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逐鹿传-第4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程办理此事的石秀,看出了这点,于是趁机又提了在官员身边安插眼目一事。

    有锦衣卫在,李衍不仅可以知道,手下的官吏,哪个可靠,哪个不可靠,哪个是二五仔,而且,不会变成聋子和瞎子,不会被权臣架空。

    另外,李衍也想明白了,只给石秀和锦衣卫搜集情报的权力,不给他们乱捉人的权力,对自己的名声,影响应该不会太大。

    见李衍松口了,石秀就是一喜!

    不久前,李衍下令,全国范围内修复陆驿、水驿及水陆兼办,并进行扩建——扩建之后,每三十里就有一馆,十里就有一驿站,五里一亭,三里一邮。

    而与以前的驿站不同的是,李衍也允许百姓、行商住宿在驿馆。

    在这个时代,对于赶路的人而言,投宿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外出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如果驿馆对外开放,必定大受欢迎,也必定能给国家带来一笔不菲的财政收入。

    当然,李衍扩建驿馆系统,还将驿馆对外开放,不可能只是为了增加这点财政收入。

    首先,李衍准备让这驿馆网充当飞奴网的补充,辅助传递消息。

    其次,李衍准备用驿馆网收集天下情报。

    朱贵给李衍算了一笔账,仅目前大中所掌控的地盘,就得建近两千个驿馆,需要情报人员至少五万。

    李衍听罢,大手一挥,就任命朱贵为兵部驾部郎中,筹组驿馆系统,所缺人员、物资全都由朱贵自己招募筹集。

    朱贵因此一下子就成为超过石秀、柴进、燕青的情报头子,可以说是权势滔天。

    而这还不是最让石秀、柴进、燕青羡慕的,最让他们羡慕的是,战争早早晚晚有结束的一天,到那时,服务于军队的情报部门,自然是要缩减的,比如军情部,比如政情部,而朱贵的驿馆系统却丝毫不受影响。

    如果李衍真成立锦衣卫,那石秀和政情部,也是有了一条很好的后路,哪怕未来战争结束了,他们也不会被裁掉。

    这如何不让石秀高兴?

    当然,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石秀是真心想帮他的哥哥看着那些心思灵活的官员,想帮他的哥哥坐稳这他们好不容易才打下的江山。

    回到位于垂拱殿西边的政情司衙门。

    石秀一招手,立即有人来到石秀身边,道:“不知大人有甚么吩咐?”

    石秀道:“你去查一查秦桧的妻子王氏是个甚么人,记住,一定要查得清清楚楚,年龄,相貌,品性,总之,关于她的一切,我都要知道。”

    那人听言,立马下去。

    只一个时辰,那人就复又回来,然后向石秀禀报道:“那王氏,乃宋仁宗时候宰相王硅的孙女,父亲王仲山,在莫州担任通判,不久前带着王家的不少族人投降金人,四年前,王氏嫁给了当时任太学学正的秦桧为妻,当时,京师有数十个豪门公子去王家求亲,可王氏偏偏选中了当时级别不高年纪不小的秦桧,成为一时美谈,如今,王氏二十六岁,善言辞,进退有法,容止雅丽,在京师甚有贤名。”

    石秀问:“那王氏的相貌如何?”

    那人道:“见过王氏的人,都说她漂亮,属下怕将差事办砸了,刚才亲自在远处看了一眼,以属下的审美眼光,她确是一个俏妇人,相貌和身形都是上上等。”

    石秀听罢,在心中盘算:“这就对了,许是官家在哪里听过王氏的贤名和艳名,亦或者是偶尔见过那王氏,进而对她念念不忘……”

    盘算了一会,石秀吩咐道:“盯好王氏,莫教她跑了,过几日抄家拿人时,你亲自去将她要……请来……”

    ……

第六百七十八章 中金议和?(求订阅!)() 


    明日就是李衍的登基之日,也就是大统元年一月一日。

    今日是靖康元年的最后一日,也就是靖康元年的大年三十。

    就在这个当口,金使来求见。

    其实,在此之前,金人就已经派了数波使节过来拜见李衍。

    可无一例外,李衍将女真族的使者全都杀了,将其他族的使者全都软禁了起来,这其中就包括,之前一直很活跃的高庆裔。

    也不知,金人是不是知道了派女真人来,就是送死。

    这次,金人干脆只派了一个契丹人(萧庆)、一个汉人(莫俦),出使大中。

    萧庆,辽国宗氏,在欺榨宋国的过程当中,他没少出力——当初,赵桓想诱降耶律余睹,就是通过萧庆办的此事,结果,萧庆直接就将赵桓写给耶律余睹的信给了完颜宗望,促成了金人第二次南下。后来,金人讹诈赵宋,萧庆多次出使赵宋,对赵桓君臣进行威逼利诱。

    莫俦,他与吴开,为金人所驱使,如同仆隶一般,来来回回地不断传达金人命令,被京师人称之为‘捷疾鬼’。

    前段时间,莫俦与吴开奉金人的命令前往应天府议和,结果,走到一半,碰到了金人派去的前两波议和使节手下的吏员逃回来,然后从那些吏员那里得知,前两波使节全都被黄潜善处理掉了,赵构也默认了此事,吓得莫俦和吴开立即逃回金营。

    也正是因为见宋人没有议和的意思,完颜宗翰等人才又派使节来跟大中议和。

    金使来的时候,正赶上李衍在视朝。

    李衍于是让人将萧庆和莫俦直接带到垂拱殿上。

    萧庆一进来,原来的宋臣就对他怒目而视,恨不得吃他的肉、喝他的血。

    萧庆见此,头皮发麻,然后赶紧急走两步来到殿前,向李衍深施一礼,道:“外臣萧庆,拜见大王。”

    李衍讨厌萧庆,更讨厌他对自己的称呼,所以,并没有搭理萧庆,让他就那么一直撅着。

    萧庆撅了一会,见事不好,忙又道:“说起来,外臣与大王还有些亲戚。”

    李衍依旧没有说话,就看着萧庆表演。

    萧庆硬着头皮接着说道:“外臣是,萧贵哥的堂弟,耶律骨欲、耶律斡里衍、耶律大奥野的血亲舅舅,从贵哥她们那里论,外臣是大王的内弟。”

    听萧庆提了萧贵哥、耶律骨欲、耶律斡里衍、耶律大奥野,李衍才淡淡的说道:“你来所为何事?”

    萧庆赶紧直接身体,道:“外臣奉元帅国相命令,代表大金与辽东议和。”

    “议和?”

    李衍“哈哈”一笑,仿佛是听到了天底下最好笑的笑话一般。

    萧庆硬着头皮问道:“不知大王为何而笑?”

    李衍停止笑容,随即脸慢慢的沉了下去,道:“你见过跟来你家抢劫杀你家人的强盗议和的吗?我大中与你们金人的仇,不死不休!”

    萧庆吞咽了一口口水,然后措辞道:“元帅国相也知,此次南下做得有些过了,因此愿意做出一些补偿。”

    李衍似笑非笑道:“补偿?有意思,那你说来听听吧。”

    萧庆赶紧道:“元帅国相愿意归还贵国的皇帝……”

    也不等李衍说话,许贯忠就呵道:“竖子找死!”

    赵鼎随后出列,奏禀道:“陛下,此贼称大王而不叫陛下,称辽东而不叫大中,还强说已废赵皇是我大中的皇帝,分明在侮辱我大中,对陛下大不敬,臣凑请斩杀萧庆,并立即下令三军即刻剿灭那十万敢来我大中打劫的金贼!”

    朱武给阮小七使了个眼色。

    阮小七见之,立即给手上的护卫打了个手势。

    护卫一起敲击兵器,喊道:“杀!杀!杀!”

    萧庆看了一眼那些凶神恶煞恨不得立即将他千刀万剐了的侍卫,冷汗一下子就涌了出来!

    萧庆曾数次出使宋国,从未遇到过这种杀气腾腾的场面。

    与宋国相比,中国无疑显得极为野蛮,与金国完全有得一拼。

    再结合,李衍已经杀了数波金国使节。

    胆子本就不太大的萧庆,一下子就软了,然后哆哆嗦嗦的说道:“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萧庆所说,皆国相元帅所吩咐的!”、“求陛下看在贵哥、骨欲、斡里衍、大奥野的面子上饶我一命!”……

    李衍就这么静静的看着萧庆良久,直到萧庆快崩溃了,才冷冷的说道:“这是最后一次,如果你再敢对朕不敬,朕不会再看贵哥、骨欲、斡里衍、大奥野的面子,一定会让人将你凌迟!”

    萧庆连忙磕头谢恩道:“谢……谢陛下不杀之恩!萧庆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了!”

    李衍很不耐烦的说道:“朕不喜欢废话,尤其是对你们金人,一点耐心都欠奉,朕只问一次,你们准备怎么和谈?”

    金人现在的形势很不好。

    首先,黄河被岳飞截断了,尤其是东段的黄河,天天都有中军的骑兵巡逻,因此他们根本就无法从河北回去。

    其次,河东地区,陕西宣抚使范致虚,率领十万大宋西军,已经出了武关(后世陕西省商洛丹凤),现在在渑池(后世河南渑池)一带活动,又阻断了金军从河东逃回去的路。

    再次,金人这次在宋国抢得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又抢了大量的人口,想将这些人物带回去,难度又增加了几倍。

    再其次,也是最重要的,韩世忠、刘锜和张宪的大军已经从南北东三面向金军逼近了,再加上守卫黄河的岳飞部,在兵力上,中军已经占了绝对的优势,是有能力全歼他们这十来万人马的,更何况,四周还有范致虚的十万西军和宋大元帅府的二十几万人马态度不明。

    总而言之,金人怕了,这才先跟宋人和谈,又跟大中和谈。

    萧庆看出来了,目前占有很大优势的李衍,真是懒得跟金人谈,因此,他真的可能只有一次说话机会。

    所以,萧庆组织了一下语言,道:“如果陛下愿意两国和平共处,国相元帅愿意代表大金,承认大中,承认大河以南全部都是大中的国土,大金与大中结为兄弟之邦,我大金皇帝愿与陛下结为异姓兄弟,两国永不互犯,世结同好,另外,国相元帅愿意以私人的身份送给陛下宝马千匹、彩缎十万匹、珍宝五十车、美女百名,祝贺陛下登基称帝,如果陛下愿意,国相元帅还愿意归还赵宋的皇室成员和宗室成员以及赵宋的大臣。”

    抛开各人情感不谈,金人这次拿出来的议和条件,让李衍真的很难拒绝。

    只要李衍肯点头,北方就可以暂时安定下来,然后李衍就可以全心全意的吞并黄河以南原宋国的疆土。

    没有金军牵制,就凭南宋那渣渣一般的战力,李衍有信心,三年之内,尽收黄河以南的疆土。

    再从战略上来讲,这对大中也是非常有利的。

    要知道,双线作战,向来是兵家大忌。

    古往今来,志在一统天下的君王,向来都是稳住一方(多是强的一方),专心先灭一方(多是弱的一方),然后跟另一方决战,最后一统天下,最显著的例子就是,秦始皇统一六国所用的远交近攻。

    想必,金人也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敢再派使节来和谈。

    换而言之,金人这次用得是阳谋,他们料定,只要李衍志在天下,就一定会同意他们所提的议和条件!

    ……

第六百七十九章 议和的条件(求订阅!)() 


    金人开出来的条件,不仅李衍心动了,李衍手下的不少大臣也动心了。

    孙静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