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政道风流-第9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侯有民就是这么做的,现在他做省委*书记了,侯有民马上就掉头了。

    但侯有民毕竟是跟着周书明跑的,想要调头谈何容易?

    今天,周恒特意把自己曾经的秘书小侯的名字点出来,就是想刻意提醒陆政东一下,让他知道侯有民和周恒之间的关系,在关键的时候,不要为难侯有民。俗话说,不看僧面看佛面,他周恒好歹还是有些分量的人。他如果识趣,会给这个面子的。

    或者周恒也是借此机会为侯有民在他这里投石问路。

    这些退下来的老干部影响力何在?

    在的就是有一批经过他们之手提拔起来依然在职、有实权的干部,正是有这些人在他们才能依然在政坛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的大小就看他们提拔起来的这些在职干部的分量如何,而反过来,正是因为这样的影响力,这样的老干部也能够在那些老部下关键的时候出一把力。

    这些陆政东心里自然是明镜似的,心里也有些腻歪周恒倚老卖老,先是儿子,然后是秘书,其胃口实在是太大,陆政东在贝湖工作这些年,绝非那些从外地空降而来的省委一把手,需要仰仗这些老干部才能迅速的打开局面,不过陆政东还是点点头:“有民同志不错。”

    陆政东如此,既是一种姿态,同时也是现实的需要,蒋思青这个疯女人制造了周书明和詹继东之间的那场明争暗斗,导致贝湖有些动荡,人心不安,导致贝湖得政局有些动荡,他必须要把这样有些动荡的局面消弭掉。

    眼下不知道有多少眼睛都盯着他,看他在省委*书记这个位置上是不是真能胜任,如何平稳过渡到他完全进入省委*书记的角色,这是他的第一个目标……

    周恒也笑着道:

    “全省现在是新气象新面貌,还是需要些有干劲的人的。”

    陆政东也道:

    “是啊,也需要像您这样的老同志继续发挥余热,给新一届省委班子保驾护航。周老,我这次来,除了探望您老人家之外,也是想听取您对新一届省委领导班子的意见和建议,您老德高望重,有丰富的执政经验,对贝湖省也曾经做出过重大贡献,虽然退休了,仍然关心着贝湖省的发展进步。我们这次来,就是想虚心做一个小学生,听听您的高见。”

    周恒知道这只是官样话,每个省委*书记上任都会这么讲,实际上哪一个省委*书记希望前任指手画脚,何况周恒不想谈这么沉重的问题,他现在最关心的,还是自己曾经的秘书侯有民的提拔问题,只要侯有民当上了副省长,这对于他,就是一个大的胜利。

    自己老了,秘书上去了,有出息了,自己在贝湖省政坛上,才有持续的影响力,至于现在贝湖省怎么发展,他就不操这个心了,也不去讨人嫌了,退下来了嘛,现在无官一身轻,多么逍遥自在啊!

    “贝湖省今后怎么发展,那是你们现任领导的事情,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贝湖今天的局面很好,说明干得很不错,你们年轻人不要拿这些东西,来折磨我们这些老家伙了吧。我们已经安度晚年了,现在这些东西,已经不关心了。”

    周恒笑着摆了摆手,说:“我老了,脑子也考虑不了这么重大的问题了,我现在想的就是安度晚年,逍遥自在,其他的事情,没有精力了。你们年富力强,特别是政东书记,干得很好,比我们这些老家伙有出息,一定会把贝湖的事业发展得更好好。”

    陆政东一听就明白了,这是一个老滑头。没有什么真知灼见,都是冠冕堂皇的假话,空话。

    此后王一鸣陆政东和周恒又拉了一会儿家常,问了他其他几个孩子的情况,看看时间也差不多了,就站起来准备告辞了。

    周恒知道他们还要看望其他的老同志,就站起来,送他们到大门口。

    大家挥手告别,往其他老同志家走去。

    按照安排,陆政东又依次看望了其他几位老同志。和他们握手,聊天,照相,送上鲜花,水果,和他们的家人寒暄着。情况大同小异,说的都是官场上的应酬话,大家笑呵呵的,认真走完过场了事。

    反正这些老家伙们,这些年也已经习惯了,每换一个省委*书记或者省长,他们都要接受一番拜访。说是征求这些老家伙们的意见,其实大家都知道,这都是做的表面文章,毕竟像向光明那样的老同志是少数,要是敢说实话,说不定就弄得对方下不来台,或者不高兴。他们虽然是老干部,已经退休了,无所畏惧,但他们的儿女、秘书,还在官场上,需要这些现在的当权者照顾呢,他们要是完全不顾忌这些,是不可能的。所以,现在官场上,假话多,空话多,谎话多,大家看着是乐呵呵的,其实都是各自心怀心思,各人打各人的算盘^

第二百二十四章 人事微调() 
ps:看《重生之政道风流》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起点中文网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看望不多的数位老干部,用了几乎一上午的时间。晚上的贝湖新闻里一播放,经过记者们的剪辑,还真是那么回事。老干部们个个笑容满面,握着陆政东的手,相谈甚欢。

    向光明提的那些尖锐的问题,一句也没有播出。谁都明白,那些问题可以私下里议论,但是,不能作为新闻堂而皇之地播出的。那些都是社会的阴暗面,我们现在的新闻节目,说是要尊重客观事实,说实话,但是,说实话是有风险的。那些编辑、记者们,也要吃饭,他们知道这样的阴暗面如果播出,万一弄得哪个领导不高兴了,他们的饭碗就砸了。所以新闻节目,从中央台到地方台,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国内喜事多多,好事连连。外国的霉事多多,问题多多。比较起来,我们是风景这边独好,外国是水深火热。报喜不报忧,是一贯的作风。好在现在有互联网了,大家可以在互联网上,看到一些真实的情况。所以有的人说怪话,说现在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新闻联播中的,在哪里,所有的国人都是幸福的。一个是在网络上,在那里,会发现另一个不同于新闻的世界,在陆政东看来。这两者之间都有所偏颇,想要全面真实,应该是对两者都能够有准确的掌握才能做出自己的判断。

    而对于向光明和周恒来讲。向光明虽然爱放炮,看似影响到了现在当权的领导班子的工作,实际上影响有限,而口口声声说不影响现在班子的正常工作的周恒,实际上干涉得最深。

    因为干部人事就是最重要,最深刻的工作,周恒在这上面有想法。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

    当然在副省级干部提拔任用的问题,这方面陆政东心里有些谱。只是这方面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最终的权力都在中组部。他们说谁上谁才能上,这不是陆政东主要考虑的。陆政东现在考虑的是,在省级领导干部调整的同时,必然要对全省的厅级干部进行一次小的变动。

    比如谁当厅长,谁当市委书记、市长,这项工作需要现在就开始做了,要不然中*央关于副省级的名单下来后,就有些措手不及。有的干部要提拔成副省级,他们留下的空缺,要有人去填补。有的干部在一个地方工作的时间太长了。需要调整一下岗位。

    这样的事情还是要和祁玉民和组织部长兰超华讨论一下。本来这样重大的事情,要开省委常委会集体研究决定。但是,上会研究。总得有个方案吧,不能十几个人,个个都当家。做省委*书记的,最重要的权力就是用人权。说白了,就是提名权。在一个省里,只有省委*书记才能提名谁当市委书记。谁当厅长、市长。其他的省委常委,只能有建议权。至于他们的建议省委*书记听不听。那要看省委*书记斟酌的结果了。

    省委*书记是班长,最关键的,就是体现在这个地方。就是省长,也不能对省委*书记提出挑战。

    陆政东明白,只要抓住了用人这个牛鼻子,自己就是名符其实的一把手。

    秘书马上拿起电话,拨通祁玉民和兰超华秘书的电话。

    祁玉民的秘书有点兴致不高,能够给大领导做秘书的,绝对都是聪明人,他得考虑自己的政治前途,跟着陆政东,有没有更大的发展,是他们抉择的最重要考量。如果前途明朗,他们愿意做出短期的牺牲。像这一次,如果祁玉民当上了省长,那比当副书记的秘书,不知道风光多少倍。前途那是大大的有。两三年就上去了,最少是副厅级。

    如果情况不太明朗,看不出是福还是祸,他们就宁愿选择按兵不动,坐以待变。

    不一会儿,祁玉民就和兰超华一前一后,赶到了陆政东的办公室。

    其实祁玉民刚才还在外面,在团省委视察工作。虽然省委常委还没有进行新的分工,但詹继东调走,这一摊的工作他得暂时兼着,接到陆政东要召见的电话,他连忙中断了视察,从团省委的办公地点赶了回来。

    祁玉民肩宽背厚,头显得比一般人要大一些,一看就是一脸福相。

    比起一般人,他也确实算是够幸运的,他出生的西南一个小县城里的干部家庭,父亲是军人出身,解放战争的时候,参加过大决战战役,当过副团长。全国解放的时候,他留在了地方上工作,解放后当了县委书记。他母亲是县教育局的副局长,在县里,这是令人羡慕的干部家庭。

    文革爆发之前,祁玉民的父亲已经是一个地级市的市长了。文革中祁玉民的父亲受到了冲击,被下放农场劳动改造。祁玉民中学毕业后,就到一个军垦农场,做了知青。那个农场的厂长和祁玉民的父亲是一个部队的战友。所以,祁玉民即使在最困难的日子里,也有贵人关照。

    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祁玉民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大学毕业后,他被直接分配进了国务院系统的一个部委工作,在部办公厅、人事司干了五六年,从一个小科员,提拔为了部机关的副处长。

    那个时候,祁玉民的父亲,已经是某省的民政厅厅长了。恰好他的一个老战友,也是早年从部队转到地方上工作的同志,到了祁玉民那个部,当了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需要选一个秘书,于是就选了自己老战友的儿子。祁玉民于是当了副部长的秘书。此后在副部长的关照下,他一路升迁,做了处长。办公厅副主任,计划财务司副司长,人事司司长,最后在四十四岁的时候,成了副部长,做了几年,又成了常务副部长。

    常务副部长那是非常重要的岗位了。每年手中掌握的资金审批权,就有几十个亿。巴结他的地方领导。什么省长、副省长的,多得不得了。每天请他吃饭的人,都要排成了长队,不提前向他的秘书预约。根本轮不到。还有那些在京城里可以呼风唤雨的大老板们,也千方百计地巴结他。他也逐渐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关系网。认识的高级官员、大老板越来越多,为自己的升迁做了很好的铺垫。

    他当年的领导,是可以说得上话的人物,为祁玉民的提拔、重用,没少费心思。这一次,祁玉民被下派到贝湖省,担任省委副书记,属于是重用。他这样的官员。一个最便捷的升迁路径就是,在中央部委机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