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3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不断的吸纳全世界的黄金,然后随着丧葬制度又把黄金带入地下。

    当欧洲香料紧缺的时候,就催生出了海盗这个职业。而当中国货币紧缩的时候,又催生出盗墓贼这个职业。

    如今大明正在进行工业革命,这个模式也就产生了变化。

    大明需要大量的工业原材料来维持工业的运转,而印度恰恰是一个天然原材料产量极为丰富的地区。

    大明如今和印度的贸易方式,就是用工业商品大量交换印度的工业原材料,同时还有香料。

    然后把大量的工业原材料运回本土再生产工业产品,同时将一部分的香料运回本土销售,还有一部分的香料则是往欧洲运输。

    大明和欧洲的贸易,现在变成了大明也派出商船前往欧洲,每年成群结队的商船队前往欧洲两次,然后在葡萄牙进行贸易结算。

    大明的商船前往欧洲,在天启十五年已经是第二个年头了。这给葡萄牙人带去了巨大的商业机遇,葡萄牙人将欧洲的商品集中过来和大明的商船队进行贸易,然后再把大明的商品卖到欧洲各国,从中赚取了不少差价。

    欧洲人和大明的贸易,主要的交换商品就是贵金属,即黄金与白银。不过随着大明将白银的货币功能废除,白银汇率狂降了三倍,白银变得不是那么值钱了。不过黄金依旧值钱,西班牙人在中南美洲每年都能掠夺到大量的黄金和白银。

    同时大明在中东地区也有贸易,与奥斯曼土耳其、波斯帝国的贸易也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大明的商船队,每年也会环绕着非洲大陆贸易一圈,和非洲大陆沿岸的非洲人交换商品,就如同宋代的时候一样。不过非洲人购买力比较低一些,所以输出到非洲的商品很多都是便宜的陶器,回来的时候也没那么多商品可以运输,很多时候就把当地的一些贝壳、木柴之类的玩意拿来压舱了。

    当然非洲人也是有一些值钱的东西的,例如宝石、黄金,还有象牙之类的商品。

    大明在非洲从来不抓捕什么黑奴,显然大明没这个习惯。大明的移民政策和西方殖民者不一样,西方殖民者为了开发新大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所以到处抓捕黑奴,就像是抓捕牲畜一样。

    大明的移民政策则是把本土的人口移民到新大陆去,在新大陆建立一个以汉人为主的生产型殖民地,奴役其他民族的现象并不普遍。

    当然朱由校这个重生者,也带来了一些西方人的糟粕,所以在奴役其他民族方面,还是干了不少的。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不过实在是对那些东南亚猴子没什么好感。如今尽管意识到这是一种殖民糟粕,但大明在东南亚地区的殖民体系已经形成了,朱由校也懒得去取消这个体系。

    大量的远洋商船,首要的任务就是沟通大明本土和海外移民据点,把移民到海外的老百姓需要的商品运输过去,把海外移民地生产的商品运输回来,确保海外移民地区的经济正常运转。

    第二个任务就是贸易,把大明的商品卖到全世界,然后换回大量的贵金属、奇珍异宝,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材料、土特产。

第472章:北美土著对待政策() 
天启十五年对于美洲的移民,又重新恢复了起来,这一年大明向北美洲西海岸再度移民了3万人口。

    这些人口全部都移民到了后世的旧金山,也就是现在大明官方所称之为的‘金山港’附近据点。

    如今大明有大量的远洋商船,移民过程中也能提供足够的船只和比较好的乘坐环境。

    特别是大明的远洋商船当中有一种本土的福船,不过这些福船已经被造得很大了,船上有两三层的船楼,在海上航行的时候确实比较舒适,而西方人的帆船结构,乘坐舒适性方面就有点恶劣。

    运送移民的船只,基本上都是那些福船结构的。

    大量的远洋商船,不仅给北美洲西海岸的移民据点带去了人口,还带去了大量的生产资料,和一些负担社会功能的专业人员,让大明的移民在美洲西海岸建立了一个五脏俱全的移民据点。

    移民到美洲的百姓,都可以获得大片的土地进行耕种,还能领取到官方发放的牛马、农业机械,让他们能够在美洲进行农业生产,而且能够最大效率的进行生产。

    据点里面,也有各种手工业作坊,能够满足日常所需。

    除了没有什么工业之外,移民据点在农业生产上是比较全面的,在农业上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除了种植业,还有养殖业。

    大明的移民在这里种植小麦、棉花,还有蔬菜,同时养殖生猪、鸡鸭鹅、牛羊马匹等等。

    这些移民据点,既有朝廷派遣过去的父母官,也有国企公司。土地都是属于国有的,然后免费承包给个人,不允私自买卖农业用地,避免土地兼并。

    官方机构在这里修建城池、道路、水利等等设施,都是出钱的,老百姓即可以通过耕种土地卖出小麦、棉花等农产品赚钱,也可以到工地上去做工赚钱。

    同时本土则向这里提供各种工业商品,然后将农产品、矿产等资源运回本土。同时这些据点,也陆续发展工业。

    因为采取的行政模式和很土一样,同时在资源的控制上又以国企为主,比国内更加彻底。所以这些海外移民地区同样可以发展工业,大明朝廷就是把这些海外移民地区,当成和本土一样的方式来进行管理,产业的发展同样也可以复制过去。

    只要防止资本主义夺取北美洲,不管北美洲怎么发展,都是属于大明的领土。如果像英国人那样,没有在北美洲防范资本主义,那么就会发生独立运动,让资本家摘了果子。

    因为对北美洲的开发,是以国企为主的。移民过去的大明百姓,除了一部分是职业农民,一个家庭就拥有几百亩的土地之外,其他的基本上都是国企员工。

    国企负责开发北美洲的好处就是,国有资本占据上风,不会给民间资本主义提供可趁之机。

    朝廷在北美洲还拥有军事力量,这些军事力量都是从本土派遣过去的。

    北美洲的军队,都是本土参军的年轻人,训练一段时间之后送往北美洲服役,服役四年之后再乘船回到本土。

    而未来在美洲出生的年轻人服兵役的时候,则是前往大明本土服役,服役结束后再返回美洲本土。

    相当于大明的移民政策,并不是把美洲当成一个殖民地进行掠夺,也不是为了让移民到美洲的老百姓只生产原材料让本土赚钱,而是为了把美洲建立成为一个扩大民族生存空间的居住地。

    这种民族生存空间的扩张,可以让民族体量变得无比巨大。

    在朱由校的预想中,未来大明不仅在本土拥有大片的版图面积和生存空间,同时在北美洲、澳洲也拥有庞大的生存空间,汉人就可以在世界上对其他蛮夷种族拥有绝对的压制力。

    不论是在资源,还是人口,还是生产力等方面,都拥有绝对的压制力。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全世界必然是走向统一的。就如同他重生前的中国,已经表现出了能够使用货币、电网、商品统一全世界的潜力。

    就算是未来或许出现了一些波折,让大明和北美产生分裂,但未来必然会因为文化的同根同源而走向大一统。

    所以此时朱由校制定的对北美洲的移民政策,并不是一种掠夺的政策,而是投入国家资源,对移民地区进行不断建设的一种模式。

    有了国家资源的投入,移民地区的状态就能迅速改善,各种配套设施也都会迅速出现,生存环境就大大改善,如此一来移民就会更加顺利,后面自然就会出现大批自发前往移民地区的本土百姓。

    如果没有国家资源的投入,移民地区就会发展得很慢,各种配套设施也不完善,什么医疗、教育、交通、通信、居住、生产等条件都发展不起来,本土的百姓自然不愿意去海外移民地区谋生。

    这种模式在澳洲已经执行了不少年头了,澳洲的移民数量已经上升到了120万人,并且在澳洲已经建立了十几个城市,同时还建立了一套民用工业体系,同时还有一些钢铁厂等重工业设施。

    此时的澳洲,不少工业产品已经能够在澳洲生产,不需要从本土大老远的运输过去增加澳洲地区的老百姓的购买成本。

    澳洲土著也被大明以包身工的方式融入了社会生产体系,这些包身工的子女同样也享有受教育权力。

    相当于澳洲的这些土著包身工,也只是第一代人是当包身工的。而作为包身工,官府也给予人权保障。第二代的子女接受了教育,就可以成为大明的公民,可以自己选择工作岗位等等。

    那些土著还处于原始社会的阶段,如果不搞包身工模式,根本无法让这些原住民融入到大明的文明世界,毕竟文化、生产力都相差太多了。

    朝廷在澳洲的扩张是没什么毛病的,澳洲地区分裂的可能性也非常低,毕竟大明本土对澳洲的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中间有一个东南亚群岛,那里也是大明控制的,相当于和澳洲是连成一条线。

    移民到澳洲的老百姓也都是汉人,文化、行政制度和本土都是一模一样的,而且朝廷在澳洲这个没有经过开发的土地上,建立起来了一种相比本土更加公平的社会财富分配模式。

    在澳洲不存在土地兼并的问题,土地所有权也全都属于朝廷,只是免费承包给个人生产,但不允许个人买卖这些土地、牧场。

    发展澳洲的主要资本,也都是国家资本。

    不过在北美洲西海岸金山弯地区,这里的形势就相比澳洲要复杂一些了,因为当地有印第安土著。

    或者说是北美土著,和印第安是有点差别的。印第安是美洲所有土著的总称,但美洲原住民实际上是并不是一个民族,而是一群的民族、部落,人种则是以棕色人种为主。

    天启十五年,归来的船队也为朱由校带来了北美西海岸的土著情况。

    大明在北美西海岸金山湾的据点遭到了这些土著的进攻,并且有一个小镇被攻破,牺牲了五百多名百姓,而且全被土著割下了头皮,男女老少无一幸免。事件发生之后,当地的驻守官军对附近的土著进行了清缴,一共杀敌三千余人。

    同时金山官府,也向朱由校呈递了一份对当地土著的调查奏章。

    总结出了土著的三个特点。

    一:土著社会结构落后,处于原始社会阶段,尚未进化到需要奴隶的地步。胜利部落必须把失败部落的男女老幼全部杀绝,他们更看重保持其原始江山“永不变色”。

    其二:便是以割下的头皮数目计算战功,而战功卓著者就成为部落的首领。

    其三:即迁徙性,从无永久领地的概念,要么放弃,要么被别的部落夺占。

    朱由校看完这个奏章之后,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认知有一定的错误,那就是北美洲的土著和中南美洲的印第安人是不太一样的。

    后世很多考古资料发现,印第安人很可能是中国殷商时期战败的一方远渡重洋到美洲建立的文明,并且认为印第安人就是中国人的后裔,而印第安则是‘殷地安’。

    对于这个观点,朱由校是不太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