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逐鹿传-第5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

    这也是前段时间,人们都猜测李衍要冷藏岳飞的主要原因。

    可李衍没有,很懂岳飞的李衍,清楚的知道,岳飞这种人,所追求的是那种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而不是俗不可耐的物质追求。

    所以,李衍并没有冷藏岳飞,并且还更加重用岳飞。

    也正是因为如此,见岳飞不要自己赐的美女,李衍也没有坚持,更没有多想,而是道:“那你就自己找一个……不过朕丑话说在前面,我大中的上将军,不能连个夫人都没有,朕给你两年时间,你如果还找不到,朕就赐你一百个。”

    岳飞苦着脸应道:“诺!”

    李衍不再继续这个话题,又道:“朕听说岳云这孩子天生神力,才十岁,就是寻常将校难敌的猛将了?”

    岳飞的脸上很难得浮现出了一丝慈禧,道:“这小子,天生就是一个军人。”

    不过岳飞很快就语气一转,又道:“不过这孩子到底才十岁,官家若是舍不得他,就留他在身边吧。”

    虽然心中为岳云可惜,可岳飞也知道,李衍要将三十万大军交给他,他给李衍留一个人质,也是应该的。

    不成想,李衍却连想都没想就道:“天生的军人就应该属于战场,就该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再者说,岳云是你儿子,留在朕身边作甚,朕二百多个儿子,难道还能抢你儿子?你岳鹏举,休要试探朕的心思,朕说了将婉儿给你岳家,就给你岳家,怎会反悔?你这是以小人之心度朕君子之腹。”

    要是别人听了这话,肯定立即跪下向李衍请罪!

    可岳飞没有,他很高兴的跟李衍确认道:“官家您这是同意臣将云儿带在身边历练?”

    李衍悠悠地说道:“一个王朝要想兴盛,不可能只靠一两代人,所以,咱们除了要打江山以外,也要培养年轻人,你做的是对的,朕为甚么不支持?”

    岳飞听言,拜道:“臣替云儿谢过官家。”

    李衍让岳飞起身,然后说道:“朕虽然有四百多个儿女,但嫡长女就婉儿这一个,所以,朕不希望她嫁一个庸庸碌碌的人,你好好培养云儿,要让他像你一样,成为一个赤胆忠心、骁勇善战的将军。”

    岳飞听言,已经没法再用任何言语表达他对李衍的尊敬了,千言万语最后只化为一个字:“诺!”

    李衍不想岳飞对自己不让他驻守燕地还有芥蒂,再加上这事也快要对外公布了,李衍又道:“鹏举啊,朕之所以不让你驻守燕地,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朕要迁都了,新都城就是燕京……”

    ……

第七百七十七章 迁都(下)(求订阅!)() 


    李衍的确是要迁都了。

    事实上,李衍早就想迁都了。

    只不过,在此之前,燕云一直没有完全收复,以至于,李衍就是有心迁都,也没法迁都。

    那李衍为甚么要迁都燕京?是因为,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

    这当然是原因之一,不过却不是李衍要迁都的最主要原因。

    李衍之所以要将国都从开封迁到燕京,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燕京乃天府之国,很适合当国都,这是经过历史证明的,没必要再多说。

    第二,这条是最重要的,虽然李衍已经将金人撵去北方,可李衍对金人丝毫都没有放松警惕,还有现在还没有显山露水的蒙古人,也是李衍的心头大患,另外,不仅东北和正北,还有西北的羌人,也就是西夏,也不得不防,所以定都上必须重点考虑对北方的辐射,而燕地,龙蟠虎踞,北控关东平原和蒙古草原,西连云地,同控朔漠,能非常好的辐射整个北方地区。

    第三,与以往的中原王朝不同,李衍所建立的大中,还拥有高丽、日本的十几个州,开封离那十几个州太远了,无法辐射到那十几个州,而燕京相对要好很多,它东连山海,毗临渤海湾,交通便利,能较好的控制高丽、日本的十几个州。

    第四,燕地除在华北平原的最北方,俯视整个中原,南控江淮,再辅以发达的交通,对南方的掌控未必会比在开封差多少。

    第五,燕云地区,这几百年来,一直在外族的掌控之下,并且其地的人员组成极为复杂,契丹,溪族,渤海,蒙古,哪族的人都有,就是其地的汉人,也不是传统的汉人,而是汉儿,因此,燕云地区的人,对中原的归属感普通不强,这也是北宋得燕云而又复失最后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情况下,李衍就是派几个能官、干吏去管理燕云地区,短时间内也无法改变这种现状,唯有李衍将那里变成国都,变成全国的中心,才能立竿见影的改变,才能让那里的人找到归属感。

    第六,汉武帝之后的中原地区,豪族开始大力发展,这豪族历经汉、晋、隋、唐,直至北宋,不仅没有灭亡,反而越来越强盛。

    这些豪族到底强盛到了甚么程度?

    他们强盛到了,可以左右皇权,甚至是推翻皇权的地步。

    翻开历史,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

    李衍在建立大中的过程当中,灭掉了无数豪族,可以说,豪族是李衍崛起过程当中最大的对手。

    在得到高丽、日本、中南等地时,李衍全都是以铁血手腕将这些地区的豪族赶尽杀绝,所以,大中在这些地区的统治,才这么安稳。

    可到了中原之后,出于这样那样的顾虑,李衍并没有痛下杀手。

    以至于,仅仅过了不到两年时间,这些豪族竟然就又有抬头之势,甚至意图影响大中的政策,那次逼李衍更换修纂大典人选,其实就是他们的手笔。

    一直以来,李衍都是非常强势,哪容得了那些豪族对自己指手画脚?

    关键是,熟读历史的李衍,太清楚这些豪族的为害了。

    所以,李衍绝不允许这些豪族势力抬头!

    而这些豪族比较集中的地区,就是北宋原来的国都开封,这里集中了大大小小数百个豪族,他们通过结党、联姻、联盟、互利、共惠等等手段牢牢的绑在一起,即便是李衍,想要彻底打碎这种捆绑,都是非常不容易的。

    而且,这些豪族,现在已经开始朝大中的文武百官下手了,试图跟大中的文武百官绑到一起,形成新的豪族。

    面对这种情况,迁都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至少是缓解的办法。

    燕地这些年来屡遭战火,当地豪族势力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尤其是当初李衍控制燕云地区的时候,对那里的豪族进行过大清洗。

    因此,燕地那里的豪族势力,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若是将国都从开封迁到燕京,能很好的控制豪族势力。

    第七,北宋在开封这里经营了二百多年,早已深入人心,虽然李衍和大中已经赢得了开封大多数人的心,但还是有不少被洗了脑的人希望赵宋可以复国,而燕京那里的人,对哪方都没有归属感,因此不存在这种的情况。

    第八,大中若是宣布将国都从开封牵到燕京,能在一定程度上麻痹时时刻刻都在防着中军渡江伐宋的南宋君臣。

    第九,从战略防御方面来讲,开封比燕云也安全不了多少,燕云若失,开封这里也很难保全,金人两次南下,已经能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第十,迁都燕京,只要宣传好,能为李衍加不少政治分。

    第十一,从李衍的个人情感上来说,京都永远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后世的北京,现在的燕京。

    有这十一个原因,李衍怎能不迁都?

    不久之后,突然爆发了三件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事。

    第一件事就是,因为国界线划分得不太清楚,也因为两国仇怨积累得实在太多,中军和金军在边界发生了一场规模不小的摩擦。

    第二件事就是,鞑靼的一个部落,带着上万骑兵跑到关前,声称要跟大中借粮过冬——许贯忠、朱武等人分析,这有可能是蒙古众部在试探大中对他们的态度。

    第三件事就是,燕京汉人屡屡欺负燕京汉儿,终于惹得燕京汉儿对燕京汉人发起攻击,双方爆发了一场不小的械斗,死伤了几十人。

    这三件事发生后不久,就到了冬至日。

    照例,大中朝廷也举办了祭天大典。

    在祭天大典上,李衍面对文武百官、天下百姓、自己的四百多儿女,朗声道:“朕,平东夷,定南蛮,驱北狄,问鼎中原,收复燕京、辽州,续中华之正统,今日祭拜李家列祖列宗,以告其事,再者,朕在此再给后世子孙立一个规矩:我大中,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李衍这话,让很多人血沸腾的同时,又有些莫名其妙,不太明白李衍这到底是甚么意思?

    李衍并没有让这些人纳闷太久,很快就又宣布道:“朕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迁都!朕决定将都城从东京迁到燕京……”

    ……

第七百七十八章 大兴土木(求订阅!)() 


    “我大中,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细究起来,李衍说的这话,其实是给自己以及自己的后世子孙全都套上了一个紧箍咒,这大大限制了自己和自己后世子孙应对困难时的手段,也大大增加了自己和自己后世子孙渡过危急的难度。

    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像,汉朝,先是皇帝被围,走夫人路线才保住条命,然后该和亲和亲,但始终没有忘记这个耻辱,忍辱负重,等待时机,等终于强壮了立刻反击,封狼居胥,通西域,最终喊出“犯汉者虽远必诛”。

    像,唐朝,也曾被异族欺压,不过该借兵借兵,该和谈和谈,缓过气来就反攻,直接灭了突厥,终成霸业。

    而反例也不少。

    最显著的就是明末崇祯皇帝,他如果思想灵活一点,跑到南京去继续抵抗,最差最差,他也能效仿赵构,跟李自成或是满清来一个划江而治,不可能成为亡国之君。

    可虽然李衍清楚喊出这句话的种种弊端,但李衍仍是义无反顾的喊出了这话!

    为何?

    首先,喊出了这话之后,能立竿见影的让李衍赢得到大中百姓的认可,能让李衍尽收天下人心。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也就算了,这只能说皇帝有骨气,敢硬钢,谁想来我大中打劫,最好好好掂量掂量,没有好处且不说,还得遭到我大中的顽强抵抗。

    而对百姓而言,让他们大大受益的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一直以来,中原王朝的百姓都饱受来自北方胡人的侵扰,很多百姓,尤其是河东、河北的百姓,全都是提心吊胆的活着,哪怕就是河南的百姓,这次也遭到了金人很严重的侵害,好几个城池,都遭到了金人的屠戮,现如今,李衍这个皇帝,要亲自替全天下的百姓镇守国门,要亲自替全天下的百姓抵挡北方的胡人,国防线再被胡人攻破了,李衍这个皇帝和朝中那些大佬才是先死的,不是他们这些百姓先死,因此,中军不可能不尽心守卫燕云、守卫边疆,还有比这更安全的嘛?

    所以,天下百姓有甚么理由不支持李衍这个致力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