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日本1946-第1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向唐宁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当年是唐宁亲自将他从德国聘请过来的,现在他也希望由唐宁亲自将他送回故乡。(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章 柏林墙() 
对于这个要求,唐宁自然是不会拒绝。格鲁诺夫这位金属冲压技术专家对于他的军工厂的建立和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两人之间的合作也非常愉快,更不用说他还介绍自己认识了发明蓝色小药丸的沃德博士。

    于是唐宁立刻赶往小仓,带着东野一同将格鲁诺夫送回了柏林,同时也借此提醒大久保注意对工人和技术人员的身体检查,以及厂区的污染处理问题,因为唐宁总觉得格鲁诺夫的肺病可能是因为长期从事这种金属工作而引发的。

    将格鲁诺夫送到柏林之后,唐宁并没有立刻返回日本,而是继续找医院和专家想尽一切办法来救治格鲁诺夫,没想到这么一耽搁,反而让他赶上了发生在柏林的一件大事,那就是柏林墙的修建。

    二次大战以后,德国和柏林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分成四区。1949年,苏联占领区包括东柏林在内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东德或民主德国),首都定在东柏林,而美英法占领区则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西德或联邦德国),首都设在波恩,一直到两德统一为止。美英法苏的占领协定保证西德和西柏林之间的空中走廊。

    西柏林在西德法律和西柏林基本法都规定是西德的领土,由于西柏林的领土完全在东德境内,苏联为迫使西德放弃西柏林,强迫西柏林断水断粮,此举让西方国家团结一致,每日有多班飞机把物资由西德运到西柏林,东德为了隔绝东德人民投向西德,于是沿着边界在己方的领土上建立围墙,将西柏林整个包围起来。一开始以铁丝网为材料,后才被换成更为坚固耐久的砖墙。

    对于这道“反法西斯防卫墙”唐宁当年就有所听闻,记得直到90年这堵墙才被推倒。不过到了现场一看,唐宁发现原来曾经的报道有所误解。原来一直都以为柏林墙是一堵墙,但实际上柏林墙是两堵平行的墙,相隔约150米之遥。中间的区域是所谓的“死亡地带”,内有警犬、瞭望塔、泛光灯、铁丝网、防车辆路障和武装警卫。这条96英里(1英里约合1。6公里)长的边界将实行民主和资本主义制度的西柏林包围,使之与实行**制度的东柏林以及周边的东德乡村隔绝开来。

    这些天唐宁没事的时候就来到柏林墙附近转悠,因为他发现人民群众的创意和脑洞真的是无极限,虽然这座柏林墙修建的坚固无比、毫无缝隙,但是人们总是能想到各种千奇百怪的办法逃出来。

    最初柏林墙的十五层防线还没有完全建好的时候,大家还可以成群结队的冲过去,后来修建好了之后,冲是冲不过去了。但还可以琢磨一些其他的办法。

    柏林墙并不是铁板一块,总有那么几个门,几个交通站。于是一个情人被困在东柏林的澳大利亚小伙子就打起了交通站的主意。经调查研究,交通站是靠栏杆来封锁交通的,虽然栏杆结实,撞不断,但是栏杆比较高,如果汽车足够矮。可以从栏杆底下直接钻过去。于是计划诞生了,把自己的亲爱的放在行李箱里。趁警察不注意,开足马力,一下从栏杆下面钻到西柏林就行了。说干就干,澳大利亚人就这么把自己的新娘子接到了西柏林。

    如果故事到此为止,那就不存在什么幽默了。但是这时候,另一个阿根廷小伙子出场了。他充分表现了南美人民的热血沸腾,但不爱动脑子的特点,他认为这个计划不错,决定自己也照办。所谓照办,真的是照办。他居然连车子都是直接找澳大利亚人借的同一辆车!说起来也是,这么矮的车本来就不好找。

    可问题是,他一点伪装都没有做,连车牌都不换,就这么开了去。阿根廷人开著这辆已经被报纸报道得详细得不能再详细的车,大摇大摆开进东柏林。东德警察一看,这车怎么这么眼熟,但是谁也猜不到天下还真有这么大胆的人。警察问‘这车,以前是不是来过东德?‘阿根廷人脸不红心不跳的回答,‘当然没有啦‘。警察自己也糊涂了,大手一挥,放行了!结果是,在一个星期以后,同一辆车,把另一对情侣,用同样的方式带到了西柏林。在他们举行婚礼之际,悲愤的东德警察把栏杆下面装了无数垂直的铁条,别说是车,就是条蛇也休想从栏杆下面再钻出去!

    再说一个有技术含量的,一位东德青年利用河流潜水到达西德。大家心目中的潜水是什么样的?潜水服?潜水镜?总之他一个人能有多大本事,还一切都必须自己造,最多是一点粗糙的个人潜水工具罢?可这位青年自己造的是潜艇!他用的是摩托车马达,配上自己组装的钢板,还有导航,压缩气体等系统。硬是在家造出了一个个人用的小潜水艇。质量如何?我看可以通过iso9002国际认证。这潜水艇在水下航行了超过5个小时,才从西德那边冒出来,其中没有发生任何事故。有同学说了,5个小时是不是太长了一点,那是没办法的事情,你试试拿个小摩托的马达去潜水看。这小潜水艇当然是一个奇迹,该青年的逃亡过程使他立刻在西德找到了工作,各大机械公司竞相聘用该青年为设计师。听说后来他还真在机械设计上大有成就。

    更神奇的是,还有利用热气球来逃亡的,气球下面的吊篮里装著两个家庭两对夫妇和他们的四个孩子。这个气球完全由这两个家庭手工制成,花了数年的时间。在此期间,两个家庭自学成才,从材料学,工程学,气体动力学,气象学……一直到建立家庭实验室,最后成功的在家庭的后院里制作完成了这个高达28米的热气球!经调查,此热气球是欧洲历史上最大的热气球,被记入吉尼斯世界记录!这个热气球在通过柏林墙的时候,被警察发现了。警察目瞪口呆之余,还算记得开枪射击。这一射击,该气球良好的工艺水准就发挥了出来。逃亡者操纵热气球一下升高到了2800米以上的高空,不但枪打不到,连探照灯都照不到!警察只好紧急呼叫空军支援,寻找一个热气球,把它打下来。苏联空军‘苏‘,‘米‘战机立刻出动,但是热气球在28分钟的飞行以后,已经完成了使命,安全落地。(未完待续……)

    ps:其实还有很多别的手段,比如引擎盖藏人啊、挖了六个月的地道啊、开着大货车硬是把墙体脆弱部分撞出个坑然后冲出去啊等等等等,大家有兴趣的去搜索一下吧!

第二百六十一章 卓别林() 
不过唐宁可不仅仅是来看热闹的,他是想搜集一下这里的素材,然后考虑拍摄一部纪录片,虽然他知道这样的片子肯定不赚钱,但可能是由于年龄和地位的增长,他现在看待问题的角度已经和刚刚穿越过来的时候不太一样了。:6d

    吉米虽然非常不看好唐宁的这个创意,但还是尽力的在帮他寻找适合的纪录片导演和编剧,可惜在好莱坞这个娱乐至上的地方,艺术片的导演都不好找呢,更别说这种纪录片导演了。

    但是出乎吉米和唐宁预料的是,唐宁的这个无心之举,居然引起了一位世界级大导演的兴趣,他就是查尔斯斯宾赛“查理”卓别林爵士!

    对于这位著名的英国喜剧演员、现代喜剧电影的奠基人,想必没有一个人会不熟悉他。当唐宁听闻这位卓别林爵士对自己的创意很感兴趣并且想跟他谈一谈的时候,大喜过望之下立刻就飞到了美国。

    虽然卓别林在好莱坞的早期和中期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此时他与好莱坞甚至是美国政府的关系都很僵,在既有1952年麦卡锡主义对他的迫害,也有着他自身性格上执拗的原因。

    由于在《大独裁者》、《城市之光》和《凡尔杜先生》等影片中的亲苏言论,卓别林在《凡尔杜先生》新闻发布会上被一个记者当面提问:“卓别林先生,请问您是**员么?”

    按说在麦卡锡风波这种风头浪尖的时候,说话做事都应该谨慎一点,但是卓别林却毫无顾忌的说道:“不,我不是。但我应该被称为**同情者,我认为在战争初期苏联为我们守住了前线,对此我心怀感激,我觉得我们都欠苏联一个人情!”

    您说,在冷战时期、苏美关系这么紧张的时候,你发布这种言论,那政府怎么可能不收拾你?于是卓别林的《凡尔杜先生》在美国的许多城市都遭到了抵制。最后他连拍摄成本都没收回来。

    于是卓别林远走巴黎,并且在巴黎报纸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我向好莱坞宣战”(好在他没冲动的说向美国宣战……)的文章,向全世界控诉他所遭遇的迫害,而美国政府的反应则更彻底,直接在1952年9月由司法部发表声明,永久性拒绝卓别林入境,至此他与生活了三十年之久的美国水火不容。

    好在到了六十年代。由于冷战的变化和越战的来临以及麦卡锡风波的彻底结束,美国政府改变了对卓别林的态度。此时他已经回到美国开始筹拍他的新作品《三十欢乐世界》和《香港女伯爵》,1963年,他在纽约组织了自己的电影节。1972年,他在奥斯卡有史以来最热烈且持续时间最长的起立鼓掌声中,接受了美国电影学院颁发的奥斯卡特殊成就奖。1972年造访美国期间,83岁高龄的卓别林说自己早已放弃了激进的政治主张。

    此时正是处于他和美国政府的缓和期,虽然经历了这么大的一次风波之后他已经不想再去拍摄挑衅政府的政治性题材电影,但是他对于这种题材还是由衷的喜欢,所以在听闻有人打算拍摄一部借由柏林墙反映东德民众向往自由的纪录片的时候。立刻就产生了兴趣,不让我我讽刺美国,那我讽刺苏联这总没问题了。

    尤其是当他听闻这个提出创意的人就是托尼唐宁的时候,兴趣就更大了,因为他也与梅兰芳是好朋友(这是真事),早在1930年梅兰芳剧团到美国六大城市访问演出的时候,就曾经在洛杉矶的一次欢迎宴会上与卓别林相识。随后,卓别林还邀请梅兰芳去好莱坞观光,当时卓别林正在那里拍摄影片《城市之光》。两人合影留念,临别时,梅兰芳与卓别林约定,如来中国。一定到梅家作客。

    六年之后,卓别林和宝莲高黛新婚燕尔,到国外作蜜月旅行,船经上海,靠岸两天,特意去“梅华诗屋”(他专门接待客人的地方)拜访了梅兰芳,正好那天上海的新光大戏院正在上演马连良的《法门寺》。卓别林不仅看的非常入神,而且非常喜欢其中马富禄饰演的丑角贾桂,觉得表演的细致入微、将人物形象刻画的非常成功,如果时间允许,他也想换上贾桂的这身装扮跟马连良合张影,最后由于时间因时间紧迫,只好穿着西服同未曾卸装的马连良合拍了一张拱手问候的照片。

    对于这位老人,无论是从他的年纪还是他的地位,唐宁都是要恭恭敬敬的,所以主动上前说道:“卓别林爵士,您好,很荣幸今天能够有机会和您见面!”

    卓别林跟他握手之后,热情的招呼他坐下:“不用这么客气,虽然咱们并没有见过面,但是咱们都有共同的朋友,中国的梅!自从36年我去上海之后,我就再也没见过他,听说他前年去你那里演出了,怎么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