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逐鹿传-第4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前,何栗也曾多次派人让郭京出师。

    可郭京再三推辞,说“非至危急,吾师不出。”

    昨日,有人对郭京说“贼兵攻围甚急。”

    郭京笑说“择日出师,便可致太平,直抵阴山而止。”

    郭京还对那人吹嘘说,他组建的这支神兵,只是去斩首而已,不必战也。

    郭京此前还曾向赵桓请求备好槛车数十乘,好用这些槛车来装载完颜宗翰、完颜宗望等金人高级俘虏。

    对于郭京的诞妄与虚狂,此时的宋人,大都信从,不以为怪。

    当然,也有一些有识之士为之寒心,知其必误国也。

    这次,金军攻势极猛,何栗于是强令郭京出师。

    在何栗强令之下,郭京终于登上宣化门的城墙。

    郭京首先在城墙上树起一面面旗帜,并在每面旗帜上画上天王像,说“天王旗每壁三面,按五方指示。”

    站在郭京身旁的众神兵都说“这旗帜可令虏落胆矣。”

    在场的宋军将士们听了神兵们此言,皆对这些六甲神兵感到神秘莫测。

    见时候差不多了,王宗濋下令打开宣化城门,让神兵出战。

    只见这七千七百七十七名六甲神兵排成七个方阵,雄赳赳气昂昂奋然出城。

    闻听大宋的希望六甲神兵终于要出战了,汴梁城中的市民,都蜂拥至宣化门附近,在寒风中延颈企踵,等候捷报。

    黑压压的观战人群,一眼望不到边,大约有几十万人。

    还有人悄悄跟着神兵出城看热闹——这部人竟有数万之多。

    郭京在城墙上见六甲神兵已出城,便请何栗传令城上除了留下守城使臣军兵以外,其余人员一律下城。

    郭京给出的理由是,他要在城上施展六甲神法,这神法可使人隐形,不能让金人有所察觉。

    何栗于是派人传达命令,令城上其他人员全都到城下去。

    此时城上聚集了很多人,这些人都想亲眼目睹一下神兵是怎样狂杀金人的。

    可惜,他们都被赶下了城墙。

    见宋军出战,金军很快迎战。

    此次迎战的主力是完颜娄室的部队。

    完颜娄室兵分四路,鼓噪而进。

    另一方面,六甲神兵前军已经越过护龙河,直奔金营而去。

    完颜娄室之子完颜活女亲临前线指挥。

    完颜活女见宋军步兵竟敢排着方阵大踏步前进,觉得很可笑。

    完颜活女哪里知道,这是一支满载着大宋君臣和大宋百姓全都希望的六甲神兵大军。

    完颜活女当即派出二百余名骑兵,突袭神兵前军。

    说是迟,那是快,神兵们很快就明白自己也是血肉之躯,根本就不是神兵。

    六甲神兵的前军很快就被骑兵冲断,然后变为前后两截。

    前面的神兵被金军骑兵用马刀一扫而尽,如同割草一样。

    后面的神兵纷纷后退,尽堕护龙河,尸骸堆积如山,竟然将河上的吊桥都压住,吊不起来。

    很短的时间内,六甲神兵前军便被金人骑兵蹂践殆尽。

    神兵们哀号之声,令人不忍闻听。

    郭京见此,对身旁的张叔夜说“没想到金人竟如此猖狂,我将下城亲自作法,定让金人片甲不留!”

    说罢,郭京匆匆出城。

    可郭京既没有作法,也没有作战,而是率领残余神兵往南逃遁而去。

    (后来,郭京逃到襄阳,仍然有千余名神兵跟随着他。据说,他在那里找到了一个赵家宗室,想立那人为帝,但被襄阳守将张思正、钱盖、王襄所制止。恰巧那时,正好有人从东京逃难而来,向张思正描述了郭京与六甲神兵之事。张思正很愤怒,下令逮捕郭京,不久又将郭京杀掉。)

    当郭京率领六甲神兵往南逃窜时,金军并没有去追赶,而是直奔宣化门急冲而来。

    站在城门内的百姓,见此情形都很慌乱,他们急呼守军赶紧关门堵住,城门于是急闭。

    百姓们闻听城外军声已乱,于是议论纷纷

    有人说,郭京已败走金兵即将入城。

    有人说,郭京本是一个金人细作。

    有人说,是郭京放金兵入城来的。

    还有人说,郭京跑了不碍事,官军肯定能守住汴梁城。

    ……

    被堵在城门外的金军,见城上楼橹都已颓毁,于是转攻城墙。

    城上楼橹是昨日被金兵放火烧毁的,昨天夜里姚友仲曾命人紧急修复,但又被金军大砲摧毁。

    何栗、孙傅、王宗濋等人以为,六甲神兵既已出战,威力无边,金军不可能有机会再来攻城,所以,对城防部署有些松懈大意,以至于城上甚至连撞竿都未准备。

    这么说吧,何栗等人根本就没想过,郭京与他的六甲神兵会如此不堪一击,然后遁逃而去,他们全都以为,郭京和六甲神兵一出,十几万金贼的脑袋立即全部被割掉,然后大宋之危立解,再然后收复失地。

    正当何栗、孙傅、张叔夜、王宗濋等人,对郭京极为愤慨之时,城下金军已将云梯架好,身穿铁衣的金兵沿梯而上,奋力攀登。

    城上宋军将士发现金兵已登城,皆大惊失色。

    何栗、孙傅、张叔夜、王宗濋等人急令将士上前应战,将金兵赶下城去。

    这时,战棚内,其实有不少御前卫士与守城官兵。

    可是,在宋军与金兵登城处之间,隔着一个宽达一二丈的空阔平台,此时金军的砲矢又如大雨而下。

    这些宋军将士竟无一人肯上前死战。

    王宗濋赶紧令城下负责策应的麟府兵上城交战。

    可麟府兵,却因为王宗濋没能兑现之前所承诺之赏,根本就不听王宗濋的命令。

    另一方面,完颜宗翰得知已有士兵登城,当即下令,鸣鼓振旅,全面进攻。

    于是,在响彻震天的战鼓声中,金兵们搬来数架云梯,纷纷沿梯登城而上,络绎不绝。

    见金军攻势如此锐不可挡,城上宋军更是丢魂落胆,不敢近前。

    何栗、孙傅、王宗濋等,见情况危急,皆相继下城而去。

    张叔夜大呼上了郭京的当,仓促间,急忙上阵应战,却被金兵箭矢射伤,他的两个儿子急忙上前将他背下城去。

    很快,金兵登城者接踵而来,而城上宋军将士尽散。

    当然,也不是说,宋军这边就一个敢上城墙防守的人都没有。

    负责守卫南壁城门的侍卫马军司郭仲荀,在关闭宣化门后,领兵欲登上城墙与金兵作战。

    可城上金兵箭下如雨,使得郭仲荀最终无法登城,于是退入内城。

    由于汴梁城太大,各防区斥堠互不熟悉,信息无法及时沟通,因此,混乱之际谣言四起,而又无法禁绝。

    南薰门守军欲下城逃跑,就谎称“范统制献了戴楼门。”

    而曹门守军欲下城逃跑,就谎称“卢太尉献了封邱门。”

    广大市民与兵卒听说之后,皆跟着乱传。

    结果,所有人的心里都崩溃了,数万大军、大几十万民众,竟然被几百金兵夺下了城墙。

    很快,宋军的将士们皆弃甲倒戈,狼籍于道路;市民们则四处奔跑,像没头苍蝇一般。

    人心惶惶,人人自危,汴梁城陷入一片极度混乱之中,好似世界末日来临一般……

    ……

    。

第六百一十六章 逐鹿中原(求订阅!)() 


    金军在攻占了宣化门后,继续沿城墙向东进攻通津门(即汴梁城的东水门)。

    沿途楼橹,皆被金兵纵火焚烧。

    火光亘天,照得满城彤红。

    此时,大雪仍在飘洒。

    这场大雪已有二十多天未止——事后,很多人都说,是这场百年难得一见的大雪葬送了北宋王朝。

    风势回旋,发出阵阵怒号,如同雷霆之声。

    见大火借狂风之势迅速蔓延而来,守卫东水门的宋军将士,哪还有心作战,皆弃城逃命而去。

    唯有一人不肯逃走,这个人就是内侍黄经臣。

    黄经臣以保德军承宣使的身份,受赵桓指派督视东壁。

    现在东壁城墙失守,将士奔溃,黄经臣遥望城中巍峨宫阙,忍不住号啕大哭。

    黄经臣知道自己无力挽救大宋的江山社稷,于是纵身投火而死。

    黄经臣是活跃于宋徽宗时代的一个老宦官,曾与童贯关系很密切。

    宋徽宗时代的宦官,沐浴皇恩可谓至深。

    可是,在这次国难中能以死报国者,仅此一人。

    守城宋军中,有两名统制官不肯弃城而逃,奋勇杀敌,拼死搏战,最后为国捐躯,牺牲于城墙之上,他们一个叫何庆彦,一个叫陈克礼。

    守卫京城四壁的官员将领很多,能在最关键时刻以死报国者,仅此二人。

    金军占领东水门后,立即派出一部分金兵进驻城门内的醴泉观。

    金军虽然只有数百人,可宋军望之奔溃,没有一人敢上前与之交战。

    宋军不敢杀敌,杀起自己人却毫不含糊。

    兵溃之后,短时间内便有一百多名内侍与将吏被宋军乱兵所杀。

    最令人感到沉痛的是,姚友仲也被宋军乱兵所害。

    姚友仲出身于将门,三世忠孝,声满华夏。

    自守御汴梁城以来,姚友仲夙夜勤劳,食息不暇。

    在诸将中,姚友仲应该是最无负于宋朝廷的,立下的功绩也最大。

    可惜!

    这样一位抗敌英雄,没能死于敌人的刀枪之下,却被自己的同胞活活打死!

    这是谁之罪?

    金使刘晏本是奉完颜宗望之命来议和的,也被乱军活活打死。

    这样的强盗死有余辜,因此,换一个角度来看,乱军也不是一点好事都没干。

    总之,不管好人坏人,不管宋人金人,在这个城破之日,皆被这股谁都无法掌控的暴风卷入其中。

    完颜宗望评论说:“此时南宋已无号令,不可罪渠。”

    完颜宗翰评论说:“国破人乱,自然之理。”

    金兵在攻占东水门之后,曾有人擅自下城纵火,并将城下旁边的居民屠杀殆尽。

    完颜宗翰与完颜宗望闻讯后传令:下城杀人者,灭族!

    金兵于是不敢下城,皆在城上巩固阵地,以防城内宋军反攻。

    得知宣化门与东水门皆先后失守,赵桓放声大哭,说:“悔不用种师道言,以至于此!”

    种师道曾向赵桓提过多次建议,其中至少有三条很重要——一是春初金军北撤时,建议趁其半渡黄河之际进行夹击,狠狠打击金人气焰,让他们对大宋产生惧怕,不然异日必为患也。二是金军北撤后,建议调遣关中、河北、河东各路兵马,集中优势兵力,沿着沧、卫、孟、滑一线进行设防,以防金人再次南下。三是太原失守后,建议宋钦宗撤离东京,去往陕西长安,以避敌锋芒。

    令人遗憾的是,这三条建议赵桓一条也没有采纳。

    现在,赵桓后悔了,只是不知道他是后悔没听种师道的哪条建议?

    这天晚上。

    何栗与孙傅对城破深为自责,他们一同入宫,向赵桓叩头请死。

    赵桓长叹一声,朝他们挥了挥手,表示不必如此。

    何栗准备率领残兵和百姓与金人巷战,孙傅同意。

    张叔夜和刘延庆随后入宫,劝赵桓赶紧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