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逐鹿传-第3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乌歇是一个勃堇(即女真族部落首领),因此不是没见过美女,但这么多的美女聚集在一起,他还是头一回看到。

    赵良嗣对乌歇的心思很清楚,道:“这些歌姬,有的擅长歌舞,有的善于弹奏,有些只会伴坐陪酒,都是一些大众货,没啥品味。大使如果有兴趣,一会儿我可以给你安排几个有品味的。”

    乌歇一听,两眼立刻放射出异彩。

    梁师成自政和年间受宠以来,一直是赵佶身边的大红人。

    虽然善于揣摩皇上心意,善于奉迎,但梁师成并不是没有主见之人。

    对于赵佶联金灭辽收复燕云战略规划,一开始梁师成并不赞成,他认为,这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他曾多次委婉劝说赵佶,试图让赵佶放弃这个不切实际的梦想。

    不过,最近以来,梁师成的态度忽然发生逆转,他对收复燕云之事不仅积极支持,而且还建言献策,推波助澜。

    对梁师成的这种转变,赵佶并不感到奇怪,认为这很正常,因为,现在形势已经变得越来越明朗,大宋北伐军已越过白沟河向燕京挺进,并且初战告捷。

    赵佶甚至乐观的认为,辽国灭亡在即,燕地已成为大宋的囊中之物,收复燕京已指日可待。

    而且,思想态度发生转变的朝中大臣,并非只有梁师成一个——除了个别死硬份子,其他以前不看好北伐收复燕京的大臣们都纷纷站到赞成一方。

    这也正常,毕竟辽国的颓势越来越明显了,而他们大宋又派了四五十万大军去收复燕京。

    为突出御宴的特色,梁师成令人将樊楼的酒具碗碟撤去,全部都换成宫中用具。

    乌歇和高庆裔一进门,就被餐桌上美轮美奂的瓷器给震撼住了。

    高庆裔两眼直盯着一套莲花瓣式温酒瓷器酒壶,眼里放射出异样的光芒。

    赵良嗣也从没见过这么精美的瓷器,他也被瓷器的温润细腻和雅致脱俗所吸引。

    乌歇虽然不懂欣赏艺术品,但凭着一种天然本能,他同样也被漂亮的瓷器所感染。

    金使惊讶的神情被梁师成看在眼里,他笑了笑说:“这些瓷器全都是宫中之物,平常人难得一见,今天我特意让人从宫中取来,给大金国使者开开眼界。”

    赵良嗣连忙向金使介绍梁师成的身份:“这是检校少傅、开府仪同三司梁相公,我们大宋皇帝的诏书,一般都要经过梁相公之手,才能颁行天下。”

    乌歇和高庆裔一听这人是皇帝身边的宰相一级的官员,遂肃然起敬。

    梁师成谦和一笑,继续介绍桌上的瓷器:“这些瓷器都是汝窑所产,天青色佳品。你们看,这套莲花瓣式温酒瓷器壶,光亮莹润,古朴典雅,淡泊含蓄而又意境深远,美不美?”

    高庆裔称赞道:“美,实在是美。我以前就听说,大宋汝窑瓷器天下第一,但从来无缘观赏,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真是精美绝伦啊。”

    梁师成笑笑,道:“上席。”

    不一会儿,先上来十道干果:炒栗子、胶枣、河北鹅梨、河朔石榴、龙眼、荔枝、橄榄、温柑、金桔、榛子。

    有好几种果子,乌歇和高庆裔别说见过,名字都没听过。

    接着,一道道酒菜开始陆续上来。

    每上一道菜,店小二都要大声报一下菜名。

    先后上了十二道菜,分别是:两熟紫苏鱼、肉醋托胎衬肠沙鱼、排蒸荔枝腰子、乳炊羊肫、莲花鸭、洗手蟹、葱泼兔、生炒肺、虚汁垂丝羊头、螃蟹酿橙、鲜虾蹄子脍、鸳鸯炸肚。

    另外还有一羹一汤:百味羹、鹅肫掌汤。

    樊楼有两种自酿好酒,一是“眉寿”,二是“和旨”。

    梁师成吩咐店小二,各上来一坛子,让客人都品尝一下。

    乌歇能吃能喝,他主动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连喝三杯,乌歇吧咂了一下嘴唇,觉得这两种酒的味道都很寡淡,他问赵良嗣:“有没有好一点的酒?”

    赵良嗣很惊讶,说:“咱喝得这两种酒,都是樊楼自酿的最好的酒。”

    高庆裔笑笑说:“这菜真是不错,可这酒味道太淡。”

    北宋时,喝的酒大多都是糯米酒,味道比较清淡,可高庆裔不是这个意思,他这很显然是话中有话——他认为既然是御宴,怎么能喝樊楼自酿的酒呢?御宴之上应该喝御酒才是。

    梁师成很精明,马上就领会了高庆裔的意思,于是对赵良嗣说:“这酒味的确很寡淡,你去让店小二把光禄酒搬上来一坛子,请使者品尝一下。”

    不一会儿,店小二就把一坛子光禄酒抱了上来。

    赵良嗣介绍说:“这叫黄封酒,也就是御酒,很难得,我都没喝过几次。”

    高庆裔很高兴,他知道这是大宋光禄寺生产的国酒,也就是御酒,而能喝到这种酒,说明宴会规格的确很高。

    梁师成说:“来,咱尝一尝这酒的味道如何?”

    开瓶之后,浓浓的酒香味渐渐飘散出来,乌歇一闻到这酒味就赞不绝口:“好酒,好酒,不愧是御酒啊。”

    乌歇真的很能喝,他一连喝了数杯,喝得脸上笑容越来越多,话也越来越多,可就是腿有些软,目光有些迷离。

    渐渐地,乌歇嘴里的话语越来越听不清楚了,忽然,他身子一歪,就从座椅上一下子出溜到了地板上。

    第二天,金国使者酒醉樊楼之事,在东京城里传得沸沸扬扬。

    蔡京获悉后大吃一惊,他急忙入宫面见赵佶,说:“祖宗之时,对待外国使者礼节都很讲究,很有分寸,从不示以华奢,以防激起其贪欲之心。而今,梁守道竟然将金使领进了樊楼,而且将其灌醉。如此下去,国事堪忧啊!老臣冒死进谏,请陛下切莫用佞臣处置军国之大事。”

    蔡京老泪纵横,长跪不起。

    蔡京这番话,让赵佶意识到,他可能犯了一个大忌。

    可惜!

    木已成舟,乌歇和高庆裔已经将大宋的繁华、大宋的美好、大宋女人的漂亮全都记下,只等回去之后,一一说给金人听。

    ……

    ……

    我还没好,还在发烧,低烧,脑袋也疼,吃强行退烧的药尼美舒吃得胃也疼,可能得打一个星期的点滴才能完全养好,很想很想休息一个星期,可我真要是休息一个星期,下个月家里就没法过了,所以,还是写吧。

第五百零一章 易州易主(求订阅!)() 


    燕京的形势真那么不好,宋国真唾手可得?

    是的。

    燕京的形势真的很不好,从表面上看,宋国真就是唾手可得。

    现在,燕京城中的人们都在议论,说萧太后即将下令,让萧干尽诛汉官。

    这并不是无的放矢。

    萧普贤女向来讨厌汉人,这是人所共知的事。

    再加上,梁山军和宋军一西一北包围燕京不给契丹、溪族、渤海族等族活路。

    再再加上,前不久李处温父子要绑架萧普贤女南归。

    性子刚烈的萧普贤女,真要是作出杀尽汉官的决定,也并非一点都不可能。

    事实上,萧普贤女已经表露过类似的意思,当然,那时萧普贤女是在气头上。

    后来,萧普贤女被萧干和耶律大石给劝住了,他们的理由是现在的燕京已经经不起折腾了。

    是的,现在的燕京已经经不起折腾了。

    整个燕京如今只有不到五万人马,其中一小半是汉儿兵,去掉之后,可能连三万都不到,与李衍的二十万大军和北宋的四五十万大军相比,真的是太少了。

    汉官们人人自危,都在寻找着各自的出路。

    各种消息就像风一样,从燕京吹到涿州,又从涿州吹到易州。

    易州知州高凤是个汉官,五十来岁,一家老小几十口人都住在易州城里。

    高凤听到这些传闻后,坐卧不安,心急如焚。

    得知大宋北伐军已集结近期可能就要北上攻取燕京,高凤想:“何不趁机献出易州城,脱离大辽,以求自保?”

    易州在燕京西南方,大约有二百多里路,西去崇山峻岭,东望一马平川,因一条易水而得名,战国时期,燕太子丹送壮士荆轲南去刺杀秦王,就在此处的易水河畔拱手话别,那著名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也就是在这里写的。

    高凤考虑了几天之后决定与关系不错的通守王悰商谈一下。

    一番试探之后,两人竟不谋而合。

    王悰也是汉官,一家老小也同样住在易州,他也正在为出路发愁。

    见王悰也支持南归,高凤遂下定决心。

    高凤说:“我们应该立即派人去雄州联系宣抚使童贯,向他表明南归之意,等宋军北上来到易州时,我们便杀尽城内契丹人,里应外合,献城归宋,王贤弟意如何?”

    王悰说:“我完全同意。可是,派谁去雄州呢?此事必须秘密进行,此人必须十分可靠才行。”

    高凤来回踱步,他在自己身边实在是找不出一个值得他信赖的人。

    王悰想了想,说:“我有个僧人朋友,名叫明赞,我与他有生死之交,我觉得他可以胜任,而且,僧人进出城不会招人注意,不会引起怀疑。”

    高凤问:“你说的可是净觉寺的那个老和尚?”

    王悰点头,道:“就是他,五年前,他在燕京悯忠寺犯了事,我曾救过他。”

    高凤道:“那好,事不宜迟,你明天一早就去太宁山将明赞大师请来。”

    转天一大早,王悰便来到太宁山净觉寺找到明赞,然后悄悄向明赞说明来意。

    明赞深明大义,很赞成归附大宋,他一口答应,愿意去一趟雄州,向大宋宣抚使童贯传达信息。

    九月十五日,明赞秘密来到雄州。

    童贯正和参谋官宇文虚中在宣抚司内议事,侍卫忽然进来报告说,门外有个僧人指名求见童宣抚,说是有要事相告。

    童贯感到有些奇怪,“我与僧人、道士,向来没有交往,怎么会有一个和尚求见我?”

    考虑到目前正是非常时期,童贯说:“请他到西厅去,我一会儿就去与他相见。”

    侍卫退出去后,宇文虚中站起来,说:“我先去见他一见,看他是什么来意,然后宣相再决定见他不见?”

    童贯点头同意。

    宇文虚中来到西厅,然后对明赞说:“童太师现在公务繁忙,抽不出身来,特派在下先来接待……不知大师从何而来?此来又有何见教?”

    明赞笑了笑,说:“老僧法号明赞,从易州而来,受人之托,有要事相告童宣抚使。”

    宇文虚中一听明赞是从易州来的,立马反应过来,可能是有好事要来了,遂道:“请大师稍坐片刻,童太师一会儿就来。”

    宇文虚中马上将明赞的情况向童贯做了汇报,童贯令刘延庆立即调查明赞,查明其真实身份。

    刘延庆迅速派人去雄州铁佛寺打探易州明赞的有关信息。

    不一会儿,童贯就来到西厅,抱拳道:“恕罪恕罪,某家有事来晚了,请大师见谅……听说,大师从易州而来?易州如今形势如何?”

    明赞站起来,双掌合十,微微鞠躬,道:“明赞拜见童宣抚使……现今,易州汉民朝夕相盼,延颈企踵,等待天兵到来,已苦等一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