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逐鹿传-第3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常税收。

    至于去辽东做生意,那是以后的事,现在不妨先答应下来,过了眼前这关再说。

    有海商有些不敢相信李衍这么轻易就会将他们的船和货物还给他们,道:“就这么简单?”

    王则贞笑道:“那还能有多难,只要你们按规定缴纳我水泊梁山制定的关税和商业税,以及不违反我水泊梁山的法律,你们在我水泊梁山的所有地区都可以畅通无阻。”

    王则贞进一步解释道:“上乃古今中外首屈一指的英明君主,怎么会干杀鸡取卵之事,所以,你们放心吧,只要按照我所说的,用不了多久,你们就会拿到你们的船和货物。”

    徐德荣多少有些进入李衍幕僚的角色了,道:“大帝这么做是对的,扣下我们的商船和货物只能得一时之利,如果能让我们去辽东贸易,辽东才能真正的繁荣起来。”

    顿了顿,徐德荣又道:“不过,恕徐某直言,商人逐利,就算我等履行对大帝的诺言去辽东贸易,可辽东拿不出西方人喜爱的商品,这贸易仍是做不起来。”

    有海商符合道:“辽东的琉璃和香皂虽然也是不错的商品,但西方人更喜欢咱们中国的丝绸和瓷器,这是琉璃和香皂怎么都代替不了的。”

    丝绸和瓷器是中国文化传承了几千年的产物,岂是李衍用后世知识催生的琉璃和香皂能取代的?这是底蕴,哪怕李衍将那些匠人弄到辽东去,因为材质不同,也出不了中国的丝绸和瓷器。

    如今,海商们主要输出的商品就是苏州、杭州、湖州的丝绸和青瓷(尤以龙泉青瓷为重)。

    中国的丝绸和瓷器,一到西方就遭到疯抢。

    而现在受各种条样的条件所限,东西方的贸易量极少,海商们自然挑最受西方人欢迎的商品也就是丝绸和瓷器去做国际贸易。

    换而言之,现阶段,只要有丝绸和瓷器在,海商们就绝不会大规模选择琉璃和香皂去做国际贸易,除非贸易量能大大增加。

    其实,李衍也知道这点,这也是李衍自己组织船队出海贩卖琉璃、香皂、精铁的主要原因。

    王则贞道:“贸易不仅有卖,还有买,我水泊梁山富裕,金银推积如山,你们可以将从西方带来的香料等物送到辽东去贩卖。”

    海商们不禁有些心动!

    如果是几年前,他们是绝不会考虑王则贞的这个建议的。

    那时,北宋安稳,国富民强,他们从西方带回来的香料、花草等一些供宫廷赏玩的奇珍异宝,不用在民间,仅东京汴梁的赵佶和王公贵族就消化了。

    可现在却不一样了,金人打过来了,东京汴梁被讨好金人的赵桓搜刮三尺,短时间内,谁还能再要他们弄回来的奢侈品?

    徐德荣道:“这倒是可以,不过,也只能是现阶段,等金人退去,商人们多半还是会选择跟大宋贸易,一来,路途近许多,二来,大宋人更认同香料等商品。”

    这也是必然的,水泊梁山建立的时间毕竟还太短,严重缺乏底蕴,还无法大量追求这些奢侈品。

    另一个海商道:“我看,金人没那么容易退去,金人皆是豺狼,他们来到富裕的大宋,怎么可能轻易退去?”

    又有海商接话道:“还是朝廷软弱,竟被人打进家里勒索。”

    众海商皆叹!

    王则贞道:“王某去年就跟上出海,对于宋国的事不慎了解,只是听说,宋国换皇帝了,金人打过来了,不知具体情况如何,几位能否跟王某说说,宋国现在到底怎么样了?”

    一个海商道:“还能怎么样,一会战,一会和,政令不统一,军令也不统一,朝令夕改,结果被金人三四万大军打到城下勒索去无数金银珠宝,金人又从东京各地抢走了无数妇人,然后大摇大摆的从大宋撤走了。”

    又有一个海商道:“奸臣当道,像李右丞、种宣抚那样的有识之士不用,竟用白时中、李邦彦那样的小人、庸才治国,焉能不受辱?”

    立即有人符合道:“若宰辅用人得当,官家便能得到好计策,官府便能实行好政策,四邻各国则闻风而不敢入侵,黎民百姓则安居而乐业。

    如若不然,宰辅怀奸误国,则罪不可逭。

    前太宰白时中与李邦彦,在任期间尸位素餐,无能而无耻,傲慢而不逊。

    他们与王黼、梁师成、蔡攸相为表里,许多事未经官家允许便予以施行。

    不仅如此,他们还有更严重的罪恶。此前金师南下入侵,尚未至京城,闻听官家嗣位,既震惊又畏惧,已有回师之意。然而,宰辅不才,仓卒无谋。时中请陛下去襄阳避难,邦彦则请陛下割三镇之地。宰辅如此庸懦而又不忠,激起了金人的野心,不顾一切南下。

    昔日章圣皇帝时,契丹举兵入寇。当时朝臣,或请幸蜀或请幸江南,只有寇准独主北伐之议,契丹畏惧,求盟而退。

    由此来看,时中之罪大矣。

    及仁宗皇帝时,契丹傲慢,欲收回关南之地,当时富弼奉命出使,向契丹讲明利害关系,最后契丹不得不屈服。

    由此来看,邦彦之罪大矣。

    大宋若有闻相公、赵相公那样的贤相,金人如何能欺辱我宋人,坐拥几十万大军焉能眼睁睁看着四五万金人带着大量金银珠宝和宋人女子大摇大摆的离境?”

    王则贞听罢,道:“闻相公、赵相公虽有经天纬地之才,但也得有君主赏识,他们才能发挥出这些才能,想当初,闻相公在东京城里教书二十几年,无一人识其大才,任其蹉跎岁月,只有上识得,请出山,方有今日之闻相公,赵相公曾在宋国朝廷任职多年,无一人识其大才,只以小吏授之,上请去,方有今日之赵相公,宋国非无才乎?李右丞、种宣抚皆大才,只是无人尽用。说到底,还是君主圣明与否罢了。”

    众宋人海商皆不敢也不知该如何接王则贞此言……

    ……

第五百九十七章 清算(求订阅!)() 


    “抵达镇江不久,宋徽宗便以行营司使和发运司使的名义,向东南各地官府下达了三道命令一是,不许东南各地官府向汴梁城传递任何公文,命令这些地区的官员全都听候他的指示。二是,不许东南各地驻军开赴东京勤王,并且将路过镇江的三千名两浙勤王兵截留下来作为自己的卫队。三是,不许东南各地向东京运送包括粮食在内的任何物资,要求各处关隘渡口严守纪律,没有行营签发的通行证一律不许通过。”

    “宋徽宗在镇江缮营宫室,移植花竹,购买园地。可他手头上并没有多少钱,除了依靠镇江府支持外,他还给江浙各地官府写信,让他们也给予经济支持。然而,他毕竟已经退位,因此他的要求不时就遭到地方官员的抵制。”

    “由于宋徽宗身边环绕着一些旧臣,特别是童贯手中还握有军队,加上宋徽宗在镇江连下的几道命令,引起了地方官府和朝廷的猜疑,认为宋徽宗准备复辟于镇江。”

    “宋钦宗连下数旨抵消了宋徽宗所下的命令,父子因此隔膜不小,待金人退去之后,宋徽宗不敢回东京,本想去跟蔡攸一块去洛阳居住,后来李纲出面相劝,蔡攸亦劝,郑皇后和宋徽宗才先后回到东京。”

    “李纲本欲让宋徽宗、宋钦宗父子行君子之礼,父慈子孝,留下一段佳话,可宋钦宗最后还是采纳了近臣耿南仲的建议,将宋徽宗身边的内侍陈思恭、萧道、李琮、张见道等十人并行贬黜,不许入门,敢留者斩!又将宦官王仍、邓文诰等以“图欲离间两宫、妄意传播”的罪名黜免,并下令让开封府审问宦官梁忻等。同时,宋钦宗又安插自己信任的谭世绩、李熙靖同主管龙德宫。自那以后,宋徽宗已被宋钦宗完全软禁起来,无法干政。另外,宋钦宗为了防范宋徽宗复辟,还很快便立了其长子赵谌为太子。”

    “据传,宋徽宗生日那天,宋钦宗率群臣来到龙德宫给宋徽宗拜寿。宋徽宗很高兴,满饮一杯,接着又倒满一杯让宋钦宗喝。可耿南仲提醒宋钦宗以防酒中有毒。于是,宋钦宗坚辞,不敢饮而退。宋徽宗见状,号哭入宫。翌日,宋钦宗下令置黄榜于龙德宫前,榜上说“捕间谍两宫语言者,赏钱三千贯,白身补承信郎。”,从那以后,两宫再无往来……”

    听到这里,李衍感慨万千,同时又心生警惕!

    在此之前,李衍一直在想,自己是不是干到五六十岁就退休,然后将自己的位置传给李存,之后就带着自己的一众美女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养老。

    如今看来,权欲眯人眼,别到时候自己英明了大半辈子,到老再被自己的儿子给软禁起来。

    想到这些,李衍心道“传位一事,我得慎之又慎。”

    梁红玉继续说道“宋钦宗对宋徽宗的臣子进行了大清算。

    首先查抄了王黼、李彦的所有财产,然后令聂山秘密处死了王黼、赐死了李彦。

    在这之后,宋钦宗将梁师成贬为彰化军节度副使,途中命人处死了梁师成,然后抄没了梁师成的家产。

    早在靖康元年正月初三宋钦宗就已经对朱勔做出了“放归田里”的处分,后来又命人查抄了朱勔的家产,并秘密处死了朱勔。

    宋徽宗刚回到东京住进龙德宫不久,宋钦宗就下旨,蔡京移衡州安置;童贯责授安化军节度副使,郴州安置;蔡攸浔州安置。

    后来,宋钦宗连续下旨,蔡京先是从拱州流放到河南府,随后从河南府流放到德安府,从德安府流放衡州,从衡州流放到韶州,又从韶州流放到儋州,蔡京不堪折腾,在潭州衰竭而亡。

    在如何处置蔡京的问题上,宋国朝中大臣是存在争议的,李纲、吴敏等人是持反对意见的,他们认为如此处置蔡京显失公允,他们认为对蔡京的定罪很勉强,蔡京许多所谓的罪名都是强词夺理,蔡京有个门人名叫吕川卞,他出面凑钱将蔡京安葬,并为蔡京写了墓志,文中有“天宝之末,姚宋何罪?”之质问。

    (天宝是唐玄宗盛世年号,姚崇和宋璟是天宝年间的贤相,这句话的表面意思是,天宝末年安禄山叛乱,怎能归罪于姚、宋二人呢?其言外之意是,蔡京为相时天下也是盛世,当时称蔡京为“太平宰相”,后来金军入侵造成国难,怎能让蔡京来承担责任呢?)。

    蔡京病逝六天之后,朝臣们集体弹劾童贯,宋钦宗下旨将童贯斩于雄州使院。

    蔡攸随后也被宋钦宗赐死,死前蔡攸曾有遗言“误国至此,死有余辜,又何憾焉!”

    不仅所谓的六贼被宋钦宗清算,凡是参与收复燕云的大臣均遭到了宋钦宗的清算,如谭稹流放到昭州,王安中流放到象州,赵良嗣则被诛杀于郴州……”

    听到这里,李衍一脸讥讽道“这个赵桓,能力不力,心肠倒是够狠。”

    的确!

    赵佶再怎么说也是赵桓的老子,结果被赵桓软禁,恐怕如果不是怕留下永远洗不掉的骂名,赵佶一定会被赵桓弄死。

    赵桓能顺利当上皇帝,得说幸亏有梁师成一路保驾护航,梁师成之所以不逃,也是仗着这个,可赵桓根本不顾忌这个刚当上皇帝几个月就将梁师成处死了。

    赵佶没去洛阳而是回到东京汴梁,与蔡攸的劝说有很大的关系,可赵桓连考虑都不考虑就将蔡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