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2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年因为因为举行了科举和公务员考试,使得朝廷获得了大批的行政人员,因此这次京查相比以前要严厉。

    但凡是尸位素餐的官员,全部贬了下去。而对于地方主官的要求则更加严格。有些官员即便平时做了事,但是没什么政绩能拿得出手,那也会被贬下去。毕竟地方主官的责任就是发展地方,并不是单单愿意做事就行的,还得有点脑子。

    革职、贬职者不计其数,而那些表现良好的官员以及基层公务员,则被成片成片的提拔了上去。

    能者上、无能者下。

    那些能够发展地方经济的官员,不管人品如何,一律提拔了上去。重视商业,成为了当前新政改革的主要潮流。

    其次是能维持地方稳定的地方主官,也被提拔了上去,维持地方稳定包括民生保障,以及社会治安等等方面的治理。民生保障也包括农业设施、城镇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建设。

    这次京查持续了整整一年之久,新政各省都经过了一番人事变动。省级官员被撤换掉了一大半,府级官员也有很大的变动,而地方主官更是变动了一半以上。

    老的、病的,也都被裁撤了下去,该退休的退休,该回家养病的养病。那些不做事的,也把位置让出来,让能做事的上去。

    这次京查的意义绝对是非凡的,经过这次京查,整个新政地区的官场立即变得生机勃发。

    到处都是肯做事的官员,形成了一种实干的风气。

    看到别人升官的升官,那些没升官都卯足劲想要做点政绩出来,如今朝廷要的政绩,主要就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保障社会稳定这几个方面。

    朝廷给地方下达文件指示中,也提出了‘招商引资’的概念,如何招商引资?如何开发地方资源?

    这都是地方官员们需要去想去做的。

    如今新政地区的资本无非就是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争取国营资本入驻确实是一个好方法,但国营资本的扩张是必然的,该垄断的行业一律垄断。这些地方官员还是要想办法吸引民资商人投资,充分利用民资资本的活力。另外一个就是抓好基础的农业等产业。

    带动经济,无非就是发展农业、工业、服务业。

    扶持中小民资企业发展,也是如今朝廷的一个战略方向,中小民资企业的经济补充能力强,能够见缝插针的进行经营,地方经济发展重点还是扶持那些中小民资企业。

    那些中小民资企业能够遍地开花的话,经济就会非常繁荣。如果只有国有资本,那么市场就会变得十分偏枯。

    如今新政地区百姓收入提高,同时还有广阔的海外市场,也为中小型民资企业提供了肥沃的生存土壤。

    在这样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只要略加扶持,就比较容易把地方经济发展起来。不过这个年代的官员,并不是所有人都懂这个。一个时代一个时代的人,思维和见识都不太一样。

    过去的明王朝,官场可不以这种标准来升官。如果改变成这种以发展工商为主的基调,并不是所有官员一下都能领悟其中的东西。

    只有不断的树立榜样,才能让这些官员彻底掌握发展经济的基本常识和手段。(。)

第372章:新规格,新标准() 
这些年朱由校在北方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无非就是展工商、一体纳税这两个方面,核心就是为了开源节流、限制金权。‘

    这样的改革,如今已经受到了广大中小商人的支持。

    朝廷的改革并非是要消灭民资,而是遏制那些资本大鳄的出现,市场上的庞然大物只能是国营资本,如此一来金权才能受到限制,商人不至于把手伸到政治领域之中。

    但商人在生产组织上面又有积极的存在意义,那么中小商人就可以完成这个社会分工,国企则可以承担市场主导作用。

    在这样的模式之下,中小商人是没办法将手伸到政治领域的,因为他们的资本不够强大,如果他们靠金钱开道,那么多的官员他们也没那个财力去贿赂。毕竟摆到几乎公开的暗箱操作层面,只要挨到边的官员都会索贿。

    所以没有哪个中小商人敢去操纵政治,顶多只能在下面搞一搞暗中勾结,目的也触及不到政治核心。

    一旦有中小商人成长为资本大鳄,那就是开刀的对象了。要么接受合资,成为国有资本财团的一部分,要么被国有资本围剿、扼杀。‘这是没有其他道理可讲的,一旦成长到那个程度,就触及了底线。

    因为那些大资本商人,已经具备了向政治伸手的可能,同时也危害到了国有资本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存在。

    例如后世的那些大富豪,哪一个不是只占其产业的一部分股份,谁能吃得下独食?

    在后世的美国也是这样,一旦某个财团外的商人崛起,必然也只能面临这样的选择,没有谁能够例外,因为这些商人威胁到了财团的地位。还后历史上美国排华,实际上就是因为中国人太聪明了,懂得赚钱和投资,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展意识。不像白人、黑人那么好忽悠,日子也得过且过,从而威胁到了犹太人在美国的资本统治地位。到了二十一世纪,在美国最有钱的是犹太人。其次就是华人。如果不是美国排华,华人早融入美国社会几十年,华人在美国还会更有钱。

    说白了,就是华人有文化底蕴。而犹太人也是一个掌握了一定文化的民族,在一个圈子里面。文化竞争力是最为重要的,所以美国才把华人排斥在圈子之外。

    如今新政地区国有资本崛起,已经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而那些中小民资商人也大量涌现,双方相互补充之下,也能和平相处。‘

    随着改革的深入,那些涌现出来的中小商人越来越支持新政的制度。因为在新政制度之下,商人地位已经开始不断提高了。

    特别是天启九年京查过后,新政地区的官员对待当地商人的态度就有了很大的改变。从过去的轻视、不屑,变成了欢迎的姿态。

    这样的变化让新政地区的中小商人欣喜万分。与此同时,在天启九年朱由校又出台了一套对衣食住行的新限制标准。

    这个标准出台后,在衣食住行方面,虽然还有限制,但已经很宽松了,总的不会限制到比普通百姓更差。

    在出行方面,拉车的马匹自然是不能过一定的规格,朝廷最新出台的政策规定,商人乘坐的马车,马匹数量不能过2匹。除非有拥有民勋。民勋最高的马匹数量可以达到六匹马,但商人要想获得民勋,必须对国家做出贡献,有了这样的贡献之后。显摆一点也能让大家接受。

    穿衣方面,黄色的衣服依旧是限制的,这是任何阶级都受限制的。但拥有民勋的群体,则可以穿黄色的衣服,即便是最低级的民勋,都可以穿黄色的衣服。

    住宅方面同样是有限制的。即只有拥有民勋的群体,才能建造、居住园林,而且根据民勋高低,对面积做出了规定,园林最大不能过1o亩。

    没有获得民勋的商人,不仅不能居住园林,其住宅面积也限制在6oo平方米以下,有能力盖的可以盖6oo平米的大宅子,但不能盖更大的宅子了。过这个范围就是越标准,会被罚款、强制整改。

    而在妻妾方面,则依旧维持过去的律法,大明的律法规定,只有王公贵族这类人才能取妾,而普通人要想取妾,需要年过4o无子者方可。基本上,还是以维护‘一夫一妻’为主的制度。

    商人有钱亦不能践踏这样的制度,除非拥有四品以上民勋,才可以取一房妾室。

    至于外面保养什么的,这个就实在管不着了,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关系,还能强求什么。除非是官场上的官员,玩弄女性才会受到体质规则惩处。

    而在‘食’方面同样也是有限制的,那就是婚丧宴席上,不管是商人还是什么群体,摆席不能过3o桌,实际上限制也比较小,平时这些商人在家里如果想要胡吃海喝,摆上各种各样的山珍海味,只要不出来显摆都无所谓他们。

    同时接亲、迎亲、送葬、半寿等等,都有相应的规格限制。

    商人地位的提高,这是历史展的必然结果,因此朱由校出台了新的限制标准,在这种新的标准之下,商人的日子过的起码不会比普通人差,同时又避免了这些商人疯狂在百姓面前显摆,以免败坏风气,同时由节约社会资源的损耗。

    例如住房,一个非常大的房子盖出来,需要消耗很多人力物力,但却又是给一户人家住的,先不说这消耗的民力,就说影响就不好,普通百姓看到了如此悬殊的贫富差距会怎么想?

    同时那些婚丧娶嫁的民俗活动,规格进行限制之后,也可以避免一定程度的铺张浪费,免得出现大肆显摆的情况,避免刺激社会贫富矛盾的加剧。

    这样的制度,对于那些中小商人来说,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尽管有限制,但这样的限制程度,却能让他们光明正大的过上比普通百姓要好得多的生活了。而且大部分中小商人,也不会去过过这样标准的生活。当然,这社会难免可能会出现一些奇葩,跑出来炫耀排场、财富,这样的限制标准还是要有的。

    要想过这个规格也是可以的,那就是通过为国家做出贡献从而获得民勋,有了民勋就可以服众,老百姓看了也不会有那么的反感。(。)

第373章:对待印第安政策() 
新政地区的中小商人支持改革的态度已经形成了一种大趋势,而南方的中小商人在接触了新政之后,同样也对新政变成了支持的态度。 ‘

    而反对新政的阶级群体,也就是那些大资本商人,以及那些拥有免税特权的士族。这些人在江南地区的势力极为庞大,简直到了盘根错节的程度。

    不过朱由校此时也不急着去改革南方各省了,毕竟工业革命已经开始了,用不了几年,新政地区的国有资本,以及支持改革的民资都会把南方那些大资本商人甩开,到时候南方各省不改革也得改革了。

    稳坐钓鱼台的朱由校自然是不急的,不过南方那些大资本商人却是很急。随着大明开始不断的向海外扩张,国有资本在一浪潮中获取了无比丰厚的利益。但是对于南方的那些大资本商人来说,却是没他们的份。

    不管是那些大财阀,还是那些大海商。

    东北、西域、台湾、南洋、澳洲、中南半岛,这些市场全被国有资本所统治。那些海商还算好,还能开着船跑一跑货物,不过暴利商品的贸易都被垄断了,在那些贸易港口都赚取不到太惊人的暴利。

    什么五六倍的海贸暴利,那是在贸易不频繁的情况下才会产生的一种现象,但随着贸易的频繁,市场的不断交流,利润是肯定降低的。但是拥有更高生产技术的一方,必然是在贸易中占优势的。同时某些商品依旧可以谋取到一些暴利,但更多的时候,巨大的盈利都是靠更大的贸易量来达到。

    反倒是江南财阀,在大明的对外扩张中,没有获得任何的利益。

    一开始是看不上那些海外荒芜之地,结果国有资本调集资源开出来了,那些地方逐渐变成了物产丰富的福地。

    如今江南财阀现国有资本每年要从海外获得丰厚无比的利益,顿时醒悟了过来。也开始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