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魔再世-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云思索道:“也该回来了……”

    派去押解刘尚正的人,比江云他们动身还早,又都是高手,此时早该返回,还无消息,如何也说不过去。

    “我传音给他们”武思敏前去安排,江云则与武明城谈论起广平军的情况。

    武明城保证,如果需要,他可以征发国中十五岁以上的成年男子,凑出十五万人。危急关头,武家倾其所有,但真正的郡兵只有两万六千人,发民夫不是不可以,但征发这些人无法做到出其不意,今天是初一,距离七月十五只剩十五天,江云看过地图后,不由觉得时间紧迫,济北,东牟,平昌等地的郡兵虽然已经赶到,但武卫军……七百里的路程,四天时间,要想确保万无一失……

    江云让武明城着手准备,马上征召国中男子。

    武明城虽然担心,可还是去做了,因为武皇早有交代,此事由江云全权负责。但他提醒江云,与广阳豪族陈、刘几家约定的时间,在七月二十,会盟之后。

    所有人都把目光聚集到鲁国会盟上,听说除了赵国,梁楚两家也派了使者。武明城言下之意,江云此时大张旗鼓,是不是不合适?

    江云解释,是给赵国施压,武明城无可奈何。

    如此,广平风起云涌,汇集在这里的各国民夫与郡兵忙碌起来,一副大战在即的景象。

    “差不多有二十万人”两日后,江云与武思敏眼盯地图,武思敏担心的道:“但多是临时征召的民夫……”

    江云点头,他只是做个样子,真正的意图不在广阳,而是陶定。

    此时三万武卫军马不停蹄,已经到达阜陵,很快便能与安南郡兵汇合,有老将廖凯的帮忙,江云相信,那将会是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

    这支大军,由安南向北,配合安东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陶定。陶定的位置虽然远没有广阳重要,但却能对广阳形成压力。

    江云不打算去啃最硬的骨头,广阳的重要天下人尽知,武国有城百座,但城高十丈的只有京畿与广阳,可见武祖当年在此设下坚城,用意也是东出赵国,广阳就像是钉在赵国门前的钉子,赵国早已有心除之,不可能没防备。

    所有人都觉得,江云在瞒天过海,用征发民夫的小手段,一点点的将重兵调集到广平,但就连武明城等人也觉得,此计并不稳妥,赵国人又岂能看不出来?

    虚虚实实,江云偷偷摸摸只是做个样子给赵国看,能让他们洋洋自得最好,自以为看穿了江云的诡计,这正是江云的目的。

    这时有人来前来禀告,广阳出事,魏不敬等人在返回的途中,遭遇不明身份的高手截杀,情急下,魏不敬将刘尚正、赫连池两人斩杀,自己一众人等,也死于非命!

    江云闻言狠凿桌面,他昨天便已收到消息,魏不敬等人受到赵国大夫王栋等人的盛情款待,耽误了行程,就知道会出事,他通知魏不敬偷偷的逃回广平,但魏不敬太固执,仍要大张旗鼓的上路,看来是甘心一死,也不愿丢了他所谓的面子与国体。

    “通知各军,准备行动!”

    赵国截杀了魏不敬等人,使得局势突变,江云依法应对,大军由广平出发,气势汹汹的朝相广阳而去。

    但路上,江云并没有着急,他知道自己手中这支所谓的大军是什么货色,步步为营,没留给赵国偷袭的机会。两百余里的路程,走了四天,打下营盘三座,等赶到广阳境内时,赵军早已连营数十里,恭候着他们。

    如此,两军彼此相隔设下营寨,赵使上门,先是推脱魏不敬等人之事,说是有人陷害,此事与赵国无关,接着又质问江云,引军犯境意欲何为!

    江云笑道:“广阳是武国的广阳,不是赵国的。”

    赵使义愤填膺,因为在交出刘尚正时,两国已有约定,武国已将广阳两城割与赵国。

    江云闻言道:“是吗?我怎么不知道,那便算我犯境吧,现如今我国使者死在你们的国境上,这笔账怎么算?”

    赵使一时无法对答,江云让他回去,告诉对面的赵鼎天,赵大将军,洗干净屁股准备挨揍,就说这话是我江云说的,一群赵国宵小,也敢呲牙立目!

    江云不但话语粗鲁,而且目中无人,命人将赵使轰了回去。而后命令各军准备,今夜赵军定来偷营。

    武思敏询问为何,江云告诉她,赵鼎天的自负在赵国是出来名儿的,而且赵国人恨他江云,如果赵军是狗,那他就是包子。

    如此当夜,赵军果然前来偷营,被早有防备的江云扯空营盘,打的措手不及。

    战毕,双方各有死伤,赵军被生俘的五百多人。

    江云命人,将这些人全都枭首示众,并在营外竖立数百根高杆,悬挂人头。虽然众将阻拦,但也没用,江云铁了心要杀这些人。

    看着营外的人头,武思敏觉得江云的做法有欠妥当,自古行军打仗,重在瓦解士气,军心涣散,可一举破之,但江云一来就激起了赵军的怒火,将其逼入死战之地,如此做法令武思敏很是担忧,似乎猛然间,江云就变了一个人。

    江云对武思敏解释:“兵者国之大事,不妄动刀兵,乃大国之道,他自然也懂得‘行义师者不战屈人之兵’的道理,可赵军不是屈人之兵……”

    江云返回大帐,武思敏跟上,询问他到底是如何打算的。江云告诉武思敏,以后她就知道了。

    其实江云也有无奈,修仙问道,与天争命,最宝贵的就是时间,他不可能等武国一点点的强大起来,再去完成自己扬名天下的愿望,也只能下此猛药,最好一战,便将赵国打入万劫不复之地!

    江云曾经书中看过,上古先秦列国,鏖战几百年难分胜负,战火绵延不绝,波及数代,直至后来有位大将名为白起,用了极为狠绝的法子,将赵国打入万劫不复之地,坑杀赵军四十万。

    人们都说白起残暴,但谁也不可否认,长痛不如短痛,白起一战,为统一天下打了坚实的基础,他虽坑杀了四十万人,但也提早结束了乱世,避免了个更多人的死去。

    何为大善?杀人有时候也是在行善!

    江云如此做,确实是想激怒赵军,引更多的赵军前来,再将他们留在这里,使得赵国变成真正的屈人之兵。

171。第171章 广阳大胜() 
武国边境再起动荡,引起各国反应,尤其是会盟在即的鲁国,以强者姿态遣使武赵,要求罢兵。但双方各执一词,都指责是对方首先挑起战端,赵国尤其声明,武国有子江云残暴戾世,武国若不能交出此人,将死战不休。

    如此一来,武赵两国的身份发生了互换,武国才刚刚逼着赵国做了小人,赵国就反其道行之,也逼着武国交人。

    正斗不可开交之时,广阳以南的陶定国再生变故,三万武卫大军急行百里,在陶定义兵的帮助下,不费吹灰力,一举夺回陶定。同时,安南、安东两地的大军也浩浩荡荡的开进陶定,迅速稳定住局势。

    霎时间,还未能赶到广阳助战的赵国援军无从应对,囤兵与乐陵观望。得到这个消息后,江云询问武明城,统领赵国援军的主将是谁?

    武明城看向武思敏,打探消息的事情,一直是由他这个妹妹负责。武思敏告诉江云,此人名为阮坤,是赵国的戍边大将,在赵军中颇具名望,曾与霸上草原大败薛国,让江云小心应对。

    江云点头,他已看出,此人行事谨慎,考虑道:“阮坤,赵鼎天……”

    江云对武思敏道:“你去调查下阮坤的消息,越详细越好,哪怕是生活琐事也不能放过。”

    武思敏不知江云的打算,点头离去,她如今也紧张了起来,虽然广阳境内只有八万赵军,但为了报仇雪恨,赵国派遣二十万援军前来,江云手头的二十万人跟人家比实在不够看,一多半儿都是刚刚才放下锄头的老农,说是乌合之众也不为过。

    如此,两军对垒,赵鼎天****都来骂阵,江家先祖已被数万人问候了半月之久,可江云避而不战,赵鼎天强攻过几次,但都铩羽而归。

    而在鲁国,会盟也不欢而散,武赵两国的态度强硬,武国以赵国袭杀使臣为由,不肯妥协,赵国则指责武国背信弃义。

    雍拓昌号令天下的美梦也让江云给搅了,同样遣使来武国要人,借口竟然是十年前,江云在清明境内欺负过鲁国公主,还逼迫公主写下婚书……

    简直颠倒黑白,一时间,江云成为众矢之的,他没事儿就与武思敏开玩笑,你武家不会出卖我吧?

    但武思敏笑不出来,局势已经让江云搅成一锅粥,她很担心胥关的安危,胥关一旦被破,武国将无险可守。

    对于此事,江云则不太关心,因为他知道,武家的老本还没动用,所有的事情不能让他一个人做,让武皇泰头疼去吧。

    江云相信,武国曾经能制霸八荒,绝非浪得虚名。

    果然,危机时刻,武皇泰手段尽出,不但将自己的小女儿凤成公主远嫁鲁国,讨好雍拓昌那好色的老混蛋,同时还从陇上调兵五万,加强胥关防卫。又联使陈郑,缔结临好。连自家也顾不上了,又从武卫军中调出两万精锐骑军,加强广平军的实力。

    至此,武赵两国的大战的局势已经形成,而武卫军也出动半数,武皇泰身边只剩下六万人,拱卫京师。

    当两万旗甲鲜明的大军开到,江云挖苦武思敏,你们武家真是地大物博,兵多将广。

    武思敏很生气,认为江云把如此大事儿视作儿戏,江云却说,视作儿戏的人不是我,而是你们。

    在八荒九国中,武国的国土最大,人口也最多,陈郑两国的加起来,还不到武国的一半,但却因为先皇的生性懦弱,误国误民,偷安太久,自然不堪大用,说白了就是没有危机意识。

    所以江云认为,给这些人敲敲警钟也是好事儿,这么强大的国家,如果在国境内都不能利于不败之地,还何谈开疆拓土。

    如今不是挺好,都着急了起来,这正是江云想要看到的。

    很快,关于阮坤的消息传来,原来阮坤出身寒微,是凭真才实干爬上来的,而且命运坎坷,四十岁前并不受到重用,直到十六年前,薛赵两国激战霸上,才有机会出头。

    在消息中,江云注意到一个细节,阮坤此人一生少有败绩,但在十一年前,也就是江云等人参与清明境大比那年,赵军由他统领北出霸上,大败而回。

    但此事与阮坤无关,所以他才没被治罪,因为在这之前,阮坤就曾极力反对北出,但迫与赵王亲弟睿冠等人的压力,不得不出兵。

    这让江云意识到,看来自己需要敲打敲打赵鼎天,让赵鼎天帮他,把阮坤大军引来。

    阮坤出身寒微,决然抵挡不住权贵压力,这就是阮坤的弱点!他不糊涂不要紧,他上面的人糊涂就行。

    如此,八月初三这天,正值盛夏,赵鼎天和以往一样前来叫阵,江云坚守不出,赵鼎天就遣人骂阵,万余名赵军也早已习惯了这一切,军容涣散,或仰或坐在武军营寨前,例行公事。

    时至正午,赵鼎天想要和往常一样收兵回营,但武军大营门户洞开,未等阵前赵军反应,一支铁甲骑军迅猛杀出,源源不绝,摧枯拉朽般袭来。

    “结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