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3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吃饭这个基本要求之上,就是要保障老百姓的吃菜、居住、交通等问题。同时在发生灾害的时候,地方政府也要组织公安、武警抢险救灾,并且对受灾百姓进行妥善安置,钱不够可以向朝廷要,人不够可以直接抽调军队支援。

    朝廷就像是家长,老百姓就像是孩子,家长有责任养活孩子,这是最基本的责任。而不是说孩子多了养不活就杀婴,那简直就是无道、无能。

    只要此次大明全面完成改革,再穷的地方都不会出现饿死人的问题,都不会再出现吃不上饭的问题。

    而且消除贫困,也是朝廷对地方政府的要求。

    什么贫困县、贫困乡镇、村庄也很好解决,那就是移民。一个地方会穷困,无非就是两个原因,要么是人多地少,要么就是交通不便,没有其他问题了。

    第一个问题,也包含地多但土地贫瘠的情况,第二个问题则可以分为修路就能解决的,以及修路成本太高的。

    第一个问题很好解决,此前野猪皮作乱,东北几乎被杀空了,西北又进行了扩张,耕地资源在本土就有所上升,尽管西北的土地,很多是不适宜耕种的,并不能容纳太多的移民,但东北却是可以容纳不少移民的。

    另外一个就是朝廷在各省,查抄了很多耕地,面积大的地方成立国营农场,面积小而零散的则直接以低价卖给自耕农,或者是直接分给移民。

    同时还有南洋、澳洲、北美洲这些移民地。

    土地少而贫困,直接移民一部分人口出去,土地就够养活当地的老百姓了。移民出去的也可以获得土地,或者成为工人,完成资源配置后,也可以很快摆脱贫困。

    而第二种情况,则可以由地方政府和朝廷出钱修路,或者通过移民手段,又或者两者兼用。

    大明此次改革,本质目的一方面是保障老百姓的生存,一方面则是尽量消除贫困,一方面则是普及基础教育,以及配套中高级教育,让每一个孩子未来都有上升的渠道。

    在以资源配置、基础设施为主要消除贫困的措施的同时,又通过打击特权阶级,斩断非法利益输送脐带,确保贫富差距不会进一步的扩大。

    同时在天启十六年,朱由校又和内阁商定了全面取消盐税的政策,发展到这个阶段,税收的方式已经不需要通过食盐来获取了,盐税的存在已经阻碍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经是违背生产力发展的东西了。

    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一些东西终究是要被淘汰的。

    当然盐税是被取消了,但是经营方面还是以国企为主导地位,从而保障老百姓的吃盐问题。

    当然盐税这个东西是取消了,但是这个税种实际上被煤炭的税收给取代了。在农业时代人要吃盐,是最基本的需求,所以可以通过食盐收税。生产力提高了,蒸汽机开始大量应用,煤炭就取代了食盐的税收作用。

    这种税种,在后世同样存在,只不过变成了石油。

    ps:最近夏某人在三开,累成死狗,更新不太稳定,大家见谅。

第298章: 蒙古局势() 
    皇帝要出京避暑,群臣自然是不太同意的。 不过皇帝态度坚决,他们也没什么办法。只能同意让皇帝去承德避暑。

    好在皇帝出行较节俭,排场并不大。不像隋炀帝杨广那样,出个游还要什么‘豪华游轮’,也不需要人们开凿什么运河。

    总的是不用担心皇帝出游搞得民怨沸腾、财政枯竭。

    再则此时大明的人口和生产力,也隋代时期高很多。隋代主要是人口较少,人均资源较多,所以隋代粮食多得放在粮仓里烂,也和税收高有点关系,毕竟那个年代战乱不断,对平民的税收都是较高的。

    朱由校这次去承德,唯一带得较多的是军队,有三个步兵师和两个骑兵师跟随他前往承德。

    武百官当然也是要去的,基本是把行政心暂时搬到了承德。

    到了承德的这个皇帝口的所谓避暑山庄后,几乎所有官员都被惊呆了,不是太豪华了,而是太low逼了。

    那设施简陋得,只是能住而已。

    什么花园啊!亭台楼阁啊!根本没有几个。当然景色还是不错的。

    到了承德,皇帝天天打棍球(明代皇室的运动,后来被西方人学去弄成了高尔夫球)、骑马、钓鱼。还和皇后、贵妃们开了个菜地种菜,日子倒是过得悠然自得。

    当然朝政方面朱由校自然也不会荒废了,每天还是会处理朝政的。不过当前需要他处理的,也是那些较大的事情。

    至于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内阁能处理了。

    “启禀陛下,蒙古大使馆前几日送来了几匹宝马给您,同时希望大明向他们重新开放武器装备方面的出售,并且愿意以更多的战马换取。”沈潅对朱由校汇报道。

    “蒙古人估计也被打怕了,他们要高价买卖给他们!不过数量不要太多,每年5000具铁甲和5000把武器,这是最大的量了。”朱由校看了看地图的蒙古,然后做出了决定。

    林丹汗确实是被打怕了,但也不得不防。要是这家伙脑子一热不好好的过日子,装备卖太多了也是个麻烦。

    而且算是林丹汗想要安心过日子,朱由校也不想和他安心过日子。只等大明对当前所控制的草原地区彻底消化之后,可以将这个模式彻底普及到草原地区,到时候林丹汗要被他一脚踢开,从而彻底解决蒙古方面对关内的威胁。

    林丹汗战败已经一年多了,草原的格局确实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莫被蒙古又脱离了林丹汗的统治,同时林丹汗还丢掉了王城,以及众多草场。在蒙古各部的威信也一落千丈。

    这个时候的林丹汗,急需对蒙古势力进行进一步的整合。

    站在林丹汗身边的则是蒙古的大贵族,相之下,那些小贵族则有些期盼大明能够打过去了。

    大明的对蒙政策,最大的收益者是那些蒙古小贵族。而林丹汗和那些大贵族的统治利益则受到了很大的损害。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贵族倒是团结在了林丹汗身边。

    主要是大明的对蒙政策,没有大贵族的一席之地,一个蒙古贵族最多只能统治一千户蒙古牧民。

    而对于那些大贵族来说,哪个手下没有万户的蒙古牧民家庭?

    林丹汗为了要想整合资源,必须先提振一下一下武力,此前被大明击败,林丹汗的力量已经元气大伤。

    不过在工业落后的草原,大明的精良装备显然是一剂猛药,能够迅速打开局面。所以林丹汗便开始装怂,先弄到武器装备再说。

    在这样的想法之下,林丹汗要求重开武器装备的贸易。

    不过朱由校的决定,既让林丹汗有些高兴,又有些失望。武器装备贸易虽然重新开启了,数量却是此前减少了一半。

    当然算是减少了一半,也能对蒙古骑兵的战斗力有很大的提升了。

    不过此时林丹汗也不敢去招惹大明,大明的骑兵战斗力实在恐怖,到现在都是心有余悸。

    用战马换装备,尽管有些饮鸩止渴,但也是没办法了。毕竟此时大明已经不需要从他们那里获取战马了,在大明治下的十几万蒙古人能为大明提供不少战马,何况还有数个大型的军马场成立。

    林丹汗拿到武器装备之后,第一个做的是扫荡那些不听话的小部落,这些部落在他战败之后,已经越来越不听话了,而且还整天想着要去大明过好日子,实在忍无可忍。

    也难怪那些小部落的贵族不羡慕,那些在大明治下的蒙古人以及蒙古贵族,经过一年的休养生息之后,日子以及过得不错了。

    普通牧民因为大明朝廷的补贴政策,建立了坚固的羊圈,并且随着草原的煤炭开采,这些牧民都能买到煤炭在冬季为羊圈加温取暖,冬天里被冻死的牛羊大大减少。

    同时因为不用追逐水草,到处奔波的日子也结束了。一个个牧民纷纷建起了蒙古包,开始过悠然自得的放牧生活。而且在物质也逐渐丰富起来,特别是秋天卖掉一些牛羊和羊毛之后,他们买到了茶叶、大米、瓷器、棉布、蔗糖等等商。

    这是以前那些蒙古牧民想都不敢想的日子,很多玩意都是只有贵族才能享有的。

    而那些蒙古贵族的日子更好过了,一个个秋天卖了牛羊,拿了银子涌入了京师消费去了。

    京师的红灯区在这年冬天,迎来了不少流连忘返的蒙古贵族。这些红灯区此时是吃喝玩乐一条龙,真的是花花世界。

    这仅仅是第一年,这些蒙古贵族们的钱还不是太多,加这些蒙古人又不太懂存钱和节约花销什么的,不少蒙古贵族很快潇洒没钱了,但却彻底的尝到了甜头。

    尝到了甜头的蒙古贵族们,开始极力拥护大明当前的对蒙统治。而普通蒙古牧民同样也拥护当前大明的政策,他们主要是尝到了战争红利和市场化的甜头。

    毕竟对蒙战争过后,草原都是抢来的。投降大明的蒙古人也不是太多,一个个蒙古牧民分到的草场可不少,人均资源去了。同时生产方式也因为定居了下来,生产出的财富也增多了,再市场化一下,不仅牧民日子过得更好了,蒙古贵族的日子也过得更好了。

    这样的好日子主要是建立在人均资源的,如果这些蒙古人人口不断繁衍,过不了几十年日子又不好过了,到时候养不活人又得作乱。所以朱由校制定了草场继承法,每个5000大的蒙古牧民草场,只能给继承给长子。如果儿子生多了,大明官方进行安置成工业人口什么的。

    朱由校到了承德后,又下令在草原成立了给蒙古孩子学三年的学堂,不过这些学堂教的都是汉语。

    那些无法继承草场的蒙古孩子学会了汉语和一些简单的汉字后,则会被安排去当学徒什么的,长大了便可以融入城镇成为工人。

    同时这些经过汉化的蒙古孩子,还可以参军成为军人。当然也可以出家当僧人,在朱由校的邀请下,乌思藏方面的黄教已经专门派出了几个活佛到草原的明统区传教去了。

    黄教本身在这些蒙古人很有市场,在朝廷的支持下,一座座黄教寺庙在草原建设了起来。

    出家、参军、当工人,这些出路能很好的消化掉蒙古的过剩人口,从而使得大家都有口饭吃,日子能继续过下去。相投靠大明的这些蒙古人的滋润日子,明统区之外的蒙古人日子不是那么好过了。

    林丹汗开始持续的集权、整合资源,一些小部落被欺负得简直不要不要的。

    本来自  :///html28/28089/index

第299章: 终极版东亚模式() 
    林丹汗的动作,朱由校自然是察觉到了。

    “林丹汗残暴不仁,欺压普通蒙古部落,这是一个继续修理林丹汗的好借口啊!”朱由校立即意识到了一个好机会。

    不过想想还是算了,大明暂时对占领的草原还没有完全消化,而且现在天灾频发,国力还是先用在内部建设,以增强抗灾能力。

    等局势缓和一些了,再修理林丹汗也不迟。

    不过林丹汗的种种动作还是引起了朱由校的警惕,他在承德开了一个最高统帅部会议。

    “我们当前骑兵部队还是太少了,如果林丹汗整合了草原的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