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3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大明经过一番改革,财富分配更加公平了一些,加上开始掠夺外部资源,新政地区的内部矛盾已经缓和了许多。拜金主义与仇富心理有所下降,不再如同过去那么极端。

    总的来说,朝廷如今在鼓励女子参加工作,国企大量招收女工,日后甚至将会开放女性参加公务员考试。只要官方机构、国企普遍出现女人的身影,自然就会潜移默化的影响普通百姓的观念。而官方技工和国企因为待遇比较好,也肯定能够招收到女人,总有人愿意来。

    义务教育是为了让工人能够跟得上工业革命的脚步,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起码得要能够识字,才能胜任日常工作。要让女子普遍参与到工业生产之中,也必须有一定文化,把女孩送进学校进行义务教育,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工业化时代,国家不要求工人知道得太多,所以每个工业化国家,都是施行不同程度的愚民教育。所以拥有基本文化,甚至很多大学生,实际上和古代文盲基本上也没什么区别,依旧处于盲流的级别。传统的文化精髓,在教育系统里面是接触不到多少的。

    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愚民方式,例如美国的教育系统,其主要目的就是如同工厂化一般的培养出合格工人,潜移默化的灌输各种有利于资本家的观念。而真正能掌控核心权力的人才,则是从资本家的后代中培养的。

    朱由校穿越前也是个普通人,所以还没那么黑心,六年义务教育尽管在目的上有为了工业化发展的需求。但在教材编写方面,还是加入了一些真正能够改变普通阶级子女人生高度的好东西,是以真正发展教育的心态去搞教育,没有一味的为了巩固统治,或者迎合资本去搞愚民。

    之所以不乱搞愚民,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看管了文明的兴衰,后世中国那么多苦难,主要还是文明衰弱导致的,满清留下的大坑填了许多年。

    没有什么永恒的王朝,只有相对永恒的文明。朱由校发展教育的本质目的不是为了强求朱家王朝能够千秋万代,而是为了振兴这个民族,让这个文明继续延续下去,免受异族的侵略与压迫。

    只要把民族振兴起来,让内部变得更加文明,若是日后朱家皇帝失德,政权更迭的过程中,也不会再如同过去那么血腥暴力。也许是君主立宪,也许是皇帝退位,起码能够全身而退。

    振兴一个民族,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发展教育,为了发展教育,朱由校也算是下了血本了。

    他不知道在稳住了明王朝的政权之后,一旦进行大规模的教育会不会加速明王朝的灭亡,因为改革者往往都是在给革命者铺平道路,但这并不影响朱由校的理念,明王朝能否延续不那么重要,重要的还是这个民族能延续下去。(。)

第399章:铁路时代() 
天启十一年,春节。∽↗,

    新政各省喜气洋洋,新政改革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希望和活力,年前的消费市场非常火爆。

    攒了一年钱的老百姓,在年前的消费总是最爽快的。

    市场上有从镇东省运回来的渔产,有从台湾和南洋运回的蔗糖,还有从南洋运回来的各种热带水果,以及各种香料。

    本地生产的蔬菜、肉类以及水果、农副产品也有大幅度的增长,工业商品数量更是有了巨大的增长,棉袄、棉布、毛纺产品供应充足,各类生活用品种类增长,百姓收入也有显著的提高,民生大幅度改善。

    官方行政效率提高,也不敢明目张胆的欺压百姓,普通百姓对官府的印象大为好转,矛盾显著改善。

    新政各省百姓在那些读书人和士子的带领下,在春节时期对皇帝展开了一系列的歌功颂德活动。

    如今新政省份的读书人和士子,对皇帝的新政已经从过去的排斥变成了拥护和赞颂,情况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朱由校为读书人提供了更多出头的机会。过去的大明,读书人只能通过科举出头,即便是中了举人,如果没有门路也很难当官,一般只有中了进士才能进入仕途。

    如今想要进入仕途的渠道就多了,一方面读书人可以弃笔从戎考取皇家军校,虽然要求极为严格,不仅对文化有需求。对身体素质也有需求。训练也很辛苦。但毕业之后就能进入军事系统担任军官,每年招收的人数和科举有一拼,科举还是三年举行一次。这些考取军校的军官,通常起点会比较高。军校还有一部分学员则是军中立功之后送来进修的将士,这一类则是从基层往上爬上来的。

    如今大明的军官尽管不再像过去那样可以拥有家丁,油水也没那么充足,但是待遇却是很好的,而且如今朝廷大军南征北战。立功的机会很多,而且高级军官是享有国有资本财团红利的。

    这些读书人还能考取皇家科技大学,皇家科技大学培养出来的学员,一方面以科研入仕,进入农业部、工部之类的部门,一方面可以专心发明创造,很可能一夜暴富。

    同时还能考取政法大学,这又是科举和公务员考试之外的另一种渠道,不过这个渠道不招收商人子弟,同时这是汉皇党的大本营。要想考取政法大学,必须了解汉皇党的党纲、党纪和各项宗旨。说白了。政法大学毕业出来的官员,最基本的技能就是要懂得维持国家稳定繁荣的大原则,不论碰上什么事,都得按照这个大原则去办。这是一个统一思想、原则的地方。

    还有一个入仕途径就是考取工商大学,毕业之后很容易进入国企,成绩优异的话锻炼两年就是国企领导。即便不能进入国企,毕业之后也很受民间企业的欢迎,都是高薪聘请。

    再加上科举和公务员考试,一共有六种入仕途径。

    科举在这些入仕途径之中已经占比很小,不过科举依旧算是‘最高荣誉’,吏部、礼部、都察院的官员任用主要还是从科举进士中选取。

    尽管举人、进士和官员的免农业税特权被取消了,而且领取俸禄还要交税,但是机会却是变多了,对于那些原本无望入仕的读书人来说,他们对于这样的制度是举双手欢迎的。

    而且在新政改革之后,官员数量大幅度增加,这样的特权显然是不可能维持的。朝廷的人才选用,从高度垄断变成了更加开放式的进行,自然是受到了广大读书人的欢迎。

    即便那些读书人不能进入仕途,也可以进入教育系统教书,而且工商业繁荣发展之后,对有文化的读书人需求量大大增加,那些没有考上科举的读书人,也可以选择投身工商业。

    如果能进入仕途,在********的制度下,生活无忧,还能做喜欢的事业。特别是有大量基层公务员、官员,他们很多出身不高,如果为人正直,他们热爱的还是为人民做贡献。

    只是以前朝堂**,入仕机会不多,这种人很难出头,根本没有舞台给他们施展一腔抱负。

    如今他们获得了一个可以奉献力量的平台,加上皇帝在反腐方面抓得极为严格,碰上官场**他们也敢站出来把事情闹大,反正上面有皇帝撑腰。

    一大群为官正直清廉的官员在朱由校的力挺之下,迅速在官场上崛起,纷纷加入汉皇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尽管官场之中还存在很多投机分子,但在这些正直官员的压制下,这些投机分子提心吊胆,即便是贪腐也要偷偷摸摸,更是不敢明目张胆的欺压百姓。有时候即便不贪污,不欺压百姓,尸位素餐站着茅坑不拉屎也有危险。

    很多投机分子见当官也没太大的‘钱途’,有的干脆辞官回家了,有的贪官污吏怕被查出来,也在改革开始之后辞官了。

    官场风气随着汉皇党的崛起,开始迅速好转,获得了百姓的普遍认可。

    正义开始占据上风,正直的人敢于挺直腰杆说话,这就是盛世的征兆。这世间本就是阳主阴从,一旦阳性的力量被阴性压制不敢出头,那必然意味着‘阴阳逆转、天地倒置’,是要天下大乱的节奏。

    至于那些反对这样的官场利益分配模式的士族,在北方的力量并不算强大,士族力量最为强大的还是江南地区。

    皇帝登基十年,民间趁着春节,也举行了各种庆祝活动,民间甚至开始流行给皇帝立长生牌,****供奉不断。

    内阁首辅在接受报社采访的时候,不禁感慨道:“圣君登基以来。已有十载春秋。昔神宗皇帝驾崩。朝堂奸臣当道、东林逆党把持朝政。谋划红丸案谋害先帝,又悍然发动移宫案企图挟持天子。圣君登基之初,虎狼环饲,方阁老亦被排挤而去,可谓四顾无援,备受欺凌。时民生困苦,盗贼四起。地方大灾多以人相食,卖妻鬻子、颠沛流离。辽东亦兵败连年。连失铁岭、辽阳、沈阳重镇。朝廷财政亦连年入不敷出,无力维持局面。后圣君卧薪尝胆,编练新军、改善财政、选拔忠良,一路披荆斩棘。”

    “昔日兵败连年,今兵事捷报连传,向北扩土至北海,向东扩土至美洲之地。向西收复西域故地,扩土四千余里。击西洋红夷,南洋、澳洲之地皆为王道乐土。昔日百姓困苦,今新政各省百姓温饱无虞、安居乐业。教育之盛况亦历代所为有也,圣君之文韬武略。可谓世间罕有。今日之局面,为十年之功,实属不易。”

    一番歌功颂德,再度将朱由校的威望拉高了几分,同时再度将东林党踩了几脚,简直是要让东林党永无翻身之日的节奏。

    若是过去,这样踩东林党还没那么容易。如今却是有了明显的对比,东林党不是说如今奸臣当道吗?皇帝昏庸吗?

    那为什么如今朝廷能打胜仗、为什么新政地区吏治严明?

    不是说朝廷与民争利吗?为什么如今北方新政各省反倒是工商繁荣,而江南地区的工商业却是开始萧条。

    这就是差距,那些东林党可以不承认,但是新政各省百姓能切身感受到这十年来的巨大变化。

    尽管灾害依旧不断,但老百姓的日子却是好过了,抗灾能力也大大增强了。人心不是完全靠嘴上说的,而是看各自感应的冷暖。

    只要有民心支持,东林党再如何辩解也无济于事。

    过去东林党之所以把持舆论,那是因为上流阶级把持了发声的渠道。如今各大报社纷纷成立,普通百姓也有了发出声音的渠道。而改革完成之后,朱由校也缔造出了一批新的利益阶级,一个愿意接受当前制度的新利益阶级。

    上下一心之下,舆论在北方新政各省已经是一边倒了,少部分心怀怨念的,也没什么办法了,这个时候跳出来反对新政,简直就是作死。以至于如今北方新政各省,已经很难在公众场合听到反对新政的声音了。

    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改革之后的财富分配模式,让普通百姓比较满意,比他们以前的生活要好太多了。同时新利益阶级同样也很满意,唯一损害的旧利益阶级,他们有的转入新利益阶级,有的已经被淘汰出局了,已经失去了话语权。

    北方各省的局势,算是彻底的稳定了下来。暂缓扩大改革规模,显然也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如此一来,极大的巩固了胜利果实,可谓稳扎稳打。

    春节来临之际,朱由校也比较忙碌。亲自跑去慰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