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政道风流-第9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两年,逢年过节,杨易迅就很头疼怎么送礼。现在的官场上,当部下的最头疼的,不是干活,而是怎么样千方百计,和上级领导搞好私人关系。和领导的私人关系没有搞好,你干活就是累死,也是白死,没有人会为你的前途考虑的。

    干好活容易,只要自己努力就行了,大不了少休息点,多加点班。但搞人际关系却非常令人头疼。因为做下级的要想走进上级领导的生活圈,是非常不容易的。要让领导从感情上接纳你,认为你是自己人,却需要很长时间的感情投资。最关键的是,领导和领导不一样,有的领导爱钱,除了钱他六亲不认,这样的领导你还好对付,送钱给他,他就笑逐颜开了,有什么要求,大家明码标价,都可以接受,就成交了。你花钱,他办事,公平交易,谁也不欠谁的。

    最难打交道的就是陆政东这种领导,你摸不准他的脉。他有什么爱好,你根本不懂。你送钱吧,他不要;送礼物吧,他这么大的官,吃的喝的玩的,什么都可以报销,你送什么他也不稀罕;你送女人吧,更是希望渺茫得离谱,你根本没机会把他约出来一起玩。实在是没有办法了,逢年过节,游金平只能是挑选几瓶好酒,亲自送到陆政东的住处,算是个意思。

    但陆政东一次也没有要。每次看到他提着礼物来,他就笑了,说:“易迅,我们天天见,你也搞这个,过了过了。”

    杨易迅尴尬地笑着说:“王书记,你这么照顾我,我做部下的,总得有所表示吧,这不过节了吗,我们中国人都兴这个。我也可以借机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意。”

    陆政东说:“你来了就行了,东西你还提走,我这里什么都不缺,你看,那里不是堆了一大堆吗,我还没办法处理呢!我再给你拿几瓶,你把这些都拿回家,给老父亲喝去。”

    杨易迅嗫嚅着,说:“陆书记,这,这,不太合适吧!我送的东西你不收,反而拿你的东西。我不能要。”

    陆政东说:“我又不是送给你的,是送给你老父亲的,拿着,有时间了我还要亲自看看他呢!”

    说着就把杨易迅推出了屋子外,说:“走吧,你的心意我领了,今后好好干工作就可以了。”

    陆政东这个做法,让游金平感动得几乎要掉泪了,他从政以来,还从来没有伺候过这么有人情味的领导。几十年来,都是他给上级领导送礼,却从来没有上级领导给他送过礼。所以,杨易迅才对自己的老婆说,这两年陆政东连一瓶酒都没有收过他们的。

    其实他们不知道陆政东的真实想法,他这个人是非常大器的,他知道,获得部下的真心爱戴,比获得部下的金钱要有成就得多。你看历史上的那些大英雄,成就大事的,哪一个是锱铢必较的吝啬之徒。他们为了获得部下的真心拥护,有的时候还给部下送礼呢。三国时候,曹操为了获得关羽的真心拥戴,上马金,下马银,赐予“赤兔马”,并授予关羽“汉寿亭侯”的爵位,关羽什么都没有主动要,他硬是要主动地送,目的就是为了收买人心,延揽英雄。虽然关羽最终还是选择离开了曹操,但从内心里,却对曹操充满了感激。

    当大领导的,你获得了他人的真心拥护,才能得人死力。今后连天下都是你的了,你还要那么多的金钱干什么。哪轻哪重啊?这个道理陆政东懂。(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中文网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qdread微信公众号!)

第二百二十五章 人事微调(二)() 
ps:看《重生之政道风流》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起点中文网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李曼丽问:“你说我们送多少?”

    李曼丽想了想,说:“送三十万吧。多了,也难得还啊,送十万、二十万的,太少了,拿不出手。”

    李曼丽说:“我们现在到哪里去弄三十万现金呐?我们装修房子,买家具,积蓄基本上都用完了,我算了算,我能够拿出来的,就是五六万块而已。你这个副秘书长,除了吃点喝点,又没有什么实权,没有人给你送礼,我们那点积蓄怎么拿得出手呢!”

    杨易迅说:“我们借吗,我现在就打电话给马建设,让他给我们准备三十万现金,他是大老板,手里随时都有钱的。”

    李曼丽知道,马建设是杨易迅的表哥,是老板,平常里杨易迅没少为他办事,这个紧要关头,向他借三十万,肯定不成问题。

    杨易迅于是在床上就打通了马建设的电话。

    马建设一看是杨易迅的,虽然此时正在酒店里,搂着自己的一个女秘书睡觉,他这样的大老板,现在谁手下不是一堆漂亮的女秘书环绕着,想睡谁就睡谁。反正他们手中有的是钱,你让睡了,就给你好处。不让睡,或者服务得不够好。找个借口,就把你打发走了。反正大街上找不到工作的年轻女人多得是。随便打个招聘广告,能骗来一大堆。说是总经理的女秘书。其实稍有姿色的,都被他玩弄过了。现在这些老板的日子,就像生活在天堂里一样。手中有花不完的钱,身边的女人也玩不完。他们有钱,和他们来往的都是这个社会的大人物。有钱就可以结识有权的人,钱权勾结,赢家通吃。女人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也是没办法,职场上的老板。不少是公开的流氓,他们对你***,你还不能反抗,只能是半推半就。或者是主动投怀送抱。他们可以公开地耍流氓,又不用受到处罚,因为已经把流氓罪废除了吗!你说他们如今活得潇洒不潇洒。

    女秘书正在马建设身上忙活着伺候他,这个时候电话响了,马建设不耐烦地看了看来电显示,一看是杨易迅的,连忙摆了摆手,让女秘书从自己身子上下来,才坐起来接了电话。问:“原来是易迅啊,有什么事情?”

    杨易迅说:“表哥,有个十万火急的事情。你那里有没有三十万现金,我急用。”

    马建设立即痛快地说:“不就是三十万吗,你什么时候用?”

    看望不多的数位老干部,用了几乎一上午的时间。晚上的贝湖新闻里一播放,经过记者们的剪辑,还真是那么回事。老干部们个个笑容满面。握着陆政东的手,相谈甚欢。

    向光明提的那些尖锐的问题。一句也没有播出。谁都明白,那些问题可以私下里议论,但是,不能作为新闻堂而皇之地播出的。那些都是社会的阴暗面,我们现在的新闻节目,说是要尊重客观事实,说实话,但是,说实话是有风险的。那些编辑、记者们,也要吃饭,他们知道这样的阴暗面如果播出,万一弄得哪个领导不高兴了,他们的饭碗就砸了。所以新闻节目,从中央台到地方台,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国内喜事多多,好事连连。外国的霉事多多,问题多多。比较起来,我们是风景这边独好,外国是水深火热。报喜不报忧,是一贯的作风。好在现在有互联网了,大家可以在互联网上,看到一些真实的情况。所以有的人说怪话,说现在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新闻联播中的,在哪里,所有的国人都是幸福的。一个是在网络上,在那里,会发现另一个不同于新闻的世界,在陆政东看来,这两者之间都有所偏颇,想要全面真实,应该是对两者都能够有准确的掌握才能做出自己的判断。

    而对于向光明和周恒来讲,向光明虽然爱放炮,看似影响到了现在当权的领导班子的工作,实际上影响有限,而口口声声说不影响现在班子的正常工作的周恒,实际上干涉得最深。

    因为干部人事就是最重要,最深刻的工作,周恒在这上面有想法,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

    当然在副省级干部提拔任用的问题,这方面陆政东心里有些谱,只是这方面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最终的权力都在中组部。他们说谁上谁才能上,这不是陆政东主要考虑的,陆政东现在考虑的是,在省级领导干部调整的同时,必然要对全省的厅级干部进行一次小的变动。

    比如谁当厅长,谁当市委书记、市长,这项工作需要现在就开始做了,要不然中*央关于副省级的名单下来后,就有些措手不及。有的干部要提拔成副省级,他们留下的空缺,要有人去填补。有的干部在一个地方工作的时间太长了,需要调整一下岗位。

    这样的事情还是要和祁玉民和组织部长兰超华讨论一下。本来这样重大的事情,要开省委常委会集体研究决定。但是,上会研究,总得有个方案吧,不能十几个人,个个都当家。做省委*书记的,最重要的权力就是用人权。说白了,就是提名权。在一个省里,只有省委*书记才能提名谁当市委书记,谁当厅长、市长。其他的省委常委,只能有建议权。至于他们的建议省委*书记听不听,那要看省委*书记斟酌的结果了。

    省委*书记是班长,最关键的,就是体现在这个地方。就是省长。也不能对省委*书记提出挑战。

    陆政东明白,只要抓住了用人这个牛鼻子,自己就是名符其实的一把手。

    秘书马上拿起电话。拨通祁玉民和兰超华秘书的电话。

    祁玉民的秘书有点兴致不高,能够给大领导做秘书的,绝对都是聪明人,他得考虑自己的政治前途,跟着陆政东,有没有更大的发展,是他们抉择的最重要考量。如果前途明朗。他们愿意做出短期的牺牲。像这一次,如果祁玉民当上了省长。那比当副书记的秘书,不知道风光多少倍。前途那是大大的有。两三年就上去了,最少是副厅级。

    如果情况不太明朗,看不出是福还是祸。他们就宁愿选择按兵不动,坐以待变。

    不一会儿,祁玉民就和兰超华一前一后,赶到了陆政东的办公室。

    其实祁玉民刚才还在外面,在团省委视察工作。虽然省委常委还没有进行新的分工,但詹继东调走,这一摊的工作他得暂时兼着,接到陆政东要召见的电话,他连忙中断了视察。从团省委的办公地点赶了回来。

    祁玉民肩宽背厚,头显得比一般人要大一些,一看就是一脸福相。

    比起一般人。他也确实算是够幸运的,他出生的西南一个小县城里的干部家庭,父亲是军人出身,解放战争的时候,参加过大决战战役,当过副团长。全国解放的时候。他留在了地方上工作,解放后当了县委书记。他母亲是县教育局的副局长。在县里,这是令人羡慕的干部家庭。

    文革爆发之前,祁玉民的父亲已经是一个地级市的市长了。文革中祁玉民的父亲受到了冲击,被下放农场劳动改造。祁玉民中学毕业后,就到一个军垦农场,做了知青。那个农场的厂长和祁玉民的父亲是一个部队的战友。所以,祁玉民即使在最困难的日子里,也有贵人关照。

    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祁玉民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大学毕业后,他被直接分配进了国务院系统的一个部委工作,在部办公厅、人事司干了五六年,从一个小科员,提拔为了部机关的副处长。

    那个时候,祁玉民的父亲,已经是某省的民政厅厅长了。恰好他的一个老战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