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曲尽星河-第2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不但醒来,精神似乎还好。

    他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询问一些他关心的问题。

    他问:“大棉君臣至京了没有?”

    太子服侍于膝下,给一位大臣点了点头,大臣回答说:“到了。”

    他又问太子:“你舅舅掌握住京城的军队了吗?”

    太子恭敬地回答说:“已经接手了。”

    皇帝问:“钱几何?”

    又一个大臣说:“我们将灵武和周边河套之地交割之后,东夏的钱尚未运到,就已经稳定到一千八百文的兑率,再有几天,就可恢复如初。只是还要发行”他踌躇一下,把话掐灭了。

    发行新钱,是皇帝死后的事,怎么能迫不及待去讲?

    那大臣觉得自己说错了话,神情有些恍惚皇帝丝毫并不为意,接着问太子:“提出要东夏一方提前迁出北平原,狄阿鸟接受了吗。”太子连忙回答:“已经接受。东夏那边回话,府库没有迁完,冬至是撤回国内的百姓最后一迁,府库一挪干净,安置备州的百姓就可以着手安排。”

    皇帝点了点头。

    太子又说:“很多军门作战前都是冲着北平原富裕,现在军费缺乏,一看东夏要将府库挪个干净,心里很不平衡,盯着那些府库,一再闹摩擦,甚至绑架东夏守卫府库的人。东夏已经交涉很多次,想必越快北迁,对他们越有利,只是这些府库数量极大,当真让他带到北方去吗。”

    皇帝苍凉地说:“给他吧。若他能征服北方大漠,不是为我们雍人开创了基业?他与你能相安就好。相安就好。别让你妹妹过得太凄凉。那北方寒。”他声音一软,全是哀恸:“朕一直为你,一直为你”他拍着太子的手,哭道:“朕可怜的女儿呀。”但很快,他停住,两眼又流露出幽深的光芒,盯着卧在榻前的太子问:“东夏的使臣入京了吗?”

    太子回答说:“入京了。”

    皇帝点了点头,要求说:“给朕加冕服,祭天朕不去,你代朕去,朕还是要最后一次接受外使群臣百官们朝贺。”

    太子愕然道:“父皇。”

    皇帝点了点头,胡须频频抖动。

    太子连忙说:“还早呢。”

    皇帝说:“穿上朕有劲,可以挺得到。”

    他要求说:“朕还不能死,得顶住,要死也要死到冬至之后,现在外臣聚集于朝,朕一死,消息无须几日,便已四播天下,不利国家安定,朕露个面,对你有利。对国家有利。只要国家有利的事,朕就得迈过去,不管再难。”他喉中一麻,哽了一口,要了手绢一挡,是一口暗血,不懂声色掩了一掩,塞进了袖子,而后又甩去暗处。

    略作更衣,焚香沐浴,皇帝几乎没有睁眼,怎么拿怎么外,身上的肌肤已经失去弹性,一按一个坑。

    终于,囫囵个洗好了。

    七八个宦官围上来,各托一部分冕服,太子立于一侧。

    西方昏黄一团,天宇飘雪破空,一头石刻团龙顷刻就被钉满,像密密敲打了一番,与之相挨的宣室,厢纸上几个身影浮动,传出宦官带着的哭腔低唱:“偏龙首三寸,挂充耳,系天河带”不知何时,冕服穿身,也不过才四更,皇帝横坐于榻,双手垂膝,却如铁树一般。

    幽幽深宫在雪夜中沉了下去,像沉到地下,沉到一片不着边落的深海。

    皇帝就那么坐着,值守的大臣和太子,都被他赶了出去,他,就坐在这片静止了的世界里,双眼却再没闭过,反复地眯缝,却是再无闭过。

    雄鸡唱白。

    整个宫廷就又活了过来。

    大殿的乐声嗡嗡乱鸣那震颤,牵动宫廷,牵动帝京在人耳畔震鸣。虎贲万骑,执金吾,羽林卫,前后左右各军成排将士排成块阵,每一个地域的大臣、使臣,各种旗牌仪式,金瓜斧钺,在宫门外穿过,百姓们涌上街头,被拦于几个内城之外,他们最多看到的是午门献俘。

    大棉的,东夏的。

    大棉的是真,君臣一片。

    东夏的,因为议和的条件,已各有交换,而今却是朝廷找些自己的士卒扮演。

    国运昌隆的呐喊一波、一波,整齐一致。

    太子已经前往祭天。

    雍颂伴随着黄吕大钟。

    巨大的丹墀下面,人忽而小下去,一只石雕团龙嵌在中间,天阔阶高,供臣工使臣仰观,供君王俯察。

    长管一声一声长鸣。

    那像龙吟。

    那像长天的呼唤。

    伴随着这乐声的节点。

    趁着祭天大典,臣工使臣尚未排队入场。

    皇帝开始攀爬这丹墀。

    这高高在上,可以俯察九州生黎的位置,丹墀被人清扫过,撒了盐粉,皇帝的脚步下去,很慢,很慢。

    他的脚不飘了。

    他的五脏内腑不疼了,上天像是在指引着他,他必须爬上去,去看一眼,他要放心,更要让天下人放心。

    “皇帝好啦?”

    “是呀。好啦。”

    那些身边的臣仆感到惊喜。

    然而没有人知道,一口、一口的血却是被他掩在嘴边接走。

    一个悠悠的声音就在他心底:朕一定要爬上去,看一眼,只一眼,就一会儿,太子就会有足够的时间应付,国家就不会乱。人生总会长眠,坚持下去,朕就能再看一眼。

    哦。

    他又在心里悠悠地想:东夏王此刻该是在北平原作最后一次北迁,他会在北平原吗?他甘心吗?他在干什么?rg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一百一十二节 北移气运() 
冬至,北平原早已白雪皑皑。

    三千东夏披着雪白的铁骑照会靖康,已经赶至城下,和茫茫雪原混成一体,这是他们最后的一次北迁,陶坎不在,杨雪笙却还在,他不敢肯定狄阿鸟在不在这三千铁骑之中,遣军威压,时刻关注。尤让他警觉的是,那三千铁骑带来了巨大撬车和一种像巢车一样的怪车,不知多少辆,把整个官道横过来占满。

    除了城中最后一片密库没动,府库几乎都空了。

    有的营舍府库只剩了一个两个东夏官府中人,有的是文参,有的是军士,他们仍是早晨早早起床,持一把钥匙,一间一间清点,时而会听到他们悲怆的高唱声:“子丑,空房二凳,子寅,文案三张”然后他们会一路唱下去,即是在恪尽职守,也是在吼出自己的情感和悲伤。

    时而,靖康士兵还可以看到独个或者两个的东夏兵。

    两个的还好,单独一个,他先是站好,然后会飞快跑到自己的对面,大喊一声:“按行按列报上。”然后又飞快地跑回来,自己对着空气报他前排人无,后排人无,左侧无,右侧无

    而那些最终决定留下的侨民,已经和他们分开,和他们所在的箭呆在一起,大人们相互熟悉,捆扎物品,而孩子们,则大的带领小的,围成圈子读书、唱歌。东夏的官府整理出些书文进行发放,大人孩子们就在一起,去听、去念,这些书文杨雪笙也拿到手里过,其中竟有东夏官方所作的与靖康百姓和洽书,读下去,叮嘱东夏的百姓,东夏和靖康的风俗略有差异,然后细细罗列,包括见了人怎么寒暄,到人家做客要注意哪些,甚至包含怎么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书文写道:“迁自新地,必相善乡邻,应至各村邀请长者孩童,至箭中宴饮”

    杨雪笙不知道这些有什么用。

    他也不知道能有什么好处,他只知道若是东夏人作了搬迁,若与四邻不睦,便会团团相抱,而团团相抱会增加他们的凝聚力,会让他们自成一族,也许十年、二十年,他们还是东夏人,但要是教会他们和靖康百姓打成一片,怎么相处,转个身,他们安居乐业了,他们还是东夏人吗?

    唯一的解释,东夏王想保护好他们,教会他们自我保护。

    细到这种程度。

    杨雪笙叹为观止。

    他甚至是幸庆,极大的幸庆。

    东夏对百姓的这种组织能力,细化到极致的安顿,意味着他们能武装出更多的大军,如果他们不在乎损失了的话。

    现在,东夏王自称他还有三十万军队,那是他自己认为的虚数,虚报,自认为可以起到恐吓作用,实际上呢,如果不在乎损失了,他能武装起来多少?就按照眼下这种方式组织,按照州军的训练水准,六十万军队他拿得出来不?杨雪笙不知道。这是一个继承了部族特点的军国,虽然已经长期居住于北平原,但并没有蜕变。

    很多年过去。

    很多人与他交谈,站在同情他处理北务的基础上轻视东夏,说你跑去给那些野蛮人打仗,能不辛苦吗?

    没当这个时候,他都不敢接话。

    因为他心里明白,东夏渐渐不再野蛮,虽然他们曾经野蛮,但是他们向往的却是文明,甚至现出比靖康更文明的势头,以罚代刑,街上穿着囚衣捡粪蛋,打个架,让旁观者在自己身上搜身,骂人,因为有一些词禁骂,他们最有名的国骂竟然是套个动物名总结你的恶心与不好特点

    这还叫不文明?

    粗大的牛角吹奏起来,连绵十余里,称之为四面边声毫不为过。

    杨雪笙被从沉思中惊醒。

    人说:“他们开始了。在府库面前祭天,一边萨满,一边书生不知府库中藏了什么神物,却肯定对他们极为重要。”

    杨雪笙问:“那他们都说啥了没有?”

    部下说:“萨满们高唱‘天神保佑河流大地’,书生们却是高唱‘国祚赐福’,据打探,一些萨满是从高显请来,东夏萨满越来越少。”

    这是?

    他们是要干啥?运走了那么多的粮食,棉花,布匹,包括一些甲杖,还会有啥?这最后一片密库中到底放的是啥?其余的府库,多少能探到什么,唯一这个密库,却如此神秘,却又最为坚固。

    部下又说:“来的是他弟弟纳兰容信,从北方赶来代替他行使权力,还听闻他就在边界线上,等着接这些东西。”

    杨雪笙没有吭声。

    片刻之后,又有部下前来,告诉说:“黄埔的图册书文他们已经开始挪了。”

    杨雪笙挥挥手说:“挪吧。前头已经大批、大批挪过了,看来是想一册书都不留呀,这在学留侯呢。”

    他挪了过去,到了地方,直到在高处安坐,能看到东夏的那片密库,才闭眼假寐,在心里寻思:“狄阿鸟会不会在这三千人中呢?如果他在,要真是将这三千人歼灭,东夏从此群龙无首。”

    他又想,人家迁人,一声招呼,百姓出走就行,府库胡乱混搬,他们东夏呢,可是需要一个多月来组织,步骤相扣,想想也有意思,要这个时候朝廷变卦了呢,把人,把东西全给他留下呢。

    他坐上最近的门楼上,这里能更好地观察。

    一阵震天的喊声响了起来,是东夏人。

    他侧耳倾听,东夏人已经喊疯了,他们很多人心里信萨满,有时候就是这么疯。

    牛角声声更显密集,天地顷刻间充斥东夏人的疯狂,杨雪笙听得分明,他们喊叫的竟然是:“起国运。”

    什么乱七八糟的?

    国运?

    国运能关到半地下的密库中?

    随着喊声,密库敞开了九扇大门,九扇,那像巢车一样的奇怪大车和巨形撬车开始驰进去,有士兵来报,说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