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再不投入资金治理黄河,决堤、决口定然会时有发生。到时候,灾民一多,问题就来了。

    “马上从内帑调拨万元进行赈灾,再拨款万元加固黄河中下游堤坝,在被淹当地招募难民做工。”朱由校因为不太清楚受灾人数,于是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万银元用于提供灾民所急需的粮食,先别把人给饿死了。接下来再通过招募灾民做工的方式,每天给灾民二十文的工钱,灾民就饿不死了。至于就业岗位,可以通过加固黄河堤坝来提供。

    剩下的,就是注意救护那些失去亲人的老弱病残,基本上就不会出现什么动乱了。

    不过这次赈灾派谁去啊?这还是得商量一番得,朝臣们得知消息,纷纷上奏举荐人选。看着这些举荐名单,朱由校一脸的怀疑。基本上全是东林党官员,东林党在崇祯年间的疯狂贪污行为,简直让人震惊,这让朱由校自然难以将这次赈灾行动交给东林党官员主持。

    人选确实是个问题啊!

    。。。

第110章:谁更倒霉?() 
负责赈灾的人选还是确定了下来,那就是刑部尚书黄克缵,此人属于无党派官员,相当的万金油。

    再则,黄克赞虽然也颇有家产,这和其他官员接受土地投献没什么两样,但为官上却是较为清廉。

    最重要的是,这种赈灾款项会被贪污,一般只有东林党才有这样的胆子。毕竟东林党作为一个利益集团,自然是要崛起各种利益的,进而一些职务就会被唆使贪污。

    黄克缵因为没有党派,所以不会受到这种现象的影响。

    于是朱由校立即召见了刑部尚书黄克赞,此时的黄克赞与东林党的关系也逐渐恶劣了起来,已被魏忠贤视之为可以拉拢的官员。

    听说皇帝要派自己去赈灾,黄克赞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

    赈济灾民,这是积福德的事情嘛!黄克赞除非是傻了,否则才不会放过这样的好事。明代的皇城庙教育是非常兴盛的,福德、宿命、因果、轮回这些东西不仅平民百姓相信,这种读圣贤书的官员也是相信的。只不过,这些人因为有更高的文化,不会盲目的相信一些东西,有足够的判断能力。

    很快黄克缵就带着银票赈灾去了,大明皇家银行的银票在山西票号也是可以通用的。同时赈灾过程中,皇家资本会进行人员上的协助,以及物力上的抽调。

    黄克赞上路后,先是用驿站快马,百里加急将银票送到灾区,先购买了一些粮食,然后广设粥棚,同时命令当地官府收拢、掩埋死者尸体,救助伤者。顿时取得了良好的赈灾效果。

    粥棚设立后,受灾地区的百姓,起码饿不死。当地官府也按照命令调了人手,掩埋了尸体,尽量避免瘟疫的发生。

    直到黄克缵赶到灾区,情况基本稳定下来。就是灾民们的灾后重建,以及生计成了问题。于是黄克缵按照朱由校想的办法,在当地立即张榜招工,以工代赈。

    同时勘查黄河两岸堤坝,因为黄河决口,形成了一段新河道,这里显然是要修筑堤坝的。所以称为了最先开工的工地。

    两百万元万元说多也多,足够让灾区百姓获得足够的生存资源了。但说少也少,对于治理黄河来说,简直九牛一毛。

    黄河决口的消息,很快就登上了《大明日报》,同时朱由校宣布从内帑拿出万元赈济灾民、加固黄河堤坝,同时朱由校在报纸上号召全国捐款救灾。

    这个新闻经过报道之后,立即引发了热烈的反响。社会各界顿时一片称赞,前往《大明日报》各分社捐款的百姓在口口相传之下,顿时络绎不绝。

    捐款的大多都是普通百姓,尽管没什么钱,却是多少都愿意捐一些,毕竟积福德的事情。但是那些富裕阶层,却表现出了严重的分化。

    不少富裕的商人、地主听说黄河决口,皇帝带头出资万元赈灾,也跟着捐了不少银子,有些甚至是把几成的家产都捐出去了。同时更多的商人、地主听到这个消息,则是冷漠的无动于衷。

    这种现象,充分的表现出思想的混乱。

    一部分商人、地主,品德还是十分不错的,平日里节俭立身、乐善好施。更多的则是贪鄙不堪、自私自利。

    一番募捐下来,竟也筹集了五十多万两银子,随后也都投入到了赈济当中,用于帮助受灾地区的灾后重建。

    因为这次救灾的速度足够快,调集的资金足够多,救灾效果十分良好。灾区数十万受灾百姓,得到了妥善得安置。同时重点修缮了存在隐患的黄河堤坝,减少了溃堤、决口的风险。

    《大明日报》对救灾过程进行了持续的报道,让报纸销量提升了不少。这样的追踪报道,那些手抄报可是极少见的。

    大明日报凭借着丰富的内容,正在快速的扩大影响力,发行量随着销售渠道的铺设,变得越来越恐怖了。

    天启元年秋季,显然并不平静。

    这边黄河刚决口,那边四川就已经打起来了。土司奢崇明于月二十,正式造反,并围攻重庆。

    收到百里加急的报告,知道前因后果的朱由校不由哭笑不得,奢崇明这个火药桶竟然是之前那道把徐可求撸下去的圣旨引爆的。

    四川巡抚徐可求(红丸案那个是李可灼,貌似有人傻傻分不清)接到圣旨,脑子难以理解,同时也坚定的认为奢崇明不会造反。于是就不顾圣旨上写明的撤职要求,想要在离职前把奢崇明送走,以向皇帝证明自己的观点不存在什么错误的地方。

    结果徐可求带着重庆一群官员出城观看奢崇明土司兵的演武,直接给奢崇明给一锅端了,全部被奢崇明当场砍了脑袋。

    这下好了,被一锅端的官员达到二十多个,大多都是四川省级官员,省级行政单位直接就半残了。

    徐可求这家伙也是够倒霉的,显然是命中该有此劫。

    好在新巡抚朱燮元在成都,没被徐可求带到城外观看什么演武。

    奢崇明杀官造反,随后立即围攻重庆。奢崇明此时对重庆可谓是志在必得,并且信心满满。

    可是城里还有秦良玉率领的上万官兵呢!奢崇明自然也不是傻子。但是不要忘了,秦良玉也是土司。

    自认为和秦良玉有共同语言的奢崇明,杀了徐可求等一群蠢猪后,对城内的秦良玉派去了使者,只要秦良玉答应打开城门向他投诚,他奢崇明称帝后愿封秦良玉为王,还可以平起平坐,以共谋霸业。

    为了笼络秦良玉,奢崇明可是开出了很大的价钱。

    意想之中,秦良玉应该也会欣然接受条件,然后打开城门,接着一同攻占四川各地,然后依靠四川险峻的地理条件,在四川自成一国,到时候秦良玉和他奢崇明平起平坐,岂是一个区区四川总兵官能够相比的?

    使者进了城,奢崇明还一边意淫着,很快秦良玉就会欣喜若狂的开门投诚了吧!到时候有秦良玉的石柱土司兵的配合,攻占整个四川还不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早就在重庆城内做好布防的秦良玉,接见了奢崇明的使者,听到使者的来意,当场勃然大怒,喝道:“奢崇明这逆贼竟敢如此猖狂,来人,把这家伙拖下去斩了。”

    “是,大人。”左右随即出列,奢崇明的使者被吓得浑身颤抖得如同筛糠一般,连忙大喊道:“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不能杀我啊!不能杀我啊!”

    “笑话,尔等逆贼,也敢谓之国?今天本官就取你项上人头。”秦良玉面容冷峻,手掌在案上一拍,左右顿时将奢崇明派来的使者拖了出去,只听见咔嚓一声,一个血淋淋的脑袋被提了进来。

    秦良玉知道,这个使者是绝对不能留的。毕竟奢崇明是反贼,如果他善待使者,极易被人弹劾。

    秦良玉作为一个女人,并没有奢崇明那种雄图霸业的壮志和对权力的幻想。帝王霸业这玩意,也是要看有没有那种命的。古时候人人都会找先生算字、紫微斗数什么的,并不是所有算命先生都是胡乱算的,很多还是会给顾客分析命理,也能让人感悟很多人生道理。这是一种平民文化,甚至是乡野农夫,也粗通一些命理常识。

    奢崇明这种少数民族不知天命那是十分正常的,可秦良玉却是个汉人,丈夫马千乘是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因祖上有功世袭石柱县土司。作为汉人,自己是什么样的命运,起码都是知道一些的。

    再则她丈夫、兄弟等亲属纷纷为明王朝战死,可谓满门忠烈,岂会为了这些不切实际的东西,放弃亲人用生命换来的名节?

    随后秦良玉来到城墙,亲手将被首级丢下城墙,以表明决心。

    奢崇明哪里想得到会是这样的结果,就好似一盆冷水浇到了头上,当场一脸便秘之色,随后抓狂的吼道:“怎么可能,秦良玉是傻子吗?只要她反了这破朝廷,荣华富贵岂不是唾手可得?”

    “爹,我看不如再派人去和秦良玉谈谈?”奢寅有些担忧的说道,秦良玉不愿意造反,那问题就很棘手了。

    恼羞成怒的奢崇明恶狠狠的说道:“还谈什么,立即给本皇攻下重庆,城破之时我要第一个取秦良玉首级。”

    两万黎族土司兵在奢崇明的命令下,迅速的行动了起来。然而奢崇明不知道的是,经过两个月行军的京营第四步兵师,已经到达了重庆地界,距离重庆仅一百余里。第四步兵师师长丁茂新刚赶到重庆,马上就接到了奢崇明叛乱的消息。

    “天子圣明,奢崇明果然有反意。”丁茂新神色振奋的看向重庆的方向,顿时笑了出来:“哈哈,奢崇明这逆贼也是够倒霉的,圣上提前两个月就开始布局了,这岂不是我们第四步兵师建功立业的垫脚石?”p:第二更到!求票票,求收藏!

    。。。

第112章:惨遭爆菊(求首订)() 
p:晚上应该还有一章!今天停电了,实在抱歉。

    重庆,气氛变得极为紧张。

    土司奢崇明突然叛乱,让城内百姓惶恐起来,自古以来兵灾都不是闹着玩的。重庆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安定的地方,因为商品经济没有在重庆太过泛滥,所以重庆百姓的日子过得还是不错的。只是重庆的百姓对于突如其来的兵灾,显然没有什么经验,一时间整个城内充满恐慌的情绪。

    好在秦良玉马上张贴了告示,随后开始在城内组织青壮协助守城,并且准备燃料、大锅、金汁、滚石、檑木等守城物资。

    城内的青壮尽管不懂战阵厮杀,但起码懂得如何向城下丢石头、浇金汁吧!如果连城墙都不敢上,那在下面搬运物资总会了吧?

    随便一组织,就让秦良玉组织起了五六万青壮。尽管这些青壮没受过什么军事训练,但是积极性很快就被调动了起来,因为秦良玉直接宣布:杀敌一人,赏银十两!

    顿时让那些被组织起来的青壮骚动了起来。

    “我们在城墙上居高临下,只要往下面丢石头、泼热水就能杀敌。只要杀了一个,那可就有十两银子啊!”

    “可要是被射死了怎么办?”

    “胆小鬼,富贵自然是险中求,何况机会这么大,怎么都值得博上一把。”

    被组织起来的青壮不少都跃跃欲试,同样也有一些心存畏惧的。但效果明显是达到了,那些愿意上城墙防守的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