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3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年底到了,又是春节前的繁荣消费来临了。过去一年里,大明新政各省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因为战争而受到影响。

    什么劳民伤财,压根就没有发生。

    日子还是照常的过。钱还是照常的赚。经济持续的平稳发展,没有大起。更不可能有大落。

    年底的时候,消费还是比较不错的。当然没有以前那么繁荣,不过也不算差。如今北方各省不断推行城镇化,大量农民进入城镇打工,加上到处都在建设铁路,就业岗位还是比较充足的,普通百姓的收入大部分没有受到多少影响,反而拉低了贫富差距,收入比很多生意人还要高。

    只不过很多普通百信赚的是辛苦钱,不会肆意的浪费,所以消费的时候不是那么大方,因此市场没有以前经济繁荣的时候那么好。

    不过市场却是扩大了,更多的人口进入了城镇,还是扩大的市场规模。

    年底一到,各种年货又开始变得非常畅销。纺织品在年底可谓是无比畅销,裁缝铺的生意也好得很。不过很多百姓还是习惯自己买棉布回去自己做衣服,这个年代女红是妇女的基本手艺活,基本上大部分妇女都会。

    裘皮衣之类的高档服装,却不如往年畅销,爆发的商人不多了,市场没那么多的偏财砸出来。

    来自南洋和檀香山的蔗糖,价格还是那样,但是相比以前的天启宝钞币值,却是便宜了一些。

    还有来自中南半岛的大米,南洋的香料、水果。来自镇东省的渔产、鱼罐头。

    还有一些来自印度和美洲的年货。

    走在市场里的顾绛,发现今年比起去年来说,年货品种又丰富了一些。而北方各新政省份的民生,也比去年来说持续改善。最为直观的就是收入增加,而很多工业化善品价格却没有多少提升,随着收入增加的自然还有农产品价格,毕竟农场品是消耗品,而且生产力目前也就是那样。

    不过农业生产力的提高速度,却是让游历了一年的顾绛感到很震惊。北方各省经过这些年持续不断的投入资金修建水利设施,农业产量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很多地方的农业产量因为灌溉设施的完善,得以成倍的上升。

    同时北方各省在肥料的应用规模上也变得很普遍。大部分是在使用农家肥,但是有些地方已经开始使一些化肥了。

    随着铁路的出现。此时大明不仅开始大量生产水泥,还开始开采磷矿,以制造磷肥,不过产量不高,只是小规模在使用。

    另外在农业机械上,北方各省也变得比较普遍。特别是那些农业公司,大量普及了收割机、播种机之类的农机。虽然大部分都是使用畜力,但是效率却是有了不小的提高。

    最为惊人的还是铁路,使得沿线的粮食能够被快速运到销售地。过去一年都在东北游历的顾绛,亲眼看到大量粮食和木材通过铁路运进关内,很多地区也因为铁路的开通而繁荣起来。

    特别是那些因为修建铁路而建设的仓库,很多铁路工人就留在了那些仓库附近,形成了一座座新的城镇。

    顾绛发现一个很大的地域差别,东北地区基本上没有什么农村自然经济,只有商品经济的存在。

    同时东北地区高度城镇化。农业人口基本上都是按照个人最大生产效率来进行农业生产。

    这里是农机普及最为普遍的地区,基本上到处农业生产能用上农机的都用上了农机。一个农民在东北拥有几百亩土地是很正常的现象。

    在这里农民只有多得种不过来的土地,同时东北农业又是以农业公司为主导的生产模式。

    这里的农业公司受到朝廷的生产安排。大部分土地用于生产商品粮和私用玉米这些农作物。

    吉林和黑龙江地区,则种上了成片成片的大豆。还有一些玉米。

    东北地区和关内省份不同的原因显然是因为移民,朝廷在安排这些移民的时候,就没有打算搞出农村自然经济。农业人口都是按照最大的个人生产效率来进行安排,除此之外其他人口就从事工业和其他原材料生产。

    上千万东北百姓,如今民生非常良好。因为拥有充足的资源和高度的城镇化,百姓收入基本上都能达到标准水平,而且马匹被大量使用,到处都是马车的踪迹,农业人口更是家家户户都养了马。

    马车加上火车。运输效率很高。

    还有源源不断的新移民来到东北,而且不少直接做火车来的。朝廷帮忙出的车费,来到东北之后还有一系列的安置政策,可以选择务工,也可以选择自己去开垦农场,政府会分给土地。

    一般情况下,务工没什么风险,而且收入稳定。而开垦农场,则比较劳累,也存在一点风险,不过度过开始阶段之后,就是一个小农场主,如果是在黑龙江那种比较冷的地方,一户分配到的土地起码三百亩以上,越往北分配到的土地越多。

    东北地区最大的特色还是国营农场、牧场很多,有些是国企经营的,有的则是生产兵团经营的。不过天启十三年不少生产兵团被抽调到蒙古作战了,农业生产都委托给了国营企业。

    这些国营农场和牧场,大多数都是生产商品粮和养马的。通过经营那些军马场,朝廷已经摆脱了战马需要依赖外部的历史。不过朝廷的骑兵数量一直都是维持在十万人,并没有继续上升。

    而朝廷、地方官府与国企,还在不断的建设东北的基础设施,持续改善着民生。东北地区的民生,完全不比江南百姓差,甚至还要更好。

    来到东北之后,顾绛才明白朝廷如何维持那么庞大的建设规模,这种模式无非就是以东北等商品粮产区集中生产商品粮,而且是高度商品化的生产,农业劳动力效率发挥到最高,每个农业人口都声产生出大量的商品粮。

    然后供应那些非农业人口的消耗,非农业人口则通过工业来获得收入,总的来说就是一种分工政策,让生产和建设都变得更加专业化。通过发展技术,提高人们的商品生产效率。

    江南地区的百姓之所以民生好,主要还是因为生产技术更先进。只不过相比这些新政省份,江南地区的生产力已经被拉开了差距。

    另外通过国营企业对很多领域的垄断,让朝廷和国企拥有足够的财力去组织人口进行各种有利于国家的建设活动。

    东北地区,可以说是朝廷构建的城镇化、工业化时代的一个标准模型。这里因为建奴的肆虐,导致没有什么权贵势力,也没有什么农村自然经济,所以才能建设得如此标准。

    基本上刚来到东北的百姓,就已经完成了标准的资源配置。因为这些来到东北的百姓,都是移民百姓。如果移民百姓不能获得资源配置,老百姓不能比故土的日子过得更好,那么移民政策也就是很失败的。

    而关内很多省份,此时还在进行基本的资源配置调整,并没有完成这一进程,还有很多农业人口没有从土地中释放出来。

    ……

    朝廷在年底,开始持续宣传蒙古战争的胜利。冬季的蒙古,已经冰雪一片。各项军事行动和建设活动都已经停止,而在明军扫荡之下,那些还在抵抗的蒙古贵族在冬季已经大多都支撑不住了。

    简直就是饥寒交迫。

    过去一年蒙古的生产因为战争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当然也死了很多人。当是牲畜跑不过明军的,所以明军扫荡之下损失最为惨重的还是蒙古人的牲畜。大量的牛羊被明军给赶回去了,然后分发给那些接受大明安置的蒙古牧民。

    一股西伯利亚的寒流,持续不断的来袭。在漠北这种寒苦之地,冬季是极为难熬的。而明军则是待在有充足食物和取暖设施铁路沿线城镇里,积雪并不能阻碍火车的通行,除非是雪下得太大了,物资不够的话,后方还会进行补充。

    朝廷的已经开始往前线运输大量的年货了,这些春节活不了家的士兵,在前线也得到丰盛的年货。

    蒙古东部草原基本上已经扫干净了,那些蒙古牧民全被安置在了东部草原地带。这些蒙古牧民也得到了过冬的口粮,开春之后朝廷还将运来更多的安置物资,帮助这些蒙古牧民恢复生产。

    生产只要恢复了,这些蒙古牧民也就会安心的过日子了。。

第248章:改革准备() 
京城,朱由校在天启十三年年底投资而成的第一家百货商店终于是开业了。这个百货商店名为‘皇家百货’。

    这栋百货大楼修起来用了两年多的时间,直接盖到了六层高。这也是大明建筑业的一次技术尝试,通过建设这座百货大楼,期间攻克了不少混凝土建筑技术。

    百货大楼一经开业,顿时变得人潮人海。

    现场来的顾客太多了,几乎是人挤人的现象。对于稀奇玩意,国人都是愿意前去尝试的。

    这意味着不会落后,体验过后也许会有新的选择。实际上这也是一个民族聪明的表现,但在民族内部,个体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并不是所有人都是那么聪明,所以很多时候变成了从众,被人们利用羊群效应达成一些目的。

    百货商店不仅稀奇,是个新玩意。而且百货商店确实更受消费者的欢迎。老百姓在里面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商品。

    大件的小件的,贵重的便宜的,吃的用的玩的,几乎大部分商品都有销售,或者说是合适的商品,基本上都被囊括其中。

    地下室是卖打折商品和廉价商品的,而楼上则是卖奢侈品的,下面几楼则是卖普通商品的。

    而在楼顶,还有一个花园餐厅,卖吃的、喝的。

    老百姓要买什么东西,基本上只要来皇家百货就能够一站式搞定。

    有钱人可以到楼上购买高档的,想省钱的可以到地下室购买廉价的。

    钟表、珠宝玉器、玻璃、瓷器、针线、铁锅、铁铲、菜刀、剪刀、玩具。还有鞋袜、服装、帽子、箱包、香胰子、洗发水、毛巾。更有从海内外汇聚而来的特产、食品、酒水,另外连五谷杂粮等等也都一应俱全、琳琅满目。

    皇家百货里面还有儿童游乐场等设施。

    可以说,这些东西加在一起,老百姓就喜欢来这里消费、购物,相比以前买一堆东西要到处跑来说方便多了。而且给人感觉更上档次,而且很热闹。

    再有一个就是商品确实也更加实惠,价格也很公道。

    仅仅第一天开业。皇家百货的营业额就达到了将近十二万元的恐怖程度,简直就是个吸金巨兽。

    不过此时也正值年前。消费市场本身就火爆,加上百货商场开业引发的热潮,京师又是个有点钱不少的地方,营业额达到十二万元并不算什么稀奇的事情。过了这段时间,皇家百货的营业额就会降到正常水平,但是一天的营业额起码也有四五万元,达到这样的水平就十分成功了。

    皇家百货的出现,更多的是一个启示意义。

    当商人们看到百货这种零售形式非常成功之后。自然会进行效仿,对于提高大明的零售业水平还是有帮助的,同时对于消费者来说也有好处。

    国企并不会完全垄断零售业,尽管会和皇帝合股投资一些皇家百货,但却不会把整个市场吞掉,同样允许民资与之竞争。

    而在当前,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