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逐鹿传-第2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佶仔细看了看李衍所处的位置,高兴不已!

    在赵佶看来,李衍现如今四面环敌十死无生,当初他们君臣所设想的如今完全实现了。

    王黼接着说道:“根据薛嗣昌传回来的消息说,李衍捉了辽主的嫔妃之后,将辽主最喜爱的元妃并辽主的六个女儿以及几十个辽国皇室之女都纳为侍妾,还将其余辽国皇室之女赏赐给了手下百官和将领,只此一项,李衍和辽主就一定是不死不休之局,偏偏,李衍的手下还办事不力,竟然教辽主等人逃了性命,那契丹一族毕竟在辽地经营了数百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东北没了,辽主还拥有西北沃土,西夏国主李乾顺是辽主的女婿,蒙古诸部还皆臣服于辽主,而不论是西夏,还是蒙古诸部,都有强兵、猛将,尤其是那西夏,咱们大宋与之打了几十年,都没能将之收复,有他们在李衍西北,李衍与其西和其北必将战争不断,永无宁日……”

    听王黼这么说,赵佶既羡慕李衍夺一位帝王的妻女自己享用,又鄙夷李衍的野蛮行为“真是一个不懂风流的粗人”,同时还自得终于将李衍这个逆臣赶出了大宋让李衍永远沉沦在战争之中,“不战而屈人之兵,乃帝王之术的最高境界……将来等李衍和西夏、蒙古打得三败俱伤,朕当亲起大军收复西夏和折服蒙古,超越秦皇汉武唐宗太祖,成为千古一帝!”

    王黼又道:“李衍的南面是咱们大宋的河东地区,这里有陈家谷、雁门关、飞狐口等天下一等一的险关,还有咱们大宋经营了几十年的一座座堡寨,而且河东地区地势险要,更有咱们大宋最强的西军协防,李衍纵然是拥有三十万大军,也绝不可能从河东回来……”

    赵佶的心情更加愉悦,他仿佛看见了李衍被困死在云地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惨样。

    可就在这时,王黼的语气一转,沉声道:“不过李衍也并非一点活路都没有。”

    赵佶听言,眉头就是一皱!

    王黼继续道:“官家,您来看。”

    赵佶顺着王黼所指的方向看去,就见王黼所指的乃是燕山。

    王黼道:“燕京之地,沃野千里,北限大山,重峦复障,中有五关,居庸可以行大车,通转飨。松亭(后世河北省宽城县西南)、金坡(即紫荆关,在后世河北省易县)、古北口只通人马,不可行车。外有十八小路,尽兔径鸟道,只能通人,不可行马。如果这燕京之地能被咱们大宋所收复,再辅以咱们大宋的精兵强将,李衍自然不可能越过燕山。可现在占据燕京的是耶律淳的那个伪辽,此政权已经岌岌可危,焉能久守燕京,如果咱们大宋不出兵抢先收复燕京,则燕京势必要被其北的女真人或是其西的李衍所占……”

    等赵佶消化了一会,王黼才又道:“燕京若被李衍所占,那官家您之前所谋,则前功尽弃,李衍必定复又成为咱们大宋的后患,而这还不是微臣最担心的,微臣最担心的是,李衍和女真人联盟,或者李衍投降女真人,那样的话,咱们大宋恐怕就危矣了!”

    听了王黼此言,赵佶赶紧看地图!

    越看,赵佶越是心惊!

    过了好长时间,赵佶才抬起头看向王黼,问:“爱卿有何应对之策?”

    王黼道:“第一,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李衍跟女真人联盟,咱们应该继续执行与女真的盟约,哪怕付出一些代价。”

    赵佶问:“咱们与女真人不是有盟约么?”

    王黼总不能说:“咱们与女真人是有盟约,可您老人家高兴就执行,不高兴就不执行,还把人家的使者扣留了八个多月,这搁在谁身上,不都得当您老人家这是要跟人家断交?”

    王黼只能说:“在此之前,咱们对外一直都在说,李衍是咱们大宋的臣子,如今李衍跟女真人发生冲突,女真人自然是要将这笔账算在咱们大宋身上。”

    赵佶听罢,道:“又是李衍这个逆臣,他简直就是千古第一奷臣!”

    气了好一会,赵佶才道:“你去跟女真人说,李衍不是咱们大宋的臣子,他就是一个逆臣,让女真人帮忙除掉李衍,条件尽管他们开。”

    只要有赵佶定下的基调,其它事情其实都好办,无非就是利益交换和妥协。

    王黼又道:“那收复燕京一事?”

    赵佶不答反问:“现在时机成熟吗?”

    王黼回答道:“臣以为时机已经成熟,如果再不出手,大宋恐怕危矣。”

    赵佶又问:“如果出兵北伐,由谁来领兵合适?”

    王黼回答说:“军事方面,臣以为还是请童太师掌控为好。纵观朝中一众大臣,能统领这么多人马的,唯有童太师一人。”

    赵佶没想到王黼会举荐童贯,他想:“他们两人之间不是有矛盾吗?”

    赵佶哪里知道,王黼建议让童贯挂帅,其实就是两人矛盾妥协的一个结果。

    童贯征讨方腊凯旋回京后不久,就受命致仕了。

    童贯都快七十了,在官场上混了大几十年,甚么情况没碰到过,因此,很轻易就猜到了他一定是中了王黼的暗箭。

    所以,童贯对王黼积怨很深,一直在寻找机会打击王黼。

    有一次,童贯碰到王黼,然后毫不客气地对王黼说:“山不转水转,宰相大权,也不只你王相公一人喜欢,蔡相公几次沉浮,你也不是不知道,第四次复相,也不是不可能。”

    听了童贯这话,王黼连续几夜没睡好觉。

    没有人比王黼更知道为大宋掌了二十年舵的蔡京有多厉害。

    而且,蔡京虽然致仕,但势力未散,朝中还是有很多官员是以蔡京马首是瞻的。

    童贯亦是如此,虽然致仕,但还是有很多党羽的。

    王黼很怕蔡京和童贯联合在一起,让蔡京复相,然后他就会失去眼前的富贵。

    王黼思考了几天,决定向童贯妥协。

    有天晚上,王黼趁着夜色悄悄来到童府向童贯示好,并许诺,一旦有机会,就请童贯复职出山。

    童贯也答应,不再去运作蔡京复相一事。

    如今有王黼建言,加上赵佶手上也的确是没有比童贯更合适领兵北伐的,所以,赵佶很快就下令,童贯落致仕,继续担任陕西以及河东、河北宣抚使……

    ……

第四百五十三章 最后一个敢直谏的宰辅之臣(求订阅!)() 


    郑皇后对于赵佶准备联合女真人收复燕京感到很不安!

    “依靠这些野蛮人去收复燕京,可能吗?”

    “天下太平已久,到处都是歌舞升平,人人都只关心自己的幸福生活,谁会去关心甚么燕京失地?而且,这还不是靠自己的实力收复,而是靠女真人收复,实在是太危险了。”

    “……”

    考虑再三,郑皇后觉得还是应该好好劝一劝赵佶。

    这天,见赵佶心情不错,郑皇后便劝说道“官家,好好守住祖宗的江山,将天下治理好其实就行了,不要总想着往外扩张,大宋和平已久,一旦有战争爆发,谁愿意上前线卖命?不要听某些大臣的片面之词。”

    赵佶笑了笑,说“你看朕像是一个对外扩张的皇帝吗?朕只不过是想将汉唐故土收复回来罢了。”

    郑皇后道“所以官家就想借女真人的力量收复燕京?”

    赵佶道“让他们鹬蚌相争,咱们大宋从中得利,这不好么?”

    郑皇后道“听说女真人很野蛮,不好交往,咱们又何必去招惹他们?万一惹出是非,岂不是得不偿失?”

    赵佶道“你知道辽国现在是甚么状况?正在分崩离析,对于大宋来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朕要抓住这个机遇,机遇这种东西,稍纵即逝,朕要用最小的代价来获取最大的收获,跟你说了,你也不懂,你就等着朕收复燕京的好消息吧。”

    言毕,赵佶便离去了,不愿再在郑皇后这多待哪怕一刻。

    见赵佶心意已决,很难说服,郑皇后愁眉不展。

    不久,郑皇后听说她父亲的身体欠佳,便回了娘家一趟。

    见女儿闷闷不乐,郑皇后的父亲郑绅,问道“皇后有什么不开心的事?不妨说出来听听,兴许我能有办法。”

    赵佶要收复燕京一事,已经不再是秘密了,所以,郑皇后便将前几天她与赵佶的对话跟郑绅说了。

    郑绅听后,轻轻叹了口气,道“看来官家是执意要收复燕京了……只是他想利用女真人来收复燕京,怕是不妥,女真人既野蛮凶暴如同土匪,又很狡猾狠辣如同狐猴,同他们打交道,结果谁也无法预料……得找个人再去劝一劝官家。”

    郑皇后道“邓洵武已经过世,朝中所剩之人,大多都是阿谀奉承之辈不敢逆官家之意,谁能劝说?”

    前不久,李纲、李光等人因为劝谏赵佶不要成立奉应司,而全都被赵佶贬出了东京,赵佶来了个眼不见心不烦。

    而且,就算李纲和李光等人不被贬出东京,也没用,他们的职位太低,根本无法左右赵佶的想法。

    郑绅道“要不然还是让郑居中去劝劝官家?”

    郑居中是王珪的女婿,王珪在宋神宗时代曾担任过宰相。

    因此,郑居中自考中进士踏入仕途以来,人脉一直很好,职务也是步步高升。

    同时,郑居中此人也很会拉关系,他与郑皇后其实不认识,就是因为都姓郑,他竟然攀高枝说他是郑皇后的叔伯堂兄。

    而郑皇后也需要重臣帮她巩固皇后之位,便认了此事。

    就这样,郑居中慢慢混成了后党的代言人。

    郑居中虽然才六十出头,没有蔡京和童贯大,但身体却不怎么好,最近更是已经卧病在床。

    所以,郑绅提议让郑居中去劝赵佶,郑皇后不禁有些迟疑,道“他能下床么?”

    郑绅道“不能,也得下,除了他以外,如今的朝臣之中,还有谁能劝官家?”

    当天,郑绅就去了郑居中家。

    次日,郑居中就拖着病体来到了崇政殿,然后对赵佶说“官家,女真人野蛮粗俗奸诈冷酷,不可交也。”

    赵佶道“你怎知女真人不可交?你同女真人打过交道?”

    郑居中道“臣虽然未曾与女真人打过交道,但听闻,那女真人生活在荒寒之地,以打猎捕鱼为生,吃生肉,喝生水,尚未开化,他们的野蛮性情已是可以想象的出来。”

    赵佶脸一板,道“不能凭想象来做决策,亏你还是太宰,这点道理都不懂!”

    郑居中自知理亏,赶紧转换话题,道“臣以为,宋辽盟约不可轻毁,祖宗信义不可轻弃。”

    赵佶的脸色更加阴沉,道“谁说朕要背弃祖宗盟誓了?”

    对于赵佶的表情的变化,郑居中怎能没看到,但他觉得,该说的话,他一定要说出来——这是他的职责。

    因此,郑居中继续说“官家,您可千万不要被那些蠹国害民之贼所蒙蔽了圣听……”

    听了这话,赵佶更加不高兴了,冷冷地说“在你看来,朕就是一个善恶不分、真假不辨昏君,是不是?”

    说罢,脸色铁青的赵佶,便将郑居中轰了出去。

    郑居中本想劝谏赵佶,结果却从赵佶这里碰了一鼻子灰,心里很是憋闷。

    离开崇政殿,郑居中直接朝都堂走去,他想去劝一劝王黼。

    来到都堂,郑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