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恒神玺-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桐嗯了声,没反对。

    燕瑞松了口气,便问道:“公子,您看要不要小的想办法让杨姑娘搬离皇城?”

    “不用。”

    “是……”燕瑞心里不由打结了,公子的意思,这是既不想让杨姑娘出现在他面前,又不想让杨姑娘离开皇城以绝后患,而那位杨姑娘又难缠得紧,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跑到他家公子面前,真是防不胜防。

    不过好在这北岩书院比较难进……

    燕瑞这么想着,却怎么都没有想到,不过两天,他就在书院里再次看到了杨七莘。

    当时燕瑞正在朝大厨房走路,远远看到杨七莘拎着一个饭盒走过来,他脸色变了变,只是路上来来往往都是早上打饭的小厮和侍读学子,他又想到杨七莘不管不顾的性格,若是他大庭广众下拦住杨七莘询问、保不住杨七莘会说出什么让他为难的惊世骇言,考虑到这一点,他便没敢上前,躲着杨七莘绕边走了,只是心里有些不安。

    而他的不安在他抵达大厨房时被证实了。

    负责管早饭的刘管事告诉他,他家公子的饭菜被杨七莘拎走了!

    燕瑞看着管事,沉着脸,半天没说话。

    刘管事也是为难,他见眼前人多眼杂,就把燕瑞拉到了一边,凑近了小声说。“燕瑞,你和杨七莘的恩怨我从邢管事那里听说了,只不过以前杨七莘是一个临时杂役,无足轻重,咱们这些人当然帮着你了,可现在,杨七莘穿的是侍读学子的衣服、手里拿着侍读学子的玉牌,我看了,那玉牌上刻的是她的名字,她如今是书院的侍读学子,她说要取走陈老师的菜肴,我们这些当下人的怎么敢不给她?”

    燕瑞满脸沉郁的点点头,道理是这样的没错。

    书院的学子分为两种,一种是正式学子,一种是侍读学子。

    顾名思义,侍读学子就是陪伴侍候正式学子读书的人,每位正式学子在书院期间念书期间可带进书院两名侍读者。

    从前的侍读者多半都是正式学子进入书院前的身边的心腹丫鬟小厮,在进入学院时,这些侍读者会被消除奴籍、提为民籍,他们随正式学子进入书院以后、除了陪读之外、还负责处理正式学子身边的一切杂事,让正式学子能够心无旁骛的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读书上、一心一意的念书,等学业结束,侍读者往往会成为正式学子的左膀右臂。

    后来由于各种事情的出现,侍读者的身份来源渐渐复杂起来,有的仍旧是正式学子的丫鬟小厮,有的则是正式学子的族里没有拿到书院直读名额的兄弟姐妹,也有的是世家附属家族的忠耿子弟,还有的是利益交换者。

    杨七莘显然是第四种情况,她花钱或者付出一些代价,得到了一个侍读学子的名额,进了书院。

    但无论如何,侍读学子在书院的身份都比下人高,这个身份是得到书院认可和保护的。

    燕瑞想动一个杂役,是百余银两和一句话的事,可他想动一个侍读学子,就没那么简单了,最直接的方法有两个,第一、找到杨七莘交换名额的正式学子,打听出这位正式学子从杨七莘那里得到了什么,他多倍给这位学子好处,让这位学子收回给予杨七莘的名额。

    第二,想办法让杨七莘犯大错,被书院开除。

    只是两种方法都不容易达成。

第120章 大朝会() 
杨七莘也看到了燕瑞,可是她被燕瑞坑了那么一次,便不想搭理燕瑞了,就没跟燕瑞打招呼、拎着饭盒直接去找了陈桐。

    陈桐刚洗漱完,正在自己泡茶,听到脚步声,微皱了一下眉头,不多时,看到杨七莘拎着饭盒站在门口敲门,他默了默,看了一会儿杨七莘,点了下一头。“进来吧。”

    杨七莘踏进堂屋,把饭盒放到圆桌上,看向走过来的陈桐,神色有些委屈。“陈公子,邢管事跟我说,大前天是燕瑞让他赶我走的,你明明答应了我、不赶我走,为什么还让燕瑞赶我离开书院?”

    陈桐走近圆桌,在高凳上坐下,上上下下打量了眼杨七莘。

    杨七莘顺着陈桐的目光,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衣服,见自己穿的整整齐齐、没有什么不妥,便不明所以。“陈公子,你看我做什么?我衣服怎么了?”

    “没什么。”陈桐边打开食盒,将里面的饭菜拿出来摆到桌上,看到盒里那一碗不在份例之内的银耳雪梨汤,心里顿了顿,抬头问杨七莘。“你早上吃饭没有?”

    “没有,我想早点见到你。”

    陈桐抿了下唇,有些无言,起身去里屋的杂物柜里拿出了一套新的备用碗筷、放到杨七莘面前,道:“不管什么方法成了北岩书院的侍读学子,但既然进了书院,就好好念书,尽力通过书院十二级的核考、拿到书院发放的学业证明,对你以后的生活是有很大帮助的。”

    书院有规定,无论是正式学子,还是侍读学子,只要在书院念满五年以上且通过书院第十二级的核考,就能拿到书院发放的学业证明,不过正式学子拿到的是正式学业考过证明,而侍读学子最终拿到的是侍读学业证明。

    在当下社会,侍读学业证明自然比不上正式学业证明贵重,但是侍读者和正式学子读一样的书、上相同老师的课、考一样的试卷,从学识角度看,这两种证明的含金量也是一样的,对于杨七莘现在所处的平民阶层而言,一张北岩书院的侍读学业证明,不仅是一个天然保护伞,能‘隔绝’大部分同阶层或稍高阶层的叵测心思,其他用途也极多。

    杨七莘的眼睛微亮,笑得窃喜而可爱。“你是在关心我以后的生活吗?”

    “算是吧。”更关键的是陈桐眼下当真没有心思和余力应付杨七莘的纠缠,能让杨七莘暂时把精力放到学业上、而非费尽心思的接近他,更符合他眼前的时局状况。

    杨七莘露出八颗牙齿,笑得认真而坚定。“好,我一定考过十二级的核考!”

    陈桐笑了笑,指着饭菜。“吃饭吧。”

    “嗯嗯!”

    燕瑞从大厨房回来,一路上脸色都很阴沉,但在走近陈桐所居的房屋前,他迅速调整了心态,恢复了满身满脸的和气谦卑之态,踏进房屋,等陈桐和杨七莘吃完饭、杨七莘收拾完碗筷走后,他低声问陈桐。“公子,可要小的想办法把杨七莘再次赶走?”

    “不用了,我如今身上的事太多,不必把心思放在她身上,她想待在书院就让她待吧。”只要她不破坏他的事情即可。

    “是,小的明白了。”

    “研磨,我给祖父写一封信,你等会儿回陈府交给太爷。”

    “是,公子。”

    十一月六号,大朝会,三品以上在京主职官员都参加,勋贵和散官可视情况参加。

    陈桐提前一天请了假,以正三品镇北将军的身份参加了朝会。

    偌大的金殿上,千余人分站二十多列,各部各衙门大大小小悬而未决的事都被提了出来,各派系之间的刀光剑影看得陈桐眼花缭乱,他站在他四叔陈倰陈都督后面,看听着一个个官员或权贵出列呈事和辩争,渐渐有些明白了。

    如今朝堂上,蹦跶最欢快的三个派系,一个是皇党,一个是太子党,一个是九皇子党,太子党和九皇子党针锋相对,九皇子党看似明显处于劣势,但是皇党时不时地帮衬一把九皇子党、以压太子党。

    此外,户部银钱、刑部案件、吏部评考和职调、礼部典礼和官民各类赛事维序平衡、兵部军事、工部水利、宗正府贵族包括后宫公开的事务、道部的宗门事务、审异院的异族事务、武林阁的江湖事务等等。

    陈桐从一开始的仔细思量各人呈报出来的事,到后面满脸漠然和茫然的只听只记不想,实在是这朝上报出来的事太多太杂了,他几乎都来不及细想事情的因果,众人就进入了下一件事的呈报和讨论。

    不过也出现了两件让他上心的事。

    第一件事是兵部侍郎奏请将楚王妃掌管的麒麟军从楠圳城调回麟峄城,理由是楚王妃带领的麒麟军进入楠圳城后、并没有发挥实力挡住汾云国的进攻军队、短短这些时日内、险些两次都差点让汾云国攻破城门,这位侍郎认为楚王妃打仗能力不行,应当派其他人或者干脆调回期间、遣其他军队去楠圳城。

    这位侍郎话音落下后,忠勤王出列行礼。“陛下,当初是臣担保楚王妃必定能带领麒麟军守住楠圳城,此时臣依旧相信楚王妃能在楠圳城击退汾云国的凌云军!还请陛下多给楚王妃一些时间,楚王妃不会让朝廷失望!”

    侍郎朝忠勤王行了一礼,而后向皇帝拱手,肃然道:“陛下,兵事不是儿戏,楚王妃殿下所率领的麒麟军从进入楠圳城至今已损兵折将数万,再这么下去,不仅麒麟军折损更为严重,楠圳城防线能不能保住也是个未知数,微臣认为忠勤王殿下的担保并未不能为楠圳城带来胜利,还请陛下三思,现在重调他军换走麒麟军还来得及,一旦楠圳城形势跌入更为严峻的境地后、恐怕想换军都来不及了!”

    忠勤王冷看了侍郎一眼,旋即脱帽跪下,拱手望向皇上,用孤注一掷的语气道:“陛下,楚王妃曾率领麒麟军击退过汾云国军队不止一次,战功赫赫,战力毋庸置疑,臣弟不在楠圳城战场,也不知麒麟军为何没有在第一时间解楠圳城受围之危,但臣弟相信麒麟军的能力,臣弟愿以王位为楚王妃和麒麟军作保,求陛下再给麒麟军一些时日!”

    皇上若有所思,没有开口。

    这时,身穿从二品征西将军战袍的人站出列,附和忠勤王。“末将亦认为临阵换将乃大忌,何况楠圳城防线战况激烈,更不宜贸然换将换兵。”

第121章 赈灾名单() 
随后,数名文官武将站出来支持忠勤王,包括九皇子一系的人。

    当九皇子的人站楚王妃和麒麟军后,太子党的人立刻跟了出来,纷纷据理力争要求换掉楚王妃和麒麟军。

    九皇子见缝插针给陈桐使过一次眼色,但是陈家没有人出列插嘴这件事,所以陈桐只当没看到九皇子的眼色,仍继续专心旁观,旁观到皇上开口说这件事容后再议,等同于支持九皇子、继续让楚王妃主战楠圳城战事。

    让陈桐上心的第二件事是洛海郡迁民和赈灾之事。

    这件事是太子党提出来的,当皇上询问由谁带队去办这件事比较好时,户部左侍郎率先开口。“陛下,微臣认为此事必须要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皇室之人带队,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安抚灾民、并处理好部分灾民的迁移事宜、以防民变,六皇女殿下在民间的声望之好仅次于陛下和太子殿下,微臣提议由六皇女殿下出面办此事。”

    一旦六皇女办成此事,那么六皇女在民间的声望便会更上一层楼,她的复起之势也就不好压了,这是皇上不愿意看到的,也是九皇子极力破坏压制的,因此左侍郎的话一落下,马上就有九皇子党的人出面反对。

    “六皇女殿下在民间的声望的确极好,但是六皇女殿下并未处理过民事,赈灾和迁民既是大事,也处处是琐事,还需要带领者事必躬亲,事关一郡百姓生计,微臣不认为六皇女殿下能够妥善细致的处理好此事。”

    “那爱卿认为由谁出面来办此事合适?”

    “微臣认为此事由武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