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逐鹿传-第3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到杨可世率援军赶到燎石岗时,辽军已撤出战斗,宋军一直追到卢沟河边也没追上辽军。

    杨可世想要过河追击,却遭到刘延庆的严厉训斥。

    望着滔滔河水,杨可世既不甘又无可奈何。

    前军将士听说郑健雄殉国,都纷纷请战,强烈要求杀过卢沟河,为郑将军报仇。

    刘延庆却严令:“任何人不许擅自过河。”

    其实,刘延庆对郑健雄是有感情的,他对左右说:“健雄跟随我多年,追击西夏,征剿田虎、王庆、方腊,他处处打先锋,没想到今夜他却命陨燎石岗。我跟健雄感情最好,对他的壮烈殉国,我比谁都心痛。但是,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要冷静。要理智,不要冲动。各军要严守阵地,尤其要加强河防,时刻警惕辽军再次偷袭。”

    刘延庆的想法是,只要我军在卢沟河畔保持高压态势,辽军坚持不了多久,就会不战自溃,现在是比实力的时刻,也是比心理承受力的时刻,两军对峙,就看谁能坚持到最后。

    一连数日,两军隔河相望,相互对峙,谁也不敢前进,谁也不甘心后退。

    萧干夜袭燎石岗,也损失了不少兵马,并没赚到多少便宜。

    萧干第一次觉得,宋军的战斗力,也不是那么差劲。

    所以,萧干也在徘徊犹豫,他一直在计划偷袭宋军粮寨,希望以此逼迫宋军后退,但看到眼前宋军严阵以待的态势,他不敢轻举妄动。

    童贯获悉郑健雄在良乡殉国,也很难过。

    同时,童贯对刘延庆连续多日在卢沟河南岸与辽军对峙不主动过河作战很不满意。

    因此,童贯派人给刘延庆下达了进军檄书:“大军至良乡后连日不进,是何道理?可否寻求出奇制胜之法?我军比敌军多出数十倍,力量对比十分占优势,望大军能勇猛前进,直达燕京城……”

    刘延庆接到檄书,立即在良乡召集众将开会商议。

    郭药师献策说:“目前,萧干将主力摆在河北岸阻击我们,燕京城内必然空虚,我们可趁此时机,捣虚而入。我建议,选派一支轻骑兵悄悄东去,从固安渡河至安次,然后直插燕京。燕京城内汉民,若获知王师来到,必为内应,如此则燕京可得。”

    刘延庆问:“这条路线你可熟悉?”

    郭药师说:“如走自家庭院。”

    刘延庆有些迟疑:“固安、安次一带,萧干能不设防?”

    郭药师回答说:“从涿州东去固安八十里,从固安再往东北行进一百三十多里,方能到达安次,萧干手中兵力有限,他的防线不可能那么长。”

    刘延庆又询问众将,众将都认为这是一个出奇制胜的妙计。

    于是,刘延庆批准了这个奇袭燕京的计划。

    郭药师请求刘延庆,到时候能让刘光世率军前去燕京接应。

    郭药师将这五十多万宋军看了一遍,最后发现,除了被刘延庆排斥在边缘的几支西军,也就刘光世的部队有些战力,所以他才想让刘光世去接应。

    刘延庆满口答应。

    郭药师率常胜军一千人作为先锋,赵鹤寿、高世宣、杨可世、杨可弼四名将领总共统兵五千作为主力。

    宣和四年十月二十三日夜,六千人马悄悄出发这六千人马,全是清一色的轻骑兵,他们束马衔枚,偃旗裹甲,从良乡向东疾驰而去……

    ……

第五百零六章 牧马南山?(求订阅!)() 


    算算时间,梁山军在云右聚集了已经三个多月了。

    之所以迟迟不向燕京发起进攻,主要是因为居庸关和紫荆关实在是太险峻了,而耶律大石又是当世名将,丝毫空隙都不给许贯忠等人,如果是强攻的话,势必要损失惨重。

    因此,没有李衍亲自下令,许贯忠不敢下强攻的命令。

    可让许贯忠等人不解的是,李衍始终没有下强攻的命令,近期更是将精力全都放在了民生上,像秋收,像疏通河道,像免税收,像商业,像教育,像医疗,像科举,像生育,像治安,等等……总之,好像不准备强攻燕京一般。

    在李衍亲自关注下,在当地将士帮忙抢收下,虽然今年的霜下的早了些,但所有庄稼都及时收割完了。

    云地的百姓迎来了一个大丰年。

    再加上,李衍实行的分土地政策和免税政策。

    云地家家户户粮食满仓满谷。

    尤其让云地百姓惊喜的是,水泊梁山让他们试种的占城稻,高产、早熟、耐旱,比他们之前种的稻子强多了。

    很多家庭已经准备明年全种占城稻了。

    ……

    在云地为祸了数年的桑干河和羊河,今年终于没再为祸,哪怕今年的雨水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多。

    之所以如此,自然是要归功于水泊梁山不留余力的治理。

    ……

    水泊梁山将农业税、盐税等跟民众息息相关的税全都免掉了,而且一免就是三年,只收些商税、酒税、印花税等商业性质的杂税。

    虽然收商业税,但水泊梁山却不禁止商业,相反,还大大鼓励商业发展水泊梁山为此还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商业的政策,像开办银行发行纸币,像为有项目的商人提供低息贷款,像开办集市、草市和夜市等大型集中商业地,等等……

    ……

    在教育上,水泊梁山绝对是花了最多力气的,一口气建了五百所学堂,收了两万多名学子。

    而这还只是第一期,水泊梁山计划在两年内,再在云地建一千所学堂其实学堂好建,关键是教师不好培养,还好,明年开始,济州、乐浪、真番三郡最早的一批学子陆续开始小学毕业,从中选拔一些来搞基础教育,勉强也够用了。

    ……

    医疗这块,水泊梁山也投入了不小的力气,目前每座州城至少开办了两家大型医堂,每座县城都开办了一家中型医堂,另外,水泊梁山还计划在每个村里都建一个小型医堂。

    而且,水泊梁山创办的大型和中型医堂,打破传统实行分科诊治当然,也有综合治理部门。

    另外,医疗这块,暂时也是不收钱的未来势必得收取一定的费用,这样才能长久,免费医疗真是做不起,而且也不利于长久发展。

    ……

    科举已经如期举行,选拔出来了不少人才以及更多的可培养人才。

    这批人才,赵鼎将之全部分配下去,辅助水泊梁山的官吏一块管理云地。

    有了他们的加入,云地百姓更开始接受水泊梁山的治理了。

    ……

    另外,水泊梁山大力鼓励生育,并设立了重奖每生一孩,不论男女,皆奖励三元抚养费,另外再额外多免一年农业税和盐税。

    这条是李衍一意推行的。

    在李衍看来,人口才是硬道理,没有人,想要发展,纯粹是痴人说梦,尤其是在这古代社会。

    ……

    现在军队已经不再出在民众的视野当中,维持治安的全都变成了民众所熟悉的三班衙役。

    而且,水泊梁山出台了严密的法律,并将之公布于众,官府断案,一切皆以法律为主,不得徇私舞弊。

    ……

    总而言之,云地一切都走向了正轨,让所有怀疑水泊梁山只懂打仗不懂治理的人全都闭上了嘴,很多之前逃进山里的人,也陆陆续续的回到了云地。

    这天,正在看礼部给自己选的秀女的李衍,突然接到内侍禀报:“萧太后派使者来求和。”

    李衍一边继续挑他看中的秀女、一边道:“告诉呼延庆,让他跟萧普贤女派来的使者说,我只接受无条件投降,其它一切面谈。”

    萧怀和李貌在云中府逗留了十几日,想要见李衍一面,当面跟李衍请求纳款不纳土,可他们得到的回复全都是李衍在忙,没时间见他们。

    后来,李貌贿赂了招待他们的内待,得知,李衍最近一直在跟新得的秀女鬼混,连朝事都不怎么过问,哪有时间理他们?

    萧怀和李貌很失望!

    一方面,他们对李衍不接纳他们辽国的投降而失望!

    另一方面,他们对李衍沉迷在女色之中不可自拔而感到失望一个有作为的君主,怎么能这么沉迷女色呐,要知道,现在天下可还未定,你李衍甚至连基都还未登,就牧马南山了?

    次日,萧怀和李貌离开了云中府返回燕京。

    萧怀和李貌前脚刚走,后脚李衍就从温柔乡中走了出来,然后亲率解烦马军和踏白军去了新州。

    一到新州,李衍就下令:“备战,准备武力夺取燕京。”

    之前李衍一直没下令武力夺取燕京,一是因为有居庸关、紫荆关、古北口等险关阻挡,二是因为辽军还有一战之力,三是因为李衍想看看宋军还会不会跟历史上一样再吃辽军一次大败。

    前两者不用说了,蛮攻的话,必定会有不小的伤亡,而第三者如果发生,那对李衍而言,绝对是最有利的。

    首先,只要辽宋开战,李衍就可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其次,辽国兵力不足,要想跟宋国大决战,势必要冒险抽调居庸关、古北口等地的驻防兵力,那样梁山军就可以以很小的代价攻破这几道险关。

    再次,五十多万宋军如果连两三万辽军都打不过,那赵佶君臣的威望必定扫地,到那时谋夺北宋必定会容易许多。

    因此,李衍一直在等。

    直到三天前,柴进和燕青突然给李衍传回来消息:“宋军派郭药师、赵鹤寿、高世宣、杨可世、杨可弼率领六千精骑奇袭燕京,另外又派刘光世率领大军接应。”

    看到这份密报,李衍仰天大笑,“机会终于来了!”

    所以,萧怀和李貌前脚刚走,后脚李衍就带着大军来到了新城,准备亲自指挥这至关重要的一战……

    ……

第五百零七章 功亏一篑(求订阅!)() 


    六千轻骑连夜从固安县城西边秘密渡过卢沟河,然后绕道安次,于第二天晚上半夜时分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了燕京城东一个名叫三家店的村庄前。

    在树林里休息一夜。

    次日一早,郭药师派手下大将甄五臣和五十精兵组成一个突击队。

    突击队员,人人头戴青色幞头,身穿圆领长袍,一副百姓模样,然后有的挑着菜筐,有的担着捆柴,有的挎着竹篮,他们或前或后,装作互不相识,跟着清晨进城运送柴草的马车一块混进迎春门。

    甄五臣看准时机,率领五十名突击队员突然暴起,与守门士兵展开血战。

    过程有多惨烈,就不多叙述了,总之五十个突击队员最后连五个都没剩下。

    不过不管怎么说,迎春门都被甄五臣他们拿下了。

    甄五臣果断点燃信号弹。

    郭药师见之,立即率队出发。

    杨可世、高世宣、赵鹤寿、杨可弼等,也都不甘其后,各自率军快速向燕京城挺进。

    六千宋军很快便在燕京城东门前集合完毕,然后准备入城。

    不过这时郭药师向杨可世建议道:“咱们不能全进城。”

    杨可世不解:“为甚么?”

    郭药师回答说:“咱们应该留下一千军马埋伏在城外,一是可以阻击萧干或耶律大石可能回城的援军,二是万一咱们此行不顺利,退出时也可以有个接应。”

    杨可世觉得郭药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