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3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这样的一个国家,一旦走上发展的正轨。即便之前混乱到了极点,国力衰弱到了冰点,同样也能够通过自身奋斗迅速崛起,重新攀升到世界巅峰,拥有其他民族所不具备的复兴能力,这也是这个民族长命的秘诀。就如同股票,总是有高有低的,走是看走到哪个阶段罢了。

    北方新政各省,以及海外各个殖民地省份,此时都已经基本完成了改革,已经走到了发展的正轨上。

    但是南方各省的百姓此时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朱由校决定继续滚动改革的车轮,碾向那些特权阶级。

    春节过后,蒙古战争也已经进入最后的收尾阶段了。

    一个寒冬过后,蒙古的反抗力量已经衰弱到极点。林丹汗同样也在中亚吹了一个冬季的寒风,蒙古草原他是回不去了,如同丧家之犬一般的被赶了出来。每当想起明军的恐怖战斗力,简直如同挥之不去的梦魇。

    朱由校忙着和内阁敲定改革地区的官员派遣名单,同时将蒙古的军队分批从前线撤了下来,并且开始向湖广、江淮地区派驻。。

第249章:蒙古战争落幕() 
天启十四年,春季。

    草原上再度草长莺飞,青草长满大地。

    大明对蒙战争在这年春季正式落下帷幕,蒙古反抗力量被大明彻底瓦解,只剩下少量蒙古人变成马匪在草原上到处游荡,但因为缺乏群众基础,这些马匪的游击战犹如无根之木,注定将在明军的清缴下迅速枯萎。

    整个草原的生产在开春后有条不紊的开始恢复,朝廷抽调了大量物资前往草原,帮助蒙古牧民恢复生产。

    这些蒙古牧民在漠北分配到的草场更大,每户蒙古牧民分配到的草场都在七千亩以上。主要是这些草场质量很多不如漠南的草场,因为维度更高,牧草产量更低一些。同时有些不太好的草场,牧民分配到的草场面积可能达到上万亩。

    主要是这些蒙古牧民在去年的战乱中死了不少人,尽管老弱妇孺没有死多少,但是青壮死太多了。

    根据一番统计之后,这场战争蒙古草原上的青壮减少了将近四十万,蒙古青壮几乎所剩无几。这四十万之中有大约三十万被明军击毙,还有将近十万蒙古骑兵被林丹汗带往了中亚草原。

    结果导致草原上到处都是寡妇和失去父亲的孩子。这些老弱妇孺,都不算是一户,而是被大明安排在集体牧场生活。

    这种集体牧场,一切生产所需物资朝廷会负责,也由朝廷进行经营管理,经营所得都用于养活这些孤儿寡母。

    同时朝廷首先在这里普及汉化教育,集体农场之中的孩子可以免费进入学校学习,另外朝廷礼部正在抓紧整备各种关于林丹汗和过去蒙古权贵阶级压迫普通蒙古人民的各种黑材料,准备编入历史教材之中,同时蒙古地区将特编一本详细的历史教材。

    汉化教育是肯定要在蒙古草原上推行的,就如同后世的中国,内蒙古很多蒙古族实际上都被汉化了。

    只要不在政策上歧视这些少数民族,认真保障他们的生活稳定,还是可以做到以德服人的。当然,前提是他们接受汉化。要是不接受汉化,朝廷这种以德服人的政策也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只会养出一群白眼狼。

    人和畜生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是万物之灵,拥有反抗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与意识。而畜生是没有这个意识的,他们只会顺应自然。顺应自然的结果,就是崇尚弱肉强食。人一旦崇尚弱肉强食的法则,与畜生是有共性的。

    一个民族的兽性,取决于其文化水平的高低。这个实际上,除了以道家为文化根基的中国之外,其他大部分国家的文化都带有兽性,有的甚至十分强烈。特别是日本,他们的各种漫画里,经常出现冲上弱肉强食的东西。

    施行少数民族汉化,也是对少数民族的一种良性改造。血统什么的,对中国来说历来都不是很重要。可以说中国也是一个民族大熔炉,只要接受汉文化,就算是汉人。

    但从血统上来说,这种民族大熔炉的特性,注定了中国内部百姓必然也是良莠不齐的。因此以中国的国情来说,不可能走西方人那种高福利政策,内部必然形成一个金字塔统治体系。

    反正就是能者上,不能者下,能爬到哪个层次,看自己的竞争力。不管这种竞争力是遗传的也好,还是后天努力的也好。

    这些少数民族融合进来,日后能混到什么层次,也看自己本事。在国家只保障基本生存权以及基本福利的制度下,这种民族融合制度依旧可以持续下去,能够把更多的民族融合进来。

    蒙古人也是大明接下来要融合进来的一批,汉化必须在草原上推行。偏僻的地方可以不管,但是蒙古人口比较集中的城镇之类的,以及人口密集一些的牧区,首先要让汉字与汉语成为日常常用。

    这个目标一旦达成,潜移默化之下,民族文化差异就会渐渐消除,到时候就算是登记的种族与汉族不同,也能够以华夏民族来进行概括,久而久之就又形成了一个以汉文化为主的民族群体。

    所以朝廷在安置那些蒙古人的时候,一点也没有小家子气,更没有搞什么民族歧视。这些普通蒙古牧民,他们的要求实际上也很简单,只要朝廷能让他们的生活比以前在林丹汗和蒙古贵族统治下的时候变得更好,自然也就会拥戴朝廷,自然也就会接受汉化。

    蒙古战争已经落下帷幕,草原上的部队陆续撤回关内、东北、西北。朝廷在蒙古草原上,派驻了三个生产兵团,以及一支戍边部队,同时留下两个骑兵师常驻漠北。

    生产兵团主要集中在漠北西北地区,那里是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同时有大量湖泊、河流、森林,尽管春秋两季比较短促,但还是能够进行农业生产的。

    漠北地区,蒙古人则被安置在了东部草原地区。草场已经被分配了下去,日后蒙古多余的人口,则在经过汉化之后进入城镇变成工业人口。或者进入黄教当和尚,也不会因为草场不够用而发生动乱和战争。

    朝廷如今的这个草原体系一旦定型,将变得比较稳定。而且那些蒙古牧民因为拥有比较庞大的草场,草场也是属于他们个人的。所以这些蒙古牧民在放牧的时候也会珍惜自己的草场,在朝廷的宣传教育下,也不会过度放牧,草原的生态环境也不用怕遭到破坏。

    同时草原上还有很大一片草场被朝廷划为野生动物保护区,这片野生动物保护区是禁止放牧和打猎的,里面还有野马群的存在。

    而以朝廷的财力,安置几十万蒙古牧民,还是比较轻松的。最主要的是,一场战争过后,蒙古人口锐减,明军缴获的牛羊也比较多,这些战利品分配给那些牧民恢复生产也足够了。

    草场分配下去之后,那些蒙古牧民也都对大明产生了拥护。这种新制度下,他们可以在草原上定居生产,不用到处奔波,同样也不需要受到蒙古贵族们的盘剥,更是能畅通无阻的换取到大明的商品,好日子正在朝他们招手。

    得到这些蒙古牧民拥护之下,蒙古草原上的反动势力是不可能再有反扑的可能了。朝廷也开始放心的把军队撤出。

    刚被撤下来的野战军,马上就被大量派驻到了淮河流域与湖广地区。

    随着大批官军南下进入湖广与江淮淮河地区,官场上简直风声鹤唳。头顶上悬着的利剑,随时可能掉下来。。

第450章:湖广改革阻力() 
readx;    天启十四年,春季结束。

    内阁宣布湖广、淮河流域纳入改革。

    这个消息,直接产生了爆炸性的效果。在湖广与淮河地区官场引发了一场大地震。该来的还是来的。

    朝廷刚刚打赢了蒙古战争,将蒙古大汗林丹汗赶出了蒙古草原,天子挟威改革湖广、淮河流域,顿时让一群蠢蠢欲动的势力吓得不敢动弹。

    特别是朝廷宣布这个消息的时候,军队已经通过火车输送到了湖广、淮河流域。其中更是派遣了一个步兵师驻扎凤阳。那里有明王朝的祖陵,是绝对不能乱到那里的。

    铁路已经修到了湖广和淮河流域,可以过去。不过铁路并未跨过长江,长江大桥还没修起来。

    从蒙古撤下来的野战军,直接就投入湖广和淮河地区,也就是安徽、江苏长江北部地区。

    而长江以南,只有湖广全面纳入改革。即湖北、湖南都将这次被纳入改革范围。

    军队一过去,官员也陆续过去了。

    改革是从行政改革率先开始的,与此前其他省份的改革不同的是,这次改革吏部和都察院直接开始查**。

    此时的汉皇党,不是谁都能进的。

    一场官场大地震,直接在湖广和淮河区域产生。大量**官员被揪了出来,被投入了牢狱之中,家产也被朝廷抄没。

    显然这场改革,对于湖广和淮河流域的官员来说,简直就是一个灾难。如今当官的,哪个屁股干净的?

    即便是那些屁股干净的,也是家里有钱的官员,基本上都是经商家庭。这些经商家庭的官员,在改革之后也得卷铺盖滚蛋。

    不过朝廷也不是干净杀绝,对于那些悟性良好,愿意配合朝廷改革,而且也不是贪得那么厉害的官员,朝廷还是予以保留的。毕竟一场改革,也不可能把那里的官员全部都换光了,还是得留下一些保障秩序的。

    所以朝廷一般派遣官员过来,一边查**问题,一边吸纳官员。

    行政改革在军队的坐镇之下,进行得非常顺利。没有哪个官员能够抵抗得了的,他们手上又没有军权,更是不敢明目张胆的造反,只能被朝廷如同捏泥巴一样,想怎么捏就怎么捏。

    不顺眼的滚蛋,顺眼的留下。

    被查出贪腐下狱的,基本上都是肥猪。贪得够肥了,自然是宰了划算,即能够大快人心,又能补充国家财政。

    一阵鸡飞狗跳,百姓拍手称快。

    朝廷派遣的官员到达湖广和淮河地区,很快就让地方行政之风为之一变,官府效率变高了,同样也变得更加清廉了,不过管的事情也多了。官员数量和地方官府可以抽调的武装力量也增加了。

    各种各样的新部门,负责税收的地税、国税,还有教育、水利、民政、森林、农业、工商、交通等等地方部门纷纷成立,这在过去地方是没有这些部门的,地方基本上高度自治,行政成本超低。

    明王朝能够以超低的财政收入维持这个国家不崩盘,主要就是依靠超低的行政成本。

    不过现在朝廷已经不搞那种模式了,而是采取更为精密的行政管理模式,对地方也不再让地方势力进行高度自治了。

    朝廷甚至将手都伸进乡镇级别,这些改革地区都将成立乡镇政府部门。

    地方政府能够抽调的武装力量也就是警察部队和武警部队,同时还能请求守备部队支援。而在这场改革之中,更是有中央军区野战军的坐镇支援。

    朝廷直接抽调了大批的官员和公务员到改革地区,同时还有大批的警察、武警到地方,同时收编当地捕快。

    这些力量到达地方后,第一件做的就是剿匪、扫黑,以确保商业、人员往来安全,以及地方稳定。

    改革一开始还是很顺利的,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