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逐鹿传-第1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张清,不管他愿不愿意,他都为李衍诈开了东昌府的大门,跟丘岳、周昂、胡春一样纳上了投名状,已经没有后路可走了,只能跟李衍一条道跑到黑。

    加上出了董平叛逃一事,李衍必须给降将信心,所以,李衍将张清也提为指挥——这也是李衍将丘岳等降将全都提拔起来的原因之一。

    具体安排如下:

    马军一军:统领林冲,副头领杨志,辖徐宁营、丘岳营、张清营。

    马军二军:统领卞祥,副头领石宝,辖周昂营、胡春营、山士奇营。

    步军十二营的指挥分别是:广慧、邓飞、鲁智深、竺敬、欧鹏、杨林、縻胜、马麟、程子明、彭玘、韩滔(在彭玘和其家人的劝说下已经投降,并已缴纳了投名状)。

    这其中,广慧一人领两营,主要负责守备,轻易不出战。

    步军一军:统领邓飞,副统领竺敬,辖縻貹营、马麟营、彭玘营。

    步军二军:统领鲁智深,副统领欧鹏,辖杨林营、程子明营、韩滔营。

    水军简单,阮小二、阮小五、张顺、童威、童猛(最后挺过来了)各携带两营水军、四艘载重五万石的大海船、三十艘载重一万石的大船、小船若干,阮小二为都统制,张顺和李俊(兼)为副都统制——因为水军的特殊性,暂不设军一级,直接设厢。

    十营预备役不消说,还是由杜迁和宋万统带。

    两营炮军均由凌振统带。

    亲卫军,指挥陈丽卿,副指挥阮小七、马灵、王定六。

    马步水炮亲军均以原梁山军老卒为骨架建设,所有军队轮番接受预备役基础训练、接受教导处忆苦思甜教育。

    自己这边准备的差不多了,见大宋朝廷还没有动静,李衍将张三、李四、孙高派去东京汴梁打探到底什么时候再来围剿自己?

    结果,张三、李四、孙高给李衍传回来了一个让李衍哭笑不得又庆幸不已的消息

    ps:书友们,我是任鸟飞,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发一通牢骚() 
如题:

    其实您可以不看这章,因为这章真的只是一个失败中年发的一通牢骚,与本书没有任何关系。

    昨夜,也可以说就是刚才,码字码到了将近一点,然后躺下。

    之所以码到这么晚,是因为找到了点感觉,码的挺顺的。

    原来打算,睡一觉,起来继续。

    可刚睡着没多大一会,老婆就开始咳嗽,不停的咳。

    没办法,只能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爬起来,找药,捶背,倒水,一通折腾,大人终于消停了。

    收拾收拾刚躺下,孩子又开始作,不停的喊难受,嗓子痛,耳朵痛,放床上就哭,只能抱着。

    孩子她妈睡了,我就这么抱着孩子坐在床上。

    突然之间,就觉得自己这辈子活的真他妈失败。

    一事无成不说,想干点什么,想努力改变一下自己的穷命,还他妈处处不顺。

    书上架了,成绩极不理想,赚不了几个钱,还得努力去写。

    好不容易写得有点涨势了,还他妈一步一个槛儿。

    突然很想唱歌:

    我是一只小小鸟,想要飞却怎么样也飞不高。

    也许有一天我栖上枝头,却成为猎人的目标。

    我飞上了青天才发现自己从此无依无靠。

    每次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是睡不着。

    我怀疑是不是只有我的明天没有变得更好。

    未来会怎样究竟有谁会知道。

    幸福是否只是一种传说,我永远都找不到。

    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想要飞呀飞却飞也飞不高。

    我寻寻觅觅寻寻觅觅一个温暖的怀抱。

    这样的要求算不算太高。

    孩子终于能放下了。

    可天也亮了。

    不管我愿不愿意,疲不疲惫,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不说了,我争取在八点前先码出来一章,这样今天才不会断更。

    八点多带孩子和孩子她妈去医院看看,我自己也有点咳嗽、有点低烧,也开点药。

    我不能病倒,我倒了,就更没有希望了。

    就是,一宿睡了不到一个小时,心里不舒服,身体也不太舒服,而发了一通牢骚。

    明天更新正常,码字去了。

    ps:书友们,我是任鸟飞,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一百五十八章 无为而治() 
赵佶刚继位时,身边的女人虽然不少,但孩子生的却不多。

    由于赵佶就是因为哥哥宋哲宗没儿子,才意外捡了漏坐上了皇位,所以,赵佶可不想像他哥哥那样没儿子继承香火。

    于是,赵佶便开始向神奇的道教求助。

    恰在那时有一个叫刘混康的道士对赵佶说,他通过观察和掐算,认为皇帝少子与东京汴梁的地形地貌和风水有关系,特别是汴梁城东北角的低洼地势严重影响了皇帝的子嗣,如果能把这里的地势垫高,那皇家的子嗣就一定没问题。

    赵佶听了刘老道的话后,赶忙安排人在汴梁城东北角堆积起一座巨大的假山,为了使这座假山更符合赵佶艺术家的眼光,赵佶还叫人到全国各地搜罗奇花异草、奇珍异石以及珍奇异兽填充,这就是著名的万岁山,又因其处在八卦的艮位,又称艮岳。

    神奇的是,从那之后,赵佶宠幸的妃子竟不断传来怀孕或生产的喜报,后宫的妃嫔们像鸡棚里的母鸡下蛋一样,一个接着一个,十几年之间竟为赵佶生了几十个子女,让赵佶差点成为历史上拥有多子女的皇帝。

    这使得赵佶对那位刘老道钦佩不已,对道教的神奇更是信奉不已。

    曾经还有一个道士在赵佶继位之前就留下谶语:“吉人当继大统。”

    这其实是一句随便圆的话,因为无论谁继承了帝位,都可以称之为“吉人”,反正都不得罪,就跟说“吉人自有天相”差不多。

    但赵佶非要固执地对号入座,说什么“‘吉’字和‘人’结合,正是‘佶’”云云。

    总之,赵佶迷信道教是有原因的。

    之所以这两年达到了一个巅峰,那是因为这两年赵佶突然感觉有点力不从心,并且感觉身体也不如以前了。

    其实这也正常,再怎么说,赵佶都已经四十好几的人了,而且这些年一直日日当新郎、夜夜换新娘,怎么可能跟以前相比?

    不过赵佶并不这么认为。

    他认为,这是因为,这些年他太过专注于朝政修道之心淡泊而造成的。

    恰在此时,濮州临濮有一个叫王老志的老道,自称得汉钟离先生授予仙丹,得化为仙,抛妻弃子,结草庐田间,名气很大。

    太仆卿王为了邀宠,三顾草庐,把他带入京师,先豢养在蔡京家,后选了一个合适的时间,进献给了赵佶。

    王老志见了赵佶,先不说话,而是呈上了一沓墨宝。

    赵佶疑惑着接过来一看,随即眼珠子差点掉了下来,里面竟全是诗,最上面那首乃是他写给乔、刘二贵妃的床头语、枕畔诗,再看其它的,竟然全都是他写的银诗狼词。

    这老道连这些都知道,定是神仙无疑!

    赵佶立即宣布,赐王真人“妙观明真洞微先生”之称。

    可惜这位“妙观明真洞微先生”竟是短寿之人,虽有仙丹护体,第二年也得了重病,死了。

    不过赵佶没功夫遗憾,因为又有一名法力更高的得道高人降临了。

    这位高人姓王名仔昔,洪州人,初隐于嵩山,据他自己说,他遇上了东晋年间的许逊许真君,得其真传,并授有《大洞》、《隐书》等道家七元秘籍,能知人前五百年和后五百年的生死事。

    赵佶大喜,赐号“冲隐处士”,又进封“通妙先生”,将之安置在上清宝宫居住。

    赵佶推崇道教的最**,是林灵素的出现。

    林灵素大言曰:天有九霄,神霄最高。神霄玉清王者,上帝之长子,主南方,号长生大君者,即是赵佶。又言,蔡京原来是天上的左元仙伯,王黼是文华吏,蔡攸是园苑宝华使,童贯等一干人也都名列仙班,而他自己,则是原先神霄中名叫褚慧的仙卿。

    原来如此!

    原来如此!

    原来大家以前就这么熟,同是仙班中人,不是,同是仙班中仙,难怪今生这么投缘!

    欣喜之余,赵佶将林灵素封为“通真达灵先生”,赏赍无算,并赐予金牌,可以随意出入宫中,并筑通真宫供他修行居住。

    为了让全世界都知道他是上帝的长子,赵佶命林灵素在上清宝宫宣讲青华帝君月夜降宣和殿的秘密。

    那一场会议,有两千名道士参加,当真是道业的巅峰时刻。

    为了扩大影响,赵佶又建了一座仁济亭,广施符水,并开神霄宝坛,下令天下吏民都必须接受神霄秘。

    不久,赵佶又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兴建神霄玉清万寿宫,没有道观,就将佛寺改建,一律在殿上设长生大帝君、青华大帝君等神霄系神像。

    林灵素负责主修道书,改正诸经醮仪,校对丹经灵篇,删修注解,每逢初七,就召开会议,重复讲解三洞道经与玉清神霄王降生的故事,每设大斋,动用费高达数万缗钱,称“千道会”。

    林灵素还弄出了几起诸如“青华王昼临坛”、“火龙神剑夜降内宫”等神迹,令京师士民皆信道教。

    为了让更多人知道他是上帝长子,赵佶降诏说:“我是上帝长子,是太霄帝君,眼看中华被佛教异化,才请求降生人世,令天下回归正道,你们赶快奉上表章,册封我为教主道君皇帝,执掌教门。”

    道院怎能不听,立即册封赵佶为“教主道君皇帝”。

    同时,赵佶又让道院把后宫的郭皇后册封为金庭教主、孟皇后册封华阳教主。

    反过来,赵佶则册封林灵素为温州应道军节度,此后,又加号为“金门羽客”、“通真达灵元妙先生”、“太中大夫”、“凝神殿侍宸”、“蕊珠殿侍宸”、“冲和殿侍宸”等。

    见赵佶如此虔诚,对恢复道门荣光如此热心,林灵素就对赵佶说,“佛教专门残害道教,现在虽说不能将之全部铲除,但可以将他们合并入道教,佛刹改为宫观,释迦牟尼像改塑原始天尊,菩萨改大士,罗汉改尊者,和尚一律蓄发顶冠执竹简,改行做道士。”

    赵佶觉得有理,便下诏:改佛教为道教,改换服饰,左右街道录院改作道德院,僧录司改作德士司,隶属道德院。

    总而言之,赵佶完全沉迷于长生不老之术,立志光耀他教主道君皇帝所执掌的教门,根本无暇管几个毛贼打下三两座州府这些许小事。

    安了。

    长生大帝君、青华大帝君等神霄系的大神会保佑大宋的江山永固的,会保佑老赵家传承万代的,些许的不安因素,只是诸神对他赵佶虔诚与否的考验,只要他赵佶够虔诚,诸神定会为他赵佶荡平所有不安因素。

    所以,只需无为而治即可。

    ……

    ps:书友们,我是任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