎么处理,自有人会去理会。

    赵佶在宣德楼中喝半个多时辰的茶,去找张迪的小太监才回来回复:找不到张阁长,甚至就连跟着张阁长的太监也不知所踪。

    蔡京先后四次任相,共达十七年之久,四起四落堪称古今第一人,你可以说蔡京是奸臣,但你却不能说蔡京无能。

    蔡京最先意识到可能是出事了,所以出列道:“陛下当派人搜找张阁长。”

    王黼随后道:“此事蹊跷,陛下应多遣人去找寻张阁长等人。”

    就在这时,一个太监急匆匆的进来,道:“陛下,奴婢有要事启禀!”

    赵佶道:“说吧。”

    太监用眼角的余光看了看蔡京等人,然后道:“奴婢请求后殿启禀!”

    这个太监姓杨,名戬,是赵佶的绝对心腹,甚至就连赵佶与李师师的这段姻缘,杨戬都有份参与。

    在赵佶眼中,杨戬办事稳重,如果没有大事,是绝不会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提出去后殿禀报的。

    因此,赵佶想了想,便移步去了后殿。

    而杨戬则立即跟上了赵佶的脚步!

    进入后殿,赵佶刚坐下,杨戬就迫不及待道:“跟赵阁长一块不知所踪的还有……玉玺。”

    听了杨戬之言,赵佶“腾”的一下子站了起来,满脸震惊道:“你说什么?”

    赵佶虽然昏庸,但并不是说他什么都不在乎。

    若论历朝历代当皇帝当得最舒服的,赵佶一定能榜,并且名列前茅。

    所以,赵佶舍不得他的皇位。

    而传国玉玺是为数不多的几样能撼动赵佶的皇位的东西之一。

    试问,赵佶怎么可能不关心?

    杨戬道:“张阁长请走玉玺后,有小黄门看见他们去了陛下的寝宫,在那之后便不知所踪。”

    赵佶心说:“难道张迪带着玉玺从地道出了宫?”

    想到这种可能,赵佶不免起疑,要知道,这条地道可是张迪建议挖建的,而且还是张迪负责挖建的。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了一个赵佶熟悉的声音:“陛下,奴婢梁师成有要事求见!”

    梁师成是赵佶的近臣,赵佶的诏令都出自他手,王黼待他如父,称之“恩府先生”,就连蔡京父子对他也要献媚攀附,京城人视他为“隐相”,他兼任了百十个官职。

    听见门外之人是梁师成,赵佶皱了皱眉,不过还是让梁师成进来了。

    梁师成一进来,就拜道:“陛下,黄门佘阳在打扫陛下的寝宫时,发现了一具尸体!”

    赵佶道:“尸体,谁的尸体?”

    梁师成看了杨戬一眼,然后道:“奴婢不知,佘阳还没看清尸体的相貌,就被入内内侍省的人给撵出了陛下的寝宫,佘阳认为兹事体大,便找到了奴婢,将此事告知给了奴婢,奴婢不敢耽搁,立即来禀告陛下。”

    梁师成与杨戬斗了也不是一天两天,赵佶如何不如?赵佶不仅知道,这还是赵佶纵容的结果。

    不过内斗也要分时候,传国玉玺都你妈丢了,还他妈斗!

    赵佶冲杨戬吼道:“还不去查!”

    杨戬一拜在地,然后退了出去,路过梁师成时,杨戬怨毒的看了给他上眼药的梁师成一眼!

    杨戬前脚刚出去,后脚梁师成就道:“陛下,是不是让内侍省一块去查,奴婢担心入内内侍省有问题……”

    入内内侍省掌宫廷内部侍奉事务,更接近皇帝,杨戬担任的知入内内侍省相当于清朝时的大内总管,而撵走佘阳的那几个入内内侍省的人就是杨戬的手下,实际上佘阳也是入内内侍省的人,否则他也不可能有机会打扫赵佶的寝宫,只是不知佘阳为何会改投梁师成,这才给了梁师成给杨戬上眼药的机会,也给了梁师成插手入内内侍省的机会。

    就在赵佶考虑是不是让内侍省一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