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逐鹿传-第4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原陷金之后,府州孤悬于北边,陷入金和西夏的四面围攻之中,折可求苦撑待变。

    历史上,即便形势如此恶劣,折可求也没有放弃赵宋。

    在北宋亡了的三年里,折可求一直与赵宋紧密联系,期待赵宋能够复起。

    直到建炎三年,也就是赵构登基的第三年,折可求之子折彦文由京城回河东路途中被金军所掠。

    金将得知折彦文的身份之后,以折彦文相要。

    当时,折可求原本与晋宁军守将徐徽言约定,夹攻金军。

    平心而论,以当时的情势而言,此举无疑螳臂挡车。

    在这种,折家军四处赴援,奔波劳顿,实力大衰,难以支撑的情况下,为保全家计,也可能是被俘儿子之劝因,还有就是为保存力量,东山再起之故,折可求终以麟、府、丰三州、及堡寨九降金。

    概言之。

    府州折家,为保护麟府人民的生命财产,为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与牺牲。

    末代家主折可求降金,绝不是贪生怕死,而是委曲求全,旨在,保存实力,寻求机会,东山在起。

    可惜赵构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而是苟且偏安于临安,对外一味屈膝媾和,直到死,都没有再给折可求创造反正的机会。

    当折可求被金人鸩死,西夏人趁折氏家族奔丧之机,侵入府州,对折氏家族,赶尽杀绝,甚至挖尸掘坟。

    这比任何说辞都有说服力——西夏人若不是恨折家入骨,如何能如此对折家?

    总而言之,折可求降金,是不得已的选择,绝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应予历史的理解和宽容,不应该因他降金,漠视与否定他抵御西夏、抗击金国的功绩,更不应以折氏的降金,否定整个折氏家族满门忠烈、戍边御敌五百载、铁血丹心铸就忠魂的历史功绩。

    事实上,折氏诚可谓无负于宋者矣!

    面对这样的折家,即便是李衍,都不能无动于衷。

    当然,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李衍不可能只凭历史事迹行事。

    换一个说法,感动归感动,最后李衍还是得用利益说话。

    而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折可求还在坚守府州,扼住西夏东进的道路,并且可以威胁金军的后路,折可求和折家军于李衍有大用。

    所以,火锅支好了以后,李衍让朱链坐在自己左手边、让折苗苗坐在自己右手边,并时不时的给朱琏和折苗苗夹羊肉。

    李衍喜欢热闹,喜欢左拥右抱的感觉,再有,在后宫的时候,好衍也不喜欢约束,因为那样太累,所以,火锅支好了以后,李衍让院中自己上过的女人全都上桌,一块吃饭。

    当然,这并不是说她们之间的地位就是相等的,这在封建社会,包括到了后世,这都是不可能的,人与人之间,永远都不可能平等,甚至可以说,从一出生时起,人就已经分出了三六九等。

    仅以李衍他们这张桌子上的女人为例。

    离李衍越近的,地位自然就越高。

    离李衍越远的,地位自然就越低。

    因此,李衍让折苗苗挨着自己坐,明显是在抬举折苗苗。

    大家对此心知肚明,羡慕的有之,嫉妒的也有之,羡慕嫉妒恨的亦有之。

    只有折苗苗傻乎乎的没反应过来——折苗苗的注意力全都被好吃的涮羊肉给吸引了。

    李衍也不以为意,不停的给朱琏和折苗苗夹羊肉,有时候还给他能够到的李佳人、朱慎德妃等人夹羊肉吃,并让大家不要约束,随便吃。

    不过——

    虽然李衍说了,大家不用约束,但很多人还是放不开。

    李衍心知,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过来的,急不得,所以,也没有在意。

    等折苗苗吃得差不多了,李衍才道“怎么样?涮羊肉好吃吧?”

    折苗苗口齿不清的说道“好吃!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官家,你怎么会研究出来这么好吃的东西?”

    李衍笑道“因为我跟你一样,也是一个吃货啊。”

    折苗苗不解道“吃货是甚么?”

    李衍笑道“就是喜欢美食的人。”

    折苗苗“哦”了一声,然后继续大吃特吃。

    李衍又给折苗苗夹了点羊肉,然后问道“你说你学过武艺?”

    折苗苗一边继续吃、一边道“学过……西夏人来了,可不管你是男还是女,男的全都杀了,女的全都抢去,不会点防身的本事,只能束手待毙,所以,我们府州的人,不论男女老幼,都学过骑射。”

    李衍道“你们府州的女人也上战场吗?”

    折苗苗道“上啊,远得就不说了,现在,折家还有好几个女将,像折文莹、折文璜、折文琪、折文蕾、折文芸、折文瑛、折文芯、折文芳、义雅、张红彩、曹妙,折美凤、折美鸾、折月秀、折月茹、折月芝、折月美也快到从军的年龄了,凭她们的武艺,一定能当上将军。”

    李衍差异道“府州这么多女将?”

    折苗苗道“嗯,我们府州折家的女人,还有挂过帅的,就是杨家将里的那个佘太君。”

    说完,折苗苗又夹了一筷子羊肉放到她自己的碗里。

    李衍见后,心道“没想到,她这小个小身板,竟这么能吃。”,同时说道“府州的条件很艰苦吧?”

    折苗苗道“习惯了的话,还好,我觉得比宫里强,宫里太受约束了,也太压抑了,一点都不好玩。”

    李衍道“那你为甚么进宫?”

    折苗苗道“我是选秀选上来的,我是我们府州的第一美人。”

    李衍看看折苗苗,发现她长得确实不错,难怪会被筛选出来,还会被送来给赵桓。

    折苗苗道“其实,还因为我不是嫡出,折美凤、折美鸾、折月秀、折月茹也很漂亮,折月芝、折月美长得也不错,可她们就没有被她们的娘亲逼着参加选秀。”

    李衍不动声色的问道“这是为甚么?”

    折苗苗道“一来,她们不愁嫁不到好人家,二来,她们过几年要去联姻,这样才能保证折家在府州的地位。”

    朱琏等人听罢,不禁摇头,心道“这傻丫头,甚么都敢往外说,折家怎么敢让这样的人进宫?”

    李衍听罢,仿佛很随意的说道“那朕跟折家要折美凤、折美鸾、折月秀、折月茹、折月芝、折月美进宫当女侍卫,折家能给朕吗?”

    折苗苗想了想,道“这不好说。”

    李衍问“为甚么不好说?”

    折苗苗道“官家你如果是大宋的官家,你要,折家指定会给,折家是宋臣,不可能因为几个女儿就得罪官家你,再说,给官家送女人,是多大的荣幸,可官家你是大中的官家,宋臣折家还会不会给,就不好说了。”

    李衍道“可大宋已经亡了,折家总要找一个新官家投靠吧?”

    折苗苗又想了想,道“这太复杂了,再说,折家的事,也不是一两个能说得算的,我真不知道,折家会不会将折美凤她们给你。”

    李衍听言,道“要不然,你写一封信,帮我问问折可求愿不愿意?”

    折苗苗毫不含糊的说道“我愿意写。”,然后又有些尴尬道“只是……我不太识字!”

    李衍笑道“没事,我让人帮你写。”,然后问桌上的其她人“你们谁愿意帮苗苗写这封信?”

    这时,那些心思灵巧之辈,如何能想不到,李衍之所以这么抬举折苗苗,意在府州折家?而谁要是能在李衍收服府州折家的过程中出点力,很可能得到李衍的嘉赏,最不济也能引起李衍的关注。

    郑庆云反应最快,抢先道“妾与苗苗妹妹关系最好,就由妾帮苗苗妹妹写这封信吧。”

    李衍看向郑庆云,问道“你会写吗?”——李衍在“会”字上微微加了点重音。

    郑庆云听罢,不动声色的说道“妾只教苗苗妹妹她不会写的字,旁的皆按照苗苗妹妹的意思写。”

    李衍暗自点头,心道“这丫头够聪明。”

    事实上,折苗苗能起到的也就是一个牵头的作用,具体怎么招揽府州折家,李衍会让专门的人办,主要的信也得由李衍亲自写。

    李衍道“好,那就由你教苗苗写吧,对了,你叫甚么名字?”

    郑庆云答道“启禀官家,妾贱名郑庆云,废宋郑太后是妾的嫡亲姑姑。”

    ……

    ……

    ps这是二合一的大章,所以今天就这一章了。

第六百九十二章 一日夫妻百日恩(求订阅!)() 


    后宫。

    一个离宋宫不远的幽静小院前。

    郑庆云将一支金簪子塞给守门的一个女侍卫,道:“我是新晋国夫人郑庆云,废宋郑太后是我姑姑,求姐姐行个方便,让我见见我姑姑。”

    女侍卫将簪子推还给郑庆云,道:“你如想见废宋郑太后,只需签名报备一下即可,无需这般客气。”

    郑庆云有些差异!

    郑庆云没想到,对郑太后的监管,竟然如此松懈。

    不过,郑庆去细想想,也是,郑太后只是一个妇人,在这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皇宫之中,她难道还能插翅飞了不成?

    郑庆云将簪子复又推给女侍卫,道:“姐姐收下吧,今后对我姑姑照顾一下,小妹感激不尽。”

    听郑庆云这么说,女侍卫才将簪子收下,然后带郑庆云登记一下,之后亲自送郑庆云去见郑太后。

    郑庆云见到郑太后时,郑太后正一边晒着太阳、一边看书,屋中还有十几个侍女伺候她。

    很明显,郑太后过得比郑庆云想象的要好得多。

    郑太后,性端谨,自入宫后,便喜好读书,章奏整理得井井有条,赵佶十分喜欢她的才华,等赵佶的王皇后逝世后,赵佶就册封她为皇后,一当就是十五年。

    郑太后当皇后的这十五年间,赵佶的后宫安稳,子嗣繁茂,享尽了齐人之福,以至于跳脱如赵佶,都从来没有动过换皇后的念头。

    总而言之,虽然赵佶不是一个称职的皇帝,但郑太后却绝对是一个称职的皇后。

    一直以来,郑庆云都将郑太后奉为她的榜样。

    见郑庆云来了,郑太后放下书,道:“还是我的亲侄女有心,不像我的那些女儿,这么多天了,都不说来看看我这个老婆子。”

    郑太后说的是赵玉盘她们那些帝姬,从名义上来说,她们全都是郑太后的女儿。

    郑庆云道:“她们不像侄女,已有自在身,等过些日子,官家纳了她们,她们就会来看姑姑您的,还有,侄女得说姑姑您一句,您哪里老了,您看着可比侄女都年轻。”

    听了郑庆云之言,郑太后看了看郑庆云代表国夫人的服饰,进而知道,郑庆云定是被李衍临幸过了,然后升赏为国夫人。

    这让郑太后的心情很是复杂!

    再怎么说,赵桓也是她名义上的儿子,管她叫了十五六年母后,所以,郑庆云不仅是郑太后的侄女,还是郑太后的儿媳。

    儿媳被外人宠幸了,这让郑太后这个婆婆的心里如何能不别扭,哪怕赵桓这个儿子薄情寡义。

    不过,老于世故的郑太后,并没有表现出来,而是很自然的笑道:“你呀,就会奉承我这个老婆子。”

    换了个慵懒的姿势,郑太后又道:“你可能还不知道呢吧,你的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