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政道风流-第2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司的帐目。机械厂的相关负责人知道这个帐目如果不平衡那机械厂的崩溃的就在眼前了。但是每年上千万元的巨款也只是杯水车薪,不但如此还拖得机械厂也陷入了恶xing循环之中,逐渐丧失了最后一点的造血功能。

    如果机械厂下属的三产工作没有因为投资失败欠下高达上亿元债务本金及利息。那机械厂还有一线生机至少还拥有着比较充足的现金流。

    从这些资料来看,如果说三年前的机械厂还算是可治之身那现今它已病入膏肓。

    姑且不论三产公司投资失败的主客观原因就拿“机械厂”和“股票”这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词语,进行研究陆政东就可以从中获悉很多很多。

    自从九二年股市交易价格限制全部取消,股市交易价格开始尝试由市场引导。仅仅三天,股票价格就一飞冲天,暴涨近六倍,其中,几只新股市价面值竟狂升二十五倍至三十倍。

    股票供求严重失衡,股票价格暴涨。大多数股民都还是糊里糊涂地开始炒股,莫名其妙地发了大财。一位在股票交易所门口卖饮料的老太跟着别人买了若干股。后来变成了一千多万元,这样不可思议的如同奇迹一般的事情,示范效应太强了。

    大牛市让全国人民都红了眼。各式各样的人群以及银行、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都纷纷把腰包里的钞票投入到了股票市场这个大染缸之中。

    有许多企业为了进行炒股可谓是“不择手段”!有的放弃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设备升级扩大再生产不搞了,把这笔钱省下来放到证券市场里去进行钱生钱。有的通过各种融资渠道借贷一笔又一笔的巨款一头冲入了这个充满投机和博弈的市场。

    但股市总是有风险的,当九二年八月十ri特区那边证交所开张发行股票出事之后,zhongyāng对股市的原则就是不做直接认可,以地方实验为主,摸着石头过河。试不好还可以关,随之证券委员会成立,管理层开始实施以“打压”为主的监管,市场一冷就是一年多,加之一九九三年的金融整顿,连带着股市也跟着泛绿。

    大量炒股者要么损失惨重。要么被套牢,有一些安全地上了岸但更多的成为了累累白骨成全了那些上岸者,不可否认新南有限公司就是众多白骨中的一具。

    炒股没有错,这是企业另一种生存盈利之道,尽管机械厂这三个字与炒股搭不上什么。但错就错在新南机械厂为了在股市博得更大的利润一次又一次延误了设备升级新产品开的大好时机。错就错在柴油机厂不顾自身财务状况在股市投入可过大的资金。

    机械厂的相关负责人为什么要这样做?不知道这样做的风险?

    恐怕未必。

    陆政东的脑海里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

    三产公司的老总副总以及项目经理都不是金融专业出身。他们在任职前根本就未曾炒过股自己的利益。说得确切一点与金融专业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明眼人一看就能看出来。陆政东一边看着材料一边做着猜测和分析,答案有很多但最为关键的只有一条:私利。

    通过相关材料,陆政东发现新南三产公司的这些主要管理人员,他们只是凭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进入了公司管理层。其中有的是新南机械厂的老将有的是新南市委市的zhèngfu退下来不甘寂寞还想挥余热的老干部更甚者还有一些就是依靠裙带关系挤进来分一杯羹的,他们更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

    陆政东看着新南三产公司原来的几个负责人,张金为。原新南三产公司的总经理,被免职之后就辞职下海了,现在是新南市金源商贸公司的老板,杨二和,原三产公司财务副总,现在是云雾市一家大型企业和生实业公司的财务副总,这些人都发展得很不错,但为什么三产公司却搞得如此?

    陆政东从这些人从三产公司跳出来之后发展得不错。把握到了一些东西,这所谓的三产公司实际上也就是个空壳,这类公司账目好做,亏赢其实都是几个头头说了算,而且股市起伏那么大,这就更有cāo作空间,在股市高歌猛进的时候,恐怕这些人的口袋都是装得鼓鼓的。至于后来股市风云突变,三产公司巨亏,那就是公家的事情。

    而新南机械厂的厂长吴兰山,在其中又充当了什么角sè?

    作为整个企业的掌舵人,三产公司严重亏损,吴兰山是首当其中,肯定也是同道中人,陆政东甚至认为三产公司实际就是这些人把机械厂套现的一个壳子,甚至新南市的前任领导或者现任领导说不定也在其中扮演着不一般的角sè。改制,也许是这些人从中脱身的良机吧……

    虽然这些他都只是猜测,但陆政东敢负责任地说一句:他们肯定有问题。

    只是他有这样的怀疑,而无力去查实这些东西,他的任务不是追究过去,那是纪检监察部门的责任,他的责任是为新南机械厂找到出路。

    按资产重组步骤,重组第一步是选择合作公司,省内外共有四家公司有意入主新南机械厂。分别是洋河重工、金荷投资有限公司,云雾市四河实业集团另等**家企业或者企业集团有意向。……

    按照陆政东的认识和理解,洋河重工、金荷投资有限公司明显在资产重组方面有着其他几家公司不可比拟的经验和优势。按理应该从这两家公司里选择出一家来重组。但奇怪也就奇怪在这里,按照手中的相关材料,机械厂资产重组领导小组似乎偏向于让云雾市实业集团来主导重组项目……(。。)

第一百三十章 想火中取栗?没门!() 
衷心感谢“dingxiangyiy”大大再次打赏支持!

    ——————————————

    云雾市四河实业集团名字虽然响亮,又是一家港资企业。'~'实力却很普通,和其他几家国有重型机械企业不可同ri而语。

    陆政东沉吟着,按照干部的惯xing思维,由云雾市四河实业集团主导新南机械厂的重组,这或许可以作为对外资企业入驻的一种鼓励,能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促进云雾市整体的招商引资。

    但其中又有不少意味深长的东西,让陆政东有些疑惑,到底是仅仅是长官意志,还是另有乾坤?直觉以及过往的经历阅历告诉他,这个云雾市的四河集团绝对不可等闲视之。

    陆政东想了想,把新南市具体负责机械厂进行改制的常务副市长温泽高请了过来,

    “陆主任。”

    温泽高的脸上挂着殷勤的笑容。

    陆政东站起身来,把温泽高往沙发上迎:

    “怎么样,泽高同志,机械厂合资的事情有什么进展没有?”

    温泽高向陆政东做起汇报来:

    “我们资产重组工作领导小组的所有成员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论证后,首先考虑让云雾市四河实业集团来合资。”

    陆政东心道:果不其然,但表面不动声sè的道:

    “恩,说说具体情况。”

    “让四河实业来重组。有一下几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四河实业是港资企业,拥有和世界接轨的先进科学的管理……”

    温泽高首先详细介绍了一下云雾市四河实业集团的情况。温泽高对四河实业集团评价颇高,看得出温泽高对让四河实业cāo刀机械厂的资产重组项目,非常的支持。或许这个提议就是他首先提出的,也未尝可知。

    陆政东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倾听着温泽高对四河实业的赞誉。

    看见陆政东不做声,温泽高微微大了大胆,非常隐晦地道出四河实业的背景,四河实业的总经理云雾市里的各级领导关系非常密切。市里许多高级干部都曾到适合实业调研考察过。

    陆政东慢慢地抽着烟。仔细的揣摩着温泽高话语中的潜台词。温泽高似乎有些暗指四河实业和云雾市的高层关系非同寻常。

    没错,温泽高想向他表达的就是这层意思,四河实业在云雾的政治层面得到支持。不然温泽高用不着兜这么老大一个圈,直接说四河实业如何如何了得也就行了。

    这些东西陆政东心里是明镜似的。但他只是笑而不语,温泽高又给陆政东介绍起四河实业提供的有关机械厂资产重组的具体方案来。

    在温泽高继续介绍方案的时候,陆政东问了一句:

    “我看机械厂的债权人不少,这个方案债权人有什么意见?”

    温泽高一口答道:

    “他们是急于收回欠账,所以很支持。'~'”

    陆政东想想也是点点头。既然四河实业志在必得,这方面肯定也是下足了功夫的……

    现在温泽高对他做的汇报,只是一个私下的交流,只是想佐证心里的某些东西,所以并没有触及一些敏感的东西,但温泽高似乎是有备而来。在谈论了一番之后,拿出了重新的谈判的草本呈给陆政东过目。

    “这么快?”

    陆政东非常地惊讶。

    温泽高摊了摊手,苦笑道:

    “陆主任,不快不行啊,厂里的工人不但闹得新南鸡犬不宁。就是云雾市也被他们搅得不得安宁,这一次又闹到了省zhèngfu,市里不得不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

    陆政东一听心里一动,但依然没说什么,而是拿起厚厚的一叠协议研究起来。只是才看没多少终于忍不住问道:

    “转让价格两千万?”

    “是啊,这个价格市里也是很心痛。但机械厂可是欠着上亿的债务,这个烂摊,人家四河实业肯接手已经很好了。”

    温泽高摊了摊手无可奈何的解释着。

    陆政东当然知道这个情况,但他这么一问自然有他的目的,他对这方面的协议可以讲上了若指掌,普通人也许看不到其中的猫腻,但这方面的事情,陆政东是见得太多。也听得太多了,他在协议的草本里发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协议草案里并没有明确的把机械厂给下属的三产公司担保的这部分债务写进协议草案之中。

    温泽高继续为陆政东讲解着协议,但陆政东的双眼虽然看着协议,但他的心绪已经不在协议上了。刚才那个问题困饶着陆政东。既然这已经是协议草案了,那说明在机械厂重组领导小组内部该走的程序都已经走完了,恐怕只等走市委常委会的程序了。

    陆政东吃不准这到底是新南市委是因为工人频繁的闹事压力过大太急于求成了,还是和外资企业没打过交道而被算计,亦或是另有原因,或者是故意而为之?陆政东真有些不敢往下想……

    但不管是什么原因,这件事不是小事,因为如果这份协议真的生效了,这个漏洞等于是给这份协议安装了一个后门,四河实业集团给要是来个一问三不知,不认帐,甚至倒打一耙,讲新南方面隐瞒真实情况,就是走法律程序,为了不影响整个影响引进外资的大局,肯定要按照契约的约定来判决,新南市也会极为被动,那这部分债务搞不好就落在了新南身上,这个漏洞有可能让新南市财政替四河实业背上整整上亿元的债务,这等于是上亿元的国有资产白白流失啊。而四河实业简直赚大发了……

    但陆政东对一些具体情况并不了解,所以依然只是听着,而在合资之后,职工的去向没有做出一个明确的安排,而是用了“由四河实业集团与新南市zhèngfu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