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幺女难为-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漪埋怨道:“还不是姨娘出的好主意,我这几日在李妈妈身边几个丫头那里讨好卖乖的,这都成了笑话不说,叫夫人知道了,我还有什么脸面!”

    “脸面!什么脸面,夫人现在收拾七丫头的行装都不够时间,哪还有空来管你,她呀是恨不得把所有家当都塞给那宝贝女儿了。”万姨娘酸溜溜地说。

    “我瞧着……去京里也算不上顶好的,谁知道那几个伯娘婶娘是什么性子呢。”清漪嘟囔道。

    万姨娘染着蔻丹的纤纤食指狠狠点上了女儿的额头,“夫人不愿意七丫头去,是她不知道其中的厉害,你什么身份,有个做姨娘的亲娘,今后能有她的前程?你不知道争取谁来替你打算!”万姨娘冷笑一声,“夫人不仅没前头的那位有手段,眼光也不行,我是早早跟了老爷的,那年在江西时有幸见过二老爷和他夫人,当真是气派非凡又富贵风流的人,更难得的是二夫人为人正派,慷慨大方,那时候先夫人有眼色,同她交好起来,不然你以为这样的好事能落到咱们家头上?上虞和京里头的宗族里有多少女孩眼巴巴指望着。”

    清漪不知还有这样的缘故,心里也“那如今可怎么办?”

    万姨娘挑起女儿的下巴,“你与七丫头长得像,往后多往夫人面前凑个趣儿,她自然而然会多照顾你一些。”

    崔氏这人,说好听了是心软良善,其实心中的算计城府是远远不够做主母的。

    清漪不耐烦做清沅的替身,撅着嘴不说话。万姨娘继续:“等七丫头走后,那个不知分寸的五丫头你就离她远些,多往你三姐姐那里去,她夫家好,今后对你大有帮助,最好是能得到她的承诺,往后愿意常接你去府里玩。”

    “父亲不是吩咐不让接近三姐姐的么……”

    “老爷的脾气就是这样,他面子下不来,其实心里到底怜惜女儿的,你去雪中送炭,他自然不会多加干涉,反而觉得你重视姐妹情,算的上两头讨好了。”

    清漪点点头,应承下来。万姨娘默默思忖,输了这一次不打紧,路还长着呢。

    ******

    清沅看着崔氏坐在床头,絮叨着一遍遍重复着几天来说了无数遍的叮咛,说着说着又红了眼眶,清沅心里微酸,崔氏从袖子里掏出一张银票塞给清沅,说道:“沅儿,这个你收着傍身,母亲给不了你太多,你别告诉别人,自己收做私房。”

    她很想安慰崔氏,过继一事,其实不可当真,上辈子到最后清漪也是没有入嗣的,那么她应该也是,可以一直都做崔氏的女儿,直到阮镛调回京城,可是她现在却不能说。

    阮清沅低头看着这薄薄的一百两银子的银票,心里清楚这已经是崔氏能拿出的最多的银子了,崔氏的私房本就不多,眼下清湄清汝都要置办嫁妆,她少不得又要贴银子,想到上辈子家中没落,崔氏重病,竟然连一点儿看病钱都拿不出来,她哪里敢再要母亲的银子。

    她倚进崔氏怀里,把银票塞回去,“我不要这个钱,母亲自己留着吧,到京里不少吃不少穿的,哪里用得了这许多银子。”

    她心里却清楚,一百两银子,在京城里用都用不着。

    崔氏像小时候一样拍着她说道:“你渐渐大了,香粉首饰哪个不要用钱,母亲不在身边,你自己也总得置办呀,母亲可不能让你在京里被人看轻了去。”

    清沅眼睛发酸,埋在崔氏怀里道:“若母亲执意要送,把您那翡翠头面送我吧,我不喜欢水粉胭脂的,母亲自己才是,等开年多做几件春衫……”

    崔氏点点她的鼻子,“这个小强盗,那头面本来就是要送你的……”

    清沅蓦然抬起头,问:“如今两个姐姐都要出嫁了,加上过年府里又要开支,家里的银钱可够使?”

    崔氏不料她会问这个,“小孩子家家,问这个做什么。”

    清沅直起身来,正襟危坐,“母亲不需要骗我,若家里有盈余,为何母亲连件新衣都不舍得添,不是我多嘴,母亲既然疼我,也要为我多想想,等六位姐姐都出嫁了,母亲还有私房给我做嫁妆吗?”

    她当然不是真的这么想,她知道,只有自己的事情,才能让崔氏上心。

    崔氏心里一顿,觉得这话没错,可是一听女儿这么说,心里也有些不开心,转过身闷声道:“这不用你管……”

    清沅继续说:“母亲,孩儿不是只想着自己,知道您疼我,等我出嫁,母亲一定把所有好的贵的都给我,那您自己怎么办呢?我是担心您呀,”她抱着崔氏的脖子撒娇,“我虽然想陪着母亲一辈子,可是您一定不肯的,所以您一定要自己过好,不然我这辈子都不会安心的……”

    崔氏听着这软软的嗓音,心里是一阵感动一阵心疼,抱着她说:“好孩子,难为你这份心了,只是这银钱之事,实在是……”

    清沅看着她,“母亲就没想到开些铺子生财吗?”

    崔氏自然是想过的,可是阮镛的性子,最不耐烦这些阿堵物,他们在苏州有几个田庄,也够一家老小吃穿了,再要提铺子,阮镛非得骂她庸俗不可,而她向来是以夫为天的,这几年来也只能靠精打细算来维持一家老小的体面日子。

    清沅见崔氏不说话,知道她是心动的,继续道:“父亲是大丈夫,清廉的好官,想的是天下是百姓,自然不会理会这些事,母亲也是好妻子好夫人,要承担着一家子的重担,这两者并不冲突呀,何况只是通过一些正经生意来赚些家用。”

    崔氏盯着她,“鬼灵精,一番话说得漂亮,谁教你的?”清沅想了想,“二姐姐曾说过一嘴,我偷偷听来的。”清湄为人素来能干,与人相处却淡,更不会像亲生母女一般同崔氏交心,心里有话也是闷着不说。这番话的确倒像是她的意思。

第十五章 张怀() 
听见崔氏问她,阮清沅就说:“二姐姐曾说过一嘴,我偷偷听来的。”

    崔氏心里本就因为最近银钱的事焦心,一听清湄更是早有此想法,更是意动,问道:“你二姐姐有没有说什么铺子最好?”

    清沅道:“成衣铺与估衣铺为佳。”

    崔氏皱眉,“这好好的成衣铺先前在苏州也有很多,没多少日子就关了好几家,实在说不上是上乘之选。这估衣铺就更是了,卖富贵人家旧衣服的地方,苏州府的百姓大都有能力自己缝制新衣,偶尔还能上绸缎铺子买上一两匹好的料子,谁会愿意穿旧衣服。”

    清沅点点头,“是呀,一开始我也想不明白,便向府里丫头婆子小幺儿打听了一下,最后想明白了,这以往的成衣铺呀,都是卖给平头百姓的,就像母亲说的,他们是不愿意买的,我想了一下,可是对于南直隶显贵的人家来说呢,比如颜韵坊,都是只卖布料,若是被那些乡绅地主购得,没有好的裁缝,岂不是白白糟蹋,所以若是有人能用这样上等的布料做出上等的衣裳来,他们是不是愿意直接购买呢?”

    清沅看着崔氏的脸色,知道她的确是能够做到的。“这估衣铺也是如此,江南一带的船只商贾极多,那些跑船撑篙做漕运的一年都在水上路上,哪有时间缝制衣服呢,而往往他们的银钱也不宽裕,所以要我说呀,估衣铺若开在码头附近,定然生意很好。”

    说到底,开这样的铺子需要的就是找对正确的客人。

    崔氏吃惊地望着清沅,“这都是你想出来的?”

    清沅是结合了上辈子走过看过听过的经验,“听二姐姐说了一些,自己又想了一些,只是我的一些想法,母亲认为可行吗?”

    崔氏欣慰道:“我们沅儿日后是个厉害的。”她顿了顿,“这事儿你就不用管了,母亲心里自有打算。”

    清沅突然想起一事,“母亲可知道,父亲前院的管事里有个张怀先生?”

    崔氏点点头,张怀从前是给先夫人齐氏做事的,听说能力不错,她嫁进来后自然是用自己人顺手,阮镛也没刻意提过他,因此一直放在前院,管些收租记账的琐事。

    “母亲,此人是能堪重任的。”崔氏看着女儿闪亮亮的大眼,眼中的光芒坚定又决绝,心里不知道怎么就生出一种信任的感觉。

    清沅看着崔氏若有所思地推开槅扇出门去,床头那张薄薄的银票映着烛辉,清沅心中有八分笃定,崔氏已经把自己的话听了进去。

    ******

    张怀听说夫人要见自己时,正在核算城东庄头新送来的账本,想到方才一个区区庄头都对他不假辞色,嘴里不禁有些发苦,家里的妻儿已经半个月没吃上顿肉菜了,也不知这个年过得能不能宽裕些。

    崔氏看着堂下穿着粗布直裰的男子,那衣服袖口已经磨损得十分厉害,洗的倒也整洁,这张怀上唇留着时下流行的两撇八字胡,正低着头等她说话。

    “张先生从前做过什么差事吗?”崔氏问。

    张怀一愣,他原先以为是账目的事情,没想到夫人会问起自己的私事,他恭敬地答:“小人少年时做过几家铺子的学徒和伙计,后来父亲过世,家中生计艰难,经人介绍进了齐老太爷家做事,后来又被老太爷指派给先夫人做事,因此到了府上。”

    崔氏点点头,“先生不比府中奴仆,聘书也将到期,可想好往哪里高就?”

    张怀作揖道:“如若夫人不弃,小人想继续留在贵府做事。”

    崔氏点点头,“我觉得先生在小小账房里倒是屈才了,”眼看着张怀面色微变,崔氏继续道:“若我有心让先生替我打理铺子,先生可愿意?”

    张怀疑惑,这夫人的私房竟愿意叫他打理?况且他知道东家是清贫之人,并不似苏州其他大人一样坐拥数十商铺,他答道:“小人自然愿意,只是不知道夫人想将什么铺子交给小人?”

    崔氏喝一口茶,“铺子还未看定,不知先生有何主意?”

    张怀受宠若惊,夫人不仅打算让他来管理新铺子,还过问他的意见,他不知自己得了什么运,让崔氏舍这么多心腹不用而高看自己,立刻躬身回答:“小人斗胆,南街中段有一香料铺子,小人以为可入。”

    他竟随口就能答出来,看来平时十分注意此类事情,崔氏问,“先生何以言之凿凿?”

    “小人正巧认识一个熟人,在那铺子对面做些小买卖,那铺子原先的东家是个西域商人,一个月前有人来报丧说是不巧死在了路上,那商人的夫人是前年才买来的,也就十八岁,如今丈夫亡故便想着出手铺子换笔现银回乡。”

    崔氏皱眉,“这香料铺子往往都是只赚不赔的买卖,只是价格不菲,南街是好地段,怎得没人买下?”

    “夫人有所不知,苏州城大多富户员外欺凌那少年寡妇,非得要等压到三成价格才肯出手。”

    “三成?”崔氏冷笑,“他们也太黑心了。”

    张怀道:“夫人若愿意,可以九成价格购入,虽说银子多花了,但是小人却认为是真正值当的,那铺子里的伙计掌柜,到平日来往的香贩货栈,都等着新东家接手继续吃这碗饭,若夫人慷慨宽厚,他们自然尽心卖力,何况那西域商人的香料确实是一等一的好。”

    崔氏心中认同,这虽然看着是笔不合算的买卖,但是背后的收益却大,凭阮镛地方父母官的身份,就算送那寡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