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2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启八年全年下来,纺织品价格又下降了一些,虽然下降幅度不大,但确实是在下降的趋势,但是商品棉市场上,棉花价格却是上升的趋势,这完全不符合市场规律啊!

    一些商人却是知道了原因,那就是蒸汽机开始在纺织生产上进行了应用,效率高得惊人。

    尽管都是口口相传的消息。没有经过官方证实。但蒸汽机这种东西,如今官方应用起来有巨大的利益,自然想要闷声发大财,不宣扬也是十分正常的。

    不仅仅是纺织业发展了。粮食加工业同样也应用了蒸汽机,粮食加工成本迅速下降,大型粮食加工厂的开办成为了可能。过去国有企业的粮食加工厂多是分布在水力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然后用水力对粮食进行加工。

    如今不需要受到地形的限制,也不再受到水力的限制。可以直接在一个粮食汇集的地方集中开设加工厂。

    同时榨糖业、榨油业,以及其他总总产业,不断有成功应用蒸汽机的消息传出,一场工业革命正在轰轰烈烈的展开之中。

    这场工业革命的主导力量就是国有资本财团,蒸汽机技术是被国有资本财团所垄断的,民资还无法涉入其中。

    已经开始工业革命的国有资本财团,如今底气十足。朱由校也不急着去改革南方各省了,只要完成了工业革命,南方士族、财阀是彻底跳不起来的,届时他们作为弱小的资本势力。只能被国有资本大量围剿消灭。

    在一个相同规则的空间内,大鱼吃小鱼,这是永远不变的资本法则。

    这一年十几亿的投资也全部落实了下去,国有资本财团拥有的资产规模再度增长,而且增长可不是十几亿这么简单。

    有些资源没开发之前是不值钱的,但开发了之后就不一样了。而且这些资产只要是优良的,就基本上是不可能拿出去卖了,那是用钱都买不到的。

    大量的投资带动了大量的就业,大量的百姓得到了收入之后,产生了很大的消费需求。

    在大宗商品供应方面。国有财团都给与了满足。粮食作为必需品,天启八年的粮食供应非常稳定,东北地区的商品粮产出进一步扩大,南洋和中南半岛的商品粮同样也增加了。

    湖广地区的商品粮也没有歉收。在大量商品粮供应之下,南北沿海各个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的粮食供应都得到了满足。南方内陆省份的粮食供应一般不会出太大问题,北方内陆省份则有内运的商品粮支撑。

    钢铁之类的金属产品,价格也保持着稳定,纺织品价格甚至还下降了一些。

    大部分商品价格都是保持稳定的,唯一不稳定的就是蔬菜和肉类的价格。人口大量聚集在城镇内,自然会导致对蔬菜和肉类的需求量提升。唯一没提价的就是腌鱼的价格,这些腌鱼还是那么便宜。

    那些开办养殖场和蔬菜种植农业公司这一年很赚钱,越来越多地主开始往这方面经营,迅速填补市场空白。

    大量的投资导致北方市场直接就繁荣了,而且繁荣得让人目瞪口呆。大量从江南来的中小商人,看到北方经济如此繁荣,干脆跑到北方做生意来了,特别是山东地区,成为了北方省份之中发展最为惊人的一个。

    大量的工厂开始在山东沿海地区开设起来,胶州湾一带简直到处都是工厂,有的不仅仅是造船厂,还有各种各样的其他工厂,这里是一个非常繁荣的工业区。工业区里的大工厂大部分都是国有企业的,蒸汽机的轰鸣声从这些工厂的厂房里传了出来。

    来自天南地北的原材料从海陆两线运达,在工厂中生产成为商品之后,又通过海运和马车运往各地销售。通常海运走的商品是外销的,而马车运走的商品则是内部需求的。

    商业简直无比繁荣,在这样的繁荣商业之下,只要头脑灵活,运气不是那么差,就能找到发财的路子。

    因为这场工业革命带来的结果就是,发展工业简直就像是在抢钱一般,有无尽的市场等待着去开阔,有无尽的商品等待着被生产。

    辽东沿海港口的经济发展同样也十分迅速,在东北地区的支撑下,这些出海口的条件非常优越,大连港也成为了一个极为繁忙的港口。

    这些沿岸港口的经济,都带动了大量的就业。越来越多的人口开始向沿岸港口城市聚集,想要去看看海外的淘金之地。

    让北方各省迅速富裕起来的不仅仅是工业的发展,同样还有海外的殖民。越来越多海外殖民过程中发家致富的故事传回本土,不少人已经被深深吸引了。(。)

第367章:一个强盗团伙的形成() 
明末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严重冲击了封建法理,拜金主义开始产生,使得一些人为了追求金钱,抛弃了过去社会所崇尚的道德。

    传说海外遍地都是黄金,土著也蠢笨如猪,随便都能赚到钱。

    进而吸引了不少人,以至于天启八年向海外移民的人数大幅度增加,南洋、澳洲等地的本土移民纷沓而至,倒是带来了一片向荣之机。

    不过到了海外之后这些人才发现,实际上海外也不是那么好混的,没有付出是很难获得回报的。

    海外之地虽然资源丰富,+++m但缺乏开发,缺乏基础。而所谓遍地都是黄金的言论,虽有些夸大其词,但确实到处都是金矿。但那些黄金都是黄金部队开采的,和他们关系并不是太大。

    海外这些殖民地的人民,只要努力做事,都能获得较多的资源分配,日子可以过得比较殷实,但未必会大富大贵。那些能够赚到大钱的,通常都是要吃点苦头才行。

    最大的好处,实际上是让人能够找到一份可以专心奋斗的事业,那就改造这片未经开发的土地。

    澳洲又经过了一年的开发,已经是第三年了,天启八年的移民人数达到了十多万人,耕地已经开发出了五百多万亩,其他资源也开发了一些。移民据点已经广泛分布到了澳洲北部、东部、南部沿海。

    澳洲的地理环境是沿海地区如同一条彩带,适合发展种植业,那里草木繁茂、降雨量比较丰富。

    内陆则是草原和沙漠地带。草原地带有丰富的地下水。适合发展畜牧业。沙漠的环境则比较恶劣。不适合人类活动。

    当然,在澳洲这个地方,土地大部分都是国有的。耕地和草场也有开始对外承包的,但土地所有权却是国家所有。

    随着资产开发的持续,在澳洲开发的国有企业所招聘的员工也越来越多。而私人经营的土地,同样也在增加。

    国有资本垄断所有耕地和草场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有的耕地和草场是对外出售的,有的是分配给移民自己开发。同时还有一些耕地是对外承包的。真正国营的只有一大半左右,正好占据主导地位。

    目前朝廷要的是商品粮和商品棉,以及更多的羊毛、羊皮等等原材料,还有国内所缺的铜矿、高品质铁矿。

    这些都是澳洲可以提供的资源,从本土移民过来的人口,不是被分配到了农牧业上,就是分配到了矿业上,另外一部分是从事商业、服务业的自由职业人口。

    农牧业的产能正在不断的提高,矿业的勘探经过三年之后,在澳洲也发现了不少的铜矿和铁矿。

    真正大量开采的还是金矿。黄金部队天启八年在澳洲开采的金矿数量达到了将近30吨。

    各地黄金部队的金矿开采总数达到120吨的程度,其中开采最多的还是西伯利亚地区。以及美洲阿拉斯加。

    黄金部队在这些人烟罕至的地方开采出来的黄金,一部分被打造成民用的黄金首饰卖到民用市场,一部分则存入中央银行黄金储备金库。

    澳洲的铜矿、铁矿这些资源也逐渐开始开发,不过澳洲人口还不够多,基础设施也不是那么好,开矿的地方还是沿海交通比较方便的地区,内陆一些的矿产就暂时没办法开发的,只能开发价值比较高的金矿、银矿。

    而在南洋,经过这些年的开发之后,大片大片的种植园被开辟了出来。这些种植园既有国营的,也有大量私营的。

    这些种植园里面,大部分都是使用土著进行生产,这些土著都是施行三等九品制进行管理的,那些不愿意进入这个体系的土著,要么被强制性的进行劳动,要么就是被驱逐到了荒岛上。

    以至于在南洋各个进入开发状态的岛屿上,街头都看不到几个土著,大部分都在种植园里做包身工。只不过这种包身工,是有一定工资和待遇的。而这种制度,也充分的将土著的劳动力资源利用了起来。

    倒是有不少人靠经营种植园发了财,南洋的土地产出比较丰富,而且到处都是没有开发的土地,容易形成规模效益。

    如今依旧有很多人前来南洋垦殖开荒,更多的种植园正在开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看到那些开垦种植园的人发了财,自然就有人一窝蜂的涌了进来。

    在南洋这个地方,朝廷制定的土地政策没有澳洲那么严,除了不能采取放火烧毁森林的方式开垦土地,只要是荒地都可以开发。不过开发也是在朝廷的引导之下的,很多岛屿官方没有入驻前,百姓是不能前往开垦的。

    大量种植园的开辟,使得胡椒、甘蔗种植面积很大。椰子、油棕、剑麻、橡胶种植面积都在扩大。

    椰子热带地区到处都是东西,同时也是能够保存比较久的东西。椰子这玩意开始被大明商人大量运回本土,然后一个卖上五六文钱,人们为了尝尝鲜,通常也会购买。就如同过去福州商人把福橘卖到南洋,一个一个卖却大为畅销一样。

    油棕树则是一种产油量很高的油料作物,如今也开始有不少种植园主开始大量种植油棕。同时在较早时期就已经传入南洋的美洲腰果,也成为了一种经济作物,亦能榨油。

    剑麻、蕉麻、藩麻、爪哇木棉这些纤维经济作物的规模种植也出现了,而且规模还不小。

    香料类的经济作物则有香茅、罗勒、肉桂这些。

    水果类的经济作物也不断增加,香蕉、荔枝、龙眼、菠萝、芒果、油梨、番瓜、番石榴这些水果也开始大量种植。

    发展这些种植业的主力是民资种植园主,他们有那个头脑和精力去管理。而国有种植园则没那么大的变通能力,经营的作物都是大宗经济作物。如橡胶、剑麻、油棕、胡椒、甘蔗。以及水稻。

    在国有种植园与民资种植园相互补充之下。产出的物产就非常全面了。

    美好的生活是靠劳动所创造的。物产丰富的南洋在勤劳的汉人手中,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产出的物产正在迅速增长。

    不过经济作物在南洋地区流行的结果就是,水稻种植面积受到了一定影响,如果不是国有资本保留了当前那些水稻种植面积,南洋的水稻产出很快就会迅速下降。

    南洋各岛屿确实更适合经营经济作物,因为岛屿比较方便运输,同时很多地方地形也更为复杂。不太适合大规模的种植水稻。

    此

    时在南洋大量种植水稻,那是被局势所迫,大明缺粮啊!不过天启八年从中南半岛输入大明的商品粮开始迅速增长,过不了几年就可以取代南洋各岛屿的商品粮产区,到时候南洋的这些商品粮产区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