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4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方面,则对于那些碎片化的荒山、荒滩、荒地、荒沟进行拍卖,明确承包权,允许私人开荒者承包一百年,一百年后承包期到了之后,再自动延续。但是承包四荒地的个体、单位,需要在三年内完成植树造林,并且不能用于从事其他经营活动,只能进行植树。

    四荒地的拍卖政策,也分两种。一种是适合家庭承包的那种,则在当地行政集体内进行拍卖,相当于某村有四荒地拍卖,只有这个村的村民可以参与竞拍。另一种规模更大一些,不适合家庭承包的,则对外公开招标,外部单位可以参与。

    朝廷尽管是以承包的名义将四荒地拍卖出去,实际也相当于是把土地产权交给个人一两百年。但之所以要以承包的名义,则是为了日后国家对生产资料进行调控,如果民间资本对生产资料的垄断太过严重,国家则可以按照承包合同,将生产资料进行收回。

    通过大量国营林场的建设,以及四荒地的拍卖政策,北方各省的四荒地得到了妥善的处理,此时都已经种了大量树木。

    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已经出现了不小的收效,对于洪涝干旱灾害的抵御能力已经增加了不少,随着那些树木的长大,水土涵养能力还会进一步的增强。

    明末的很多天灾,实际都是人祸引发的。因为树木被大量砍伐又没人植树,气候稍微异常一点是一场灾害。而此时朝廷通过植树造林的方式,正在修复这些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对灾害的抵抗能力已经明显增强。

    随着北方重工业的发展,以及农业生产技术的提升,大量的劳动力从农业生产被解放出来,抗灾能力脆弱的小农经济已经逐渐在北方各省消失,如今只要不是发生地震什么的,基本都死不了人。

    各地的武警、军队,在受灾之后也是火速参与救援,相之前朝廷没有什么作为来说,现在应对自然灾害的发生,已经有了一个非常快速的反应机制和应对机制,百姓碰自然灾害,也不会被逼的卖妻鬻子、离乡逃荒。

    从事工业的百姓,则是更加稳定。而那些从事农业的老百姓一旦受灾,朝廷也会展开救灾活动,对百姓的损失进行补助。

    多年的改革之后,北方各省的普通百姓已经过得很自由了。平时官方收税根本收不到他们头,如果是自耕农,朝廷已经给自耕农免税了,土地只要不超过50亩,都是可以免税的。如果是在城镇工作的百姓,如果是在国营企业、工厂,或者在民营企业有正式编制的,也是缴纳一些个人所得税,而且是得发了工资才交的,对于普通百姓的收入来说个人所得税也不高。

    如果没有单位编制的百姓,则是没有人向他们收取个人所得税。

    以前官府是向普通老百姓催科,改革后的官府则是向地主、商人催科。以前向老百姓催科的时候,不仅没有油水,又惹出民愤。现在向地主、商人催科,那绝对是油水丰厚,当然朝廷自然也不会竭泽而渔。

    但是在朝廷看来,地主、商人存在的意义,无非是两个。一个是组织生产,一个是纳税。

    所以地主、商人,在朝廷眼是工具和钱粮。

    对于那些不能发挥出组织生产能力的地主及商人,不管怎么压榨油水都是存在公理的。

    同时北方各省的百姓,现在基本已经完成资源配置了。从事农业生产的百姓,朝廷通过移民等方式,分给了大量土地。而那些佃农,则因为工业的发展,工人收入更高,大量进入城镇成为了工人。地主因为缺乏佃农,加朝廷的高额税收,不得不转型成立农业公司,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来经营生产资料,从而使得北方各省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方面得到了迅速的普及。

    而成为工业人口的那些佃农,也在工业生产得到了资源配置,尽管工人对厂房、设备这些生产资料没有产权,但在生产过程使用了这些资料,也属于完成了资源配置,让他们可以发挥出个人劳动力价值,生产出相应的财富。朝廷的工人保障体系的完善出台,也保障了工人们的权益。

    工人地位的提高,那是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发展之后,与资本家抗争之下所产生的结果。而此时的大明,不仅是工人在和资本家进行抗争,同时朝廷也在和资本家抗争,所以才出台了工人保障体系,让工人在与资本家抗争的过程有法可依,能够保障自身权益。

    西方人所谓的民主,实际只是生产力和经济得到发展之后的结果,并非是先有了民主,才有经济、生产力的发展。美国人也最擅长偷梁换柱,在一些虚假的基础包装出一套套看起来很有道理的理论,然而这些理论的基础是错的,面算是长出花儿,那也是虚假、错误的东西。

    此时朱由校要想消灭阶级差距,唯一的出路是继续发展生产力、解放劳动力,同时坚持以国营经济为支柱的理念,民营企业则是作为市场辅助力量,同样也可以顶个半边天,但他们要面临的是残酷的市场竞争,只有最优秀的那一批才能活下来,没有谁可以翘着脚赚钱。

    /28/28089/

第477章 体系的摇摆() 
第477章:体系的摇摆

    天启十五年随着南方各省被纳入改革,以及作为顶级资本家集团的江南财阀的覆灭,江南地区的轻工业发展,也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改革之后的朝廷,尽管对工商征收税款,但同时的也为商人提供良好的发展的环境。首先是在各地成立工业区,改革之后地方政府将地方的土地,分成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三种。

    工厂只能在工业用地面开设,而工业用地的价格也较低。同时在工商登记方面,政府也做到尽量的快,让想进入那些开放行业的商人能够顺畅的进入,从而增加市场竞争。

    进入一个行业的商人越多,竞争越激烈,商品的价格越低,老百姓越受惠。至于什么技术没办法发展的玩意,和这个根本没关系。那些在红海竞争的企业,总会有一批会试图摆脱红海竞争,进而投入资金研发技术。而此时大明也是有专利法的,尽管专利法很流氓,但是这个玩意还是要的。

    毕竟企业研究技术什么的,总得给口肉吃。否则技术刚研究出来,被别人一哄而给瓜分了,那谁还研究技术。只不过六十年的保护期太长了,朱由校对专利法进行了修改。

    大明的专利法,对外的专利保护是六十年,而对内的专利保护只有五年和十年两种模式。

    如果某一项专利一直没有投入使用,那么可以保护期最常可以是十年。然而一旦专利投入使用,保护期只有五年。同时国家对于一些有价值的专利,一旦两年内没有投入使用,则可以进行强制授权。

    因为专利保护期较短,所以专利法在大明执行起来也非常严格,任何山寨别人专利的行为,都将进行处罚,以保障专利拥有者的权益。但是过了五年保护期,是谁都可以用了。

    经过朱由校这么一改进,专利法变得不是那么流氓了。不过对外部,还是六十年的保护器,依旧较流氓。只不过此时的地球,还没有完全进入工业全球化时代,甚至很多国家和大明都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

    很多国家也没有被纳入这个体系,但是未来随着和其他国家的接触增加,各类公约什么的,都会陆续的签订。

    如今而言,朝鲜和南半岛那些国家,已经和大明陆续签订了这些公约。朝鲜和南半岛国家,作为大明朝贡制下面的国家,自然必须遵守这些规矩。

    随着江南地区的改革,工业发展迅速产生了爆炸式的增长效果,特别是在轻工业方面。

    因为技术提升了,蒸汽机技术此时已经越来越成熟,应用到各个生产领域的越来越多,而这些技术国企对民资并不封锁,设备什么的只要花钱能从机械制造厂买到。

    而江南地区自然是不缺钱的,还有一大堆的工厂主,对于办实业也是经验丰富了,同时江南地区也有大量的工人,城镇化较高,同时化底蕴在大明各省当也是最好的地区。

    有了先进的生产技术,那些把工厂迁移到工业区的工厂主们,纷纷购买了先进设备,大量蒸汽机开始在江南地区的工厂里面运转了起来。江南地区的工业生产力,直接有了迅速的提升,其以南直隶、浙江地区的工商业最为活跃,大量的商人选择建厂。

    因为蒸汽机的出现,工业化时代已经来临,这个时候开厂是最赚钱的,也是工厂主的时代。

    大量的民间商人加入工业化的行列,也让大明的轻工业生产能力,有了巨大的提升,特别是在效率。

    蒸汽机设备的大量使用,将工业生产效率提高了几百倍,这让商品的人工成本变得极低,过去工业商品的成本方面,劳动力成本是占据较大份额的。如今商品的劳动力成本大幅度降低,让大明的商品开始在国内外都拥有了极为广阔的销路,特别是在国外,以及大明成功打开了印度市场的时候。

    现在的问题,反倒变成了原材料供应不足。于是在天启十五年,棉花等原材料价格大幅度涨了一波。

    尽管棉花价格涨,拉高了纺织品价格。但是这样的价格,在海外市场依旧拥有强大的竞争力。棉花价格之所以会涨,主要是因为厂家争抢原材料所导致的。原材料价格的涨,也有力的推动了大明的棉花种植业,黄河流域三角洲地带,和西域的棉花种植区,棉农们收入随之涨。

    与此同时,国营资本也在大量进入轻工业领域。

    特别是消灭了江南那些财阀之后,获得了大量的资源,这些资源此时都注入了国有企业,在天启十五年基本已经完成重组。

    朱由校灭掉的江南资本财阀,本质是一种官僚买办资本,也是资本主义最丑陋、最低级、最血腥、最残忍、最野蛮、最贪婪、最卑鄙无耻、最令人作呕的一种。因为它是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世界历史,所有资本主义初级阶段都是这样肮脏、可耻、令人作呕。

    明末作为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萌芽的另外一个含义是初级。

    了解了初级资本主义的本质,能想明白大明为什么会灭亡了。让一群野蛮、残忍、贪婪、无耻、低级的资本家掌控社会资源,这完全是在找死。

    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则是民族主义资本和国家主义资本,此时朱由校发展的实际是民族主义资本和国家主义资本。

    大明的国营资本财团,是一个流淌着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血液的资本模式,也是资本主义的高级形态。在原有的历史,德国人走的是这么一条道路。同时后世的国,实际也走这条道路。

    明末的资本主义,也许称之为官僚买办资本并不合适,但是官僚资本的定性是绝对不会错的,东林党是这些官僚资本扶持起来的政治官僚势力,东林党的官员很多都是商人子弟,家里钱一大堆,自然不用贪污,表面看起来确实是一股清流,然而本质却是官僚资本的代言人,相贪官的危害更加恐怖。

    随着这些官僚资本主义被朱由校清算,朝廷也获得了大量的资源,随着这些资源与国企重组,国企的业务在天启十五年已经全面进入了南方各省,特别是在江南地区。

    大明的轻重工业,在天启十五年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