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3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过手的利润是很高的,满清入关的时候,随便查抄一个大户,家里就是十几万两、几十万两银子,那些大户人家手上的钱是非常多的。

    资本阶级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赚到了钱不愿意花出去,或者花钱投资只是为了垄断某个行业,然后赚更多的钱。

    但市面上的钱越来越少,那些有钱人都不愿意花钱的时候,经济问题也就出现,经济危机也就来了。

    这个时候这些富人就会说,这是市场需求不足。可社会上,明明还有很多翻垃圾桶的普通百姓,这些不正是需求么?

    放任这些民资资本的发展,是明王朝最大的败笔。

    如今朱由校通过抄家的方式,来释放流动性。直接把那些富可敌国的群体给抄家了,然后通过国家财政的方式把钱花出去,进而增加市场上的货币总量,进而又解决通缩的问题。

    厂卫的抄家行动开始后,东南地区顿时又是一阵鸡飞狗跳,正如同朱由校所预料的那样,直接查抄到了大量的财产。

    民间舆论显然也在关注着这场抄家行动,朝廷这次的抄家理由是这些大户涉嫌走私。

    顿时就有民间的舆论质疑朝廷的行为,不过更多人却是对皇帝的这一动作见怪不怪了。

    狗皇帝抄家的次数还少么?

    狗皇帝的崛起,几乎就是一部抄家史。

    晋商、徽商、江南财阀、东林党、武官集团,在过去这些势力可都是富得流油的啊!然而这些群体全被皇帝给抄了,现在轮到东南的海商了。

    东南海商也是一个富可敌国的群体,他们所拥有的财富,绝对不是一般群体可以相比的。厂卫特务们,在这些海商的家中,查抄出了大量的资产。

    不过相比那些晋商之类的群体,这群海商虽然被查抄了,但下场还不算太差。厂卫查抄了这几百户海商的家产之后,很快就把人给放出去了,同时还留下了一部分钱给他们。

    一群海商骂骂咧咧,狗皇帝简直就是土匪。

    不过同时也庆幸,自己捡回来了一条小命。而且勉强还能接受的是,狗皇帝给他们留下了大约十分之一的家产。

    至于其他九成的家产,朝廷给出的解释是——补足逃税。

    东南海商的下场应该说是比较好的,没有被流放,也没有被砍了脑袋,甚至还有钱留给他们。

    这些海商过去也承担着一个解决社会通缩的问题,他们有他们的社会职能,必然也是有人来做这个事情的,就像是盗墓贼一样。至于卖国也说不上,只是和欧洲人进行贸易而已。

    当然朱由校要把他们砍了也没问题,不过却是没有把事情做绝,还是放了这些海商一马,但是他们拥有富可敌国的财富,却是朱由校不能容许的,这意味着这些海商可能会因为个人享受,挥霍掉大量的民力。

    经过一番统计,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果。

    这几百户海商一共被查出了白银将近2亿两,不过在资产方面要比江南的那群金融寡头要少很多。不过在土地方面,反倒还更多。这些海商赚了钱之后,商业方面并没有江南金融寡头那样手伸得那么长,但在土地兼并方面一点也不逊色。

    朱由校经过这次‘追税’行动,又发了一波横财,同时又在贫富差距的尖头削了一刀。

    在查抄了这些海商大部分的家产之后,朱由校又下旨开放了远洋贸易,民资同样可以从事远洋贸易活动,不再由官方对远洋贸易进行垄断。

第468章 废除银本位() 
随着大明全境都快要完成改革,朱由校的一个长期的想法,终于是有了可以实现的条件,那就是废除银本位。

    中国长期以来都是一个以黄金为货币的国家,明代是因为贸易的中断,导致输入中国本土的黄金减少,加上死人带入地下的黄金估计也不少,就说蒙古的成吉思汗,死后估计带了大量黄金到地底下。

    没有足够的黄金流通,市场上严重通缩,这才让中国开始使用白银作为货币。一开始明王朝是不承认白银这个货币的,但民间大量使用了,于是最后也就开始用白银了。

    明王朝真正将白银纳入税收体系的时间也不长,也就是张居正时期而已。

    但有一个问题就是,南美洲的白银太多了。

    现在欧洲人和大明贸易,大量的使用这些白银,这在朱由校看来就是明抢么!就是用一堆白银这种工业原材料,大量换区大明老百姓生产的商品,实在是不划算。

    此前没有完成改革,朱由校又担心推出金本位,损害到普通百姓的利益。这会改革已经完成了大部分,天启宝钞已经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流通,就差一个西南地区。

    这个时候的大明,是有条件推行金本位的。首先是南非地区的金矿,让大明每年都可以获得大量黄金,同时在外东北地区的黄金开采活动也是大量展开。现在大明官方每年获得的黄金就数量众多了。

    这时候废除银本位,也有足够的黄金支撑天启宝钞的面值。

    实际上不需要黄金支撑都没太大问题,只要天启宝钞是官方发行认可的货币,并且不要把钞票印不值钱了。

    而大明作为一个贸易顺差国,就算是对外兑换黄金,天启宝钞与黄金挂钩,采取金本位制度,也不会导致黄金外流。

    最重要的是,采取了金本位之后,欧洲人就没办法通过从南美洲掠夺白银,来大量换取中国的商品,只能向中国输出原材料粮食之类的东西来换取商品。

    到时候欧洲人要黄金没有黄金,要工业商品又没有什么工业商品,他们拿什么钱去搞工业化?

    搞了工业化,也只能在本国卖一卖,最多靠关税保护,但要想把商品卖出去,技术上比不上中国,人工成本方面也比不上啊!卖出去基本上不现实,国际市场肯定是大明掌控的。

    想想后世的中国为了工业化,是吃了多少苦头才搞出来的。

    那些欧洲人以后没有什么可以抢劫的目标,又没什么商品可以输出换到钱,同时文化又不先进,劳动力也不充沛,他们拿什么搞工业化?

    就是把理论图纸都摆在他们面前,他们顶多造点蒸汽机嘛!想要工业化完全不现实,要搞出一个工业体系更是天荒夜谈。朱由校重生前欧洲人可以搞出现代文明,那是因为中国缺席的原因,才让他们拥有了充沛的时间进行发展,但实际上欧洲人的发展速度还是比较慢的,磨磨蹭蹭了三百年才发展到了铁甲舰的时代。

    所以这个时候朱由校也不禁止民资参与远洋贸易了,民资参与到远洋贸易之中,关税就可以提高很多,对外贸易的效率也会有极大的提高。

    至于朝廷主要负责海上安保就行了,当然国有的远洋贸易船队也还是要继续运营的。

    在农业全球化时代,中国参与到全球贸易当中确实感觉有点不划算,因为蛮夷没什么民用商品输入到中国,也就是一些奇珍之类的东西,那也是富人玩的。但如今大明有了蒸汽机,工业革命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

    工业时代已经来了,那些蛮夷的市场也是可以的,同时从那些蛮夷那里获得大量原材料。

    前提是大明不能在贸易中吃亏了,采用银本位就吃亏得很。

    所以天启十五年朱由校下令银行入驻西南各省,同时在西南各省发行流通天启宝钞,废止现银交易。

    纸币的流通,未必要和改革一起。纸币也可以先流通过去,把民间的白银兑换得差不多了再废除银本位,朝廷并不会损失什么。

    只是把和天启宝钞挂钩的贵金属,从白银换成了黄金。

    这个政策,一直拖到了秋收之后,才执行了下去。

    天启十五年十月,大明中央银行正式宣布:废除银本位,白银不再作为货币使用,天启宝钞与黄金挂钩。

    政策一出,白银从贵金属变成了工业原材料,与天启宝钞的兑换比率,从原本的1:1,下跌到了3:1,白银直接贬值了三倍。

    但是持有天启宝钞的人,并未受到什么影响。天启宝钞与黄金的兑换比率,则维持在10:1的汇率。

    相当于白银与黄金的汇率,变成了30:1,而原先是10:1左右。

    政策一出,普通老百姓受到的影响并不大。当然也有一些普通百姓,此前不太相信天启宝钞,手里还留着一些白银,结果脸都直接黑了。不过这样的群体并不是太多,真正黑了脸的是很多大户人家。

    不相信天启宝钞的大户人家太多了,很多大户人家十几万两白银藏在金库里发霉,反正一时半会也不急着用,感觉天启宝钞以后可能会贬值,如同此前大明发型的宝钞一样贬得一文不值,所以对天启宝钞极度不信任。

    结果政策一宣布,手上的财富缩水成了原先的三分之一。

    一些潜在的流动性被这个政策给废除了,天启宝钞则增加了货币供应量,通过大量的贷款向市场供应货币,所以废除白银的货币属性,并没有造成任何的经济问题。大明的经济,在天启十五年底,依旧非常的繁荣,到处都是施工现场,工厂也依旧十分忙碌。

    外贸方面则受到了一些影响,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很快就傻眼,发现他们的白银在大明买不了多少东西了。

    这导致贸易量急剧下降,不过对大明的经济影响不大,本身大明就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而欧洲市场实际上并不大,过去欧洲人与大明的贸易的作用就是输入流动性,但现在天启宝钞解决了流动性的问题,通货紧缩的情况并不存在,欧洲人与大明的贸易,已经失去了这个金融职能。

    当然黄金还是值钱的,西班牙人手上还是有不少黄金的。

    大明这边废除了白银的货币属性,马上也影响到了欧洲的货币汇率,白银价格同样也出现了一**跌。大明这个生产型帝国的影响力,还是很强悍的。如果大明不是一个生产中心,那么即便是废除了白银的货币属性,欧洲人也照样自己玩自己的,并不会受到什么影响。

第469章 贸易、移民() 
天启宝钞,本质上是一个以信用为支撑的纸笔,与黄金挂钩只是一种过渡性的手段,未来天启宝钞也不需要与黄金挂钩,依靠帝国的信用就可以支撑纸币的价值。

    至于这个过度,实际上也没有任何问题。毕竟大明是一个生产型帝国,是一个贸易顺差国,持续的贸易只会让贵金属源源不断的涌入大明境内,而不是流失到海外去。

    而且这个时代的大明,并没有资本抽逃的问题。

    资本抽逃能逃到哪里?

    四面八方不是蛮夷就是藩国,难道那些资本还能抽逃到蛮夷之地?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蛮夷国家对于那些民间资本来说两眼抹黑,而且又很落后,法律上也得不到保护等等问题都是存在的。

    至于在那些藩国的投资,直接用天启宝钞就可以了。

    大明对外的黄金兑换,也不是无脑的就给你换,数额太大将会进行审查,朱由校逐渐完善了这方面的制度。任何民间资本试图抽逃投敌,那就先清算一顿,反正收税收得让他们爽歪歪,就和后世美国一样。

    当然大明不是美国,很多东西是不能学的。

    至于那些资本到海外殖民地的投资,同样也是通用天启宝钞的,那些海外殖民地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