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4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后世的国,则是重新与西方人争夺生产心的地位,后世的国也成功的将生产型帝国体系重新建立了起来。

    此时的大明,只要继续存在下去,欧洲人不可能崛起,因为他们不可能成为世界的生产心,他们顶多靠海盗抢劫一些商船,对于欧洲的崛起没有一点卵用。

    而且朱由校此时也想明白了,以华夏种族的这种先天优势,即便他现在把蒸汽机的技术送给欧洲人,欧洲人也不可能崛起,因为欧洲人的劳动力素质远远不如华夏,只要大明还在向世界输出商品,他们永远不可能靠工业崛起。因为他们商品,注定竞争不过大明的商品。

    经过朱由校这些年大力发展海洋贸易,大明此时已经不仅仅是世界的生产心,同样也正在向世界的运输心发展。大明不仅自己生产商品,而且自己运往世界各地销售。不像之前农业全球化时期,是由擅长诈骗的东人,以及什么蒙古之类的军事贸易集团来负责贸易专。

    相当于大明不仅自己生产,而且还自己跑运输,自己赚贸易差价。

    这种模式的吸金能力更强,而蛮夷在生产技术远远落后于大明,现在间差价又被大明赚取了,结果很明显了,那些蛮夷会越来越穷,最后变得没有钱再购买大明的商品。

    历史所发生的种种事件都告诉我们,那些蛮夷一旦穷疯了,会跑到生产心来掠夺一番。说白了是没钱还想做生意,华夏不和他们做生意,他们跑来抢劫。

    这些年大明的对外贸易规模越来越大了,特别是和欧洲人的贸易。不过这也让朱由校意识到,大明迟早会和蛮夷发生军事冲突,那些蛮夷没钱做生意的时候,必然会对大明动歪脑筋。

    所以天启十五年,又有十艘4000吨级的战舰下水列装,这是朱由校为接下来的海冲突做准备。

    至于陆地的冲突,以游牧民族为代表的军事贸易集团,之前无非是蒙古、野猪皮。

    野猪皮是之前大明扶持起来,用于对抗蒙古的建制内的蛮夷。

    蒙古已经被朱由校给征服了,现在蒙古草原都在大明的统治范围之内。野猪皮也被驱赶到伏尔加河下游流域,几乎是被吓破胆了,一时半会也不敢再进犯大明。朱由校则是打算研发出机枪之后,然后派出小股部队前去进剿野猪皮欲孽,这样一来也能大大的节约军费。

    正所谓好战必亡啊!后世美国佬多么不可一世,也是因为不断的烧钱打仗,把国力给打下去了。

    大明还有太多太多的东西需要建设,太多的地方需要花钱了,军费不能省的地方自然不要省,但能省的地方也是要尽量省下来的。花个几百万能解决的战争,坚决不花一千万。

    既要节约军费,又要打赢战争,自然得靠领先的军事技术。如今大明的军事技术,已经快把机枪这个大杀器搞出来了。

    机枪这玩意一旦诞生,对于这年头的传统密集阵型的军队,绝对是毁灭性的打击,其战略地位绝对不亚于核武器。

    /28/28089/

第475章 教育与移民() 
第475章:教育与移民

    天启十五年,朝廷随着改革的持续,也花出去了38亿元的巨款,去年的财政税收为25亿,还盈余了8亿。而天启十五年的财政预测收入是30亿,加盈余的8亿元,财政预算达到了38亿。

    这38亿元的巨款花出去,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

    大明各个改革省份都是大兴土木,各种民用基础设施建设接连不断的展开。同时最重要的一个建设是学校的建设,所有改革省份都将实行六年义务教育制度。

    而在京城的师范大学,也培养出了大批的师资,六年义务教育全面铺开。大明的六年义务教育,也在天启十五年开始实行免费教育制度,义务教育完全的变成了一个非盈利的教育福利。

    尽管完全免费,会让朝廷在教育成本支出有所升,但却也可以确保老百姓的子女在享受基础教育方面有一个公平性,同时也让那些贫困家庭的子女能够受到基本的启蒙教育。

    朱由校觉得要想让民族长盛久安,教育必然是不能忽略的,没有听说哪个民族因为搞教育而搞衰弱的。

    所以对于如今大明的六年义务教育,朱由校非常重视,特别是对师资的培养,绝对不搞滥竽充数,对小学师资的培养和结业审核,也都是越来越严格的。

    礼部尚书也给朱由校写了一道奏章,汇报了一下全国六年义务教育的进展。在硬件设施的建设,还是非常顺利的,毕竟大笔的经费投入之下,改革地区的小学都基本都已经完成建设。

    但是问题也是存在,一方面是有些百姓不愿让子女入学,特别是重男轻女的现象在一些地区特别严重。

    另一方面,是一些偏远山区,基础的义务教育难以普及。一方面是有些村落较分散,村里的学生只有几个,专门搞一个小学又不划算,几个村一起办一个小学,孩子学又不方便,需要在学校寄宿。

    针对第一个问题,朱由校想了想便写下了批示。

    “义务教育是大明公民应当尽到的基本义务,各地教育部门应对不令子女入学者做好充分思想工作,顽固不化令其缴纳罚金,罚金数额礼部再议。”

    朱由校对于这种不让子女学的家长,还是见怪不怪的。有些家长根本不管子女是否能够受到教育,想着早点让孩子在家里放放羊,或者到作坊、工厂里去干活。

    对于这样的家长,先做思想工作,实在做不通进行罚款,软的硬的都,总是有办法解决的。

    而对于那些偏远山区,人口不集的地方,朱由校也有些犯愁。

    是进行并校,还是都成立一个小学堂?

    并校的话,孩子学不方便,而且需要住宿。对于孩子来说,幼年时期在父母身边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会影响情商发育,甚至会出现一些心理障碍。对于孩子来说,最幸福的是待在父母身边,父母不需要做什么,只要在身边能让他们感觉很安心。而离开父母身边的孩子,则是会显得彷徨不安。

    所以并不能太早的让孩子过集体的生活,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能不能把人口迁移出来呢?”朱由校心想,此时大明正好要对澳洲、北美洲进行占领,国内又要搞工业革命,人口不足成了问题。

    这也意味着,把偏远山区的人口迁移出来的整体思路是没有错的。那些待在偏远山区的人口,与经济发展是较隔绝的,同时生产力也不好发展,交通运输也都是一个问题,如果不把人口迁移出来,那要给那些偏远山区修路什么的,这又得花一大笔钱,而且教育方面也不好解决。

    还不如迁移出来成本低,而且能把人口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对于迁移出来的山区百姓来说,他们也是有利的。朝廷把他们迁移出来,自然是要把他们安置好的。土地、房屋都会帮他们解决。

    现在大明的问题是,土地资源越来越多了,人口根不扩张的速度。与其让那些人口待在偏远山区里种点地,不如迁移出来安置,算是继续搞农业的话,也可以给他们发个几十亩土地,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如果是移民到澳洲、美洲去,给他们发个几百亩土地都没问题。

    如今朝廷不仅是在海外有大量的土地,在本土同样也有大量的土地,查抄江南资本财阀的时候,查抄到了大量的不动产,涉及到的耕地面积达到八千多万亩,这土地兼并的程度简直是丧心病狂了。

    不过这些土地现在都变成了朝廷的,朝廷现在可以把这些土地分配给那些从山区里迁移出来的百姓。

    正好江南地区,接下来也是一个非常适合发展工业的地区,特别是轻工业,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实在没有土地可以分配,也可以迁移出来当工人,朝廷给他们解决户籍,并且给他们分配安置房。

    大明未来是不需要高房价的,毕竟大明有政治主权,而且也是世界最先进的国家。后世的国之所以要高房价,那是因为必须那么搞,否则老百姓手的钱全都跑去买进口车、苹果手机之类的玩意,民族财富会大量外流,一旦民族财富大量流失,国也完蛋了,到时候不仅仅是国家出问题,老百姓的日子也要跟着遭殃。只有等国完成向高端制造业冲刺之后,在各个产业完成对西方的碾压,国货全面雄起的时候,国才不需要高房价。到时候降低房价,正好拉动本土商品消费市场,让本国的高端制造业出现一个梦幻般的超级市场,从而彻底腾飞。

    此时大明作为世界最先进的国家,没有民族财富外流的问题,自然也不需要什么高房价,政府不需要靠卖地来维持财政收入,土地成本也不高,安置房建设本身也不需要太高的成本,分配给迁移到城市的老百姓完全不成问题。

    从山区迁移出来的老百姓如果成为工人,户籍、住房、教育、医疗方面朝廷都可以解决,而在工人收入保障方面,朝廷也出台了保障体系,不需要如同农民工那样受人白眼。

    朱由校想清楚了思路之后,给出了多种迁移方式。

    第一种是建立新村,将条件合适的地区的自然村合并到一起,建立一个新村,把那些自然村的百姓迁移到新村形成一个行政村。

    第二种是迁移出来,当地政府分给土地,建立行政村。这个模式需要当地有土地资源,而且在当地政府手。

    第三种是迁移出来,迁移到外地,由朝廷直接分给土地,这个模式需要朝廷拥有足够的土地。

    第四种是迁移到城市当工人,朝廷帮助百姓解决业、住房安置等问题。

    第五种方案,是移民海外,朝廷分给他们几百亩的土地,或者千亩的牧场。

    这五种方案,由当地政府和山区百姓协商决定,让山区百姓自愿选择。从而将山区里面的百姓迁移出来,最大化的发挥他们的劳动力资源,并且也让他们的子女教育问题得到解决。

    迁移之后,山区的耕地、山林收归国有,对当地地主发放一定的补偿,拥有一定耕地的自耕农在安置的时候,可以多分配一些土地给他们进行补偿。佃农则是同样分配资源给他们,在朝廷的安置下完成基础资源配置,人均资源都不会少。

    山区的耕地、山林收归国有之后,当地政府则对原生林进行保护,对人造林则是成立国有林场进行经营。而对于较零散不好管理的林区,则可以由原先的地主继续经营,或者承包给个人经营。

    朱由校之所以可以指定这样的政策,是因为大明经过一系列的扩张之后,已经出现了大量的资源。

    现在完全可以把那些缺少资源的人口进行迁移,然后把资源分配给那些人口,让他们完成资源配置,有一个更好的环境。

    正所谓人挪活、树挪死,穷则变、变则通。

    黄土高原和偏远山区的百姓为什么穷?是因为没有资源配置,或者他们拥有的资源太偏了,连交通都是问题,资源都无法完成正常交换。人窝在那样的地方,只能苦苦挣扎,根本无法有效的创造出财富。

    换个资源丰富的地方,问题自然也解决了。老百姓有了可以发挥他们劳动力、创造力的基本资源,产出的财富自然也多了,自然也富裕起来了,而社会财富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