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逐鹿传-第2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说方腊准备在帮源洞一带继续跟宋军打游击,其实也没甚么,他只要跟其他人明说,相信大部人都能理解方腊,甚至是支持方腊。

    可方腊担心手下的人不跟他走,毕竟他们还有更好的选择,也就是逃去温州港,然后坐船去李衍的地盘过幸福生活。

    因此,方腊想背着所有人藏金银珠宝,进而留一个后手。

    其实吧,如果方腊干得隐蔽一点,也没甚么。

    可是,方毫手脚并不利索他在押运金银财宝出城的时候,因为马受惊了,导致好几辆马车翻车,结果金银珠宝洒了一地。

    这事被很多人看到了。

    尔后一个消息传了出来圣公打算独自逃跑。

    一传十,十传百,这个消息越传越广,而且越传越变味。

    最后传出来的版本都已经变成了方腊已经携带一家老小和金银珠宝跑了,随即整个清溪县都慌了。

    后来,哪怕方腊闻讯亲自站出来澄清这件事,也没能阻止这个消息继续传播。

    最可怕的是,这个消息传到了睦州城。

    睦州城中的守军,本来还能勉强支撑,可听说方腊都跑了,士气一下子跌落到了谷底,当晚就有上千人逃出了睦州城。

    这个口子一开,就一发不可收拾仅仅三天时间,就跑了近万人,没跑的,也都士气极度低迷。

    恰巧,急于攻破睦州城的宋军,又发起了一连串不要命般的攻击。

    方天定为鼓舞士气,亲自蹬城抵抗。

    可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瓦罐不离井边破,将军难免阵上亡。

    也不知怎么就那么寸,一支流矢正好射到了方天定的面门上,带走了才三十出头的方天定的性命。

    一见方天定中箭,睦州城中本就低迷的气势,更是一泻千里,随后被宋军强行攻破。

    见势不好,包康暂代主帅之位,率领败军往清溪县撤。

    宋军一路掩杀,一直追到了清溪县城下,沿路全都是义军将士的尸体。

    义军大败!

    好不容易才逃回清溪县的包康等人,赶紧去找方腊,质问“圣公逃跑了”一事到底是怎么回事?

    结果,留守的陈箍桶、娄敏中等人告诉包康等人,方腊在方五相公、方七佛部义军的保护下带着其妻邵氏、二子方亳(二太子)、丞相方肥等亲信去帮源洞布置防线去了,如今清溪县城中只有不到三万守军。

    包康等人听了,大怒:“圣公竟真跑了!”

    娄敏中替方腊解释道:“圣公并没有跑,而是看到陆续有睦州城中的守军逃回来,料定睦州城定然不保,才带人去后山布置最后一道防线。”,然后又将方腊命方毫秘运金银珠宝不小心翻车一事跟包康等人说了。

    包康等人听罢,神色稍缓。

    不过心直口快的司行方还是忍不住道:“说到底,还是圣公的私心作祟!”

    包康听了,立即想起因为方腊一次又一次的私心和一意孤行导致他们之前的大好形势荡然无存,又想起前段时间方腊处处针对他竟然逼着他这个从前的二把手去给他儿子当参谋,于是把心一横,道:“诸位,咱们是不是该商量一下,咱们下一步怎么办?”

    ……

第四百四十六章 方腊末路(求订阅!)() 


    包康是包拯的第五世孙,青年时期远游讲学,结交朋友颇广,方腊就是他的挚友之一。

    方腊起事了之后,亲任起义军大元帅,包康则任军师和副元帅。

    换而言之,在方腊起义之初,包康可以说是起义军中的二把手,方肥、方七佛、方五相公等人全都得排在包康之后。

    另外,方腊起事之初,之所以能那么顺利,也少不了包康的奔走和谋划。

    结果,等方腊他们这个势力有些规模了之后,包康的地位却是一降再降。

    要说,这其实也正常,毕竟人越来越多,而且像吕师囊、俞道安、陈箍桶等人,都是带着人马来入伙的,自然得给高位笼络。

    可问题是,方腊为了抓权,大肆提拔方家人和他自己的亲信,如今别说汪公老佛、方肥、方七佛、方五相公等人,就连方天定这个后辈的地位都在包康之上。

    再加上,娄敏中、祖士远等有才华的人崛起,包康如今的地位基本上也就是方腊手下一众谋士之一。

    这也就罢了,为了推翻昏庸的赵宋王朝,他包康可以忍让。

    可包康难以忍让的是,方腊不听人劝,总一意孤行,将他们一同创造的大好局面败坏到了这种地步,眼见就要灭亡了。

    所以,对方腊已经失望透顶的包康,觉得是时候找新的出路了。

    陈箍桶、娄敏中、祖士远等人皆是聪明透顶之人,一听包康说“诸位,咱们是不是该商量一下,咱们下一步怎么办?”,顿时就明白了包康是甚么意思。

    娄敏中迟疑了一下,道:“现在就商量,是不是早了点?”

    包康道:“如今宋军的前宋已经追到了清溪,大部队随后就会来攻打咱们,清溪城的防御设施远远无法跟乌龙岭和睦州城相比,必不可守,所以,再不商量,咱们恐怕就没有机会了。”

    陈箍桶沉默了一会,道:“你是想退到温州港吧?”

    包康也不否认,道:“不错,后山虽险,但绝不是久存之地,更为关键的是,圣公刚愎自用,不听建议,又无定国安邦和决胜千里之谋略,实非人主之资,不能成事,天下之主非大都督那样从谏如流、英明神武且有滔天气运护身之人不可。”

    包康此言一出,众人皆沉默不语。

    事实已经证明了,方腊的决断能力有问题。

    这其实还不是最关键的。

    最关键的是,宋军已经兵临城下,他们马上就要面临灭顶之灾,必须得找出路了。

    而且,李衍接连吞并了田虎和王庆的精锐,如果再吞并他们,可就真有逐鹿天下的实力了。

    另外,他们这些人大多都与李衍有过接触,都对李衍的印象极好。

    所以,其实大多数人都赞成包康的提议。

    只不过碍于情面,大家才暂时都沉默不语。

    见此,包康道:“既然你们都不愿意去投大都督,那包康一人去温州港了。”

    说到这,包康冲众人一抱拳,同时又道:“山水有相逢,咱们它日再见。”

    言毕,包康转身就走。

    见此,陈箍桶和厉天闰赶紧一左一右拉住包康的胳膊。

    陈箍桶道:“包公,就算咱们去投大都督,也得好好商量一下不是,再说还有不少溃兵没退下来,咱们也得收拢一下。”

    厉天闰道:“不错,咱们空手去投大都督,如何能得到重用,怎么也得带些兵马、武器、物资,这才不至于被人小觑。”

    有陈箍桶和厉天闰带头,其他人立即上前将包康围上,纷纷劝说。

    包康暗自一笑,“中我计也!”

    接下来就容易了。

    包康等人先是派厉天闰和司行方分别带人护送沈寿和桓逸去温州港和歙州通知李俊和花荣,他们要投靠李衍。

    等厉天闰等人离开,包康、娄敏中等人一边组织防御,一边通知众人他们要去投效李衍,不愿意同去的,可以去后山找方腊。

    方腊毕竟经营了数年,而且很多人故土难离,另外还有些人抱着侥幸觉得方腊能挺过这关,总而言之,陆陆续续有两万多人去后山追随方腊。

    也是包康等人的运气。

    因为之前攻打睦州时伤亡不小,宋军来到清溪县城后,王禀下令休息三日,同时命人去招降城中众人。

    陈箍桶献策,先与宋军虚与委蛇,拖延时间。

    也不知是因为宋军太疲惫了,还是因为陈箍桶的缓兵之计起了作用,总之,一直到广慧带领第十一军来援,包康他们都没与宋军交手。

    第十一军一到,就接管了清溪县的防御,然后一边继续使用陈箍桶的缓兵之计拖延时间、一边安排清溪县的人撤离。

    又过了四日,宋军断定,清溪县的守军只是拖延时间根本就不想投降,才开始发起猛攻。

    广慧带着第十一军和留守义军一连守了十一日,清溪县的人、物才全都运走。

    第十六日的夜里,第十一军和留守义军悄悄撤离,孙立则带率领马军殿后。

    等宋军发现守军跑了的时候,清溪县中差不多都空了。

    王禀赶紧派马军去追击,结果被孙立半路伏击,又退了回来。

    第十一军和留守义军得以安全撤离。

    数日后,花荣带着歙州留守的军队撤到了衡州,然后慢慢退去温州布防。

    刘镇、杨可世等人商量一番,并没有去追花荣,而是直奔方腊的老巢清溪县而去。

    占领了清溪县之后,王禀派人找没走的当地人问了好久,才问明白,义军内讧,方腊带人逃到了后山,另外一伙则顺南路逃了。

    与众将商量过后,众将一致决定先去围剿方腊这个首脑。

    于是,王禀开始部署围剿方腊。

    可就在这时,王禀等人发现,后山地势险要,林木茂密,山谷幽险,地形极其复杂。

    面对这样的地形,王禀等人有些束手无策。

    后来,一个叫方庚的人毛遂自荐。

    原来,当初方腊准备起义时,被洞源里里正方庚之父方有常察知。

    方有常立即派其二子方熊告官。

    方庚则将方腊禁闭在粮仓中。

    方腊后来被救得脱,杀方庚一家四十二口而举义,唯方庚越墙逃脱。

    当时,方庚指天发誓:“必报此仇!”

    因此,得知宋军要去后山围剿方腊,方庚主动来担任向导。

    王禀等人大喜,立即许给方庚高官厚禄。

    方庚也不负众望,很快便收买了一个叫“方京”的人,得知方腊就藏在帮源峒。

    也就在这时,刘镇、杨可世部也来到了清溪县。

    王禀、刘镇等各路宋军会合,层层包围帮源峒,然后发动总攻。

    因为匆忙应战,又因为腹背受敌,再加上士气低落、综合实力不如宋军等等客观原因,义军被杀得大败,七万义军被宋军屠杀殆尽。

    方腊及其妻邵氏、子方亳、丞相方肥等三十多首脑力竭被俘,解往汴京。

    只有方七佛等寥寥数人带着不到千人顺小路逃下了山,然后一边收拢溃兵、一边逃去了温州港……

    ……

第四百四十七章 善恶到头终有报(求订阅!)() 


    赵佶君臣恨方腊,甚至到了饮方腊血,食方腊肉,啃方腊骨的地步。

    东南地区,先是遭到了方腊义军的破坏,之后又遭到了宋军破坏(西军能打是能打,但是纪律不行,也没有人约束,其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所不为,无辜百姓被杀害的不计其数。)。

    共计:

    方腊起义共给东南地区造成了两百多万众民的死亡(童贯曾下令,士兵每杀一贼赏绢七匹,大批青溪居民甚至来往行人都因此遭到了杀害。)。

    再加上战死了的义军。

    死亡的总人数接近三百万——这还是因为被梁山军救走了两三百万,否则最少还得再增加一百多万。

    东南经济因此遭受了极其严重破坏。

    宋国的国力也因此下降了不少。

    更为关键的是,方腊一伙,残杀官吏,对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