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逐鹿传-第2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些刺头的头来行宣抚司之威。

    结果,导致胜捷军哗变,差点杀了王麟和贾评,烧了行馆——其实,胜捷军的刺头们也就是吓唬吓唬拿着鸡毛当令剑的王麟和贾评,最终目的还是不想离开淮宁府北上打仗。

    后来,刘光世见事不好,单人独骑去找种师中借来了马政和一支骑兵才镇压下了哗变,然后押着胜捷军北上雄州参战。

    随胜捷军之后到达雄州的是姚平仲率领的熙河军,他们只比胜捷军晚了几天,先于应当比熙河军早到的统帅部和泾原军余部。

    种师道并无愆误,而是万事好胜的姚平仲,故意急行军,超过了种师道。

    到了三月二十九日的黄昏,也就是朝廷规定西军必须抵达雄州前线的最后期限,种师道带着统帅部和泾原军赶到了雄州。

    至此,西军全部到达雄州前线。

    另外,宋江统带的二龙军也如期到达了雄州前线。

    宣和四年四月初,童贯动身北上。

    临行前,赵佶将童贯叫到身边面授巡边三策:如燕人悦而取之,因复旧疆土;耶律淳纳款称藩,次也;燕人未复,按兵巡边,下也。

    从赵佶给童贯的这巡边三策不难看出,赵佶并不想用战争的手段来收复燕京,他想通过政治、外交等途径和平收复燕京,要是事真不可为,就按兵不动,换而言之,赵佶不想打仗,只要捞便宜。

    随后,赵佶又任命蔡攸为副使,与童贯共领大军——实际上,赵佶是派蔡攸充当监军的角色。

    蔡攸很快便也带着一队人马离开京城,往北进发。

    蔡攸一行人刚走到陈桥驿,就发生了一件令蔡攸很不愉快的事。

    那天黄昏时分,突然跑了两个执旗兵。

    写着“少师、节度使”和“宣抚副使”的两面大旗,竟然也被这两个执旗兵拐跑了。

    官兵们私下里议论纷纷,都说这是一个不祥之兆。

    ……

第四百六十六章 摆设(求订阅!)() 


    就在蔡攸在陈桥驿下令追捕那两个让他心堵的逃兵之时,童贯正在河间府听取高阳关路安抚使兼河间府知府侯益的汇报。

    听完侯益的汇报之后,童贯又亲自去查看了一下军粮仓库和军械库。

    结果,情况之差令童贯十分震惊!

    童贯连夜提笔给赵佶写信:

    臣仰遵睿训,付以北事,寅夕竭虑,深恐不逮,上辜委寄之重。臣奉诏来北,星夜倍道,於四月二十三日到高阳关,整促行军之备。即见,河朔将兵骄惰,不练阵敌军,须之用百无一有。军粮粗不堪食,须旋舂簸,却仅得其半,又多在远处,运来费时费力。军器甚阙,虽於太原、大名、开德支到,封椿各件不足、或不适用,至於得地版筑之具并城戍守御之物悉皆无备。盖因河朔二百年未尝讲兵,一旦仓卒,责备颇难……

    从童贯写给赵佶的信可见,童贯见到的是:由于长期处于和平时期,河北禁军兵将骄惰,不加训练,堪用者,百中无一,军需物资粮食甚么的,更是要甚么没甚么。

    总之,童贯认为,依靠河北禁军以及河北的军需物资粮防御工事打仗,恐怕要误事。

    这时,童贯的自信心其实是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不禁有些后悔主张收复燕京——童贯毕竟带了二十多年兵,这点见识还是有的,进而从此变得小心谨慎起来。

    但童贯转念一想,这次率军北上,并非是真要与辽国开战,只是显试一下军威,震慑一下耶律淳,期望能不战而收复燕京罢了。

    赵佶给童贯的命令其实就是这样的,赵佶御赐的巡边三策就是铁证。

    这样一想,童贯感到肩上的压力稍微减轻了一些。

    童贯继续北进,也来到了北疆重镇雄州,他打算坐镇此地,动用政治、外交、军事等手段,统筹指挥,希望能一举收复燕京。

    一到雄州,童贯就在宣抚司召集各军将领们开会。

    雄州知州和诜闻讯匆匆来到宣抚司提醒童贯说:“蔡副宣抚还在路上,咱们是否等一等,等他来了再开会?”

    童贯一听,火冒三丈,厉声斥责道:“各路兵马都已到齐,岂能坐等?亏你还是武将出身,这点事情尚不明了,如何带兵行军打仗?”

    其实,早就摸透了蔡攸性格的童贯,先是恐吓,然后又让人给蔡攸找了一大群美女,结果蔡攸就在大名府不再向前一步了。

    换而言之,蔡攸“还在路上”,是童贯有意为之的,目的就是不让蔡攸来碍他的事。

    被童贯当庭训斥,和诜感觉很丢面子,脸色一会儿红,一会儿白!

    他本想借请示之名讨好童贯,谁知一不小心,将马屁拍到了马腿上。

    和诜不知道的是,童贯与蔡攸之间存在着极大的矛盾。

    童贯很瞧不起蔡攸,在童贯眼里,蔡攸就是一个花花公子,吃喝嫖玩吹,样样很拿手,可论办事能力,比他爹蔡京就差得远了。

    而蔡攸也很反感童贯,觉得童贯倚老卖老,盛气凌人,所以他经常在赵佶面前说童贯的坏话。

    和诜常年在地方为官,对童贯与蔡攸他们这些朝廷大员之见的龌龊哪里清楚?

    和诜觉得很委屈,觉得童贯太不把他放在眼里了,他大小也是这雄州的一把手,河北禁军的代表。

    其实,童贯这是在拿和诜撒气。

    一来,童贯气和诜等人将河北弄成这样,连一战之力都没有。

    二来,童贯一听说蔡攸担任副宣抚使就很生气,这不是明摆着是官家安排蔡攸来监视他嘛。

    让童贯更闹心的还在后面。

    会议一开始,种师道就表明自己对伐辽之战的态度,“今举军巡边,招纳燕京,恐怕不会轻而易得。现今辽国遭到女真人重创,这就好比邻居家遭到匪劫,咱们大宋不仅不去搭救,反而上前分抢其屋内之物,此非仁义之举。况且军队师出无名,恐有所失。”,顿了顿,种师道又道:“朝廷贸然用兵,强畀师道以都统制之职。师道唯有鞠躬尽瘁,以勤王事。倘获寸进,此乃社稷之灵,官家之福,师道不敢居以为功。如若事机不顺,稍有磋砣,责有攸归,师道亦不任其咎。今日开宗明义,师道当着诸将之面,把这话讲清楚了,免得将来再有后言。”

    种师道的意思是:“我不同意打这仗,不愿意当这个都统制,但你们非要让我领兵打,那我就尽力打,赢了,我不要功,输了,我也不担多余的责任,不给你们背黑锅,咱们谁的责任谁负。”。。

    童贯,包括赵佶,其实早知道种师道不赞成这场战争。

    但童贯没想到,种师道丝毫不给他、给朝廷留余地。

    童贯看了种师道一眼,冷冷地说:“今日之军事,官家既有成算,让你种师道出任都统,是希望用你的威名震慑辽军,仅此而已!事之成败,自有我与朝廷负责。”

    种师道冲其他将领道:“辽事成败,自有太师和朝廷负责,诸位可都听见了?”,然后看向童贯,又道:“师道正要修本上奏,太师说的这句话,师道要写在奏章里,请太师勿怪。”

    童贯道:“休要恁地麻烦,我来之前,官家让我们务必按照他所授御敌三策行事,你且拿去看罢。”

    说罢,童贯一挥手,自有人将赵佶御书的巡边三策拿给种师道看。

    种师道看罢,气势立即一弱,“原来官家根本就没想过打仗,要我当都统制,只是教我当个摆设罢了。”

    种师道已七十有二,比童贯还大三岁。

    虽然他固执的认为不该打这一战,但他还是准备尽全力打好这一战。

    不曾想,原来他想多了,这一战根本就不用打。

    种师道沉默了一会,道:“师道微名怎比得了太师,还请太师总领全军,让师道回西北。”

    童贯何尝不想总领全军,可童贯清楚的知道,赵佶是绝不会允许他亲自统兵的。

    所以,童贯道:“官家亲令,你种师道也敢推辞?”

    种师道沉默不语。

    童贯的政治手段是极为老辣的,很懂得趁机扩大战果。

    趁着对手种师道一蹶不振,童贯当即更改种师道之前的部署,宣布:

    大军兵分两路,一路是东路军,即雄州驻军,目标是开进白沟河一带,由种师道负责,王禀将前军,杨惟中将左军,种师中将右军,王坪将后军,赵明、杨志将选锋军。

    另一路是西路军,即广信军驻军,目标是开进范村一带,由辛兴宗负责,杨可世、王渊将前军,姚平仲、焦安节将左军,刘光国、冀景将右军,曲奇、王育将后军,吴子厚、刘光世、宋江将选锋军,并听刘延庆节制。

    从童贯的部署来看,都统制种师道已经降到了跟刘延庆甚至是跟辛兴宗相同的地位,另外童贯将西军完全打乱,让西军不能再成为完整的一块,无法抱成一团。

    总之,童贯借着赵佶的巡边三策一下子就拿到了全部的军权。

    而明白了自己真正身份的种师道,则完全失去了之前的争劲,进而也就随童贯的便了,“既然不打仗,既然我只是一个摆设,还争个甚么,我还是识趣一点吧。”

    ……

第四百六十七章 招降(求订阅!)() 


    种师道哑火了之后,并不是说西军之中就再也没有人敢站出来。

    见种师道颓然无声,杨可世站起来,道“太师,这次出兵,整体战略部署怎么安排?辽军那边是什么情况?这些都还不清楚,属下认为应该仔细研究一下,拿出详实的方案之后再行动,不要仓促出动。”

    杨可世素以胆大闻名,他还是童贯一手培养和提拔起来的,所以敢在童贯面前说话。

    没等童贯答复,和诜就嘲笑道“杨将军,你平日里自夸胆略超群,能敌万人,现在怎么如此胆怯?你所言是何用意?欲坏官家大事?”

    童贯随后道“和知州所言不错,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诸位要振奋精神,要争做勇士,要弘扬我大宋的军威,要让辽军闻风而丧胆……目前辽国在女真人打击之下已经奄奄一息,辽帝已经逃往夹山,燕王耶律淳篡位称帝,燕京各地官民都翘首以盼王师,所以,诸位要谨记官家御敌三策,力争不战而收复燕京!”

    听了童贯的表扬,和诜感到很高兴,觉得他丢失的面子终于找回来了。

    和诜站起来,道“燕地之民,现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倘若金鼓一鸣,必定会比肩系颈,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说到这,和诜看向童贯,朗声又道“下官建议,以宣抚司的名义张黄榜示众,告知燕京官民,若能前来献出州县,定给于高官厚禄!”

    童贯很赞同和诜的建议,当即便令行军参谋官刘韐,也就是李衍手下重要谋士刘子羽的父亲,起草招降榜文。

    刘韐的招降榜文是这样写的

    幽燕一方,本为吾境,陷没契丹接近二百年,比者汉蕃离心,内外变乱,旧主未灭,新君篡攘,哀此良民重罹涂炭。我宣抚使司遵奉睿旨,统率重兵,巳次近边,奉辞问罪,务在救民,不专杀戮,尔等各宜奋身早图归计。有官者复还旧次,有田者复业如初。若能身率豪杰别立功效,即当优与官职,厚赐金帛;如能以一州一县来归者,即以其州县任之;如有豪杰以燕京来献,不拘泥于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