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2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纺织业又强势崛起,江南地区出现了大量失业的纺织工人。

    江南的那些大资本商人顿时看到了机会,开始煽动这些纺织工人闹事,以反对当前的新政,以及国有资本体系。

    在那些大资本商人的暗中煽动下,江南各地的纺织工人的情绪逐步开始失控,到处都是宣传朝廷抢了他们的饭碗的人。

    在煽动之下,各地纺织工人陆续出现暴动。

    首先是南直隶的纺织工人打砸了一处国有银行网点,同时还哄抢该网点的小金库,造成了十几万元的现金损失。

    接着松江又发生了抗税暴动,打死了数名官差。

    南方局势开始变得有些动荡起来,消息很快通过电报传回了京城,朱由校看了奏报之后,当即下令镇压暴乱、彻查幕后真凶。

    暴乱的百姓从理论上来说是无知的,是经人煽动的。但是他们参与了暴乱,必须坚决镇压,这是姿态,也是底线。

    若是朝廷没有果断的镇压,就会释放出软弱的信号,更多的暴乱还将会源源不断的产生,到时候再进行镇压,规模就太大了。

    同时对于幕后煽动暴乱的主谋,同样也要追查,否则天天到处煽动,这安稳日子还怎么过?

    最高统帅部根据朱由校的命令,迅速将守备旅调往暴动地区,同时内阁严令要求南直隶地方官府镇压暴乱。

    谁敢特么偷懒不出力,就扒了他们身上的虎皮,再追究渎职之责。

    内阁的命令就是,南直隶那群官员不管用什么方法,必须将暴乱镇压下去,否则就拿捏他们。

    这道命令被迅速批红,圣旨马上发了出去。

    调动守备旅并非镇压暴乱的主要手段,只是作为防止暴乱升级为叛乱的防范手段。内阁的这道命令,则是将南直隶那群官员推到了一个必须做出抉择的地步。

    要么反,要么镇压。

    南直隶官场被江南大资本商人渗透严重这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朱由校组建了汉皇党之后,东林党的残余势力都被打发到了南京这个体系之中,历次科举的那些出身于商贾家庭的士子也被打发到了南京的官场体系。

    而煽动此次暴乱的,实际上就是这些家伙所代表的利益阶级干出来的

    事情。这时候一道圣旨压下来,就是逼迫他们做出选择。

    要么全力镇压暴乱,要么被朝廷问责,要么造反。实际上也就只有两条路可以走,朝廷一旦问责,那么南京的官场体系必然会因此崩溃,到时候汉皇党拿捏到了名目,大可进行官场大清洗。

    这道圣旨直接把南京那群官员逼到了墙角。(。)

第391章:士绅一体纳税() 
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南方那些大资本商人煽动暴乱,那么就找他们的政治力量麻烦。‘

    反正一级一级压下去,中国官场历来如此。

    老子不管你用什么办法,你把事情给老子解决了,解决不了就卷铺盖滚蛋。这种模式简单粗暴,但往往都能解决问题。

    如今朝廷就是用这种办法来压南京******的这群官僚,搞不定暴乱问题,就卷铺盖滚蛋,换汉皇党的官员来。

    为了这点暴乱,牺牲政治势力,显然是不值得的。

    如果不愿意平息暴乱,又想要保住政治势力,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造反,而朝廷已经调集了好几个守备旅进入南直隶,意图很明显,就是防备地方叛乱。

    政令下达之后,南京体系的六部官员一个个态度不尽相同,很快就出现了很大的分歧。

    部分中小资本家庭出身的官员已经出现了一些倾向改革的态度,而那些大资本家庭出身的官员则是反对改革,同时有大部分中小资本家庭出身的官员支持,形成了一个官僚势力集团。 ‘

    这个官僚势力集团过去是东林党,不过随着东林党名声被皇帝搞臭,如今已经没人再自称东林党了,也就是换个马甲的事情。

    对于朝廷要求他们镇压暴乱的政令,尽管南京六部官员在根本性问题上有些分裂,但最终还是达成了镇压暴乱的问题上的一致,那就是镇压。

    南方这个官僚资本集团此时手上没有什么军事力量,叛乱难以成功,这是大部分人都能够认清的事实。

    同时内部力量开始分裂,一些官员开始倾向于改革,一旦叛乱的话,不能团结一心,也无法成功。

    叛乱的路子走不通,那只能着手镇压暴乱。

    在这些地头蛇的行动下,江南地区的暴乱很迅的就被镇压了下去。新的暴乱没有产生,而之前的几场暴乱的替罪羊也都被选了出来,被抢走的十几万元现金也一分不少的被追了回来。

    实际上这些钱,根本不可能全部被追回来。都是那些大资本商人垫上的,只为平息朝廷的怒火。

    在一番运作之下,暴乱平息了下来。‘

    在南京六部官员忙着镇压暴乱的时候,朝廷也开始有所行动,先是开动舆论宣传机器。全面宣传新政措施对底层百姓与中小商人的好处,并将江南百姓大规模失业的罪魁祸乃是那些反对新政的江南大资本商人与某些大地主阶级。

    与此同时,朱由校下令对江南失业百姓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一边对失业工人进行保障,一边加大招工、移民的宣传力度。

    江南地区文化达,底层百姓亦有较多具备文化的群体,而国有资本财团控制的报纸越来越多的在江南行,特别是电报出现之后,随着电报系统铺设到了江南,许多报纸的南北行时间差已经很小。

    这些报纸每天都在宣传新政。让很多江南百姓开始觉醒过来。

    北方施行新政之后,变化不可谓不巨大,糟糕的水利设施得到了改善,农业生产得以振兴,产值开始迅上升。同时税收制度的变化,让底层百姓的负担大大降低,没有收入没有负担,还有朝廷保障,收入高的多交税,收入少的少交税。

    这让江南百姓非常羡慕。此时的江南地区因为没有改革,底层百姓的税收负担还是比较重的,不公平的税收制度和财富分配制度,让江南地区的礼法迅败坏。拜金主义流行。

    很多人都希望改变,而北方新政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只是新政迟迟没有普及到南方各省,在将北方各省纳入新政改革之后,朝廷已经接连两年没有扩大改革范围的举动了。

    越来越多江南中小资本商人开始认识到了新政的好处,在江南地区能够脱颖而出的中小商人,他们大多数是没什么背景的。靠的是头脑与勤劳。而新政体系中,受益最大的往往是这样的人。

    但是这些中小商人因为那些大资本商人对市场的把控等等,又不愿意将财富流向底层百姓,导致市场并不是那么活跃。

    就在江南地区的暴乱刚被镇压下去不久,一个轰动大明的新闻出现在了《大明日报》上。

    朱由校正式宣布北方新政地区‘士绅一体纳税’,并以身作则向税务局纳税,同时内阁进行了立法,正式施行皇室与朝廷的财政分离,规定每年国库向皇帝支付十万元的工资。

    同时内阁立法规定,新政地区官员、公务员不得从事商业经营,允许商人子弟参政,但参政之后自身及家庭必须停止商业经营。若是宗族未曾分家,则整个宗族不得经商。

    唯有皇室拥有商业经营特权,若皇室商业收入过十万元,则国库不向皇室支付工资。

    朱由校也在《大明日报》上表了言论。

    “当今天下纷乱四起、礼法败坏,朕登基之初,朝廷财政入不敷出、战事兵败连年。苦思其因,无非王公贵族、地主豪强、商业巨贾之流日益兼并土地,加之官僚**、勾结资本,以致天下财富尽入其手亦不纳税,百姓日益困苦,富者阡陌连绵、贫者无立锥之地。朝廷财政日益减少,各省水利年久失修。每至大灾,百姓无水利之备,加之奸商囤粮居奇,地方无不哀鸿遍野、饿殍满目,乃至卖妻鬻子、以人相食。

    朝廷之固有体制,以无力适应当前局势,长此以往则乱世将至,天下必将生灵涂炭。朕痛定思痛,决意改革、推行新政。今新政推行北方及新立各省,成效卓然。新政之地工商繁荣、民生好转,百姓温饱无虞,国库亦日渐充盈。

    改革已为大势之所趋、民心之所向。即日起,上及天子,下及百姓,不论王公贵族或亦士农工商,皆一体纳税。所纳税款,取之于民亦用之于民。天下非朕一人之天下,亦非王公贵族之天下,乃天下之人之天下。大道至内,无出其外。新政之体系,亦无有纳税之特权……”

    连皇帝都开始纳税了,《大明日报》这一期一经行,就轰动了整个大明。(。)

第392章:矛盾公开() 
这是《大明日报》成立以来,皇帝首次直接在报纸上发表言论,而且第一次发表言论便是震耳欲聋。し

    明末社会不公,财富分配不均,已经将底层百姓压得喘不过起来,加上官府贪赃枉法,强取豪夺,同样引起了百姓的强烈反感。

    皇帝却是在为这些乱象背锅,而且成为了一个公然的靶子,谁要不满现状,都可以对皇帝咒骂几句。

    而此时皇帝跳了出来,开始抨击现状的不公,俨然站在了天下百姓的角度思考问题、治理国家。

    普通百姓看了纷纷振奋不已,顿时看到了希望,进而产生了轰动效应。

    更为轰动的是,改革之日可期。尽管新政地区没有扩大,但却进一步明确了新政法规。

    第一次将士绅纳税进行立法,同时也正式立法规定商人子弟不能参政,或者说是可以参政,但经商和参政二选一,肥鱼鱼熊掌不可兼得,打击直接性的官商勾结。

    士绅一体纳税的结果就是,新政地区的官员士子,以及王公贵族,甚至是皇族都将统一纳税。

    这简直是开了地图炮一般,是会遭到这些势力的反弹的。甚至是公然的和未改革省份的这些群体进行宣战。

    这实际上就是宣战,把支持改革的利益集团与旧有利益集团的矛盾公开化。

    北方各省全部纳入改革已经两年多的时间了。朱由校此时也有足够的底气了这些旧有利益集团宣战。

    经过改革之后的北方各省,民生发生迅速。国有资本进一步强大,新利益集团已经崛起。

    朱由校不是一个人和旧有利益阶级宣战,而是代表国有资本财团向旧有利益集团宣战。

    新政地区的那些王公贵族,官僚士子此时已经跳不起来了,他们根本没有造反的能力。他们手上既没有军权,而且百姓民生有所改善之下。而且大部分都忙着赚钱。哪有那个闲工夫陪他们去造反,那不是吃饱了撑着么!

    果然在内阁立法正式却定士绅一体纳税的制度之后,北方各省风平浪静,没有发生任何叛乱和政变。

    政变是完全不可能发生的,京城已经成为了国有资本财团的大本营,朱由校作为带头大哥,谁会造他的反?而且宫廷禁军乃是从各部队选拔出来的忠勇将士,没有朱由校的命令谁也调动不了。

    叛乱就更不可能了,福王造反都失败了。何况如今北方各省已经改革了两年多,没有半点造反成功的可能。即便有人犯傻,也没人敢去响应。

    改革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军权成为了改革的有力保障。如此明军兵力上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