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快晚宴便正式开始了,宴席上朱由校依旧还在和弟弟朱由检闲聊。聊天的内容嘛多多少少都涉及到一些对事物的看法。朱由校很快就把这个弟弟的斤两摸清楚了,这个岁数的朱由校还比较幼稚,不过中二的毛病倒还不是很突出。

    毕竟这个岁数。放在后世也还是快升初中的小学生而已,不管是人生观、价值观还是世界观。都还处于非常稚嫩的阶段。

    朱由检却是不知道,他这个一脸和煦的大兄皇帝,脑子里正想着怎么把他打发走,这个岁数差不多也要封王并搬出,已经开始着手在北方进行一些改革,朝中东林党也遭受了惨烈的打击,所以暂时没有哪个官员敢明着和朱由校作对。提拔上来的齐楚浙宣党马仔已经占据了上风,把朝中东林党压制得惨兮兮得。

    明末党争,充满残酷性。对付政敌的时候,底线被不断拉低。

    宴会还是以比较愉快的气氛结束的,那些被提拔起来的齐楚浙宣党马仔,对朱由校是马屁不断,显然马屁精不少。朱由校听得舒坦,虽然知道这些马屁精关键时刻不顶用,不过平时这些马屁精还是有点用的。

    不过齐楚浙宣党当中,还是有不少可用之才。内阁首辅沈潅绝对是其中之一,朱由校已经决定将沈潅吸纳到汉皇党中。

    此时的汉皇党,还是壮大了不少。不过人员主要是集中在厂卫和军队这些暴力机构当中,另外就是皇家资本的那些大掌柜,也被吸纳了一批进入汉皇党。而汉皇党在文官集团当中影响力很小,另外汉皇党也发展得比较隐蔽,并未公开打出旗号。

    宴请完这些文武百官,朱由校接着又宴请了皇家资本的那些大掌柜,以及那些与皇家资本合资经营的红顶商人。同时到场的,还有东厂、锦衣卫、税务局的高级官员。

    很显然,这才是重头戏。

    一群有着完全共同利益的群体聚在一起,自然是排排坐分果果。同时也少不了一番对新一年的谋划和配合。皇家资本的首席大掌柜自然就是管理皇家银行的杨国瑞,这是皇家资本的核心。

    杨国瑞在宴会上,拿到的份子钱多达十五万元,收入之高,令人咋舌。 杨国瑞管理者皇家资本的核心,过手的资金多的吓人,份子钱自然多。能来参加宴会的掌柜,份子钱少的也有上万元。

    曹金玉和钱万元这些红顶商人,则在这次宴会向朱由校进献了新年礼物,曹金玉送上了一匹极品战马,钱万元则进献了一株极品珊瑚,其他皇商也各有进献,这些礼物都是花了极大心思的。

    不过他们暂时还摸不太清楚皇帝的喜好,只能自己瞎蒙了,但却没有一件便宜的礼物。不过曹金玉虽然不知道皇帝最喜欢什么,但起码知道皇帝有在习练武艺,又对战马极为上心,于是花高价买来了一匹极品战马送上,倒是比较符合朱由校的心意。

    至于钱万元进献的珊瑚树,品相确实是极好的,而且比曹金玉送的要值钱多了。然而这玩意值钱归值钱,朱由校却没什么感觉。男人虽然也会欣赏一下这些漂亮的玩意,但男人更偏向于探索世界、开拓进取。而女人才普遍会对这些五颜六色、亮晶晶的玩意痴迷、疯狂。

    尽管这些红顶商人进献的礼物有的符合心意,有的朱由校只看了几眼就懒得再瞧,不过并未把情绪带到日常的经营决策。

    他对待这些皇商只有一个态度,政策、资金、技术等等优势都给这些红顶商人上了,如果还经营不起来,那只能说明没有经商的头脑和运气,该淘汰的淘汰。而对于那些优秀的商人,改吸纳的继续吸纳。

    当皇家资本和这些红顶商人的资本越来越强大的时候,就会形成一个财团。

    此时皇家财团还处于正在孵化的阶段,这些红顶商人现在愿意花心思给皇帝进献新年礼物,起码作为一个红顶商人来说算是合格的了,但是离民族商人的标准还是有一段距离的。

    这个正月,朱由校的心情还是比较愉快的。

    然而很快朱由校的心情就愉快不起来了。因为河套蒙古于天启二年正月入侵延安、黄花峪等处,深入六百里,杀掳数万人。巡抚张之厚、总兵杜文焕竟然匿不上奏。

    这事情差点把朱由校蒙在鼓里,直到御史高推上奏弹劾,朱由校这才知道蒙古人掳掠陕北的消息。

    得知延绥巡抚张之厚和总兵杜文焕竟然连这么大的事情都敢瞒报,朱由校当场气得暴跳如雷。

    难怪明末流贼能在陕西做大,这些官僚简直胆大包天。。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第140章:野望河套() 
陕西等地的官员确实是胆大包天,这年头地方上出现了什么匪盗,地方官员都是要担责的,考评什么的就不过关了。

    因此地方上一旦出现什么匪盗,地方官员基本上都是能瞒报就瞒报,特别是陕西这种地方。

    会被调到陕西当官的官员,要么是官场关系很差的,要么就是没钱买官的。特别是被调到陕北去当官的,更是有一种哭晕在厕所的冲动。因此陕北那群官员都想着要调离那种地方,调离的方法只有两种,一个是希望考评能过,二是希望能捞点钱,买个更有油水的职位。

    因此在崇祯元年流贼才刚刚发展起来的时候,地方上只要有人跑到巡抚那些官员的衙门里报告,这些巡抚一律都是不问青红皂白,先打上三十大板,然后说:此乃饥民也,掠之春后自散。

    也正是前期这些官僚采取不作为的鸵鸟政策,这才让流贼开始在陕北流行起来了。清缴不力加上赈济不力,最后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将陕西 你、山西、河南等省搅得鸡犬不宁,生产遭到了惊人的破坏,使得更多人不得不加入流贼的行列。

    如果仅仅是一些小匪盗瞒报,那么朱由校还能理解。可是延绥巡抚张之厚和总兵杜文焕竟敢把境外入侵瞒报下来,简直就是胆大包天。这就相当于后世边疆省份被别的国家打了,可国家领导人还被蒙在鼓里一样,性质极为恶劣。

    这样的行为怎能不让朱由校暴跳如雷,气得把他奏章狠狠甩在地上,立即让人传召田尔耕入宫觐见。

    田尔耕急匆匆进了宫,朱由校对他吩咐道:“立即派人到延绥,将巡抚张之厚和总兵杜文焕给朕砍了,然后传首九边。”

    看到皇帝爆掉如雷,田尔耕心中吃惊不已,到底发生了什么竟让皇帝如此暴怒尽管皇帝年轻气盛,但性格向来比较宽厚。就算是那些东林党官员被逮捕问罪。几乎没有哪个被下旨砍脑袋的,也只有一个汪文言在审讯的时候被锦衣卫活活打死。

    很快田尔耕知道发生什么了,看过高推的弹劾奏章,也是吃惊不已。蒙古入寇延安府,这么大的事情竟都敢瞒报,真不知道谁借给他们的够胆。

    “陛下息怒,莫要气坏了龙体。微臣这就立即派人逮捕张之厚和杜文焕。”田尔耕看完奏章立即对朱由校劝道。

    “去吧去吧尽快。”朱由校点头道。心里的怒气稍稍平息了一些,气坏了自己的。不过不砍了这些只关心个人前程而不顾国家安危的官僚。还是难消心头之愤。

    “臣遵旨。”田尔耕随即告退,急匆匆的跑去安排抓捕。朱由校想了想,立即对贴身小太监杨光吩咐道:“传召孙传庭觐见。”

    “是,皇上。奴婢这就去。”杨光又马不停蹄的跑去把孙传庭传召进宫。

    孙传庭来到养心殿,看到御史高推的弹劾奏章,也是吃惊不已,诧异的说道:“这张之厚怎如此大胆,此等大事也敢瞒报”

    “朕已经下旨逮捕张之厚,现在最要紧的是如何防备河套蒙古再次入掠。”朱由校有些头疼的说道。

    孙传庭当了将近一年的兵部尚书。资料什么的看了不少,此时也愈发专业起来,说道:“陛下,要想防备河套蒙古入掠,可让边军进行搜套。不过边军军纪败坏,恐是难以胜任了。当下不如尽快抽调边军进行整编,届时不仅可以搜套。甚至可以着手收复河套。”

    “搜套”朱由校有点听不明白,孙传庭连忙解释了一番。

    原来明军尽管没有占据河套,但是却把蒙古人赶出河套地区了。但每年都有一些蒙古部落偷偷渡过黄河,进入河套放牧。于是明军对河套采取的是定期扫荡的政策,一般到了秋天牛羊长膘的时候,明军就会对偷偷进入河套放牧的蒙古人进行大扫荡。

    蒙古人在河套和明军躲猫猫两百多年之后。此时已经是公然霸占河套了。期间明廷有官员数次提议收复河套,但都因为提议官员卷入一些政治争端而被削职而不了了之。如今明军为了避免挑衅边事的罪名,已经很久没有搜套了,蒙古人自然大摇大摆的开始在水草丰美的河套进行放牧。

    本来双方井水不犯河水,安安生生的过日子。不知道是不是去年冬天河套蒙古受了灾,被冻死了牛羊还是什么情况,竟然在正月入掠陕北。

    但不管蒙古人到底是不是受灾了。杀了数万大明百姓,这口气叫朱由校如何咽下经过孙传庭的一番讲解,朱由校也萌生了要对河套蒙古部落进行大扫荡的念头。同时收复河套的念头,也开始疯狂的在脑海中萌芽生长。

    如果能够收复河套,大明就有了养马地。到时候只要把那些蒙古贵族弄死,大可安置那些普通蒙古人进行放牧,那样战马就不缺了。

    这个时候的蒙古部落,贵族依旧权力很大,普通蒙古人的财产什么的,还是得不到有效保障的。只要把蒙古贵族撸翻,那些普通蒙古人绝对愿意在大明的治下过日子。到时候再限制一下那些普通蒙古牧民的武力,行政上和经济上只要不出现不公正的待遇,蒙古牧民也不可能造反。这年头的蒙古,实际上已经没有成吉思汗时期那么野蛮了,管理起来也并不会太困难。

    而且河套地区有黄河阻隔,蒙古部落一旦被赶出去,除了冬天河面结冰的时候敢过河进入河套,其他时间根本不敢进来,因为其他时间进入河套,一点浮桥什么的被切断,那真是跑都没地方跑,这也是以前明军能进行搜套的环境因素,蒙古人就算是建起了浮桥,牛羊什么的也很难全部渡河,所以搜套是肯定有所收获的。

    “为今之计,也只能尽快对边军进行整编了。”朱由校点头道。

    在君臣二人的商讨之下,一个具体的整编方案就出来了。即立即启动整编方案,除辽东之外,其余边镇按比例抽调边军前来京师接受整编。这十万边军,将被整编为十个步兵师。

    这十万人边军抽调过程中,沿途补给由中央直接负责,并且轻装前往京师,免去运送大型辎重的烦累。同时开拔前,先给每个士兵发放二十块银元的安家费,并且在各边镇成立京营军属管理处,将这些士兵的亲属登记在册,避免这些士兵的亲属被边军武官欺压,了却这些士兵的后顾之忧。

    这个政策,很快由兵部执行了下去。

    当告示张贴到各边镇的时候,顿时在边军造成了轰动效果。朝廷要抽调十万边军入京整编新军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了一般,迅速传遍每一个边军士兵。因为新军的士兵待遇实在是太好了。

    新军采取的是职业兵制度,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