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说一个官员,如果靠民间投献土地能积累上百万两的家产,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哪来的那么多土地投献给他们啊!不都是上下其手,挖国家墙角。

    第一个倒霉的是李三才,第二个显然就是周嘉谟了。

    一条条罪状弹劾下来,朱由校随即命令查抄周嘉谟家产。厂卫和京营很快就出动了,对周嘉谟的官邸以及老家的宅子进行全面的查抄。

    这下东林党大佬们一个个都急了。可是面对反腐牌,简直就是无解。只能继续集火沈潅。可是在魏忠贤的左踢右挡之下,这些攻势又被一一化解。这让东林党上下极为恼火,礼部尚书孙慎行感觉很没面子,于是干脆上疏请辞。

    “爱卿既然要请辞,朕就不挽留你了。”朱由校乐得顺水推舟,批准了孙慎行请辞的奏章。孙慎行得知批复后,不由呆了呆,随即发现皇帝根本就不在意他们这些东林党的罢工。

    罢工了正好提拔别听话的上来。

    现在东林党铺得太开了,简直到处都是漏洞。让魏忠贤十分容易就可以对东林党进行发难。而东林党仅有几个攻讦对象,简直变成了一边倒的局面。

    不出半个月,就有四十多名东林党进了劳改局。与此同时,齐楚浙宣党马仔也被扶持了上去。

    周嘉谟这边刚被抓,魏忠贤便让王绍徽顶了上去,对东林党的打击活动,基本上都是魏忠贤在操作,不过这些人事任命是必须经过朱由校同意的。因此魏忠贤是出面执行朱由校的意志,权力还是抓在朱由校手上的。

    只是这种朝堂党派倾轧太费脑细胞,朱由校懒得去亲自主持,他只要一个满意的结果,那就是弄一群听话点的官员上来。

    厂卫的抄家活动再次展开,这次抄家活动规模更大。一次查抄官员四十余人,虽然其中不少是东林党的小喽啰。

    在周嘉谟家中,果然查抄出了大笔资产。其中包括一个大明皇家银行的存折,里面存着一百二十多万两白银。

    除此之外,周嘉谟家中还有大量的土地,足有十多万亩之多。这些土地很多都是投献的,收取的佃租比田赋要低。但是周嘉谟被抄,地契写的就是周嘉谟的名字,这些土地可以直接抄没。

    这些土地基本上都是水田,分布在汉中、四川等地,因此是比较值钱的,一亩地少说能卖个十几两银子。

    其他的那些东林党喽啰,倒也抄出了不少油水。查抄到的银子达到了五十多万,投献的土地达到了十多万亩。既有北方的旱地,也有南方的水田。

    只是这随便一抄家,朱由校的腰包再次鼓了起来。

    特别是那些抄到的土地,才是比较值钱的东西。这些土地大部分都是投献,挂在这些官员名下的民田,为的就是避税。

    “正好内帑差不多没银子了,把这些土地能整合进皇庄的就整合了,其他的全部卖了换银子。”朱由校对杨国瑞吩咐道。这些查抄到的官员资产都是由皇家银行负责处理的,皇家资本的核心就是银行。

    此次查抄,银子加上那些什么古董玉器,差不多有万两白银。

    杨国瑞让人粗略的估算了一番之后,那些土地差不多价值万两之上,不过出售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纠纷。因为产权尽管是在这些官员名下,但实际使用权却是在那些投献土地的地主、农民手上。

    所以实际上能卖个两三百万两银子就不错了,一些土地甚至没人敢买。也只有那些北京强硬的权贵敢买这些土地,才能对付得了那些投献土地的地主。

    皇庄自然也没问题,不过并不是所有土地都适合并入皇庄。当前皇庄主要还是在北直隶,没有在南方扩张,管理起来很不方便。

    针对东林党的反腐活动依旧在持续进行,朱由校并不用话费太多心思在上面,魏忠贤显然把活干得不错。

    魏忠贤此时并不在司礼监任职,所以魏忠贤的活动是要经过李朝庆和钱国兴之手的,并不能对朱由校构成什么威胁。

    反复打黑的行动,很快就上了《大明日报》。

    随着落马东林党官员的一条条贪腐罪状被公布出来,这些落马的东林党官员的名声马上就臭大街了。

    明末因为贫富差距严重,百姓对这些当官的,本身就有一股子偏见。哪怕这些东林党官员只是贪污了十几两银子被揪出来,也会让老百姓看了拍手称快,对这些贪腐官员进行谩骂唾弃。

    除了《大明日报》这个主流舆论媒体,市井还流传着很多截然相反的流言。‘阉党’这个词汇已经开始流传,什么阉党作乱,祸害忠良的传言开始到处传播。

    面对魏公公对东林党的打击,东林党大佬们祭出了他们的终极武器——造谣!(。。)

    p:今天状态有些差,码字速度很慢。

    。。。

第123章:往死里黑() 
东林党的造谣方式实际上很简单,那就是利用其庞大的人脉影响力,大肆散布谣言。其中在文化分子中,东林党因为影响比较大,利用手抄报、青楼等方式和地点,进行大肆造谣。

    另外一个就是发动商人,利用商人的财力和渠道,通过茶楼、酒馆等场所进行造谣。

    此次东林党因为在和魏忠贤组建的‘天启党’的争端中落入了下风,这些天启党官员被不断提拔起来,东林党大佬、马仔纷纷落马,自然是淡定不了的。

    既然朝堂上干不过,那就从舆论上弄臭天启党。

    于是乎‘阉党’这个词汇就这么出现了,不管这群投靠皇帝的官员是什么样的,皇帝既然让太监出面管理这群官员,那么就是邪恶的。宦官就是小人,就是没人权,人品就是大大的坏。

    只有小孩子才分对错,大人只谈利益。

    东林党这种层次的政客,是非观对他们来说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还是利益。可是普通老百姓还是讲是非观的,于是这些东林党就利用这种是非观,先从魏忠贤的宦官身份进行攻击,搬出了一套定律——宦官干政后果严重。

    对于魏忠贤出面团结起来的‘阉党’来说,是非观也不是那么重要,和东林党更多的也是利益之争。

    双方没有太大的区别。

    只是对于朱由校来说,是非观是非常重要的。是非观一旦发生错乱,这个国家就要完蛋了。

    朱由校扶持阉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当前指挥不动东林党的根本问题。继续让东林党霸占着位置。国家改革根本无法进行。

    相反。那些阉党因为听话,起码还能号令得动,这对接下来得改革非常重要。

    东林党的造谣,就是在利用老百姓的是非观进行误导。让与朱由校有共同利益的老百姓,反对朱由校的决策。

    很多人实际上也知道是造谣,但是符合阶级利益,所以那些人也睁着眼睛跟着造谣。普通老百姓则不太懂这些东西,有时候也只是把这些谣言当成茶余饭后的消遣来听。但有时候遇到什么不公正待遇的时候,就会迁怒到皇帝头上了。

    随着朱由校再次对东林党下手,谣言再度疯传。

    此时朱由校在舆论上还是下了点功夫的,这段时间他每天都要抽出点时间,专门听锦衣卫和东厂的汇报,其中就有民间舆论的反馈。

    “东林党造谣称,皇上被魏公公迷惑,为此忠奸不分,并污蔑东林党忠臣贪污,反而将贪官提拔了上去。”田尔耕汇报道。魏忠贤也在现场,顿时哀嚎道:“皇上。您要为奴婢做主啊!这全都是什么人啊!竟能如此颠倒黑白。”

    魏忠贤当然迷惑不了朱由校,他本来就是在执行朱由校的意志。所以确实是挺冤枉的,当然是一肚子火。

    “你们有办法没?”朱由校问道,一便思考着对策。

    “皇上,东林党可以造谣,为什么我们就不能造谣?只要我们砸点银子下去,完全可以把声势造得比他们还大。”魏忠贤已经忍无可忍,此次东林党造谣的旋涡中心就是他魏忠贤,再这么下去,名声可要臭大街了。

    “你以为我们造谣会有用吗?”朱由校知道事情远没有表面那么简单,说道:“我们就算是辟谣加造谣,东林党的那些谣言依旧会持续流行的,毕竟东林党的谣言符合那些地主商人以及官员、勋贵的利益。也就是说,道时候不论我们砸多少银子下去,人家依旧会选择相信东林党的谣言,因为朕损害了他们的利益,朕对他们来说就是昏君。”

    “皇上圣明。”田尔耕躬了躬身,建议道:“既然因为利益问题,那我们是否可以争取一下普通百姓的舆论?”

    “这个主意好。”朱由校拍手道:“厂卫立即成立宣传部门,专门培养秘密的市井宣传人员。”

    “皇上,这有用吗?”魏忠贤有些担心的问。

    “有用,既然东林党有上层建筑的支持,那么我们就争取底层百姓的支持。毕竟我们的决策是符合底层百姓利益的。”朱由校说道。

    魏忠贤听朱由校这么一说,顿时脑子灵光了。

    既然那些地主商人,以及官员勋贵不愿意支持皇帝当前的改革,主要是因为利益受到了损害。而改革的目标,就是让底层老百姓获得利益,从而稳定这个帝国。那么完全可以寻求底层老百姓的支持。

    相比来说,那些地主商人,以及权贵尽管有钱有人脉,掌握着大部分的社会资源。然而他们的人数毕竟少,只要普通老百姓知道了真相,那些人也造谣不起来了。毕竟谣言的真正威力,就是煽动那些不明争相的无知群众。

    “皇上圣明。”魏忠贤大喜,总算是找到制东林党谣言的办法了。

    田尔耕和魏忠贤回去后,随即联合成立了一个宣传部,然后开始将之前在市井中发展的暗探人员调入宣传部培训,同时由吸纳、发展了一批新的情报人员。

    话说发展情报最重要的是什么?

    除开基本的技术,最重要的就是钱啊!

    有足够的钱撒下去,愿意为厂卫卖命的人一大把。普通的市井百姓突然得知要被厂卫吸纳成为暗探,每个月只要注意收集情报什么的,就能拿到一笔银子,这么好的事情自然不会错过。

    培训也不难,宣传材料看熟练了就行。

    仅仅不到一个星期,京城各地,很快就舆论逆转了。

    相较于东林党走上层宣传路线,厂卫按照朱由校的指示,开始走下层百姓的宣传路线。只见一处工地上。工人们干到中午。便停下吃饭。三五成群的或蹲或坐。享用着工地上提供的午饭。

    一个五十来岁,留着山羊胡子的男子,这时候拿着饭菜蹲在了一块石头上,也没急着吃,而是看了看左右,大声感慨了一句,“还是当今皇上对我们贫苦老百姓好啊!知道我们日子不容易,找我们做工都比别人多给十文钱。中午还给我们吃一顿饱饭。”

    “是啊!当今皇上这方面是没的说。”顿时有人附和道:“要是在乡下给地主当长工,中午哪有饱饭吃,能给你个豆沙包就算好了。”

    “那玩意是挺耐饿的,但是空肚子吃多了很伤胃啊!”

    “我听说当今圣上被魏忠贤迷惑,抓了很多忠臣,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啊?”一名工人困惑的问道,从很多迹象上看,这皇帝也不像昏君啊!

    “你傻呀!当今圣上是圣君还是昏君,这都还看不出来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