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3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梅鬯椤

    其他国家一旦被大明打开了商品市场,他们的工业就别想发展了。

    朝鲜正在沦为一个为大明生产农业产品以及开采矿石的国家,只要铁路修到朝鲜,朝鲜的矿业规模随之就能扩大,到时候就会增加不少就业,朝鲜人在铁路修通之后,倒是不需要发愁没事做。

    朝鲜的民族资本这些年基本上已经被剿灭了,随之诞生的是一群走狗资本。这些走狗资本依附于大明资本,分享着商业殖民朝鲜的利益,专门为大明资本服务。

    朝鲜的商业大幅度被大明资本所控制和垄断,朝鲜这个拥有八百万人口的国家,正逐渐成为一头为大明挤奶的好奶牛。

    中南半岛各国则是农业发展迅速,同样如此朝鲜那样,开始不断的为大明挤奶。不过中南半岛各国农业资源比较丰富,所以主要是生产农产品,为大明提供大量的大米。然后用大米、矿产、木材等资源来换取大明的商品。

    大明甚至不需要直接武力殖民这些国家,商业殖民就足以掠夺这些国家了。所以大明目前除了控制安南之外,并没有直接插手中南半岛其他国家的内政。

    大明在南洋地区的开发,依旧没有将资源彻底开发出来,还是有非常多的岛屿没有纳入开发范围。

    苏门答腊岛的金州省,刚刚成立几年。只开发了很小的一部分地区。开发程度最高的还是爪洼岛和吕宋岛。

    爪哇了吕宋,如今能为大明提供不少的蔗糖和胡椒等香料,还有各种水果、油棕、橡胶、剑麻等经济作物,经济发展非常良好。水稻种植业并没有大规模的发展上去,而是供给南洋各岛屿本地所需。商品粮主要还是由中南半岛各国负责生产。

    尽管南洋的资源开发速度放缓,不过却变得很平稳。移民到南洋开垦种植园汉人依旧在源源不断的增加。

    大量失业的江南工人移民到了南洋和澳洲,在这些地方他们获得充足的生产资源,只要愿意付出努力,就能过上不错的日子。

    此时的大明基本上已经扫平了东亚和大洋洲,只不过剩下了很多需要扫尾的东西。例如蒙古还在扫尾,同时日本、南洋土著真、澳洲土著,以及中南半岛那些政权,也是需要进一步的扫尾的目标。

    但是整个东亚,都已经成为了大明的商品市场和原材料产地。大明的商品可以卖到东亚任何一个国家,同时在东亚没一个地区都能得到各种原材料。

    大明的远洋商船数量到天启十三年已经达到了八千多艘,如今每年可以制造出上千艘两千吨级的大帆船。

    只不过帆船的产能已经固定,不再有任何增长。开始快速增长的则是蒸汽轮船产能,天启十三年制造出了一百多艘五百吨级的蒸汽船,十几艘上千吨级的轮船,还有一艘两千吨级的轮船。

    机械制造业在蒸汽机大量应用的情况下发展迅猛,蒸汽机性能开始逐步提高。使用蒸汽机的工厂也越来越多。那些实现了技术升级的民资工厂主,在天启十三年还是混得很不错的。

    尽管银行不再发放贷款出来。但是完成技术升级之后的利润空间非常明显,只要没有债务问题,还是能赚到大把的钞票。

    而北方经过这些年的改革之后,工业化水平正在逐步的提高。终于在天启十三年,大明的工业产值首先超过了农业产值,成为产值最为庞大的产业。

    这意味着大明正式迈入了工业化阶段。

    工业化以及大量的商船不断从事着海外贸易。这让大明进一步的富裕了起来。国有资本财团的收入进一步增加,向朝廷上缴的红利也更加庞大。

    而北方随着铁路干线的建成,商品市场迅速扩大,城镇化速度加快,朝廷税收也在不断增长。

    朝廷变得很有钱。朱由校同样变得极为富有。

    天启十三年年末,国有资本上缴朝廷的红利达到了将近2亿元的规模,而朱由校分的红利则达到了1000万元。

    如今国有财团的分红模式是上缴国家20%,然后再按照这个基数,给财团成员发放红利。

    国有资本财团里面只有一个股东,那就是朱由校占了5%,其他人没有股份,只有分红。

    朝中的汉皇党大臣,还有国企高管,都有一些分红,加起来只有30%左右,其中杨国瑞和沈潅拿到的分红最多,都达到了1%,天启十三年他们都分到了200万元的分红,这样的收入比江南那些财阀还要恐怖。

    江南有哪个财阀一年能赚到200万元的?

    一到年底,朱由校建立的这个利益集团的成员纷纷领取到自己的利益,顿时一片喜气洋溢。

    沈潅和杨国瑞因为紧抱皇帝大腿,如今其家族已经成为大明的顶级豪门,只不过他们如今都显得比较低调。

    而且如今大明的政治也变得比较温和,尽管臣子们挺有钱,但不会威胁到皇帝的地位,也不用担心被皇帝给咔嚓了。

    朱由校构建的这个利益集团,并不要求下面的臣子一定要两袖清风,只要工作做得好,就能从国有资本财团里分享到红利,而且这还是合法化的收入,可以光明正大拿出去花销的。

    朱由校一如过去,财团分红下来之后,便开始到处散财。

    哪里受灾了,皇帝带头捐款。

    自从建设了图馆、博物馆和歌剧院之后,朱由校又投钱在京城建设了一个大型体育场。

    同时在天启十三年年底斥资五百万成立了一个‘天启基金’,这五百万将用于各种投资,其盈利将用于奖励各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人,基本上也就是类似于后世的诺贝尔奖。

    天启奖涵括文学、科学、经济等等领域,以丰厚的奖金与最高的荣誉成就,成为含金量最高的奖项。

    正所谓上行下效,朱由校如今在慈善和公益上到处撒钱,国有资本财团这个利益集团内的成员也纷纷效仿。

    国有资本财团的分红之所以这么高,主要还是工业化带来的暴利,以及海外贸易的暴利。

    这个利益集团如今还在继续前进。

    如今国有资本财团要继续发展,第一个就是继续经营内部市场,完成全国的彻底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第二就是继续向外扩张大商品市场和原材料产地,如今东亚和大洋洲的商品市场以及资源基本上都在碗里了。接下来就是向中亚、南亚次大陆、中东、非洲这个方向扩张,同时经营美洲西海岸殖民地。

    “明年春季结束之前,蒙古战场就基本上结束,到时候大部分兵力都可以从蒙古抽调来。是时候把南方各省纳入改革了。”朱由校决定道,一群大臣们顿时也兴奋了起来。

    若是南方各省纳入改革,那将产生多么庞大的经济效益?

    到时候国有资本财团的盈利,绝对要飞速上升。南方虽然重工业不如北方,但经济发展潜力之大,绝对超过北方各省。

    他们已经盯着这块肥肉很久了。

    “这次改革,若是有军事配合,基本上十拿九稳。”沈潅说道,要改革南方各省实际上也很简单,直接大军压境,坐镇南方各省。谁敢当出头鸟,二话不说直接一棍子打死。

    等改革结束了,老百姓是肯定支持这场改革的,到时候把军队撤了,那些利益受损的利益阶级也闹腾不起来了。。

    想友一下手机访问。

第247章:年底的大明() 
朱由校此时已经有了一个利益集团的支撑,而且这个利益集团已经越来越强大了,拥有无比庞大的资源和充足的财力。

    改革各省,人口更是已经达到了1。2亿左右,如果包括那些土著什么的,那人口就更多了。

    而且此时大明新政地区,已经完成了初步的工业化,领先世界两百年以上。当然这是在其他国家还没有工业化意识的前提下,大明的技术也许封锁不了多久了。

    如今的朱由校,已经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在决定对南方进行改革之后,朱由校又把吏部尚书黄周道叫了过来,经过不断的提拔,如今黄周道也被火箭提拔到了吏部尚书的职位上。而且水平不错,对汉皇党的核心理念理解很到位,深得朱由校心意。

    “爱卿,行政人才储备工作做得如何?”楚阳对黄周道问道,毕竟改革就要开始了,行政人才如果不够,那就很难展开。

    对于这个问题,朱由校此前已经做了提前准备,汉皇党的党校首先修炼了几年内功,把党内成员的素质提升了一遍,抓好了思想观念和行政作风等问题,并且进行了人才储备。

    “如今的行政人才储备,大概能铺设两个省。”黄周道回答道,朱由校思考了一番,南方全面改革显然无法一次性完成。

    还是需要循序渐进。

    年底到了,大明的中央财政预算也随之展开。这一年大明的财政收入终于是突破了十亿元,这样的财政收入对于一个大国来说,实际上并不算多。主要还是南方各省经济发达地区没有纳入新政改革,北方各省本身经济发展能力不如南方,虽然在重工业上面占据优势。

    而且大明如今北方各省,实际上还有非常多的地方非常落后。不过随着铁路的普及,那种落后的情况将得到改善。

    另外商品经济在北方,也不是彻底普及。很多没有铁路的地方,农村自然经济还是非常盛行的。

    整个工业化。也才刚刚起步,达到了一个初级阶段。只是规模比较大。

    但是相比以前的明王朝来说,算是非常恐怖的财政收入了,而天启十四年的财政预算,则定为十二亿元。

    这么多的钱,如果没有一个廉洁的行政体系,估计很多钱都会被浪费掉。好在这个年代的官员素质还行,抓一抓之后。又采取********,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新政各省官场之风已经为之一清。

    接下来就是要对南方各省下手的节奏了,只不过先改革哪个省却还没有确定下来。

    “去年的战争军费支出,正好在两亿元左右。今年春季结束之前能结束蒙古战争的话,那么战争军费开支可以缩减到一亿元以内,加上日常军费支出和军队装备更换,军费大约需要两亿。”户部尚书蒋德璟进宫报告了一番财政的问题。

    “那明年财政要如何预算?”朱由校问道,他在大局上还是懂的,只是懒得去研究细节的问题。这些问题还是丢给臣子们去做比较好。不用自己劳心劳力。

    “明年银行依旧是继续采取银根紧缩政策,所以朝廷和国企依旧得充当保障就业的作用。所以朝廷最少要拿出四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方面的投入可以减少,新政各省的教育硬件设施基本上已经建设得差不多了。只需要投入两亿元即可。剩下四亿元则分配到其他各项财政支出上。”蒋德璟将大致的情况叙述了一遍,这些财政支出方案。都是统计了各项数据之后决定的。

    朱由校仔细看了看各项预算的报表,然后点了点头,“就按照这个方案来制定明年的预算。”

    十二亿元的预算尽管多,但摊到全国各省,钱永远是不够用的,只不过这个国家在持续的改善。

    ……

    年底到了,又是春节前的繁荣消费来临了。过去一年里,大明新政各省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因为战争而受到影响。

    什么劳民伤财,压根就没有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