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3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大明的商品开始在国内外都拥有了极为广阔的销路,特别是在国外,以及大明成功打开了印度市场的时候。

    现在的问题,反倒变成了原材料供应不足。于是在天启十五年,棉花等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了一波。

    尽管棉花价格上涨,拉高了纺织品价格。但是这样的价格,在海外市场依旧拥有强大的竞争力。棉花价格之所以会上涨,主要是因为厂家争抢原材料所导致的。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有力的推动了大明的棉花种植业,黄河流域三角洲地带,和西域的棉花种植区,棉农们收入随之上涨。

    与此同时,国营资本也在大量进入轻工业领域。

    特别是消灭了江南那些财阀之后,获得了大量的资源,这些资源此时都注入了国有企业,在天启十五年基本上已经完成重组。

    朱由校灭掉的江南资本财阀,本质上就是一种官僚买办资本,也是资本主义最丑陋、最低级、最血腥、最残忍、最野蛮、最贪婪、最卑鄙无耻、最令人作呕的一种。因为它是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世界历史上,所有资本主义初级阶段都是这样肮脏、可耻、令人作呕。

    明末作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萌芽的另外一个含义就是初级。

    了解了初级资本主义的本质,就能想明白大明为什么会灭亡了。让一群野蛮、残忍、贪婪、无耻、低级的资本家掌控社会资源,这完全就是在找死。

    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则是民族主义资本和国家主义资本,此时朱由校发展的实际上就是民族主义资本和国家主义资本。

    大明的国营资本财团,就是一个流淌着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血液的资本模式,也是资本主义的高级形态。在原有的历史上,德国人走的就是这么一条道路。同时后世的中国,实际上也走这条道路。

    明末的资本主义,也许称之为官僚买办资本并不合适,但是官僚资本的定性是绝对不会错的,东林党就是这些官僚资本扶持起来的政治官僚势力,东林党的官员很多都是商人子弟,家里钱一大堆,自然不用贪污,表面上看起来确实是一股清流,然而本质上却是官僚资本的代言人,相比贪官的危害更加恐怖。

    随着这些官僚资本主义被朱由校清算,朝廷也获得了大量的资源,随着这些资源与国企重组,国企的业务在天启十五年已经全面进入了南方各省,特别是在江南地区。

    大明的轻重工业,在天启十五年齐头并进,产生了强大的经济活力。而对于原材料的需求,确实也是十分巨大的。

    天启十五年大明在西域的扩张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已经把移民的步伐迈进到了西亚草原,在后世的哈萨克斯坦境内也发展了灌溉农业,大量种植棉花,西域和西亚草原上种植的棉花,通过铁路运回了关内。特别是随着棉花价格上涨,加上朝廷给棉农们发放的生产补贴,棉农收入非常可观。

    同时在蒙古草原,草原牧业也发展得非常不错,蒙古牧民已经全部定居了下来,不再是采取游牧的方式生活,同样的蒙古这个过去的军事贸易集团,此时也完全消亡了,变成了纯粹的放牧民族,自然也就不需要军事了。

    蒙古牧民每年能为大明产出大量的原材料,羊毛、皮革等等,从而换取到大明的商品、粮食,受灾的时候还有大明官方的救助,日子是过得很安稳了。而且这个模式能够很好的持续下去,因为蒙古的人口得到了有效控制,朱由校在蒙古推广黄教收效甚好。

    人口得到控制,意味着蒙古牧民的牧场是够用的,不会因为人口的增长而变得草场不足。

    同时大明在澳洲,也开辟了大量的牧场,同样产出了大量的羊毛、皮革。而在澳洲东南部,还有小麦种植业,如今的澳洲经过多年的移民,开发上面已经初具规模。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原材料生产活动也在加速扩张。

    东南亚地区,则是一个被大明深度殖民的地区,这里也因为大量大明百姓的开发,种植了越来越庞大的热带经济作物,同样为大明的工业生产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资源。

    一个庞大的分工体系已经逐渐产生,本土北方以重工业为主,南方以轻工业为主。而在农业生产方面,又分生产商品粮、牧业、棉花等经济作物的地区,全国经济基本上完成分工生产,不过这个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同时与外部的分工,则是大明提供工业商品,而其他国家为大明提供原材料、贵金属等等财富。

    大明用可以快速制造的工业商品,换取到了更多的原材料和其他需要付出更多劳动才能生产出来的商品,整体财富就变多了。

    只不过现在大明,正处于一种政策的摇摆阶段。朱由校迟迟没有做出最终的选择,到底是选择自力更生,还是殖民掠夺。

    两者各有各的优点、缺点。

    在殖民掠夺的道路上,朱由校已经跨出脚步了,对东南亚的殖民,对印度的殖民。东南亚各岛屿已经被大明完全殖民了,而印度则是被大明半殖民的节奏。

    不可否认的是,殖民带来了丰厚的利益。

    让大明可以踩着其他民族的脑袋,来平息自己的内部矛盾,让自己的工业发展注入更强大的动力。

    但缺点显然也是很明显的,一旦掠夺成性,必将会养成民族惰性,最重自己把自己玩崩。而且殖民必然伴随着反抗,世界也会变得很不安宁。也就是大明在东南亚殖民得比较彻底,东南亚猴子被残酷镇压和集中改造,已经被逐渐培养成大明的奴仆种族,反扑成功率基本为零,东南亚猴子的基因、文化注定他们就算是反扑,也不可能会成功。

    而在印度,印度人比较低能,对于大明的殖民,同样也没有太强的反抗能力,和东南亚土著一样菜鸡,镇压起来也容易。而且目前大明也没有直接对印度进行殖民,而是采取半殖民的模式,也没怎么和印度人直接接触。

    而在澳洲虽然也算是殖民,但更多的是移民,建立的是一个和大明没有什么制度差别的海外省份。澳洲土著则是通过包身工的模式,让他们只需要两三代人就可以融入到社会。因为澳洲土著数量也不是很多,而且澳洲土著的性格也不是很残暴,所以选择将那些土著融合进来。

    美洲地区则是纯粹的移民,对北美的野蛮土著,则是采取驱逐的方式。

    如果大明殖民掠夺全球,同样也会破坏了传统的朝贡制度。而且对于华夏民族来说,作为一个生产型帝国,完全不需要通过殖民来实现富裕,自己搞生产就可以实现富裕了。

    所以目前对于朱由校来说,他所犹豫不决的,无非就是朝贡体系、殖民体系的选择。作为一个重生者,朱由校明白殖民体系和冷战时期的协约体系,并不能真正的给世界带去和平,这都是被历史证明是一种失败的体系。

    而中国历史上所采取的朝贡体系,体系内则比较安定。只要中国这个宗主国还强大的时候,那些小国通常就是发生一些政变,但不会遭到外部侵略灭亡。然而宗主国一旦衰弱,体系内的藩国纷纷被侵略者颠覆,各种各样的战争就出现了。

    如果要让世界和平,就要选择朝贡体系。

    朝贡体系的本质,就是厚往薄来,但条件是进入这个体系的国家,必须承认中国这个大哥,并且不再发展军事等等。中国作为大哥,则保障那些藩国的稳定,经济出现困难的时候也会拉他们一把。

    西方人的殖民体系,则是厚来薄往、掠夺成性,并使用武力进行镇压。

    此前朱由校之所以会在殖民体系上迈出脚步,实在是因为之前快要穷疯了,加上又发展了先进军事力量,所以一时没收住手,就把东南亚和印度给殖民了。

    不过在朝贡体系方面,朱由校同样也有建树。朝鲜半岛、中南半岛此时就处于大明的朝贡体系之内。尽管大明也在掠夺朝鲜半岛和中南半岛的资源,但却是通过贸易,同时又在帮助朝鲜半岛、中南半岛国家开发资源、修建道路等等,让他们能够产出更多的初级产品和大明交换商品,大明掠夺他们的资源,起码是付了钱的,并没有明抢。

    之所以如此,主要也是因为朝鲜半岛、中南半岛此前也是属于大明的朝贡体系,朱由校也不好把事情做得太过分了。

    理智和长远角度考虑,大明显然不能继续再搞殖民体系了。但是从短期利益上考虑,殖民体系却是蕴含着暴利,而且大明的军事技术疯狂突进,镇压全球貌似都不是太大的问题。

第478章:全球帝国殖民模式() 
就在朱由校摇摆不定的时候,他翻出了《资治通鉴》看了起来,很多东西看过之后,让朱由校猛然惊醒。

    朱由校发现,自己正在陷入一个政治正确和自然正确的选择之中。

    民族团结是一种政治正确,而民族冲突,则是一种自然正确。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纵观人类历史,实际上就是一场民族冲突的历史,就像是是《动物世界》一样。

    “生产力与经济发展不仅使得工人与资本家长期斗争之后地位提升,同样适用于各人种之间的关系。”朱由校突然领悟了,发现地球上各个种族之间的关系,也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走向相应的文明。

    生产力越落后的时代,种族之间的冲突就越残酷,往往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屠杀行为,地球上的人种,无非就是分为棕色人种、黑色人种、白色人种,以及原种人,或者叫所谓的黄种人。

    其中在地球历史上长期活跃在顶级的,就是棕色人种、白色人种、原种人,黑人则因为太过落后,一直没有登上历史舞台。

    棕色人种最为残暴,匈奴、蒙古、日本、野猪皮这些都是属于棕色人种的范畴,在生产力比较低级的历史阶段,他们凭借着残暴这一优势,数次击败华夏的原种人,以及欧洲的白种人。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棕色人种被历史所淘汰,退出历史舞台,沦为打酱油的存在。这时候没那么残暴,但道德水平同样没那么高的白种人登上历史舞台,对世界展开殖民。而这一阶段,最高级的原种人又被最低级的棕色人种压制到了历史低谷。

    而当生产力进一步的提高,华夏的原种人的优势就发挥了出来,最擅长生产的华夏原种人开始重新登上历史舞台,并且逐渐取得优势,进而推动世界各民族,以更为文明、和平的方式相处。

    朱由校回顾了一下重生前的历史发展轨迹,突然领悟到生产力在这其中所发挥的重大因素。

    这和工人争取权益、民主是一个道理,都是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结果,而不是民主带来了生产力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换而言之,世界的和平,也是生产力的进步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而不是先有了世界和平,才有了世界生产力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华夏民族的道德水平,在世界各民族之中确实是唯一比较高尚的,然而在历史上,华夏民族也因为这种高尚,一厢情愿的求民族团结,付出过诸多惨痛的代价。

    例如曹魏收留满族,结果导致五胡乱华。梁武帝收留了满族侯景,侯景把江南变成了千里白骨。汉朝收留了匈奴,匈奴首领刘渊灭亡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