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逐鹿传-第5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潘太后按照潘太医之前教的说道:“你等也是无心之失,且免礼平身吧。”

    苗傅等人听言,全都直起身来。

    潘太后又道:“不知诸位将军要见我们母子,所为何事?”

    苗傅道:“我等商议了一下,一致认为,应该为陛下举行一个登基大典,以正陛下之位,我等此番入宫,就是想跟太后商量一下具体章程。”

    刘正彦随后道:“中军南下,皆是因上皇不德,致使百姓涂炭,臣民离散,大中皇帝陛下才吊民伐罪,如今上皇下罪己诏禅位给陛下,咱们应该借此机会与大中议和,以保东南之民免遭战火荼毒。”

    吴湛又道:“太后应以陛下之名,大赦天下,并召张俊、刘光世、杜充、吕颐浩回临安面圣,并商议如何抵御中军南下。”

    紧接着,苗傅、刘正彦等人又提出了,改元,诛杀曾择、蓝圭等宦官,所部士兵代替禁军守卫睿圣宫(显忠寺),等等一大堆杂七杂八的事。

    耐着性子全部都听完了之后,潘太后按照他父亲潘永寿之前所教的说道:“这些事诸位将军可以自行商量定夺,我们母子只是深宫之中的妇孺,哪敢妄论这些国家大事?”

    苗傅听言,道:“如果臣等只想升官,只想揽权,只要连络宦官就好了,何必弄出今日之事?上皇信任宦官,结交宦官就可以获得高位,汪伯彦、黄潜善昏庸误国却尚未流放,王渊遇敌时不能有效抵抗,却因他结交康履而得到枢密的高位,上皇与大中皇帝同时即位为天子,大中如今,国泰民安,处处欣欣向荣,而咱们大宋,到处都是乱糟糟的一片,哪哪都是战火,民众苦不堪言,如今更是将中军引来,欲灭咱们大宋,此皆因上皇不德,若继续由上皇当政,恐大宋灭亡之日将不远矣,所以,臣等才请上皇退位,将皇位传给当今陛下。”

    这种话,当然不是苗傅这个莽夫能说出来的,而是吴湛教苗傅说的。

    而吴湛的意思其实是,坐实赵构无能,然后表明,他们只是清君侧,只是不想看到悠悠两百多年的大宋就这么亡了,才发动了这次政变。

    也就是说,吴湛想给他们这次叛乱找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吴湛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

    潘永寿道:“徽宗皇帝任用奸臣,随意更改祖宗法度,又妄图与金联合灭亡辽国,才造成了靖康之难的局面,陛下神圣孝明,只是被奸臣汪伯彦、黄潜善所贻误,才做了些错事,可此实不足以让陛下退位,再者,就算是承平之时,以一妇人和幼子也难以执政,更何况现正值与大中的战争之时,你等皆是忠义之士,又无亡宋之心,不如还政于陛下,我想,经此一事之后,陛下必定能赏罚分明,在诸位将军的辅佐之下,再现我大宋的辉……”

    可以看得出来,潘永寿是一个老好人,他想为赵构说些好话,解决这场要命的闹剧。

    不成想,苗傅等人早就商量好了,无论如何都不能再让赵构复辟,否则,他们这些敢逼赵构退位之人,绝对没有好下场。

    因此,没等潘永寿将“煌”字说出口,张逵就厉声说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上皇致大宋到如此地步,怎还能再为君,老匹夫休要再为他说辞!”

    见自己的老父亲被兵痞呵斥,潘太后的脸色很不好看,可她又敢怒不敢言赵构那个皇帝都让他们给逼退位了,她一个妇道人家又能做甚么?

    吴湛见状,冲张逵呵道:“怎敢对国丈如此无礼!”

    说这话的同时,吴湛给苗傅和刘正彦使了个眼色。

    苗傅见状,迟疑了一下,然后对张逵说道:“张逵退下,不得对国丈无礼。”

    张逵听见,狠狠的瞪了潘永寿一眼,又看了看吴湛,然后走出了大殿。

    吴湛冲张逵讨好一笑,然后对潘太后说道:“太后,能不能借一步说话?”

    潘太后听言,就是一阵迟疑!

    吴湛见状,又给苗傅和刘正彦使了个眼色。

    苗傅见状,大声说道:“太后,我等有密事要单独跟太后禀报!”

    潘太后听言,就是一激灵,然后唯唯诺诺的跟苗傅、刘正彦、吴湛来到了一旁。

    这时,吴湛才小声说道:“太后,拒微臣所知,上皇已有数月没有留宿太后的寝宫了。”

    潘太后听言,脸上闪过一丝羞恼!

    潘太后的这丝羞恼,其实有两层意思。

    一是,羞恼吴湛口不择言,竟敢说他与赵构的私房之事。

    二是,羞恼吴湛说对了,赵构已有数月没碰她了,这对她而言,也是一个耻辱女人留不住自己的男人,自然是奇耻大辱。

    吴湛仿佛没有看到潘太后的脸色变化一般,又道:“太后有所不知,我们这些侍卫,无人不知道,太后已经失宠了,而且,不知道是哪传出来的风声,说未来的皇后必夺太后之子,也就是未夺当今陛下,毕竟,上皇只有当今陛下这一子,只有当其母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后。”

    吴湛这话一下子就戳到了潘太后的软肋之上,这是她最害怕的事。

    可以说,赵旉就是潘太后的命跟子,就是潘太后的一切,所以,潘太后绝不允许任何人夺走赵旉,她绝不承受李宸妃致死都不能认自己儿子的痛苦!

    善于察言观色的吴湛,见到潘太后的脸色变化之后,抓住机会又道:“如今陛下登基,太后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宋太后,上皇的皇后,自然不会再有人敢动夺走陛下的念头,而且……”

    潘太后问道:“而且甚么?”

    吴湛故意卖了会关子之后,才道:“而且,大宋形势如此,是第二个刘太后该出现,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了……太后,您如果就是这第二个刘太后,还有谁敢再无视太后您?”

    ……

第七百九十五章 死局(求订阅!)() 


    刘太后就是常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武则天)并称,后世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的刘娥。

    刘娥原为蜀地孤女,后随她的丈夫至京,十五岁入三皇子赵恒(即日后的宋真宗)的王府。

    宋真宗即位之后,刘娥被封为美人。

    仅仅七八年时间,深受宋真宗喜爱的刘娥,就爬到了皇后之位。

    当时,宋朝自开国以来,没有女主临朝的先例。

    可在宋真宗朝后期,在宋真宗的纵容之下,刘娥逐渐掌控了朝政大权。

    慢慢的,宋真宗感到了不安,以宰相寇准为首的一党更不容刘娥独揽朝政。

    可刘娥却巧妙的结丁谓、曹利用等外朝朋党,最终将反对她专权的寇党势力彻底击败。

    不久,宋真宗驾崩,刘娥临朝称制。

    紧接着,刘娥找准时机,将权臣丁谓罢相,贬至崖州,后来,再治曹利用谋反之罪,逼得曹利用自杀,独揽大权,宋廷朝政,完全落入刘娥之手。

    这刘娥,不喜欢着后妃服饰,而喜欢身穿帝王龙袍。

    穿着龙袍的刘娥临朝,“威震天下”。

    后来,有臣子上书,请刘娥“依武后故事”,程琳亦献《武后临朝图》,均暗示刘娥称帝。

    可因为刘娥事先与鲁宗道等重臣私底下沟通过,他们全都不同意刘娥称帝,刘娥不得不将鼓动她称帝的奏章撕碎,掷于地上,并表态说:“我不做这种对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

    刘娥一生,喜用帝王服饰,至死不肯还政于宋仁宗,引得后世非议。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使得刘娥在民间被定格在了狭隘妒忌、残害忠良、甚至是企图谋夺大宋江山的“一代奸妃”的形象,这与历史上的章献明肃皇后刘娥相去其实比较远。

    公平的说,刘娥执政期间,着实是为北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刘娥,北宋可能早就被宋真宗给玩没了,不可能有之后的一百多年江山。

    宋真宗亲自发起了被《宋史》称作“一国君臣如病狂”的“天书运动”,长达十余年时间,使得宋王朝朝政混乱,财力枯竭,是刘娥临朝摄政了之后,才下令将“天书”随同宋真宗一起下葬永定陵,停止天下宫观营造,彻底终结了这场扰动大宋王朝多年的“天书运动”,然后刘娥大力发行交子挽救了北宋的财政,又结束了党争,令当时的朝臣上下一心,最后将跑偏了的宋朝带回到正轨之上。

    又因为刘娥虽然想效仿武则天,但在群臣的阻力面前,刘娥压制住了欲望,最终并未真正走出这一步,并没有真的改朝换代,所以,刘娥死后,包括宋仁宗、司马光、范仲淹等宋廷君臣对刘娥的评价都是相当正面的。

    吴湛将潘太后比作刘娥,说潘太后可以成为刘娥第二,让潘太后动心了。

    在刘娥这个千古名后和李宸妃那个千古悲妃之间做选择,傻子都会选。

    再加上,潘太后目前的尴尬境地,也让不甘心的她,没有其它选择。

    于是乎,潘太后被吴湛说动了。

    潘太后回到座位上坐好之后,问苗傅、刘正彦、吴湛等人:“咱们下一步该做甚么?”

    苗傅、刘正彦等人哪知道他们下一步该干甚么,他们这是头一次叛乱,头一次参与这么大的国事,关键是他们根本就没长这个脑子。

    所以,最后苗傅、刘正彦等人全都看向说得头头是道的吴湛。

    吴湛见状,只能硬着头皮说道:“要不然咱们将宰相请来问问?”

    潘太后听言,觉得很有道理,因此让苗傅派人去将朱胜非请来。

    此时,朱胜非其实已经知道了苗傅、刘正彦带兵冲进皇宫之中了。

    朱胜非对此是担心不已,生怕苗傅、刘正彦等人继续为害,破坏了南宋的中枢系统,进而葬送了南宋。

    与此同时,朱胜非也是后悔不已,如果不是将张俊、刘光世等部都分守其他要害地区,只有苗傅的军队护卫在临安的赵构,又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这其实是朱胜非的疏忽,这也是历史上虽然朱胜非成功的挽救了南宋王朝仍然被罢相的原因之一。

    朱胜非想派人去通知张俊、刘光世、杜充、吕颐浩带兵来临安勤王。

    可朱胜非又担心,此举会激怒苗傅、刘正彦等人,使得局面变得更加不可控制。

    也就在这个当口,苗傅派来请朱胜非的人到了。

    得知潘太后跟苗傅、刘正彦等人搅和到了一块,朱胜非的心不禁“咯噔”一声,暗道:“事情向最坏的方向发展了!”

    以朱胜非对苗傅、刘正彦等人的了解,深知这些人见识短浅,并不难对付,关键是,他们这些人群龙无首,因此翻不起来甚么大风浪,这也是朱胜非并没有着急派人去给张俊、刘光世、杜充、吕颐浩等人送信请他们带兵来临安勤王的主要原因。

    可不成想,潘太后却跟苗傅、刘正彦等人搅和到了一块。

    如此一来,麻烦可就大了,要知道,潘太后的儿子赵旉,可是名正言顺的太子,如今赵构被逼退位,那赵旉可就是名正言顺的皇帝了。

    换而言之,只要得到潘太后母子的认可,苗傅、刘正彦等人可就不是叛乱,而是政变了,他们将取代赵构政权成为南宋新的执政者。

    如果潘太后真有刘娥之才,如果苗傅、刘正彦等人真有辅佐新皇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