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东林党背后因为有商人支持,所以控制了民间舆论,并经常蛊惑圣听。张居正之所以变法,就是因为国本已经被商人动摇,所以要改善财政。张居正死后,东林党开始把持朝政,万历皇帝一开始被蛊惑圣听,在东林党的操控下将变法的成果付诸东流。后来万历皇帝意识到东林党的问题,才多年不上早朝,只能靠内臣出宫征收矿税,勉强维持大明的局面。”孙承宗说了一些作为穿越者所不知道的内情,让朱由校豁然开朗。

    “那朕要这么做才能摆脱东林党的控制?”朱由校对孙承宗问道,并不知道孙承宗也是东林党。

    “皇上若要摆脱控制,必先控制东厂、锦衣卫,此乃皇上可以直接管辖的,东林党也无法插手。掌控了东厂和锦衣卫之后,皇上可靠反腐铲除东林党。东林党人多是江南士子,千里求官只为财,多数手头都不干净。”孙承宗建议道,他尽管也是东林党一派,不过在东林党内部算是温和派,而且是北方士子。东林党尽管称之为党,不过和后世的党派是不太一样的,并不是组织那么严密的团体,内部主要分为激进派和温和派。方从哲之所以在离职之前推荐孙承宗为经筵讲官,就是因为孙承宗也是东林党可以接受的人物。

    “这是为何?”朱由校困惑的问道。

    “江南商业发达,商人穷奢极欲,江南士子受其风气影响,自然浮躁贪财。为官之后,必然上下其手、贪赃枉法。”孙承宗说道。

    朱由校愣了愣,这不就是二十一世纪的拜金主义么?拜金主义一旦形成,什么理想,什么节操,都会被丢到一边。甚至有人振振有词的说:“节操多少钱一斤?给我也来几斤。”

    孙承宗继续说道:“如今东林党把持朝政,对皇上来说恰恰也是一个机会。东林党必然会大兴党争,对地主门庭出身的官员进行大力排斥。到时候皇上就可以联合那些被排斥的官员,靠反腐将东林党之中的虫害之马铲除。”

    “为何东林党会大力排斥地主阶级出身的官员?”朱由校困惑的问道,孙承宗说道:“作为传统的书香门第,世代皆不经商,并鄙视商人,这就是双方矛盾的根源。”

    原来是这样啊!朱由校彻底明白了。

第004章:镜子里的商机() 
经过孙承宗的指点,朱由校已经可以完全确定,历史上的天启皇帝,并非是什么昏君,反而是个明君。

    天启皇帝在位七年,大明朝尽管有一些动乱,但基本上都平息了下去,总体上还是稳定的。

    反倒是崇祯皇帝,上位后立即启用东林党,结果当年就开始闹农民起义、野猪皮入关抢劫。接着局势一发不可收拾,明显被东林党给玩残了。

    但是历史上的天启皇帝既然大致方向是正确的,为何最后还会失败呢?主要原因,显然是天启皇帝登基七年就离奇驾崩了。

    如今的穿越者朱由校暗自猜测,历史上的天启皇帝极有可能是中了一种慢性毒药,甚至是在对东林党发难之前中的毒,这才导致天启皇帝和东林党的彻底决裂。坚持了四年之后一命呜呼。

    甚至是张皇后怀孕的时候被下毒流产,也可能是东林党的手笔。如果张皇后生了儿子,这意味着就算是天启皇帝被毒死,张皇后的儿子必然登基,张皇后也不会如同李选侍那么好拿捏了。张皇后如果成了皇太后,很可能将天启皇帝的意志延续下去,说不定会培养出第二个如万历一般的皇帝。

    明末宫斗死的竟然是皇帝。

    这让如今这个穿越而来的朱由校感觉到了强烈的危机感,自己的小命不安全啊!东林党人如果在朝堂上争不过,他们很可能会用下三滥的手段,把皇帝毒死在宫内,然后再扶持一个被洗脑的皇室子弟登基。

    朱由校决定隐忍,一边加强自身安全。

    最危险就是那些御医,朱常洛登基一个月就驾崩,不就是被医者弄死的。中药的互相搭配是有理论的,称之为‘四气、五味、七情’,根据这个理论,把一些无毒的药物放在一起就会形成剧毒,让人防不慎防。

    要想不就医,就不能乱碰美色,还要坚持锻炼。

    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原本还想在后宫左拥右抱的朱由校,只能暂时放弃这个想法,反正自己这个身体才十四岁,属于未成年人范畴。所以朱由校每天晚上都是自己一个人睡在养心殿。乾清宫他最近已经不去了,那里接连驾崩了两个皇帝,住了几天之后让他感觉毛骨悚然,于是搬到了养心殿居住。

    同时任命李进忠提督东厂,李进忠倒是不负所望,很快将东厂整肃了一遍,让朱由校掌控了这个皇家的特务机构。

    身边能用的太监,貌似也就只有李进忠了。王安和东林党狼狈为奸,是个名副其实的反骨仔,吃里扒外的帮助东林党挖国家墙角。

    李进忠应该还是能用的,历史之所以把朱由校、魏忠贤、客氏记载得那么不堪,基本上就是东林党在政治斗争中失败,就对朱由校、魏忠贤、客氏疯狂的泼脏水。那些商人财力丰厚,又人多势众,已经掌控了天下舆论,要往一个人身上泼脏水那实在太容易了。

    朱由校这段时间原本每天坚持上朝,但很快就发现自己真的成傀儡了。朝中政务,基本上被东林党把持。完全无法插手朝政的朱由校,干脆宣布七天上一次早朝,懒得每天一大早爬起来受罪。

    冬季渐渐来临了,气温开始下降。此时已经是小冰河时期,京城的冬季甚是寒冷。

    这天朱由校看到两个直殿监(打扫卫生的部门)的小太监在走廊扫地的时候,身上穿着单薄的衣服,被寒风吹得瑟瑟发抖。

    相比之下,皇帝平日躲在宫殿内,烧着炭火,暖洋洋的十分舒服。

    “李进忠,让人给宫内太监宫女增发衣物,给各宫多发些木炭。”朱由校李进忠吩咐道,李进忠却是为难的说道:“皇上,内帑已经没多少钱了。”

    朱由校愣了愣,随即反应过来,叹了口气。是啊!没钱了,宫内连采买所需的经费都很紧缺了。

    自己是不是想办法赚点钱呢?朱由校不由产生了这样的念头。

    东林党显然不是一时半会能铲除的,自己在无法保证自身安全之前,和东林党抗争就是找死。

    所以在此之前,征收商业税改善国家财政就是完全不现实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靠自己赚钱了。明代皇帝有皇庄、皇店,皇帝自己经营商业倒是很正常的。特别是万历皇帝,为了维持国家财政,将皇帝店规模扩充了很多,还派太监出宫征收矿税。

    不过皇店盈利需要一定规模积累,才能弥补国家财政,光是几十个皇店也无济于事。

    暴利行业很多,盐、铁、酒、烟草专卖,各种垄断性商业都是可以攫取暴利的。可是这些暴利都是需要有国家暴力机器支撑的,目前朱由校还是个傀儡皇帝,如果实行专卖,就是触动了东林党背后的商人们的利益,所以暂时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就在朱由校迷茫的时候,这天朱由校看到服侍他起居的客氏正拿着一个巴掌大的玻璃镜梳妆,朱由校神色一愣,问道:“这是?”

    “皇上,这是佛郎机人造的镜子。”客氏回答道,对这种镜子并不感觉有什么好奇怪的。

    弗朗机人?应该就是葡萄牙人,葡萄牙人和大明是有通商的,大明在澳门建立了一个专门用来贸易的城池。不过并非是葡萄牙人的租界,此时的澳门依旧在朝廷的管理之下。

    “这应该不是弗朗机人造的,而是意大利人造的。”朱由校做出了判断。

    “意大利人?那是什么。”客氏奇怪的问。

    “就是欧罗巴的一个国家。”朱由校笑了笑,随即问道:“这种镜子我们大明没有产出吗?”无错小说网不跳字。

    “好像是没有的,这东西太贵了,这么一个就要上百两银子。”客氏说道。

    朱由校听了不由咋舌,这玩意确实太贵,一个镜子就上百两,这和抢劫来钱还要快呢!朱由校仔细的看了看,就是很普通的玻璃镜子。

    “李进忠,你马上派人出去调查一下这种镜子。”朱由校立即意识到这其中的商机,马上命令李进忠去调查市场。

    “是,皇上。”李进忠连忙领旨。

第005章:制造玻璃() 
很快李进忠就派了几个太监出宫调查玻璃制品和玻璃镜,这玩意在此时的大明叫琉璃,中国传统琉璃实际上也就是玻璃的一种,不过是炼丹所得,主要成分是铅钡,是有毒的,不适合用作饮食器皿,只适合当做装饰品,这种装饰品只有皇家才能用。

    太监在京城兜了一圈,然后回宫报告去了。李进忠对朱由校说道:“皇上,这种透明的琉璃镜子在市面上很少,奴才派人出去找了一圈,也没发现几块。基本上都是这么大的,外面装饰的模样太过奇怪,价钱又太贵,并不是很受欢迎。至于您说的琉璃制品,也基本没有多少,只有一些小物件。”

    这和朱由校预料的不太一样,但随即他想明白了。玻璃制品是易碎品,容易在航海途中破碎,加上此时的镜子又是以意大利为制造中心,所以玻璃制品并没有成为进出口贸易中的一种主流商品,西班牙人更喜欢直接用白银来购买大明的商品。

    这些玻璃镜一般都是传教士带来的,另外玻璃镜因为是欧洲风格的装饰,所以并不受欢迎。作为天朝上国,中国人的艺术层次,显然不是欧洲能比的。

    尽管如此,玻璃制品依旧是有利可图的。

    特别是大块的玻璃,此时的意大利人、法国人还不能生产大块的平板玻璃,也就没有什么试衣镜,更没有什么玻璃窗之类的东西。

    大明朝可以说是当前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或者说是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有钱人不把钱当回事。只要玻璃造出来就有利可图,那些富人绝对愿意花大价钱购买可以让屋子变得更明亮的平板玻璃,或者瓦状的玻璃天窗。

    想到这里,朱由校立即就行动了起来,下令召集琉璃工匠。工部就有琉璃工匠,因为宫内的宫殿上就有琉璃瓦。

    很快就聚集了十几个工匠过来,工匠们为朱由校演示了一下他们制作琉璃瓦的过程,这些工匠的手艺很巧,琉璃瓶什么都能造。不过琉璃瓶多是用来陪葬用和修建宫殿用的,看起来确实比较好看。

    中国这种文明,对玻璃饮食器皿没有什么需求,因为已经有瓷器了。所以自古以来,琉璃的应用不广泛,所以没有进一步的发展出透明色的玻璃。再加上琉璃是皇家专用,民间不能擅自使用琉璃,自然也就没什么发展。

    在皇城的兵仗局里,这十几个工匠在朱由校的指导下,开始对玻璃进行深入的研发工作。十几个工匠很受皇帝重视,他们也都极为激动,想要在皇帝面前好好表现。

    第一天他们就通过石英砂和纯碱烧制出了玻璃,但玻璃是绿色的。朱由校看过之后,知道这绿色实际上是含有少量的铁导致的。在加入二氧化锰以后,原来的二价铁变成三价铁显黄色,而四价锰被还原成三价锰呈紫色。光学上,黄色和紫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补,混合在一起成为白光,玻璃就不偏色了。

    还需要锰矿石,明代矿场很多,锰矿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