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锦书难托-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翼大历军将士们收回差点被震飞的心神,迅速清扫战场,越过峡口后绕到北突厥大军身后,在其与绥城之间筑成一道人墙军事关隘,将北突厥援军阻在了绥城之中!

    “我乃北突厥国太子,你们谁敢伤我?我要见你们的大将军周慕寒!”阿勿思被四名满身血迹体力殆尽的侍卫护在背后,四周的大历士兵如狼群一般步步逼近。

    合围的队伍中闪开一条狭窄的通道,李蒙打马上前,居高临下打量了一眼狼狈如丧家犬却仍以身份自恃的北突厥太子,冷冷哼了一声,左手勒住缰绳,右手举起短促地挥出一个进攻的手势。

    不过几个呼吸间,护在阿勿思周围的最后四个侍卫应箭倒下,堂堂北突厥太子暴露在数百名弓箭手面前,下一刻就被射成了刺猬。

    在倒下的那一刻,他的脸上还带着难以置信的惊愕。

    李蒙翻身下马,摒退合围的将士,只身走到阿勿思身边,蹲下来,声音中透着沙哑,“以为我们不敢杀你是吧?”

    刻意压低的声音满是嘲讽与不屑,“我们大历有句老话: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执意强求,那就要没命了!”

    阿勿思听了猛地呕出一大口鲜血,手臂微微抖动着却无力抬起一寸。

    眼下最后一口气的刹那,他才恍然:正是那纸和谈国书使得周慕寒铁了心要置自己于死地!

    确定阿勿思死透了,李蒙才起身离开,向周慕寒复命。

    天启十一年秋末冬初,大历取得蓟石滩大捷,歼敌十万一千三百零四人,己方牺牲兵士七百二十一人,俘虏,无。

    蓟石滩一战,震慑四方诸国,从此,大历西疆走上了百余年和平发展之路。

    与此同时,大历在蓟石滩大战中首次使用火药,开启了兵器时代的新纪元。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白素锦眼下可没心思想到此战的深远影响,只顾着平复快要炸开的心脏了。

    即使离得足够远,只能看得到地雷区爆炸时腾起的飞沙走石,但痛苦地哀嚎和空气中逐渐弥漫散开的血腥气,就足够白素锦面色苍白心跳如鼓。头皮不发麻,因为整个脑袋、整个身体都是僵硬僵硬的。

    战事已了,但是许久,白素锦都趴在原地动弹不得。甘成一行人很理解地没有开口,让她自己慢慢缓过来。

    “我们走吧。”白素锦爬起身,小幅度舒展了一下腿脚,在甘成的帮助下爬上了马背。哎,再硬撑也还是有些腿软,没办法,和平年代里长大的孩子哪见过这种场面!

    与来时不同,甘成一行十二人对待白素锦的态度,除了原有的恭敬之外,还多了几分赞赏。

    他们发现,由始至终,他们这位大将军夫人的眼里都没有出现一丝怜悯和不忍。

    是的,白素锦并不觉得该同情或者可怜那些北突厥人。她不是铁石心肠,只是觉得,若是同情他们,那要置抛头颅洒热血守护边境的大力将士于何地?置那些被北突厥人烧杀抢夺饱受痛苦的大历边城百姓于何地?

    战争无正义,又何必做悲悯敌人的“圣人”呢?!

    这场蓟石滩大战,与其说是两国大军的正面交锋,不如说是大历军对北突厥军的单向屠杀!

    一屠就屠掉了十多万人,北突厥举国兵力,在不到两个时辰里,就折掉了近四分之一。

    蓟石滩,从此就成了让人谈之色变的万人冢。

    明刀明枪的战事结束了,可无形的战争对周慕寒来说还远未结束,白素锦知道,接下来来他还有一场更硬的仗要打,自己也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在离大营最近的镇上买了不少的牛肉,实实在在地做了几大锅的黄焖牛肉,然后让甘成带上三个人继续护着自己赶回束溪镇,其余的八个人带着几锅牛肉回大营向周慕寒复命。

    阵前大营,从火药的威慑中完全缓解过来的将士们沉浸在胜利的狂喜中,炊事兵们架起了大锅,很快,营地里弥漫出米香和肉香。

    主帐内,十二卫中的八卫向周慕寒复命后退出去,简易搭起来的长木桌子上多了几个大砂锅,顺着锅盖缝儿和通气孔透着股牛肉香味,勾得李蒙几个呼啦啦围上去,急切地打开砂锅盖子。

    嚯,焖牛肉!

    炊事营里的大厨做惯了大锅饭,就算是炖肉,也绝对做不出这个精致的味道,不仅李蒙几个,就连薛军师也凑了上去,估计只要周慕寒一点头,就能直接下手抓。

    要不说是周慕寒亲自训练出来的兵呢,作战能力强不说,还特别会做人,这不,八卫退出主帐没多久,就有炊事营的小兵来送碗筷,帐内人人有份。

    只是,碗筷有了,大将军却迟迟不肯发话,一干人只能端着碗拿着筷子干着急!

    大家一致将求助的目光凝聚在薛军师身上。

    薛军师临肉受命,看看大将军,再看看桌上的几个砂锅,眼珠子转了几个圈,挑了挑嘴角,放下手里的碗筷抱起一个砂锅送到了大将军的桌案上。

    “大将军,这是夫人的心意,凉了就不好了。”

    周慕寒抬眼瞧了瞧浅笑晏晏的薛军师,又瞧了瞧眼巴巴看着自己面露急切的几员心腹大将,有些不怎么甘愿地点了点头。

    几乎同步,几双筷子就探了出去!

    大将军可真够护食的,瞧瞧那头点的,真够不甘不愿的!

    众人一致心声。

    周慕寒也放下手里的公文,直接就着砂锅吃肉。

    恩,感觉这次做的味道比之前的更好了。。。。。。

    周慕寒兀自吃得投入,完全没注意到帐内其他几人嘴里咬着肉直愣愣看他。

    乖乖的,大将军刚才是笑了一下吧?是吧是吧?!

    托这几砂锅黄焖牛肉的福,接下来的几天,大将军的脸色都史无前例的“随和”。

    知道周慕寒还有繁杂的战后事物要处理,白素锦并不打算在束溪镇久留,两日后就跟着万通商行分号的车队返回了临西府。

    走的时候易装成押送粮草的小兵,回来的时候易装成商队里的小伙计,虽然身边有靠得住的人护着,但对许大管事和夏妈妈他们来说,她算得上是只身出行,所以打从她离开开始,一大帮子的人就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如今总算是把人给盼回来了,看着又消瘦了些,单看着精气神儿不错。

    白素锦无意提及边境之行,自然也不会有人没眼色去问,白素锦吃吃睡睡休息了两天,总算是彻底活了过来。

    “你是说,官仓贪墨案牵涉到了我三叔?”

    林大总管讲述她不在这段日子府城里的情势,白素锦听到锦阳县官仓被清查的消息,出声问道。

    “锦阳县的官仓刚被清查,白三太太就跑了趟娘家,却立即被同知大人给送回了白家。”林大管家抿了抿嘴,“眼下只查出来锦阳县的县丞和县仓掌库有确切的罪证,白大人只是涉嫌,还在调查之中。”

    白素锦撇了撇嘴,“大将军那边还留了一些有问题的稻谷,估计这两天上面就会有消息下来,之后的事咱们看着就好,免得旁生枝节,给大将军徒增麻烦。”

    周慕寒一直和皇上暗中联系,这一点白素锦是知道的,所以,这次的事能动到什么程度,想来上面那位心里已经有了决断。

    其实也不是猜不到个大概。

    虽然折了一支先锋军,可问题发现还算及时,大军没乱,也没遭受巨大损失,反而以绝对优势拿下来蓟石滩大捷,所以,皇亲贵胄即便牵涉其中,估计也不会怎么样,最多趁机剪除羽翼加从旁敲打。而下面的人嘛,就要看对某些“皇亲贵胄”的价值大小了。足够有用的,就会被想方设法保全下来。

    白素锦自是无法判断和自己有瓜葛的那几家在他们“主子”眼里够不够有用,但无所谓,自己想干的,一样也不会省。

    诚如白素锦所料,没过三日,周大人就发出告示,将阵前大军粮草被服案始末公布于众,白素锦以工艺易粮勤军,一夕间从嫌疑人翻身成为被皇上亲口赞赏的大功臣!

    就在嫌疑被洗刷,踏出大将军府的当天,白素锦亲自到广蚨祥坐镇,将二十匹桐华布上架出售!

第71章 丧子() 
“咱们这回,算是被白家那丫头摆了一道!”

    书房内,秦五爷的气色很是不好,与他同桌而坐的汪四爷也没好到哪里去。

    小荷庄那几百亩的白叠子一进吐絮期,就吸引力临西府所有织造行家们的注意力,无他,只是这个叫白叠子的东西,和百越人栽种的桐华树花絮太相似了,种植的作用不言而喻。

    如今广蚨祥的货架上摆上了桐华布,更是坐实了众人的臆测。

    白素锦以花綀为饵,一方面引得五福和荣生将大部分流动资金用于囤积原麻和生纱,并且为了织造花綀扩大织造坊规模,增加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导致流动资金有限;另一方面以利益分享为优势促进商会建立,以此为依托,整合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为进一步扩大白叠子种植和织坊奠定了基础。

    事到如今,秦五爷和汪四爷就算推测出了白素锦的用意,可也已经束手无策,因为他们正现在泥潭里,不知道到底能不能抽得出身。

    “姐夫,你也不用太焦心,青格织造坊那边我已经处理干净了,所有的事,到那里就是终结。虽然要使不少银子,可伤些元气总比失了根本要好。”汪四爷越想脸色越发青,后悔跟着苏家掺合到这趟浑水里,可世间没有后悔药,现在能做的,只能尽最大努力保全自己。

    秦五爷所想的却不如汪四爷这般乐观,即便逃过了这次的大劫,秦汪两家顺利的话少说也要三年五载才能缓过来,可回想白家三丫头短短数月间的举动,秦五爷长长叹了口气,心里涌上浓浓的无力感。

    就在五福、荣生两家东家泥菩萨过江时,白素锦正如他们所料的那般,积极地向商会成员们推销白叠子。

    为了方便来年推广,白素锦邀请商会内各家派遣伙计过来一起采摘白叠子。不仅如此,后续的分收、分晒、分存、分轧等处理工序都全部开放,同时允诺,小荷庄出售白叠种子,商会成员购买便宜两成。

    种子有限,白素锦思虑再三,最后决定还是优先供应商会内部成员和边军屯田。前者意在尽快推进白叠布上市,后者意在帮助西军提高屯田收入,充实军饷,而且,这些棉花和棉籽白素锦是要尽数收购回来的。

    白素锦委实不习惯称棉花为白叠子,所以,当织造坊的老师傅将第一匹织好的白叠布送到白素锦面前时,她当机立断,将其改称为棉布,区别麻布,白叠子则改称为棉花。

    众人一致以为,棉之一字,再贴切形象不过。

    棉花全田收花结束后,按照白素锦事先交代,许大管事第一时间将棉籽的数量禀告给她,然后两人推算了一下来年所能获得的棉种量,再次估算第三年的种植量。如此推算了五年,最后由许大管事整理,做出了一套棉花种植推广计划。

    白素锦看着这个五年计划,油然而生一种点缀江山的豪迈感。

    五年后,十一月的川省,从南到北,从西到东,将都会有雪白棉絮的身影!

    白素锦此时满怀壮志所能想象的便是这般情景,然后五年后,现实却远远超乎她的预料。

    不知不觉,白素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