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2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瞪纯伞!

    “启禀陛下,铁路事关重大,应成立一个新的国有企业全权经营。”杨国瑞提议道,朱由校点头道:“准。”

    铁路这样的战略性资产

    。自然不能让民资插手进来。要知道铁路系统一旦形成,如果被民资掌控,运价就会被操控。反之,国企掌握铁路系统,则国有企业的大量大宗商品运费就可以控制在一个成本价之内,不会因为运费而导致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虚高,并且进一步的确保国有资本的市场主导地位。

    国有垄断的基调确定了下来,随后‘大明铁路总局’随之成立,铁路总局负责铁路建设和系统运营。

    铁轨生产则交由各钢铁厂,火车制造则从机械制造厂分离出两个火车制造厂。负责火车制造与技术研。之所以要成立两家,主要是让这两家国企进行市场良性竞争,避免不思进取,使技术展停滞不前。

    当然两家公司的技术成果是可以共享的,但要向对方购买专利。然后根据经营成果进行业绩评判。

    朱由校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接下来在新政省份大规模建设铁路系统,进而继续拉动经济。

    “若是接下来在北方各省建设铁路系统,需要较大的投资,国有资本向南方扩张的进程就会放缓。可能南方改革需要推迟。”杨国瑞对朱由校说道,朱由校考虑了半响。决定道:“南方改革那就先推迟几年吧!步子不要迈得太大了。等新政各省彻底接受了新政,南方改革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改革实际上是与国有资本的扩张同步的,国有资本没有入场怎么改革?

    推迟南方改革倒是受到了一群大臣们的支持,毕竟这才是最为稳妥的。当前国有资本虽然有了极大的展。但是刚刚在北方各省进行了一****规模的扩张,很多投资还没收回,资金链已经被拉得有些长了。

    这个时候如果把改革南方,围剿南方大资本财阀,和投资北方铁路网路同步进行,资金链容易断裂。到时候只能纸币,会造成很大的民生问题。

    但若是先建设铁路网络,新政政权将彻底稳固。毕竟有了大规模的铁路系统,朝廷能调集的军事资源将变得无比庞大,同时商业资本也将随着铁路的出现而迅猛增长。

    到时候再改革南方各省,不仅在军事上有绝对的把握,同时也能对南方那些大资本财阀形成绝对的资本碾压。

    “如果要铺设铁路系统,那么先要建设的战略铁路无非就是三条,一条是通往东北的铁路,从而将东北的商品粮、木材和钢铁源源不断的运回关内。一条是通往西域的铁路,这条铁路可以将西域的棉花、石油运回关内。第三条就是联通北直隶、山西、河南、山东的四省的铁路线。从而将山西的煤矿运出来销往各省,将北直隶、山东的工业产品运往各省市场。河南的商品粮与商品棉也能运出去。”朱由校在地图上画了几条线出来。

    “更局部一些的,那就是将铁路直接修到各省工业区和港口,这样原材料也直接运入工业区,商品能直接运往各地市场和沿海港口。同时将铁路直接修进矿区,将矿产与煤炭直接运往冶炼厂。相当于铁路将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跨地区铁路线,这是铁路总局负责投资建设的,另一个则是可以由企业自己申请建设并自己运营的局部货运铁路。”

    在没有汽车的时代,铁路确实是直接修到工厂门口的。所以在二战前的欧洲和美国,铁路规模非常庞大,一个小小的德国就有十几万公里的铁路。当然那是德国容克财团在对外扩张遭到围堵的情况下,资本没有更多的投资项目,只能在德国境内不断投资展的结果。

    如果是大明这样的国家,未来如果汽车出现得比较晚,那么铁路规模过四十万公里也不是什么问题。

    现在对于国有资本财团来说,问题不是没地方投资,而是需要投资的地方太多了。本土新政省份需要大量投资,更何况是火车技术出现之后,需要大量铺设铁路。同时海外殖民地区,同样需要开,铁路肯定也是要建设的。

    “在这几条铁路修建完毕之后,就可以向各城镇修建支线铁路,从而形成一个铁路网络。”

    “臣以为,还可以修建一条铁路到湖广,再修一条铁路到南直隶,如此一来方便南北人员往来,这两条铁路一修通,朝廷对湖广、江南的控制力就可以大大增强。并且往来方便之后,可以让各省百姓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改革的好处,从而支持朝廷改革。”沈潅看了一会地图对朱由校提议道。

    “爱卿这个提议很好。”朱由校顿时深受启,即便南方各省还没改革,同样可以修建铁路。

    把铁路修到南方去,那改革基本上就稳了。

    “若是能把铁路修进四川的话,朝廷完全可以先将四川纳入改革体系,只是蜀道难行,不知能不能修进去。”沈潅继续说道,他对铁路修建并不了解。

    “把铁路修进四川完全没有问题,实在不行就打隧道,如今有了新式**,打隧道应该不难。”朱由校说道。

    把四川纳入改革,这是一个让人很心动的提议。四川因为道路不是那么畅通,所以商品和运入和输出都不是那么容易,所以之前并未将四川考虑在接下来的改革名单。但是铁路的出现,完全可以改善交通,先将四川纳入改革。

    四川一旦纳入改革,好处显然是很大的。四川人口众多,农业工业都有很大的展潜力。可以以四川为中心,向西南、中部地区进行辐射。而且改革四川阻力不会那么大,尽管四川有很多地主阶级,但是地主阶级在如今的国有资本面前是翻不起什么大浪的。(。)

第395章:反对的声音() 
战略上的调整就更大了,有了火车之后,朝廷对遥远的边疆地区的控制力大大增强,已经让大明拥有了进一步进行领土扩张的能力。◎頂點小說,

    朱由校将目光瞄向了中亚和西伯利亚。

    在这个世界,只有北半球才出流氓,而且流氓多集中在寒带地区,只有北半球才能出现大国,也只有北半球才能出现超级大国。

    尽管寒带的农业不是那么发达,但是却合适发展工业。何况在工业时代,工业资源才是更重要的东西。

    “我们还需要军事战略铁路,这些铁路无非就是三条,一条是通往中亚的铁路,一条是通往蒙古的铁路,一条是通往这片寒苦之地的铁路。”楚阳在西伯利亚那里画了个圈,如今大明还未对这里正式命名。

    “陛下,此地即寒苦,何必如此重视?”孙承宗不解的问。

    “此地虽然寒苦,但矿产与森林资源极为丰富,若大明可以占据,日后华夏的工业发展就不用被他国卡住脖子。”朱由校解释道,“若是此地被沙俄所占,对我华夏威胁太大。即便如今大明国土辽阔,也要将此地占据,此地虽然辽阔,但只要将铁路修过去,在沿途设立城镇便可控制。”

    “总之,在西北之地,只要是游牧民族和真无文明之地,铁路修到哪里,我们大明就扩张到哪里。”朱由校说道,“不可使其被异族所据。”

    “陛下圣明。”

    虽然感觉皇帝想得有点太远了,但总的还是负责任的,统帅部众臣便没有再说什么,便将军事战略调整确定了下来。

    火车和铁路的出现,让大明接下来的战略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不过没几天,朱由校就收到了一些官员反对继续发展科技的奏疏。奏疏里陈述了发展科技的总总弊端。

    朱由校此时大力发展科技,并且不断向外扩张,实际上不少官员心里都不认同。他们作为拥有一定文化和头脑的精英,也能想得出这样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很多问题,例如引起大规模战争等等。

    科技先进也是过,落后也是过。落后的时候有落后的好处。先进当然也有先进的好处,但同样也会产生新的问题。

    只需要用简单的辩证观来思考这个问题,就会明白。

    朱由校可不管谁出来反对什么,发展科技,提高生产力是使大明走出困境的唯一途径。

    正所谓天地人三才,明末处于小冰河时期,天时不利。而朱家的明王朝已有两百余年之国祚,政权太过腐朽,又加之天灾问题。已经失了人和,龙脉显然镇压不住,加之如今地运为七赤金星所主宰,全世界都是战乱不断,所以在地利上也不占优势。

    能使大明走出困境的只有‘人’,人力有时而穷,但是人的力量发展到一定程度,又是比天地更加恐怖的。

    正如《黄帝阴符经》所云:天发杀机。斗转星移;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翻地覆。

    明末正处于天时不利,地利不备,人和缺失的阶段。

    这个时候就要靠人和的力量来扭转局势,生产力发展上去了,生产出来的商品多了,分配再公平一些。也就不会把人逼上绝路,天灾也就不足为虑了。至于那些龙蛇起陆所导致的叛乱,在生产力的碾压之下,也折腾不出太大的浪花。

    说白了,就是人与自然的斗争。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所以不论如今反对发展科技的声音有多大,朱由校也要发展生产力。

    至于是不是会使地球提前毁灭,不是他当前应该去思考的问题。但若是让文化浅薄的西方人去发展科技,人类反倒更容易走向疯狂的自我毁灭。只有华夏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才是人类未来唯一的希望。

    而且这是世界发展潮流啊!大明若是不发展生产力只能灭亡,而欧洲人这个时候却是在不断的探索,最多也就是一百年之后就要开始工业革命了。

    朱由校不过是把进程提前了一百年而已。

    反对扩大采矿规模的臣子最多,因为他们认为挖矿会损伤大明龙脉,进一步引起气候反常等等问题。

    中国传统的科学理论认为,矿产是由:正土、偏土、壮土、弱土、牝土之气所成,例如正土之气御于埃天,埃天五百岁生缺,缺五百岁生黄埃,黄埃五百岁生黄澒、黄澒五百岁生黄金、黄金千岁生黄龙,黄龙入藏生黄泉,黄泉埃上生黄云,阴阳相搏为雷、激扬为电,上者就下、流水就通,而和于黄海。

    偏土之气御乎清天,清天八百岁生青曾,青曾八百岁生青澒,青澒八百岁生青金,青金八百岁生青龙,青龙入藏生青泉。青泉之埃,上为青云,阴阳相薄为雷,激扬为电,上者就下,流水就通而合于青海。

    这个所谓的‘龙’,实际上就是地脉,并不是生物的那种龙。

    华夏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对于矿产挖掘都是有所限制的,就是出于这个理论。按照这个理论来计算,相当于形成金矿需要2000年的时间,生成黄龙地脉需要3000年的时间。而形成青金(铅)的时间就更长了,需要2400年,3200年才能形成青龙地脉。但要挖掘破坏一条矿产却是比较容易的,一条矿脉也许几十年就能挖光。

    这个理论以现代人看来,也许比较滑稽可笑。但如果将地球看做是一个生命体的话,那么这些地脉就相当于是输送养分的血管。地球这个生命体寿命相比人类来说非常长,就像是人与蜉蝣一般,只是地球的生命频率比人类慢许多,并不意味着地球没有意识,不会报复人类。

    就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