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政道风流-第8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先他并不明白,干部们为啥会突然“安静”“本分”下来。后来忽地想起陆政东下去严格执行四菜一汤,不搞迎来送往等等。

    政治说穿了是在玩一种信号,聪明者往往在信号发出前,就已选择好对策。每个干部,当你在舞台上活跃一段时间后,你身上就会贴上一种标签,不论走到哪,你都是带着某种符号的,这符号就是信息,就是你的风格。也是别人认识你判断你的一个基本尺度。

    陆政东的风格是什么,贝湖中人早已明了,陆政东并没疾言厉色也没雷霆震怒的斥责某些风气。一切看似都很平静,但下面却一点不敢平静,都在猜测或预防着,生怕突然一招,将自己卷进去。

    下面很多人都是人精,观察风向的能力绝对是一流的,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陆政东已经在贝湖形成了气候。也正是因为如此,祁玉民会坐不住。

    这一次地市换届可以说是一场龙虎斗。主角自然是周书明、陆政东、祁玉民,而他这一次只能做配角。或者说是旁观者,这一次人事调整他所能争取到的不多。可是祁玉民恐怕就是力争,能够收获的恐怕也不会太多,因为周书明和陆政东都是志在必得。

    志在必得呀!

    詹继东所想的是没错,陆政东对这一次人事调整是极为重视,无他,这一次人事调整事关今后数年贝湖的政治格局,谋划得当的话,今后数年他会轻松很多。

    唐中凯从安新赶到了省城海州,他是陆政东召来的。本来,陆政东是不想谈这次话的,对于安新,陆政东是有把握的,而跟唐中凯之间,陆政东自信有默契,不管他有什么意图,相信唐中凯都能准确领会。但他希望唐中凯在这一次人事调整中重点要放在梯队的培养与建设,在于第二第三梯度向外输出上,因为这个他觉得有必要把唐中凯叫来,简单谈上几句。

    陆政东沏了一壶龙井,笑吟吟地对唐中凯说:“没吓着你吧,中凯?”

    唐中凯正正衣衫,端端正正坐陆政东面前。

    “吓倒是没有,不过一路上还是想了许多。”

    “都想了什么?说说。”

    陆政东一边接过唐中凯递过的茶杯一边笑问。

    唐中凯也不绕弯子,如实道:“不会是省里又有变动吧,省长的语气从来没这么急,这次有点例外。”

    “是吗?”陆政东笑看住唐中凯,脸上是高深莫测的表情。

    唐中凯动了下身子,进一步道:“前几天都还很平静,最近突然活跃起来了。”

    “活跃是应该的,不活跃才不正常,具体说说,都有什么新动向?”

    唐中凯讲了讲安新的情况,陆政东听得很仔细,唐中凯谈到两个人,看法跟陆政东差不多,主要还是能力不足,现在听唐中凯这么一说,调整的决心就更大了。

    等唐中凯说完,陆政东突然道:“中凯啊,今天来只想问你,有没有信心,信心有多大?”

    唐中凯显出一点不自然,语气也没那么流畅了:“省长是指?”

    “别跟我装,现在不是装的时候,我就不信你唐中凯一点想法都没?说吧,安新这个盘子,你端不端得起?”

    唐中凯没急于回答,但也没太犹豫,思虑了一会,起身道:“我想我不会辜负省长厚望的。”

    “好,今天要的就是这句话。”

    陆政东也有几分冲动,他就怕唐中凯跟他吞吞吐吐,故意装谦虚。谦虚是美德,这话不错,但关键时候。是不能谦虚的,谦虚证明你信心不足,谦虚更证明你没有把自己放在冲锋陷阵的位置上。

    唐中凯很快回去了。陆政东没有多留,这个时候多留是没有意义的。话就那么几句,说透就行,重要的是行动。

    接下来是平湖市的杨夏晓,再后来是一次考察中意外发现的金山的何志光,对这位不到四十岁的干部,陆政东真是情有独钟。陆政东此时并没有太多的其他想法,一切以能力和忠诚度来定。他感觉何志光身上真是有一股跟他相似的东西,敏锐、犀利。做事沉稳,富于进取,有这几点作支撑,一个好干部的基本素质就具备了,如果再加以点拨,这样的干部日后就能挑大梁。

    安新陆政东也就是和唐中凯谈了一下,安楠有马英华坐镇,而且安楠是特例,城市转型才刚刚有些眉目,班子以稳定为主。这一次调整的幅度不大,不需要他太操心,倒是两山平湖等地陆政东费的心血最大。几乎到了一个位置一个位置照头敲的地步。

    两山等地不但是区域合作的重点开发地区,更重要的是贫困地区,这几地的发展如何,决定着全省发展的平衡,虽然贝湖现在的发展势头上来了,但所有的问题都存在,而且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矛盾还会激化,还会上演一幕幕好戏。有戏总比没戏好,对陆政东来说。这些地方就是一张牌,将来要不要打。什么时候打,打到何种程度。就要看省里其他领导怎么出牌了。

    第三大城市安平相对简单一些,孟津泷是第一个主动找他的人,陆政东知道孟津泷依赖的是洪志路,担任安平市长后,市委书记没少给他穿小鞋,但即便如此,孟津泷小心谨慎,做事很有分寸,在那个能力欠缺吃老本的市委书记的压制下依然做出了一些成绩,孟津泷很清醒地选择了低调做事,做他的老黄牛,不和市委书记硬抗,正是这一点让陆政东看到了孟津泷身上的亮光。他主动请孟津泷吃了顿饭,还将到贝湖来的雪玉也带上了,孟津泷受宠若惊地打电话让夫人过来,这顿饭就成了纯粹的家庭聚会,吃得孟津泷两口子心花怒放,不知该怎么表示谢意了。陆政东没跟孟津泷多叮嘱什么,将要说的话说给了孟津泷夫人。

    “津泷在下面,下一步工作有可能更忙,主政一方嘛,不全力以赴怎么行,你这当妻子的,可不能拖津泷后腿,要鼎力支持啊,我代表省里谢谢你。”

    一语惊得孟津泷夫人从椅子上弹起来,嘴里不停地喊着省长,双手捧着酒杯,却说不了后面的话。直到大家都笑开了,孟津泷夫人才说:“我敬省长和夫人一杯,我嘴笨,场面上很少来过,津泷不带我来,怕我给他出丑。今天我大着胆说几句话,以后绝不拖他后腿。今天我也把津泷交给省长您,津泷有不对的地方,省长您只管批,没有你们的教育,他成不了才的。”

    夫人说话的时候,孟津泷心里却在揣摩陆政东的话,那话很有暗示的,孟津泷越咀嚼越有味道,陆政东这一手可以说是极为高明,陆政东支持他,志路书记自然是会看眼里的,而有志路书记的支持和陆政东的鼎力相助,周书明也不得不做出妥协。

    孟津泷心里不禁有些唏嘘,志路书记作为纪委书记,毕竟实力有限,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在市长的位置上被人穿小鞋,压得喘不过气来,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从来都觉得市委书记对他来说是一个奢望,不要说像安平这样全省第三大城市,就是其他地市都难轮上他,但现在原来以为不可能的事情一下子似乎变得触手可及。

    孟津泷也不禁有些唏嘘,人这一辈子总会遇到几个决定命运的贵人,无疑志路书记算一个,志路书记不但是他的伯乐,更为关键的是志路书记作为纪委书记,一直在作风等方面盯得很紧,有志路书记盯着,他不敢违法乱纪,贪*污受*贿,即便是觉得已经到了仕途的顶点,进步无望之际,他也没有这样的心思,而是在其位谋其政,兢兢业业的工作,也才能赢得这样的机会。

    当然,陆政东也算是他的贵人,没有陆政东鼎力支持,他想争取进一步也就是天方夜谭……

    在这样的心情下,孟津泷居然喝多了酒,好在没失态。他放开喝酒的姿态又让陆政东多了几分把握,不要以为在领导面前谨小慎微总是对的,当下属情不自禁放开手脚时露出真实的一面其实那才是真正的态度出来的时候……

第一百四十四章 空前的人事议题常委会() 
虽然省里各方或在焦躁不安中,或在运筹帷幄中、或在合众连横中,但人事调整的时间按钮还是掌握在周书明的手中。

    作为一把手,周书明有权决定在什么时候讨论人事调整,全国的两会之后,有人盛传会召开会议,可是转眼已经到到了四月还是没动静,而到了五月,就在人们纷纷谣传这一次换届或许要到下半年的才会尘埃落定,可周书明却是选择了一个周日召开了省委常委会。

    会议一开始,常委们都觉得恐怕这一次会议恐怕是一次马拉松会议,不是议题有很多,也不是议题有多么复杂,而是因为这次调整的人选太多,而且虽然很多已经在书记碰头会上基本达成一致,到了常委会却遭致常委们的异议,而原本就存在争议的人选,争论的程度还有激烈度也超出了想象,好几次,会议呈现出胶着状。可见,周书明虽然拖了这么久一直想要的一统思想的那个局面并没出现,这些时间的努力可以说是收效甚微,也正是因为这点,反倒让周书明变得更强硬,在会场上几次采用高压气势,愣是将濒临失控的局面控制住了,当然这还要得益于陆政东也采取了支持和配合的姿态。

    可即便是如此,会议依然整整开了一天一夜,从早上九点开到中午十二点,简单吃了顿工作餐,又接着开,原想下午六点前应该能开完,哪知到六点议程还没过掉一半,只好又吃工作餐,七点接着开,开到凌晨依然还没结束,于是又吃宵夜。之后继续开,等会议终于尘埃落定,天已经放亮。

    如此持久的常委会。陆政东是第一次遇到,其他常委同样是第一次遇到。经历二十余个小时的斗智斗勇和绞尽脑汁的较量,所有人不但是身体疲惫不堪,精神上更是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陆政东是参加会议最年轻的领导都有些扛不住,更不要说其他上了年纪的领导了,陆政东提议上午休息,下午上班,这也成了会议的最后一个议题。当然这也是这次马拉松会议中唯一没有任何争议就通过的议题。

    于是贝湖省里的核心领导班子全体不“早朝”,这种状况不说在贝湖的历史上是绝后的,可绝对也是空前的。

    可即便是如此的疲惫不堪,很多人躺在床上一时之间却怎么也睡不着,而是依然思绪万千,思考着这将近二十个小时中苦熬下的得与失。

    祁玉民这一次所谋极大,最后虽然勉强分到一杯羹,但总体来讲,却是败得很惨,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讲。完全是得不偿失,,因为他有点太急。反把自己的心迹提前暴露了,遭致了周书明和陆政东的联合围剿,其所获还不如他这个靠边的人,这对于他今后在贝湖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产生的消极影响不是一时半刻能够消化的,而祁玉民还不能说什么,因为周书明、陆政东没搞突然袭击,而是给了他足够的时间。

    应该说较量下来,周书明、陆政东是最大的赢家,或者讲陆政东赢得更多一些。安新近乎不打折扣地按他的设想通过了方案,而祁玉民看重的安新市副市长周伟松。下一步将担任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主任,想必这样的安排。会让其哭鼻子。这怪不了唐中凯,本来陆政东提的方案是到省工信厅担任厅长兼党委书记,可惜周伟松到省城后,直接找到了祁玉民而不是陆政东,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