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逐鹿传-第5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浚心中不免有些悲哀,认为赵构是被汪伯彦和黄潜善那两个庸相所误,进而失去了对时势的分析能力。

    张浚有心再劝一劝赵构,可他又实在是担不起欺君之罪。

    最后,深吸了一口气之后,张浚道:“臣此来并不是来说中军即将南下的。”

    赵构问:“那爱卿想说甚么?”

    张浚冲赵构一拜,然后不答反问道:“请问官家,您觉得临安府适合当我大宋的都城吗?”

    “这……”

    赵构还真没想到张浚想说的竟然是此事,进而一时之间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张浚的问题。

    张浚并没有难为赵构,而是很快就阐述了他自己的观点:“临安府当都城,原本是很合适的,江南富饶,气候宜人,临安又四通八达为江南的中心地带,关键是,临安北、西、南三面环山,形成一个东南向的马蹄形屏障,易守难攻,实乃少有的都城之地。只是……”

    赵构隐隐猜到张浚想说甚么了,不过他还是装作不知的问道:“只是甚么?”

    张浚道:“只是临安离海边太近了,而大中海军又极为强大,有一次运送十万大军的能力,若是中军突然从海上杀过来,陛下当何去何从?”

    赵构听言,眼中不禁浮现出了一丝担忧之色!

    张浚所说的这些,赵构并不是没有想到。

    可问题是,现在也没有比临安更合适当南宋都城的地方了——像咸阳,长安、洛阳、开封这些适合当都城的地方全都在长江以北,甚至就连金陵都被大中占了,哪里能当他们南宋的都城?

    要知道,这都城可不比其它地方,它对交通、人口、防御、周边等等很多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

    说实话,如果真较起真来,这临安其实不适合当都城。

    可这话又得说回来,只剩一隅之地的南宋也真是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了。

    赵构沉吟了一会,道:“爱卿到底想说甚么?”

    张浚道:“官家该给自己、给大宋留条后路,万一……”

    张浚想说的是:“万一中军杀过来,官家您该怎么办?”

    可话到嘴边,张浚想起了刚刚他跟赵构的约定,所以他的话戛然而止。

    赵构听言,眉头就是一皱!

    赵构听出来了,张浚这还是在坚持中军很快就会打过来,只不过张浚现在换了一种说法罢了。

    赵构不禁有些不悦,心道:“这张浚也太可恶了,就不能念叨点好事嘛,非得咒中军打过来,其心可诛!”

    见赵构的脸色变了,张浚怎么可能不知道他又将赵构惹怒了?

    张浚连忙补救道:“官家当初选择临安府当都城,主要是考虑到,江南经济繁荣,集江南之财,进可以收复失地复我大宋全境,退可以安心发展,等待收复我大宋全境的机会,可随着大中海军切断了咱们大宋的海上贸易,江南的经济大退,已经无法达到官家的预期了。”

    张浚这话算是说到了赵构的心坎里。

    当初,赵构之所以选择临安当都成,主要就是看中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实力,想要集江南之财来壮大他自己。

    可来到江南之后,赵构才发现,江南地区的经济情况,严重滑坡。

    造成这种局面,其实有很多原因,像之前江南地区爆发了方腊起义,像北宋末期对江南地区压榨得太狠了,像现在战火频繁阻断了南北贸易,等等……

    而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大中全面封锁了南宋对外的贸易,尤其是海上国际贸易。

    自从南宋建立之日起,中军就严禁宋人进行海上国际贸易,一经查到船上有人是宋人(大中的人,全都有户口和身份证),立即扣押所有货物,毫不通融。

    为了能全面封锁南宋的经济,也为了保证大中的利益,海关还专门成立了一个规模很大、组织结构非常严密的海警部队,严厉打击走私。

    总之一句话,乖乖的交关税,保证你在大中畅通无阻,并且享受优厚的政策和福利,而不交关税,则保证你血本无归。

    那宋人真就一点做国际贸易的机会都没有?

    当然不是。

    只要你跑到江北定居加入大中的国籍(在大中拥有房产,并且居住超过三个月(暂定),便可以跟所在区域的户籍管理处领取大中的户口),便可以进行海上国际贸易。

    不过——

    一旦进入大中的境内,就不允许再回到江南了。

    也就是说,这是一条单行路。

    大中严禁宋人做海上贸易的做法,导致不少江南的人往江北跑。

    加上,江南如今战火不断,百姓遭到了各方的迫害,而江北的大中已经完全安定下来。

    江南人往江北跑的就更多了,甚至就连临安的人都往江北跑。

    这也就导致,临安现在不禁经济不行了,就连人口都出现了问题,根本就不适合当都城。

    赵构又想起刚才张浚所说的万一中军从海上攻过来……

    过了一会,赵构问张浚:“张爱卿,有甚么,你就一块说出来吧。”

    张浚正了正衣襟,然后说道:“自从官家登基以来,皆因有蜀中的钱粮支持,我大宋才可以续日,依微臣愚见,官家不如将都城迁到蜀中吧,秦得蜀地而一统天下,汉得蜀地而灭掉项羽建立了四百年的强汉,太祖得蜀地而先后灭掉南方富裕的南唐、吴越等国结束战乱建立我大宋,蜀地易守难攻,又盛产粮食,官家若入蜀地,聚起三五十万大军,谅中军再强大,也奈何不了我大宋。”

    “迁都蜀地?”

    赵构眉头不禁紧皱!

    蜀地的确是有张浚所说的这些优点。

    可有一点,就注定了蜀地的格局。

    这点就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换而言之,也就是蜀地的交通实在是太不便利了。

    而这一点,不仅限制了蜀地的格局,也使得蜀地完全不够资格成为都城的所在地。

    这么说吧,如果赵构按照张浚所说的撤入蜀地,那么中军只要不顾一切锁住蜀地的门户,那赵构和他的南宋可就会与世隔绝,然后南宋的其它地区就会失去“大脑”,进而任中军宰割。

    更关键的是,南宋目前虽然只剩一隅之地,但并非到了只有固守蜀地才能不被灭绝的绝地。

    因此,赵构不可能选择跑去蜀地固步自封。

    可话又说回来,万一中军真从海上攻过来,赵构除了蜀地以外,也真没地方可以逃了。

    另外,赵宋目前也的确是需要蜀地的供养。

    所以,张浚所说之言也并非完全是废话。

    顺便说一句,赵构清楚,张浚所说的,其实还是在防中军突然南下,只不过,张浚这次找的切入点,让赵构不得不重视张浚所说的。

    过了好一会,赵构才不动声色的说道:“迁都蜀地,那江淮、荆楚、三湘、两广、八闽全都不要了?”

    “这……”

    张浚未来也是当上宰执的人,怎能想不明白赵构的顾虑?

    而且,不仅赵构,张浚也不愿意失去这广袤的疆土,让南宋变成一个弹丸小国。

    想了一会,张浚的眼睛突然一亮,随即道:“臣这里有一个两全之计。”

    ……

第七百八十三章 一盘散沙(求订阅!)() 


    张浚所谓的两全之计,其实并不高明,只不过就是由他先入蜀地经营川陕,万一中军真从海上杀过来,则赵构再率领南宋文武百官以及南宋大军进入蜀地。

    不过

    虽说张浚的两全之计并不高明,可赵构却动心了!

    包括川陕在内的西部地区,是赵构又爱又恨的一个地方。

    西军无疑是大宋最强军。

    可由于指挥系统混乱(陕西有六个经略安抚司的部队,又有河东经制使的部队),再加上代行陕西制置使之职的范致虚被三千金军打败,没有了威信,难以指挥其它五路宋军,所以,王彦率军西进与张宪合兵一处之后,仅用一个月时间,便先后拔攻延安府的东城、凤翔府、长安、秦州等地,击溃了鄜延、永兴军、秦凤三个经略安抚司的主力。

    后来,陕西各地民众纷纷响应鄜延路经略安抚司的号召,起义兵抗击中军,保家卫国主要是为前者。

    西部的人,非常恋土,保卫他们自己的家园,是他们骨子里流淌的东西,根深蒂固。

    因此,一时之间,豪杰四起,孟迪、种潜、张勉、张渐、白保、李进所领导的数支义军,都有很强的战斗力,甚至敢正面与中军对战。

    在这些义军的配合下,鄜延路经略安抚司一举收复了同州,并乘驻守陕州的中军兵力空虚之机,发兵一举收复了陕州。

    同州位于长安以东的渭水北岸,由于渭水南岸地形狭窄,重兵不易展开,因此同州就成了进攻长安或拱卫长安的一个重镇。

    不仅如此,同州还是潼关和蒲津关防御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撑点。

    所以,宋军控制了同州,就切断了长安之中军与潼关和蒲津关之中军的联络。

    而义军占领陕州,也切断了陕西中军与河南中军的直接交通。

    因此,陕西中军统帅张宪和王彦一听陕、同二州被宋军夺回,自已后路被断,便不敢再攻打熙州,慌忙率军东撤。

    熙河路经略安抚使张深派宋将张严、刘惟辅率军掩击东撤的中军。

    可刘惟辅不愿受张严指挥,擅自率军由吴山出宝鸡,去袭击中军游骑。

    刘惟辅一走,张严的兵力被大大削弱,加上大意轻敌,因此在凤翔附近的五里坡遭到中军的伏击,被中军将领杨从义打得大败,张严本人也在五里坡战死。

    战败张严,张宪便改变了主意,不再急于进攻同州、陕州打通与河东、河南联系的信道,而是驻军凤翔,并派杨从义率军北进,打击泾原路经略安抚司的主力部队。

    杨从义部很快从侧翼迂回击溃了泾原军的主力。

    只可惜,就在杨从义部要彻底灭掉泾原军主力的时候,泾原军统制曲端突然率部杀出,然后击退了杨从义部,保住了青溪岭以西的阵地。

    自那以后,泾原路经略安抚使席贡就被曲端架空,曲端成了泾原军的实际领导者。

    尔后,曲端利用战争间隙,在泾原招收流民溃兵,扩军练兵,慢慢成了西军中较强的一股势力,在他的辖区内,社会秩序稳定,凡过往行人都可得到军队兔费的粮草供给。

    因此,曲端不仅成了泾原军的话事人,也慢慢成了大宋西军实际的领导者(并不是绝对的领导者,只是听曲端的西军将领比较多),至于原本代表大宋的领导者范致虚,现在已经失权了,听他的将领已经所剩无几。

    范致虚打仗的能力不行,但人品绝对没有问题。

    鉴于自己已经掌控不了西部地区,范致虚立即写信给南宋小朝廷,请赵构派人来取他而代之,不能让大宋最强的西军成为一盘散沙,最后被中军一一攻破,而且,范致辞虚还推荐了席益、李弥大、唐重等有能力又对大宋忠心耿耿的将领、官员来代替他。

    有宋以来,大宋的皇帝,有一个,算一个,全都不信任武将,而到了赵构这里,达到了最顶峰。

    曾多次见过武将叛乱的赵构,对武将已经极其不信任了。

    更何况,曲端根本就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