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3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级别的轮船,确实只能称之为‘小火轮’,这种小火轮在河道中倒是很有优势。能够深入河流上游,如果有大量这种小火轮,本土的长江上游地区的水运效率可以大大提升。

    这艘小火轮能够装载的货物也不算太多,船只吨位每提升2倍,所需的推动力只会提高1。5倍,所以船只是越大载货量越大。特别是对于使用蒸汽机动力的轮船来说。船只越大意味着动力系统和储存煤炭所占的空间比例越小,运输货物的船舱比例就越大。同时越大的轮船,在海上的抗风暴能力越强,越安全。

    电报发到京城,朱由校大喜过望。

    “太好了,有了轮船,大明还不横扫世界。”朱由校神色振奋,之前不断向海外扩张、移民,商品不断向外出口,但都因为海上运力的不足,进展比较的缓慢。一年一年过去了,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也只有如今这个局面而已。

    实际上这殖民效率和开发效率已经很快了,只是在穿越者看来,确实很慢,而且什么都不方便。

    帆船出海有种种限制,季风等等,虽然使用侧帆可以逆风航行,但速度又比较慢。同时西方人的那种船型,人员在船只上的生活环境非常恶劣,还比较颠簸。但中国传统船型却受限于帆船材料等问题,一直提升不上去。

    如今有了蒸汽轮船,那么问题就解决了。

    船只不再使用风帆了,不用看季风的脸色出海。同时中国传统船型反倒更科学,非常适合安装蒸汽动力,舒适度大大提高,出海环境不再那么恶劣了。有助于出海活动和移民活动。

    而且蒸汽轮船的速度也大大提升,海上运输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有了第一艘轮船,还怕没有第二艘?

    朱由校立即下令造船厂建造吨位更大的蒸汽船,只要这蒸汽船的吨位提升上去,海运效率又将大大提升。

    到时候海外移民就方便了,商品出口也方便多了。

    “看来对外战略又得变一变了。”朱由校思考了起来,蒸汽轮船的出现,必然能够解决商品运输问题,到时候大明将需要更大的商品市场。

    如今距离最近的一个庞大的商品市场,自然也就是印度了。

    此时的印度,还被蒙古人成立的莫卧儿王朝统治,既然莫卧儿王朝能统治印度,大明为何不能?

    一个武力征服印度的想法很快就出现在了朱由校的脑海之中。

    要想征服印度,实际上是比较简单的。印度这个国家,基本上都是什么阿猫阿狗进去都能统治一段时间。

    之所以会如此,还是因为印度是由数百上千个土邦构成的政治结构,外来入侵者不可能消灭掉这些土邦,一旦夺取了中央统治,最终的结果都是和这些土邦打成一片,大家继续过以前那种制度。

    地方管理大权还是掌握在那些土邦家族手中,这些家族很多都是千年世家,类似于中国隋唐之前的那种门阀世族,但地方割据权利更大。

    作为中央统治者,如果要彻底征服印度,那代价就太大了。一旦那些土邦人人自危,奋起反抗之下,那力量绝对是无比巨大的,外来的入侵者根本没办法把印度整个吞下去。所以印度的历代统治者,都是让这些土邦管理地方,然后抽取税收。

    而对于中央政权的更迭,那些土邦世族是不太关心的。所以在战场上,他们不可能真正拼命的卖命。

    这也导致了印度对外来侵略者的抵抗力量非常薄弱。

    既然蒙古人能统治印度,大明为何不行?即便莫卧儿王朝如今处于兴盛时期,那又能如何。

    后来的英国之所以能够统治印度,实际上也是发现了印度的统治结构问题,在战场上收买了土邦军队,让土邦军队临阵倒戈,这才一举击败了莫卧儿王朝,然后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持续的给莫卧儿王朝放血,当鲜血被放干的时候,就把莫卧儿王朝一脚踢开,开始直接统治印度,与地方土邦签订条约。

    要想真正的、彻底的统治印度,那确实要花费很大的代价,朱由校也不是印度百姓的救世主,没那个必要去花费那么大的代价去印度‘削藩’、灭掉那些土邦。但以大明如今的实力,想要击败印度中央政权却不是难事。

    就在朱由校计划着准备对印度下手的时候,鸿胪寺那边却是传来消息,有蒙古人向使馆告密,发现了建奴残部的踪迹……。

第4010章:大杀器() 
readx;    “启禀陛下,此次告密的是一名蒙古小部落的首领,根据他的叙述,他们在劫掠俄国的时候,接触到了建奴残部。这些建奴残部又和林丹汗勾搭在一起了,不过这次他们是共同劫掠俄国。”林文策进宫对朱由校汇报道。

    “这么说来,建奴残部是跑到了伏尔加河下游流域?”朱由校看着地图问道。林文策点头道:“根据告密的信息推测,建奴残部应该是遁逃到了该地区之后,与蒙古土默特部勾搭在了一起,只是暂时不知道他们的关系如何。”

    “朕会让锦衣卫调查的。”朱由校点了点头,林文策问道:“陛下,是否要想蒙古施压,改变一下对蒙政策?”

    “暂时不要声张,就当什么都不知道。”朱由校说道。

    “臣遵旨。”林文策躬了躬身,随后告退出了乾清宫。朱由校则将田尔耕召入乾清宫,将任务交代了下去。

    “陛下放心,臣马上就派人前往伏尔加河地区刺探情报,不过时间也许会稍长一些。”田尔耕说道。

    “此事也不算太急,先摸清楚建奴残部的动向。”朱由校点头道,建奴残部是无论如何也要消灭掉的,数百万辽东汉民的鲜血不能白流。

    田尔耕告退之后,朱由校又召开了军事会议,并向东北军区和西北军区、中央军区下达了备战命令。

    “林丹汗这次又和建奴残部勾结,显然依旧是贼心不死,我大明必须继续给点颜色看看。各军区抓紧备战,待时机成熟,朕要再度亲征蒙古。”朱由校在军事会议上决定道。

    皇帝有亲征蒙古,倒是无人反对。孙承宗也没有反对什么,皇帝亲征蒙古,也是大明皇室的传统‘节目’了。明成祖朱棣三次亲征蒙古,均胜利归师。不过英宗亲征瓦刺,结果酿成了土木堡之变。算是比较悲剧的。

    本来英宗之后,皇帝亲征都是比较谨慎的。不过朱由校此前已经亲征过一次蒙古了,还将蒙古杀得大败。

    以大明如今改革之后的国力,想要征讨蒙古并非是什么难事。

    何况也是仓促出兵。准备时间非常充裕。

    “启禀陛下,既然要征伐蒙古,朝廷不可继续向蒙古出口武器装备,免得蒙古的力量太过膨胀,到时不好对付。”孙承宗说道。

    “爱卿不必担忧。那点武器装备不足为虑。我大明军工,早已今非昔比。”朱由校淡定无比的说道。

    他敢继续向蒙古人出口冷兵器和铠甲,自然是有他的杀手锏。此时军工厂的军工制造技术已经是突飞猛进,蒸汽锻锤的出现,大大降低了军事装备的制造成本。同时液压机也被研发了出来,不过吨位比较小。但这样的小吨位液压机,用来制造钢轨和小口径的枪炮却是不成问题。

    此时大明正在研发更大吨位的液压机,如果能够取得突破,那么火炮制造技术将从铁模铸炮变成锻造法铸炮。

    最主要的还是无烟火药开始在军事上的应用,朱由校下令研发的拉栓式步枪已经有眉目了。只是还没有定型罢了。

    朱由校所说的时机成熟,实际上就是在等新式步枪。

    一旦新式步枪研发成功,那么蒙古人只能彻底扑街了,从此沦为打酱油的存在。原本朱由校还想让蒙古人充当亚欧大陆的搅屎棍,结果蒙古人还敢和建奴残部勾搭在一起,也不知道是谁给他们的勇气这么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战大明的底线。

    实际上,给蒙古人勇气的就是朱由校。

    蒙古人通过对外劫掠,以及出口羊毛、皮革,手里有了不少钱,林丹汗用这些钱购买了不少武器装备。

    到了天启十年秋季双边贸易最繁荣的时期。蒙古已经拥有了将近五万套精良的骑兵装备。

    按照双方的约定,十一年秋季贸易的时候,大明还将向蒙古出口三万套精良装备。

    通过出口高附加值的武器装备,换取到大量没有附加值的羊毛和皮革。对大明来说自然是大赚特赚。

    如今每年从蒙古人身上攫取的利益就非常可观,而且规模越来越庞大。双边关系,当前确实也看起来比较缓和。

    不过林丹汗的心思却是活络起来了,只要维持当前的关系,再等个几年,当蒙古武装起十几万精锐骑兵的时候。到时候和明国叫板还不是轻轻松松。

    对于当初王城一败,林丹汗过去是心有余悸,甚至不敢再想夺回王城的念头。但随着军事力量的膨胀,以及与漠北蒙古的联合作战的磨合,漠北蒙古开始听领于他,其野心再度如同野草一般疯长。

    夺回王城、草场。

    一雪前耻,攻入中原!

    种种念头不断萌生,林丹汗在不断劫掠中亚和俄国的过程中,突然感觉自己有了重振蒙古的希望,自己很可能就是第二个成吉思汗!

    久而久之,林丹汗真的把自己当成了成吉思汗一般的人物,开始魔怔了。

    不过当初那一败,总的还是有些阴影。当前蒙古的力量,还不好和明国撕破脸,所以林丹汗还在忍耐。

    再等几年,蒙古的力量再强大几分!

    随着天启十一年开春,林丹汗再度把目标放到了沙皇俄国的头上,开始不断突入俄国进行劫掠。

    去年林丹汗的部队到达伏尔加河流域的时候,又和黄台吉碰到了一起,这才发现黄台吉竟然征服了土默特部,日子还过得挺滋润,率领的土默特部也有将近十万男丁,力量也不容小觑。

    尽管当初黄台吉不战而逃,让林丹汗怨念颇大。不过事实证明,当时的明军确实难以力敌。

    如今的黄台吉,又混得人模狗样的,力量大增,倒不失为一个可以联合的对象。黄台吉得知明国天子竟然不断向蒙古出售武器装备之后,却是突然感到复仇有望,极力鼓动黄台吉先韬光养晦,到时候双方再联手攻打明国。

    双方你情我愿,如同**、一拍即合。再度狼狈为奸的勾搭在了一起。双方随即缔结了秘密联盟的协议,并开始联合作战,对沙俄展开劫掠。

    这年头的俄国也是比较野蛮的一个国家,在武力上也不算太弱。但是黄台吉征服土默特部之后。却是痛定思痛,加强了纪律和训练。而林丹汗率领的蒙古,因为有了精良的武器装备,加上这几年不断的对外掠夺,也积累了不少战争经验。他们凭借着骑兵的机动优势,频频突入俄国境内,掠夺大量农奴。

    劫掠到这些农奴之后,再卖给大明。

    大明对这些俄国农奴比较欢迎,因为这些俄国农奴被奴役惯了,用起来比较的方便,大明只需要给予他们一定的酬劳,提高一点点待遇,这些俄国农奴就愿意欢天喜地的干活。

    而且这些俄国农奴发现在大明做事,待遇要比在俄国受那些贵族欺压要好之后。也愿意留在大明境内做事。

    通过掠夺俄国农奴,林丹汗与黄台吉的部队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