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2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根本没有流贼的生存土壤。

    流贼只要出现,就会被政府剿灭。同时那些流贼也没地方裹挟饥民。如今根本就没有成规模的饥民存在。

    即便是山贼土匪,也都在朝廷加强了地方控制力和地方武装力量之后。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内忧外患逐渐平息,战乱不太可能出现,大部分的城墙已经变成了摆设。不过这些城墙倒也没有大量拆除,只是有些城市的城墙阻碍了规划被拆掉了一些。大部分城墙还是作为‘文物’被保留了下来。

    城门外的土地,则被纳入城市规划,这些土地大部分则掌握在国有房地产公司手上。

    规划城市建设的时候,这些国有房地产公司光明正大的参与进去的,毕竟是国有企业,不是私有的,构不上官商勾结,绝对是名正言顺。

    城镇公共设施的建设,很好的提高了民生,即提供了就业岗位,又是百姓能够享有的设施。

    百姓民生在各种政策之下还是非常不错的,特别是房地产方面的价格也不算虚高。

    这年头大明尽管采取了后世的工业区模式,但工业区没有大量设立,地方政府不用为了开发工业区大量支出财政,进而也就不用指望着卖商业用地回本。

    而在那些设立了工业区的城市,因为工业本身就很赚钱,所以成立工业区的话,地方政府不用怕亏本,反倒也不需要靠出卖商业用地来回本。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大明的土地是私有化的,所以操作模式和后世又有所不同。

    加上朝廷对民房的建设没什么太大的限制,老百姓购买房子也不需要当几十年房奴。

    如今普通房地产价格,也就是维持在了一名工人五年收入的水平,而且设施比较齐全。如果是民房,那价格就更低了。

    改革之下的北方各省,百姓能够实现温饱,通过房贷可以拥有住房,也算是安居乐业。

    尽管日子可能没有那些有钱人过的潇洒,但大部分老百姓对于怎样的状况已经很满足了。

    有个家,就能成立家庭,有收入可以维持家庭生活。

    天启十年的工业发展显然是十分显著的,钢铁产量已经突破了300万吨,而价格却是保持稳定,没有跟随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而提高。普通百姓的收入提高之后,尽管农产品价格也随之提高,但总体上对食品的消费能力是大大提高的,而对于那些工业产品的消费能力则是有了巨大的提高。

    工厂数量也在天启十年大大增加,高压蒸汽机总量上升到了八千多台,其中不乏大型蒸汽机。

    整个北方新政各省,经过一番改革之后,困难群体得到了救济,普通百姓收入得到提高,温饱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

    天启十一年的财政预算上,军事预算在数年之后首次提高,从四千多万元提高到了八千万元。

    主要还是提高了军人待遇,随着这几年增发纸币。天启宝钞购买力已经逐渐下降。虽然只是比较缓慢的贬值。但是过去的军人待遇有点跟不上了,所以提高了军人待遇。

    同时增加了海军军费支出,如今大明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而且海外殖民地都延伸到北美洲了,军费也必须有所增长。

    另一方面,则是装备的研发与更新。

    教育方面的财政支出则上升到了1。5亿元,这些钱都是投资给下一代人的,所占财政收入比例逐年上升。内阁经过商议之后。决定将新政各省全部纳入义务教育范围。

    也就是将北方各省,以及海外各殖民地,全面推广六年义务教育,学生必须读完小学。

    教育部也收到了朱由校的指令,义务教育必须严格贯彻执行,不管是什么家庭、什么收入,也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六周岁入学,十二岁小学毕业,必须上完小学才能进入社会工作。

    同时严禁非法雇佣童工。这些小学的孩子可以在暑假期间去做工,但上学期间不能。

    而且雇佣童工。必须申请报备,劳动强度太大,工作环境太恶劣的工作不能雇佣童工。

    同时下令礼部加大义务教育方面的宣传,下令教育部在各省展开攻坚,对于那些顽固不让孩子上学的家长,采取积极劝导、对症下药。如果是家庭困难无力支付学费的,可以免除学费。对于纯粹是因为重男轻女,或者认为上学无用的家长,先进行劝导,劝导无效则使用适当的强制性措施让孩子入学。

    义务教育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完全普及的,所以要加大宣传,并进行攻坚战。毕竟这个年代,重男轻女比较严重,男孩上学一般情况下比较容易,女孩却不一定能上学了。

    这两年在北直隶推广义务教育,碰上了很多这样的问题。教育部也算是比较有经验了。

    之所以要让女孩上学,主要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女性劳动力也逐渐变得重要起来。

    传统的模式下,妇女是不能出去随便抛头露面的,而是一心在家相夫教子。当然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妇女实际上也是非常忙碌的,通常都是在家里纺纱、做女红,以及一些妇女能做的事情来赚钱补贴家用。

    但是这样的模式,已经逐渐不使用工业化时代的需要了。

    妇女同样可以参与到工业化生产当中,如果被完全禁锢在家庭之中,那么对劳动力资源的浪费是非常严重的。例如纺织厂里面,如果没有女工的话,那就只能用男工,可是男工未必擅长做这些工作,反倒是适合去做一些劳动强度更高的工作。甚至是大部分工厂里面,都是可以使用女工来进行重复性的工作内容的。

    历史上美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就是把男人动员起来进行战争,而工厂内的工人,则有大量的女工代替,整个国家的战争潜力飞速提高。

    因此提高女性社会地位,解放女性属于时代发展潮流。与传统是相冲突的,但要马上提高女权又不现实。

    这年头人们重男轻女的现象要想扭转,一时半会也不太现实。这年头宗族势力很强,传宗接代的观念很重,自家和他家的意识很强。

    同时打个仗可能就会死了一片男人,再加上男人出去做事,在医疗条件不发达的情况下,以及人类对抗自然的能力不强的情况下,男人非正常死亡率比较高。加上女人又不容易赚到钱,养家糊口能力不强,这些方面也是造成重男轻女的重要原因。

    不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重男轻女的观念也会逐渐改变。一是生产力提高了,出现的工作岗位增加了,女人也能赚钱养家。二是医疗水平和对抗自然的能力提高了,男性非正常死亡率降低。

    同时交通条件的改善,嫁出去的女儿也能时常回娘家走动等等,都会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重男轻女的现象就会随之改变。

    可以说中国人对这方面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后世的中国大部分地区重男轻女的现象都不是那么严重。只有一些宗族势力很强的地方,例如闽南、广东一带,重男轻女的现象会比较严重一些。

    朱由校正考虑着要不要搞一搞女权运动。不过想想还是算了。这事情只要官方愿意雇佣女工。例如国企愿意大量招募女性员工,女性地位自然会越来越高。同时在法律上进行一些保障,时间久了风气自然就变了。

    拔苗助长,反倒过犹不及。

    男为阳,女为阴,男主外、女主内。传统的模式也不是没有好处,女人可以专心照顾家庭,是一个家庭的灵魂。

    提高女权。鼓励女性参加工作,实际上也是损害了小家庭的利益,来增加国家利益。

    实际上中国人在男女地位方面,是永远不可能如同后世西方那样,达到真正的平等。反而是很容易走上‘市场化’道路,当女性处于卖方市场的时候,女性地位反而很高,就如同后世的中国一样,男人的需要承担的义务要比女人多,而不是普遍的共同承担。

    说白了就是资源紧缺。女人也是社会必须资源,这样的必须资源一旦出现缺口就变成了紧缺资源。紧缺资源拥有卖方市场,需求方相互竞争之下,地位自然被拔高。

    就如同印度一样,低种姓为了嫁给高种姓,女方家庭愿意支付嫁妆,上层阶级影响下层阶级,逐渐形成一种普遍风气。

    中国人看不懂印度那种奇葩的风气,同时西方人也看不懂中国风气。

    此时大明显然不太可能形成后世那种风气,也不太可能形成印度人那样的风气了。

    因为大明如今显然不会太缺女人,尽管可能会重男轻女,剩余的女性会更少。但是海外有资源流入,正所谓足则让、不足则争。竞争环境相对宽松的情况下,婚配过程中女性地位不会被搞得太过虚高。

    另外一个则是上层阶级对于女性资源的过度占有,也会造成很大的社会矛盾。实际上贫富差距大会引起剧烈社会矛盾,很大原因也是因为女人。

    大明此时通过外部商业掠夺的模式,从海外引进了这方面的资源,相当于是将内部矛盾转移到了外部,变成了外部矛盾。

    而在上层阶级过度占有资源方面实际上是有限制的,正所谓物极必反,大明虽然允许纳妾,但往往意味着限制比较大。而严格执行一夫一妻制度,限制死了,反倒是变成了没有限制。

    在一夫一妻制度下,大家都去当二奶、小三了,等大家都习以为常了,也就渐渐不以为耻了,开始笑贫不笑娼了。而且通常都上行下效,权贵们都家里一个,外面养着好几个,那些第一批富裕起来的群体一看,咱也可以啊!

    反倒是如今大明在允许纳妾的制度下,给人当情妇是被人们非常看不起的。即便是给人当小妾,也属于不太风光的行为。

    如今北方改革之后,只有勋位或官职达到七品以上才能纳妾,又或者年过四十而无子者才能纳妾。

    即便是纳妾,也是有节制的。不可能如同后世一些官员包养几十名情妇那么荒唐,即便是皇帝,也不是每个皇帝都会玩上几十个女人,所谓后宫佳丽三千,不过是比喻女人多的虚数而已,一些自律、专情的皇帝根本不会乱搞。

    纳妾制度放在了明面上,反倒不会有那么多女人愿意被人包养。同时包养情妇的男人,是受到社会指责的。如果是商人的话,那么朝廷尽管不会对商人采取什么惩罚措施,但在百姓日子过得不错的情况下,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给人当情妇的,就算是当小妾都不太愿意。只有家庭比较困难的,那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朝廷也没什么好管的,除非是公然几女同居共侍一夫,或者是登记两次,公然践踏婚姻法,那就是重婚罪了,朝廷就能管了。

    但是对于那些有官职、有勋位的群体来说,朝廷就管得着了,一旦曝光出来就会受到惩处。

    在这样的制度之下,上层阶级对于这方面的资源的占有是受到限制的,不会无限发展。

    只要女人方面不会引发太大的社会矛盾,老百姓能够正常的组建家庭、生活下去,那么即便贫富差距比较大,社会矛盾也不会太剧烈。

    如今大明经过一番改革,财富分配更加公平了一些,加上开始掠夺外部资源,新政地区的内部矛盾已经缓和了许多。拜金主义与仇富心理有所下降,不再如同过去那么极端。

    总的来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