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日本1946-第1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开石油危机的因素,美元的贬值和和此次危机的产生也不无关系。1971年,由于美国国际收支赤字的不断上升,同时西方外汇市场大量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西德马克,为防止美国黄金储备的严重枯竭,美国尼克松政府宣布暂停按布雷顿森林体系所规定的以每盎司黄金换35美元的价格向美国兑换黄金;当年12月,美元正式贬值7。8%;1973年1月,新的美元危机再度爆发,2月2日美国再度宣布美元贬值10%,3月;西欧各国对美国实行浮动汇率。至此,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宣告瓦解,波及整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也呼之欲出。

    最为可怕的是,此次经济危机造成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较长时间的“滞胀”。一方面,危机之后,经济回升极其缓慢;另一方面,通货膨胀却与萧条共存。危机过后,各发达国家的通胀率依然居高不下,美国的通胀率甚至还不断上升,1979年消费物价上涨年率达到13。2%。

    由于这次经济危机,使得道琼斯指数暴跌,1973年1月5日收盘1047点,到1974年10月4日最低跌到573点,22个月暴跌45%。人们普遍对未来非常悲观,对股市非常恐惧,很正常;而巴菲特却十分乐观,很不正常。(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九章 赵锡城() 
虽然唐宁知道这很可能是一次大赚一笔的机会,不过由于他记不太清楚巴菲特的发家时间,他唯一记得的就是巴菲特的那句名言“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而且他手里也不是特别的缺钱,于是就不想去凑这个热闹了,而且,这个时候有人找他帮忙,虽然他对这个人并不熟悉,可是一见面,唐宁就决定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帮他一下。●⌒,。

    这个男人名叫赵锡城,是后世对中国帮助极大的“华人船王”,不过此时的他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高度,其实他在1964年创立福茂航运的时候,连一艘属于自己的船只都没有。不过他的确是一个极其有才华的人,不仅在美国农林部争取到了运单,还把联合国难民署发展成了公司客户,多次为难民署在全球各地运输援助物资。

    说起他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但是他的大女儿赵小兰相信知道的人就会比较多了,因为她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进入内阁的华人,同时也是内阁中的第一位亚裔妇女,在2001年,更是有布什总统提名出任劳工部部长,成为首位华裔部长,她的丈夫就是现任美国参议院共和党领袖米奇…麦康奈尔!她的妹夫,也就是她六妹的老公就是facebook的幕后老板吉姆布莱尔!赵家也被称为美国华人第一家庭!

    不仅如此,赵锡城对于国内的支持一直都是不遗余力的,从1980年代起,他就先后向中国造船厂采购大量大型船舶,让福茂航运称为第一个向中国造船工业投上信心票的西方航运企业和中国造船界最大的美国客户。仅在外高桥造船公司,福茂就先后订造大型船舶十余艘,并以德梅、忠梅、月梅、国梅等命名。他以真金白银的信任,对中国开拓国际造船市场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赵锡成之前,中国尚无一艘散装货轮出口到美国市场,与赵锡成的签约对中国造船业走进发达国家、走向国际具有深远影响。赵锡成回忆说,中国改革开放刚刚起步。造船业处于历史最困难时期,虽价格稍廉,但工业和技术基础,尤其工艺上难与先进国家匹敌。“身为华裔。理应助一臂之力”。

    在赵锡成牵头帮助中国造船业走向国际后,中国造船业不断走向强大。在中国造船业做大做强的过程里,赵锡成的支持有增无减,除了广泛介绍客户,扩大中国造船业的国际影响外。他还在中国造船业最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出手相助。

    在自己最为擅长的商业上给予中国以切实帮助,表现了赵锡成务实的一面。另一面,他还善用个人能量,参与到推动海峡两岸和解、促进沟通与交流的历史进程中来,为后来的两岸“三通”提供了重要借鉴。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岸关系呈现政冷经热的状态。而要在政治上跨前一步,就需要一位协调中美、熟知两岸形势的联络人。赵锡成刚好适合扮演这个角色,他与前国家主席江xx是校友,又与美国布什家族渊源甚深,是作为海峡两岸联络人的不二人选。

    他的大女儿赵小兰的贡献更是巨大。她不仅是美国首位任美国总统内阁的华人,更是二战后,唯一任满八年,任职最久的劳工部长。任内,她提高国际交流,改善美中关系,并于2008年代表美国总统率代表团赴京参加奥运会闭幕式,也是美中战略经济对话最高核心人物。小布什称赞赵小兰:“有处理行政事务的极高天赋、饱满的热情,以及帮助他人创建更美好生活的意愿。”

    至今,赵小兰持续致力于中美交流。默默扮演“民间大使”角色。更进一步,她还接棒家族慈善事业,与父亲一起为中美的慈善事业奔走。她的行为受到了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认可与尊重,先后受到江xx、胡xx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会见。

    当然了这些都是后话。此时的赵锡城正处于一个转型发展的关键时刻,为了壮大公司实力,也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赵锡城计划采购三艘大型货轮,不过由于资金受限,于是他打算走一个“曲线救国”的方法。

    先同全球第二大谷物公司柯克(cook industries)签订多份长期租船合同。并与美国银行谈妥贷款后,再会同股东在日本船厂订造新轮,最后向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劳德(lloyds insurance)作风险投保。

    本来一切都很顺利,可是到了最后一步却出现了问题,作为供货方的三菱船业以赵锡城是中国人为名,拒绝向他出售船只,由于三菱船业是日本最大的船业公司,在他的煽动造谣下,其他公司也都对正处于发展期的福茂航运并不信任,所以现在赵锡城的购船之旅遇到了困难。就在他大为烦恼的时候,有人提醒他来找在日本发展的最好的美国商人托尼唐宁帮忙,于是就有了开头的这一幕。

    虽然三菱同样不待见唐宁,但是他有大阪商团樱井老哥这个好朋友兼合伙人,以大阪商团这种纯粹的商人特性,只要有唐宁做担保,那么这种生意是绝对不会推辞不做的,于是唐宁当即就答应了赵锡城的请求,并且立刻就返回日本帮他联系办理这件事。

    半个月之后,唐宁通过樱井为赵锡城与三井船业达成了这项合作项目,三艘1。75吨的大型货轮交易成功。

    不过这次回到东京,倒是让唐宁赶上了一件极为搞笑的事情,那就是在日本奇葩历史中赫赫有名的“哄抢卫生纸”事件,其实这件事说起来就跟咱们前两年抢购食盐是一个路子,都是谣言作祟!

    起初是在1974年4月的某一天,大阪最大的百货店之一大丸商店突然杀来三百名主妇,疯狂抢购卫生纸,仅仅几分钟就将五百捆卫生纸存货一抢而光。买不到卫生纸的主妇们陷入抓狂状态,抢购中还发生了一名老夫人被挤踏致伤的事情。“卫生纸的原料不足”的谣言因此满天飞,抢购卫生纸的风波不断扩散,很多商店都在一天之内被抢购一空,卫生纸厂忽然接到雪片般的订单,忙到发昏。(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章 卫生纸风波() 
为啥太太们不去买盐去买卫生纸呢?这种奇怪的抢购意向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事后,有新闻记者专门去调查过这起事件的起因,才初步搞清了事情的发生经过。原来,这次抢购来源于部分主妇对一个广告的错误理解。在事件发生的前一天,有一家卫生纸公司为其生产的新品种卫生纸作了一个广告。这广告以吸引人的音乐开始,一帮人争相介绍某牌卫生纸的好处为高潮,结尾是某个太太匆忙跑到当时类似赛特地位的大丸商店,问道:还有卫生纸么?店员无奈地说:没了,恐怕得下个星期了。

    实话说这广告设计平庸,要和咱“营多营多,吃了再说”相比,那差的不是一点半点。然而,偏偏有些太太是到广告结尾才注意到它的,于是纷纷将其误会成了卫生纸脱销的新闻。连大丸商店的卫生纸都脱销了,这消息传将开来,善于治家的日本太太们立即开始冲向周围的商店,直奔卫生纸的柜台。

    在她们的带动下,连知道那不过是个广告的太太们也发了慌 —— 如果被这群没有理智的家伙把卫生纸抢光了,我们怎么办啊?让日本人恢复使用厕筹或瓦片这种主意肯定是不现实的,卫生纸可是实实在在的刚性需求。这种局势下,要是家里没有个十捆八捆的卫生纸,谁能睡个安生觉阿?于是,抢购卫生纸的行动很快向全民扩散,一场空前绝后的抢购大战开始了

    这种情况下,卫生纸已经成为了日本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紧张的日本政府只好派出次官先生出来辟谣。当天晚上,日本政府中断晚间新闻,由通产省次官(相当于商业部副部长)发布对全国的公开讲话。如同大多数刻板的日本人一样,这位次官先生首先引经据典地报告1974年日本全国卫生纸产量,并根据日本人口数量计算每人可分几卷手纸,然后报告1975年卫生纸生产计划,以及根据人口增长曲线。日本全国下一年的预计人口总数,计算1975年日本每人可以用上几卷手纸,结论是每个日本人在1975年将获得比前一年更多的卫生纸使用。次官最后满怀信心地告诉日本国民:“明年大家都可以获得足够的卫生纸,请安心使用”。这次讲话后来被称作“卫生纸宣言”。

    其实。日本的卫生纸生产当时很正常。不过,这种抢购之风在当时不算新鲜事。日本的老百姓那段时间是见着什么抢购什么,比当年中国人炒股还狂热。每隔一段时间,他们就会找出一个抢购的对象,包括白糖。煤油,洋葱 —— 据说也抢过盐 …… 甚至一度连洗涤剂都被抢劫一空,剩下空空如也的货架让商店的经营者不知是应该高兴还是应该烦恼。

    日本人为何会染上这种疯狂的抢购病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起源于石油危机。说起来,“石油危机”并不是真的没有石油了,实际上是当时中东各产油国协同合作,共同进行针对西方国家进行石油限产和提价造成的危机。这应该算是阿拉伯人中止资源掠夺的一次努力。

    然而,阿拉伯人的努力却殃及池鱼。这条池鱼就是“脱亚入欧”的日本。石油的大涨价让日本的能源供应出现紧张,已经习惯了大手大脚消费的日本人忽然发现面对商品不足的问题,顿时慌了手脚。抢购也就成为必然的事情了。

    在经济大发展的过程中,对日本来说,影响其发展速度最重要的东西,大约要属能源。六十到七十年代,日本发展非常迅速的时候,对于石油的消耗也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但是最初日本人并没有认识这一点,由于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时候石油价格低廉,所以日本在发展过程之中选择了以重化工业的兴起为特点的发展模式,这也是日本经济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高速发展时期的特征之一。

    但是,进入七十年代。这一模式却遭受了“石油危机”的无情打击。由于猝不及防,在能源不足的打击之下,日本社会爆发了极大的危机。在日本各地,有无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