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修成佛-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多半从来未曾求过人。

    圣人云,天行健,君子自强而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德而载物。

    向来秉承君子之道的慕子玉,即便遇到什么问题,他也全是依靠自己想办法解决,又怎么会去低三下四的求人呢?!

第一百一十五章 谁能舍得() 
坚守君子之道,固然重要。

    却又如何和自己的女儿的人生相比呢?

    因为自己坚持君子的颜面,便放弃女儿一辈子的人生幸福,让她这一辈子都像小狗一样呜呜的叫唤?!

    慕子玉做不出这样的事情。

    更何况,他知道,自己亏欠女儿的,已经够多的了。

    此时作为一个父亲,为了女儿,他可以舍弃自己的一切,乃至是自己的尊严和性命。

    “且慢!”

    正在此时,一直静默旁观的樊义开口说道。

    他郑重的看向慧觉,

    “慧觉师父,州府军令,着令我等速速赶回州雷州。”

    “我们在三山镇休息一夜,尚且无妨,若是中途岔道前往睢县,举行什么众僧大蘸,耽搁太久,只怕此事不妥啊。”

    樊义说得没有错。

    州府命令,确实不容违背。

    再者虽然樊义已经将无头尸魔一事的经过,统统传书给了州府,州府也已经知晓,但既然如此,州府仍旧让他们速速回返,自然有州府的考虑和打算。

    中途耽搁,万一耽搁了州府大计,那可是不得了的事情了。

    一念及此,慧觉也是有些为难了。

    最终,他看着被楼黛抱在怀抱里的孩子,叹息一声,朝向慕子玉开口说道,

    “慕施主,小僧现在有要事在身,实在无法耽搁太久。”

    “你看,可否等小僧事了,再往睢县一行?”

    慧觉话语,言辞恳切。

    “这……”

    慧觉如此诚恳,反而让慕子玉有些不好意思了。

    他没有迟疑,忙不迭点头说道,

    “师父既然有要事在身,不妨将事情办妥之后,再往睢县一行。”

    这么说着,慕子玉不自禁的看向自己的女儿和自己的夫人楼黛。

    夫妇二人,目光相视,他又是感慨着说道,

    “玲儿之事,已经困扰我们全家三年之久,事到如今,也不急在这两三个月上了。”

    “师父能够有办法治好这孩子,子玉实在已经是喜出望外了!”

    慕子玉虽然很想慧觉跟着他前往睢县,立即救治自己的女儿。

    但君子不强人所难。

    慧觉既然有要事在身,他自然不能够,亦不愿强迫于他。

    况且,州府命令下来,何人胆敢抗命,亦或者说,何人胆敢阻挠?!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听到慕子玉这样说,慧觉也是放心下来,旋即他双掌合十,念了一声佛号。

    伴随着神圣而又充斥着慈悲的佛号声响起,从慧觉的掌心里面,升腾起来一道柔和的佛光。

    随后他右掌摊开,掌中佛光汇聚,却是又化作一个金色的“卍”字在慧觉的掌心里面流转着。

    “智!”

    慧觉轻声念道。

    这是报身佛心咒第三字真言!

    佛音一震,这个金字的“卍”字径自飞落在慕玲的身上,没入她的天灵盖,消失不见了。

    慕玲的神情懵懂,在她的眉心上,却是绽放出来一点金光。

    抱着女儿的楼黛忙不迭的松开女儿,只见小玲儿的眉心上,已经是多出来一点散发着金光的佛痣。

    “这是……”

    见着女儿眉心上的这一点金光,楼黛微微有些惊疑。

    慕子玉亦是忍不住看向慧觉。

    而慧觉只是微微一笑,

    “慕施主、楼施主不用担心,这一点佛痣是小僧将自身些许佛性舍下,化作一点佛性的种子。”

    “这一点佛性的种子在她的魂魄之中会慢慢生长,让她魂魄之中的混沌兽性得到佛性感染,这样日后举行众僧大蘸之时,将她成功点化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至于这佛痣外露,算是暂时的白毫相,不用担心,很快便会敛去。”

    果然,就在慧觉说话之间,慕玲眉心上面的金光渐渐的收敛,那一颗金色的佛痣,便就这样消失不见了。

    白毫相。

    乃是佛家三十二相之一。

    本来只有佛门证得果位的高僧才能拥有。

    眉心光痣,寓意佛光普照无量。

    而小玲儿眉心的这点佛光,则是慧觉以自身的佛性照亮了她灵魂之中的混沌和迷惘。

    “师父……这!!”

    此时此刻,听到慧觉的话语,慕子玉心头一时间充斥着诸般歉疚和自责!

    他虽然不修佛法。

    但佛性一说,无法便是慧觉斩下自身的修为和本源,化作佛种,赠给了小玲儿。

    修行之人,本源乃是修士智慧、功德、修行、磨难以及诸般成就而来的果。

    千般艰苦,万种厄难,才得来此果。

    但慧觉竟然斩下自身的果赠与他人,这是何等的心胸,何等的气魄,何等的恩情?!

    见此情形,不仅仅是慕子玉,便是慕子玉身后的晁公,看向慧觉的神情之中,都充斥着感激和五体投地的崇敬之意。

    便是一旁右边看着此处的浪荡书生,脸上原本不羁轻浮的神情都彻底的收敛了,取而代之的完全是凝重和敬意。

    而樊义一众,虽然依旧面色冷冽,但他们的眼底深处,亦是有异样的光芒闪烁着。

    “师父!大恩大德,无以为报!”

    心中诸般感慨汇聚心头,最终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慕子玉感喟着说道。

    说罢,他看向自己的夫人楼黛,

    “娘子。”

    看到慕子玉的目光,楼黛立时会意,她同样深深的点点头,然后拉着自己的女儿,想要让她跪在慧觉的面前。

    但慧觉伸手一托,一道淡淡的佛光将小玲儿托住了。

    “阿弥陀佛,慕施主、楼施主,不必如此。”

    慧觉微笑着,

    “出家人,四大皆空,没有什么是不可以舍下的。”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修来的果,既然得到,那又如何不可舍去?”

    “连这一点都不愿意舍去,又如何再得到?”

    “世人敝帚自珍,那是他们看不开,放不下。”

    “对于小僧而言,救这个孩子,渡她脱离此苦,亦是小僧的修行。”

    世事沉浮,苦海无量。

    何为苦海。

    何谓彼岸。

    以前的时候,慧觉认为苦海,便是六道轮回,芸芸众生。

    但这一次,当他看到慕玲这个孩子,亦是福如心至,他忽然领悟了。

    何为苦海?

    苦海不仅仅是六道轮回,芸芸众生颠沛挣扎的这个世界。

    同样也是他们每个人的遭遇和磨难。

第一百一十六章 弥罗佛舞() 
既然他没有能够救渡众生,永远超脱苦海的本领,那他为何不救渡众生,超脱一时之苦海?

    观音菩萨在无量量劫之前,救渡众生,但无量量劫之后,她遍察三界六道,众生依旧凄苦,所以她潸然泪下。

    但因为这一点,她就不再去救渡众生了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即便知道,众生皆苦,难以超脱苦海,即便救他们脱离一时之苦,他们日后依旧会再陷入其他苦难之中,观音菩萨依旧不断的救渡世人。

    最重要的,不是结果,亦不是过程,而是本意啊。

    观音菩萨的本意是怜悯世人,救渡世人。

    所以即便她永远都救不尽,她依旧会去救。

    再有地藏王菩萨。

    即便明明知道,自己永远不可能让地狱之中,所有鬼魂脱离罪业和苦厄,但她依旧坐在地狱之中,不断的超度着一个又一个罪业缠身的恶鬼,消除他们的罪业,让他们摆脱痛苦,超脱往生。

    成佛?

    或许从她发下大愿的那一刻开始,她就没有准备成佛。

    人人皆求成佛。

    诸界神佛漫天,又能如何?

    但对她而言,佛之一字,只是烟云而已。

    对慧觉而言,既然他无法让世人超脱永久之苦厄,那么那就竭尽自己的所能,让他们脱离现在所身受的苦厄。

    也许,他这一生,一世,所能够救得人,相较于三界六道,相比于无尽时空,一点微粒都算不上。

    但这又如何。

    他想要去做,便做了。

    不问人,不问己。

    只因为,我想做,仅此而已。

    慧觉说罢,慕子玉已是肃然起敬,

    “师父真乃佛门大德也!”

    然而面对慕子玉的称赞,慧觉只是哑然失笑,

    “小僧哪里算得上是什么佛门大德。”

    “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种事情,只要是有良知的人,都会去做,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佛门大德四字,当不得,当不得!”

    但慕子玉依旧只是摇了摇头,他心中感喟。

    舍己为人,四字说来简单。

    但这个世上,大多都是损人利己之人,真正能够舍己为人的,又有几个?!

    甚至莫说玄门之中,便是普通老百姓家里。

    为了钱财、权势,兄弟相争、父子反目的事情,还少吗?!

    前朝末年,诸国并立之时。

    儒家圣人荀老夫子说过,人性本恶。

    这一句话,慕子玉其实颇为赞同的。

    而且,在他看来,正因为人性本恶,所以才要学习礼和法,用规矩来规范人的行为。

    佛门虽然教人慈悲,让人向善。

    但慕子玉听说过,前些年,当今皇帝陛下大寿之时,北境沧州法华禅寺慧光禅院首座悟真大师亲携三千僧众、神女,为天子献了一场弥罗梵天佛舞。

    此舞一起,漫天金莲飘落,佛光浩荡数十里,异香弥漫,更有天降异像,诸般纷呈,有三千神佛虚像现身,齐声为天子贺寿。

    除此之外,悟真和尚又献上一座号称以法华禅寺一众僧人耗时三年昼夜开光祭炼出来的十三品琉璃宝玉无量光王佛塔。

    传闻此塔神圣庄严,有无量光明绽放,能普照十方。

    被此塔佛光照耀,能祛病消灾,延年益寿,更能消解罪业,祷祝福报,堪称乃是佛门功德重器。

    悟真和尚献舞献宝,引得龙颜颇悦。

    因而这些年,法华禅寺很是风光,前往法华禅寺烧香拜佛、祈祝功德的达官显贵络绎不绝。

    北境法华禅寺颇有天下佛首的意思。

    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

    对于悟真和尚和法华禅寺的风光作派,慕子玉他心中颇不赞同的,但他并不会对此置喙。

    但这也是他不愿带着自己的女儿,前往法华禅寺的原因。

    因为他明白,或许法华禅寺真的高僧众多,或许悟性大师真的是慈悲为怀,但只怕,以他的身份地位,多半是见不到他们的。

    不是这些佛门大德不愿意见。

    而是只怕,想见的人太多了,像他这样官位不显、权势不重的小小县令,多半会被下面的人回绝。

    此刻,至少在慕子玉心中,慧觉这个小和尚,显然比那些高僧,更像一个高僧。

    心中诸般念头收摄,慕子玉心中感喟。

    不过正在此时,他心中又是忽然一动,脑海里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