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政道风流-第7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兰超华顿了一下才继续说道:

    “而在发展经济方面,如果说之前在全省这个层面还有待观察的话,经过这一年的表现可以看出完全是值得信任的,超越山秦仅仅是第一步,想要在这方面有更大的作为,把一些真正懂经济的干部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上,这就显得很有必要……”

    周书明握着茶杯的手停了下来,显然兰超华的话对他有些触动。

    兰超华的话说得相当委婉,但要表达的真正意思却不简单,在兰超华看来,超越山秦在贝湖来讲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算是一个亮点,可以让他松一口气,但是放在全国,放在中*央领导面前这显然就不值得一提。

    要想在全国成为亮点,一扫之前的晦闷之气,那在经济发展上还需要进一步有所作为,如果能做到这一步,那他肯定也是受益无穷。

    而和马新忠妥协,纯粹就是为了妥协而妥协,马新忠既不会从此就坚定的支持他、改变对他的态度,也不会对改善今后的局面有什么影响。

    “你说的也很有道理。我会认真的考虑一下再决定。”

    周书明这么讲实际已经是原则性的考虑采纳他的意见了,之所以没给他一个最明确的回复,想来周书记也是哦需要考虑如果要和陆政东成妥协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让步。而这种让步又不能损害他已经和关京马新忠山、罗善政等人达成的默契。

    周书明确实是觉得兰超华很有见地,也觉得是该和陆政东好好谈一谈了。徐良事件的爆发让贝湖局面更显混沌,而这种情况是周书明不愿意见到的,他现在的想法变得理性了很多,尽快让贝湖稳定下来,在经济发展上要能够有一些确确实实拿得出手的东西,正如兰超华所讲,陆政东在这方面确实是比较靠谱的,通过这一点来环节面临内外压力。这也是在眼下最能可行的办法……

    贝湖的东郊宾馆虽然外面是寒风瑟瑟,但是宾馆内依然是绿树婆娑,鲜花绽放,陆政东和周书明徜徉在其间。

    “周书记,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西原的新城建设开始正式提上日程,大规模的固定投资即将开始,安新的经济增速也会进一步提高,这是两个龙头,从全省看。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投入增速也明显加快,创建名牌和做大做强一些优秀企业的进展也不错,特别是农业产业化这一块。由于扶持到位,虽然时间不长,但效果还是很不错,产值的提升是肯定的,这些都将对我们经济增速有一些贡献,在这一年中拉开和山秦的差距,这基本上是没有问题。”

    陆政东顿了一下,看了一眼周书明才继续道:

    “因此,我们在经济政策上和具体的经济措施上就能够显得更为从容。在强调发展速度的同时应该要考虑发展质量,特别是在发展质量这一块我们应该更有些作为。也就是要做到又好又快的发展,这个“好”字。既讲求经济发展的效益好,经济增长的质量高,又要求节能降耗的效果好,环境保护的成效大;既要经济发展的宏观效益好,又要让人民群众从中得到的实惠多。这个“好”字,又特别注重发展中的“协调”二字,即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就贝湖经济发展的切实需要看,好比快更重要。

    这么多年持续高速发展,从全国来讲既创造了惊世的业绩,也积累了许多问题和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同样存在于贝湖,这里面既有发展中难以避免的因素,也与我们在既往的发展中较多强调“快”,而常常忽视“好”有很大关系,不下大力气解决,既是贝湖经济现实的危害,更是长远的隐忧,甚至有可能导致经济的大起大落。化解这些矛盾和问题,就要调整思路,从“好”中求“快”,把“好”放在整个经济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

    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这是贝湖发展的迫切需求,因为只有一批有质量的项目或者企业才能支撑起贝湖能够持续的高速增长,

    当然,强调发展的好,不是不要“快”,而是为了实现持续长久稳定的快,从目前贝湖的现实来讲,经济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是必须的,也是必须放在第一位的,想要在又好又快这方面做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成绩来,这还是需要很多努力,比如在人员、资源的配置上予以优化,在考核机制的比例中占据更大的比重等等……”

    周书明不可觉察的皱了下眉头,当下的提法是又好又快,他也听到一些地方有又好又快这样一种提法。

    汉语言是奥妙无穷,同样几个字,简单的排列组合变化所表达出来的意思就会截然不同,好字当头和快字当先,所表达的意思是一个强调发展质量,一个更强调发展速度,这样的提法会直接体现在工作的侧重点上。

    就贝湖现在需要奋起直追的情况而言,基础差,底子薄,现在最为急迫的是如何把盘子做大,而过分的强调发展质量,强调好,实际上是把很多项目和企业直接拒之贝湖之外。

    “政东啊,我也何尝不知道发展质量的重要性,可是就我们贝湖现在的情况,我们哪有本钱挑三拣四?”

    周书明并不赞同陆政东的观点,现在也就两个人在,他也就没有那种套话,而是很坦然谈出自己对赵国栋观点的不认坦率的表达了他的不同看法:

    “如果我们贝湖已经是一个各方面基础设施等软硬件都比较发达的地区,那么你所说的又好又快相对来说要重要许多,党委政府也可以在工作上往好的方面去努力,但是就我们贝湖目前在很多方面还落后的情况下,不得不靠做大盘子来实现gdp总量增加和经济增速的提高以及带动财政收入增加,只有这样,贝湖这盘棋才能活泛起来……”

    陆政东笑了笑,又好又快现在中*央还没提出来,应该是在一年之后即零六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才正式有这样的提法的,这样的提法事实上是经济发展理念的一个重大转变,就算是这个提法提出来数年之后。那些单纯追求gdp政绩,那些为了招商引资不惜牺牲环境,那些以牺牲群众利益为代价的所谓“发展”依然在相当程度上存在,更遑论现在国家层面还没有这样的提法,周书明并不赞同在陆政东的意料之中,但陆政东还是要讲,自然是有他的考虑,也有把握让周书明接受他大部分的想法……

第七十八章 大将之风() 
周书明见陆政东听得也很认真,显然也是非常认真的在思考他所讲的,便继续说道:

    “中*央现在日益看重发展质量,以及发展要让老百姓实实在在的从中感觉到真正受益,这是好事,也很有必要,但是对于贝湖来讲,这需要一个过程……”

    陆政东点点头:

    “我们的责任是要推动贝湖尽快的迎头赶上,而如果在政策上变化太大,那会导致混乱和下面的人无所适从,我的想法并不是其他,而是兼顾,我们现在落后,这肯定不是什么好事,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不完全是坏事,这意味着我们不必走那些发达地区的老路,也就是先发展后治理,事实上这付出的代价注定是非常惨重的,如果我们还走那样的老路,我们是要负历史责任的。”

    陆政东顿了一下才继续说道:

    “而且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贝湖的底子薄,基础差,可是想要在经济增速上有重大突破,这并非是短时间能做到的,而且在经济总量上要有大的突破就更为困难,特别是我们有几个大包袱不是一下能解决的,经济增速短时间我们就是拼了老命,恐怕在短时间内想要挤进前十也是很困难的,现在排名前十的没一个不是增速在二十以上的,我们现在多少?堪堪就刚过百分之十,这差不多都是使出吃奶的力气了。至于经济总量,我们也就是和山秦这样的身份玩玩山中无老虎的游戏……”

    事实上陆政东对于贝湖今后几年的发展心里已经是非常有数了,他的一整套措施下来,不说经济总量冲击前十,至少在经济增速上绝不会落于人后,但这个时候他绝不会表露出这样的信息。而是要反其道而行之,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周书明有可能放弃他那套激进而又具有后遗症的作法。

    同样一个目的,意思怎么表达很重要。其产生的效果也截然不同,这就是语言的艺术。或者就是所谓的情商。

    陆政东的话说得比较委婉,但他相信周书明应该完全能够听得懂,那就是一味的想在经济增速和经济总量上找出路,这实际上并不是一条很好的出路。

    那么在对根本政策不做大的调整的情况下,换一种方式,突出一些新的思路,这更容易成为一个亮点。

    周书明微微一怔之后,皱眉陷入了沉思。

    陆政东很能把握周书明的心思。周书明到贝湖也有点年头了,但是准确的说贝湖的发展并没有多少新变化,这是周书明内心最大的隐痛,前期江书记只想平稳过渡,根本没有多少心思考虑其他,更不用谈长远规划了,其后又和杨凌峰搞得水火不相容,弄得下面也是无所适从,可以说这两年时间,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安原并没有真正形成一个像样的发展思路和规划,而时间却不等人,周书明现在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

    贝湖是个人口大省。但仅此而已,不是经济强省,但由于其人口多这一特殊性,历任省委*书记比之其他一些身份的安排还是算好的。如果后面几年还拿不出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出来,周书明恐怕就需要考虑他会不会在这个位置卸任后打破先例了。

    杨凌峰好歹还是去了三建办当主任,他要是被弄去什么党史办当个第八或者第九副主任,就算别人不幸灾乐祸,恐怕他自己都会觉得恶心透顶。

    所以周书明才会显得如此急迫,想通过gdp和财政收入以及一些让世人瞩目的大项目大工程来获得中*央认可。而自己则是更希望以一种更理性的,真正可持续的真正能提现科学发展观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意志。

    但这种不同最后还是归到一个大方向上。那就是希望贝湖能够尽快迎头赶上。

    这也是一个基础,是双方的契合点。正是因为有这个,两人今天才会进行这样的交流和沟通,其目的也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赢得对方的认可和妥协,进而体现到近期的人事调整安排上,这就是陆政东的目的,当然,周书明一样也是怀着这种目的而来的,这一点陆政东也同样心知肚明。

    妥协会是最后的结果也是必然的结果,否则就不成其为政治特色了,只不过是在这样的妥协中谁真正收获得更多,在这方面陆政东处于主动,因为虽然两人都需要在贝湖干出成绩一致,相对而言,周书明毕竟在省委*书记位置上的年头摆在那里,显得更为急迫些。

    周书明的步伐明显的变慢,陆政东的话确实是对他有那么一点吸引力的,陆政东的意思其实很简单,也就是创新,当然这种创新绝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应该是陆政东根据他的观察摸到了高层主要领导的一些心思,一些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的新提法,新举措,他也希望陆政东所说的能够变成现实,哪怕这会对自己的自尊心有一些打击,但是比起政治利益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